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
6788000000044

第44章 元代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侧面(1)

——以无学祖元《临剑颂》为例江静

一、无学祖元及其《临剑颂》

(一)无学祖元生平略历

无学祖元(1226-1286),南宋末年临济宗杨岐派禅僧。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俗姓许,法名祖元,字子元,自号无学。少时丧父,拜临安(今杭州)净慈寺北硐居简(1164-1246)为师,剃发受戒。后又投径山万寿寺无准师范(1178-1249)门下钻研佛法。淳祜九年(1249年)无准示寂后,祖元先后参访临安灵隐寺的石溪心月(?-1254年)、净慈寺的虚堂智愚(1185-1269)、明州育王寺的偃溪广闻(1189-1263),以及鄞县东湖大慈寺的物初大观(1201-1268)等。不久,应慈溪罗季勉之请,住东湖白云庵,同时侍奉母亲。七年后,母亲去世,祖元重返灵隐寺,为后堂首座。咸淳五年(1269年)十月,受宰相贾似道(1213-1275)之请,移锡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真如寺,主持寺务达七年之久。德祜元年(1275年)秋,为避战乱,祖元离开台州,避难瑞安(今温州)能仁寺。次年,临安沦陷。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祖元再归天童,依法兄环溪惟一(1202-1281年),居前堂首座。

日本弘安元年(1278年)七月,建长寺住持、赴日高僧兰溪道隆(1213-1278)圆寂,建长寺虚席。十二月,时任镰仓幕府执权的北条时宗(1251-1284)委托建长寺藏主无及德诠、典座杰翁宗英两位禅僧到宋朝招聘名僧,两位皆为兰溪道隆的日本弟子。次年二月,南宋灭亡。五月,德诠、宗英二人来到天童寺,时任首座的无学祖元应请前往。六月,一行人抵达日本九州大宰府。八月,到达镰仓。不久,祖元受北条时宗之请,袭建长寺第五世住持,北条时宗亲执弟子礼。祖元教化镰仓武士,大扬临济禅风,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一致崇敬。弘安五年(1282年)十二月,北条时宗创建了圆觉寺,无学祖元被奉为开山。两年后,因时宗去世,祖元离开圆觉,重返建长。弘安九年九月,祖元示寂,世寿六十一,法腊四十九。塔日“常照”,塔院名“正续庵”。勒谥“佛光国师”,后光严天皇另赐谥号日“圆满常照国师”。祖元在日本开创的流派称“佛光派”,为日本最有影响的禅宗流派之一。弟子有高峰显日、一翁院豪、规庵祖圆、云屋慧轮等三十余名。有《佛光国师语录》十卷存世。

(二)《临剑颂》释读

祖元避难瑞安能仁寺的翌年,也就是南宋德祜二年的二月,临安沦陷,瑞安成为抗元重镇。八月,元军对浙江各地的抗元势力展开全面进攻,十一月,瑞安失守,浙江地区大规模的抗元斗争就此结束。

根据无学祖元的多种传记资料,面临重兵压境,位于雁荡山脚下的能仁寺“举众逃匿”,唯无学祖元“兀坐堂中”。元兵“以刃加颈”,祖元“神色不少变”,从容地念出四句偈语:“乾坤无地卓孤筇,喜得人空法亦空。珍重大元三尺剑,电光影里斩春风。”并为元兵说法,以致“众兵悚闻,悔谢作礼而去”。这段传说颇具神奇色彩,四句偈颂却是真实的存在,见载于无学祖元的多种传记以及元代来华日僧雪村友梅的诗文集《岷峨集》及其传记《雪村大和尚行道记》、来元日僧中岩圆月的随笔集《藤荫琐纲集》等。只是,传记所录偈颂的第二句头两个字为“喜得”,其余资料为“且喜”。长期以来,该偈颂在日本广为传颂,并被冠以“临剑颂”的题名。

