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治世。它包括清朝时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从公元1662年起,到公元1795年止,历时130多年,在此期间,由于统治者相继施行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措施,保证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安定,劳动人民得以安心生产,从而使社会经济从明末清初战争的疮痍中恢复过来,并迅速发展,登上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治世局面,清朝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康熙皇帝是康乾盛世的奠基者。康熙皇帝是清圣祖,名叫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因为他的年号叫康熙,所以习惯上称为康熙皇帝。一位常见到康熙帝的传教士这样写道:“他威武雄壮,身材匀称而比普通人略高,五官端正,两眼比他本民族的一般人大而有神,鼻尖稍圆,略带鹰勾状,虽然脸上有天花留下的痘痕,但并不影响他的英俊的外表。”(白晋《康熙皇帝传》)康熙帝于1661年继位,这时他才只有八岁。遵照太后的意见,顺治遗诏命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四大臣共同辅政。后来,大权只落入鳌拜一人手里。鳌拜专横跋扈,居功自傲,结党营私。康熙帝十六岁时设计捕杀了鳌拜,君权才得以行使。康熙亲政后,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卓有成绩。他对中国历史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首先,康熙帝巩固和加强了祖国的统一,这也是他对中国历史做出最大的贡献。他坚决平定了三藩之乱;加强对南方各地的控制。降服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孙子郑克塽,使中国重新归于统一;公元1675年,他派兵驱逐了盘踞在黑龙江流域雅克萨的沙俄侵略者,遏制了沙俄对华侵略的野心。公元1679年,他派代表与沙俄代表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平定了回疆、准噶尔等反动贵族的叛乱;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他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表现了雄才大略。
自康熙时期至十九世纪中期,中国在北起外兴安岭,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巴尔喀什湖和帕米尔高原,东抵鄂霍次克海、库页岛和台湾广大而神圣的领土内,实现巩固了全国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世界上强大的国家。康熙为清王朝的统治和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其次,康熙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他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鼓励垦荒,从公元1671年,陆续放宽垦荒起科年限,并规定垦荒有成绩,据开垦多少,给予不同官职,这促进了垦荒的积极性,到康熙末年,全国荒地基本上得到开辟。公元1669年,康熙下令废除圈地令,以后永远停止圈地,并规定所圈土地应退还给农民。公元1685年,康熙又规定民间新垦田亩,“自后永不许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旗主的经济扩张,有利于自耕农民。康熙还下令将明朝藩王的庄田改为“更名田”,免费交给原佃户耕种,田归佃户“永为世业”,变佃户为自耕农民。为了使农村生产秩序稳定,康熙还把蠲免钱粮作为恢复经济的经常性的重要措施。除了水旱灾害例行全免之外,还往往一年蠲免几省,一省连蠲数年。
公元1701年,又开始把全国各省分为三批,实施“轮蠲”,每三年轮免一次。这种措施一直持续到雍正、乾隆时期,乾隆时因为国家财力充足,还多次进行全国性普免。这种措施,使农民能有余钱投入生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康熙还进行了赋役改革,实行“摊丁入地”,公元1712年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丁额为准。以后“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康熙任用蕲辅等,治理黄河,减轻了水患,注意兴修水利;这些都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康熙皇帝适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进行一系列统一战争,使局势趋向稳定,清政府大为巩固,又通过一系列的文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人民过上了一百一十二年的和平生活。再经雍正、乾隆的努力,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
到乾隆时期,制服了今四川西北部大小金川的反抗,粉碎了新疆地区大小和卓木的武装暴乱,打败了廓尔喀对西藏的进犯;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遏制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在“康乾盛世”时,社会经济发展非常快。首先是耕地面积迅速增加,至雍正时已达到九亿多亩,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加上农业技术的发展,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使全国粮食总产量大大增加。实行了调整工商业的政策,使商品经济也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康乾盛世”把中国封建经济推到高峰。中国的人口在“康乾盛世”时突破了一亿大关。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疆域也是“康乾盛世”时奠定的基础当然还存在一种观点是“康乾盛世”是骗人的,是中国部分历史学者无视历史、自欺欺人的说法。清朝入关期间,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大屠杀,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都是整个城市整个城市的屠杀精光,造成了人口的急剧下降,有资料显示,其期间造成的人口损失达4000万到1亿,严重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康熙年间,对俄作战后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就割让领土,如果是盛世,而且是打了胜仗的情况下却割让领土真是匪夷所思。无独有偶,同样处于“康乾盛世”的雍正年间,也签订了割让领土的《恰克图条约》。而且在康雍乾三个皇帝在位期间,他们做了什么?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文字狱惨案,康乾数次下江南奢靡游玩,自雍正起又耗尽民脂民膏修建圆明园。而同期的西方科技文化迅速发展,鸦片战争前夕,英国侵略者已是坚船利炮,而清朝军队却仍然沿用明朝的火炮,盛世到了这个地步,真是无耻之尤。康熙年间的平民思想家唐甄在他的著作《潜书》里提到:清兴五十年来,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他亲眼看到山西妇女多无裤可穿,而“吴中之民多鬻子女于北方”。而乾隆时期的英国使者马嘎尼来华期间,记载北京街头乞丐很多。许多百姓都是蓬头拓面,衣杉褴褛,因此他形容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中国人”正在逐步退化到“半野蛮人”时代。
不可否认清朝统治者的天朝上国的自满情绪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闭关锁国的落后政策也为以后的被动挨打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