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以要求严格和完美,容易把冲突理智化,具有以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为最主要特征的一种人格障碍。在该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2倍。其主要表现为:患者表现死板,遇事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很少标新立异。他们往往自信心不足,总有一种做事不完美的感觉。过分地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正常,举止是否恰当。由于他们凡事都追求尽善尽美和完整精确,因而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反复核查,怕出差错。他们还经常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行事。
1.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症状至少符合下述项目中的三项:
①因个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导致优柔寡断、怀疑以及过分谨慎;
②在很早以前就对所有的活动作出计划,并不厌其烦;
③凡事需要反复核对,因对细节过分地注意,以致忽视全局;
④经常被讨厌的思想或冲动所困扰,但尚未达到强迫症的程度;
⑤过分地谨慎多虑,过分地专注于工作成效而不顾个人消遣及人际关系;
⑥刻板和固执,要求别人按其规矩办事;
⑦因循守旧,缺乏表达温情的能力。
一般来说,强迫型人格障碍受到强烈刺激或持续的精神压力影响之后,容易导致强迫性神经症。
2.治疗方法
对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主要采用自我心理疗法,以纠正和减轻其心理压力为主,引导患者顺其自然。在临床上,常采用森田疗法进行治疗。
(1)听其自然法。(略)
(2)当头棒喝法。(略)
(七)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是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以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或接纳,常常因为担心被否定和拒绝而回避。他们不会因为被排斥而发脾气,而是在行为上表现出“退缩”。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又称为焦虑型或逃避型人格障碍。
1.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症状至少符合下述项目中的三项:
①一贯的自我敏感,有不安全感及自卑感;
②对遭排斥和批评过分敏感;
③不断追求被人接受和受到欢迎;
④除非得到保证被他人所接受和不会受到批评,否则拒绝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
⑤惯于夸大生活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达到回避某种活动的程度,但无恐惧性回避;
⑥因求“稳定”和“安全”的需要,生活方式受到限制。
2.治疗方法
对这类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消除自卑感。
①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须从改变认识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②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会加重自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谨慎,一般人都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他们相处。指出自卑者的这些优点,不是要他们保持自卑,而是要使他们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自卑感而绝望,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③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或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不也是人吗?”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产生自信心。
(2)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回避型人格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因此必须按梯级任务作业的要求给自己定一个交朋友的计划。开始时,级别比较低,任务比较简单,以后逐步加深难度。例如:
第一星期,每天与同事(或邻居、亲戚、室友等)聊天十分钟;
第二星期,每天与他人聊天二十分钟,同时与其中某一位多聊十分钟;
第三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一位朋友作不计时的随意谈心;
第四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几位朋友在周末小聚一次,随意聊天,或家宴,或郊游;
第五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积极参加各种思想交流、学术交流、技术交流等;
第六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尝试去与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交往。
一般说来,上述梯级任务看似轻松,但认真做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最好找一个监督员,让他来评定执行情况,并督促坚持下去。其实,第六星期的任务已超出常人的生活习惯,但作为治疗手段,以在强度上超出常规生活是适宜的。 在开始进行梯级任务时,你可能会觉得很困难,也可能会觉得毫无趣味,这些都要尽量设法克服,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在心理治疗中,应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都可取得疗效。
(八)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并以过分依赖他人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人格障碍。患有依赖型人格障碍者学习和工作能力并不一定差,但由于缺乏独立性,遇事没有主见,因而事事要依赖他人,自己的事情常需要他人来替自己作出抉择。
1.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症状至少符合下述项目中的三项:①要求或让他人为自己生活的重要事情作出决定;②将自己的需要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地服从他人的意志;③不愿意对所依赖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④感到自己无助、无能或缺乏精力;⑤沉湎于被人遗忘的恐惧之中,不断要求别人对此提出保证,独处时感到很难受;⑥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结束时,有被毁灭和无助的体验;⑦经常把责任推给别人,以应付逆境。
2.治疗方法
对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习惯纠正法。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治疗首先必须破除这种不良习惯。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去做,哪些是自己作决定的。你可以每天做记录,记满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 对自主意识强的事件,以后遇到同类情况应坚持自己做。例如,某一天按自己的意愿穿鲜艳衣服上班,那么以后就坚持穿鲜艳衣服上班,而不要因为别人的闲话而放弃,直到自己不再喜欢穿这类衣服为止。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正是你改正不良习惯的突破口。 对自主意识中等的事件,你应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动中逐步实施。例如,在制订工作计划时,你听从了朋友的意见,但对这些意见你并不欣赏,便应把自己不欣赏的理由说出来,说给你的朋友听。这样,在工作计划中便掺入了你自己的意见,随着自己意见的增多,你便能从听从别人的意见逐步转为完全自作决定。 对自主意识较差的事件,你可以采取诡控制技术逐步强化、提高自主意识。诡控制法是指在别人要求的行为之下增加自我创造的色彩。例如,你从爱人的暗示中得知她喜欢玫瑰花,你为她买一枝花,似乎有完成任务之嫌。但这类事情的次数逐渐增多以后,你会觉得这样做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你如果主动提议带爱人去植物园度周末,或带爱人去参观插花表演,就证明你的自主意识已大为强化了。 依赖行为并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习惯,你会发现要自己决定每件事毕竟很难,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回到老路上去。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简单的方法是找一个监督者,最好是找自己最依赖的那个人。
(2)重建自信法。如果只简单地破除了依赖的习惯,而不从根本上找原因,那么依赖行为也可能复发。重建自信法便是从根本上加以矫正。其治疗方法是:
第一步,消除童年不良印迹。依赖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十分低下,这与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迹有关。你可以回忆童年时父母、长辈、朋友对自己说过的具有不良影响的话,如“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瞧你笨手笨脚的,让我来帮你做”等,你把这些话语仔细整理出来,然后一条一条地加以认知重构,并将这些话语转告给你的朋友、亲人,让他们在你试着干一些事情时,不要用这些话语来指责你,而要热情地鼓励和帮助你。
第二步,重建勇气。你可以选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每周做一项。例如,独自一人到附近的风景点做短途旅行;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或一周规定一天“自主日”,这一日不论什么事情,决不依赖他人。通过做这些事情,可以增加你的勇气,改变你事事要依赖他人的弱点。
(3)药物治疗。以5羟色胺回收阻滞剂为主,辅以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草胺和西酞普兰,小剂量(如每日半片标准制剂)持续使用数月,确有效果可再适当延长用药时间。对此型人格障碍者的治疗,必须找出原因,进行系统脱敏,以此打破其依赖心理,重建自信。预防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关键,是加强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培养其良好的人格。
对于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也可采用支持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和认识领悟疗法,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思考题
1.什么是人格障碍?
2.主要的人格障碍有哪些?
3.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