《临剑颂》以“乾坤无地卓孤筇”起句,所谓“孤筇”,意指一柄手杖,这里当指拄着手杖独自行走江湖的祖元自身,此句感叹诺大的中华大地竟无一介和尚的安身之处。“喜得人空法亦空”中的“人空”是指人身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假合而成,如幻如化,其性本空,“法空”是说宇宙间万法都是因缘而起,无真实的自体可得,证得此理者,可达内心无牵无挂、光明坦荡的境界,因此就没有对生与死的执着和恐惧,此句表明祖元已透悟此理,虽临白刃,坦然处之。“珍重大元三尺剑,电光影里斩春风”一句,是劝说元兵不要做无谓之举,既然生命都是虚幻的,杀头与“斩春风”又有何异?这首偈颂表达了一名深悟佛理的佛门弟子面对死亡时大彻大悟的平和心境。

(三)《临剑颂》与僧肇偈

从严格意义上说,《临剑颂》并非祖元的独创,而是东晋名僧僧肇(384-414)所作之偈的仿作。据《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僧肇法师遭秦主难。临就刑说偈曰: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持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据传,后秦国王姚兴命僧肇还俗,僧肇不从,王乃处以死刑。临刑时,僧肇悠然说上偈。

最早提到《临剑颂》与僧肇偈关系的人,是江户时代日本的儒学者。元师蛮(1626-1710)在《本朝高僧传·祖元传》的赞语中这样说道:“然近世儒者,见其《临刃偈》曰:此本乎晋肇法师婴剑难之偈也。凡为世儒者,不窥禅家之藩篱,只信一己情虑,妄取句法以胡乱指注,和宋俱然,殊以不知了悟之人,自然有高妙之格矣。夫至白刃挥时,迅自闪电,岂容思惟于其问乎?国师自言知见之害,载在本传,秉此不为己之戒,反讨文句以吟估筚,实可愍之民也。”

可见,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儒学者已经提到祖元的《临剑颂》是“本乎晋肇法师婴剑难之偈也”。可是,元师蛮却断然否定了这一说法。师蛮反驳道:“夫至白刃挥时,迅自闪电,岂容思惟于其问乎?”他认为祖元之所以能诵出此偈,是因为“了悟之人,自然有高妙之格矣。”

可是,两首偈颂无论是在创作背景,还是在表达意境,以及文字的使用上都有颇多相似之处,彼此间的关系一目了然。而且,南宋时期,僧肇此偈当颇为流传。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就在祖元以《临剑颂》逃过一劫的前一年二月,元朝政府向日本派遣了以杜世忠为首的使节团,一行人在抵达镰仓后不久即被幕府杀害。使者之一的奉训大夫、兵部郎中何文着,在临死前咏出了下列偈颂:“四大元无主,五蕴悉皆空。两国生灵苦,今日斩秋风。”与僧肇偈如出一辙。

既然一位三十八岁的普通士大夫,都对偈肇偈如此熟悉,自小归依佛门的祖元不可能不有所知,祖元《临剑颂》受到偈肇偈的影响当无问题。

《临剑颂》随无学祖元的东渡传到了日本,在日本禅林流传甚广。然而,《临剑颂》再度传回中国,并为中国人所熟知,却少不了来元日僧雪村友梅的功劳。

二、雪村友梅与《临剑颂》

雪村友梅(1290-1355),日本临济宗一山派僧。俗姓源,法讳友梅,道号雪村,又号幻空,越后(新泻县)人。幼年赴镰仓,为赴日元僧一山一宁(1247-1317)侍童,往来于无学祖元曾任住持的建长、圆觉两寺间。后赴京都延历寺受戒,并挂搭建仁寺。日本德治二年(1307年),搭乘商船入元,历访大都(今北京)、嵩山少林、江南等地,参扣禅林尊宿如元叟行端(1255-1341)、虚谷希陵(1247-1322)、东屿德海(1256-1327)、晦机元熙(1238-1319)等,并悠游于文人士大夫间。据说,友梅曾登门造访赵孟頫(1254-1322),挥笔疾书,作品有唐代大书法家李北海(678-747)之势,令后者“见而惊之,宠贶以一大麛煤,称得八法”。大约是在至大二年(1309年),雪村友梅来到了位列十刹之二的浙江湖州道场山护圣万寿寺,参住持叔平隆。叔平隆是顽极行弥的法嗣,与友梅师僧一山一宁为同门弟兄。友梅颇受叔平隆的器重,在道场寺掌藏主之职,并受命秉拂,上堂为大众说法。可是,未过多久,在华日僧因间谍嫌疑“一例刑籍”,友梅也未能幸免,被关进霅州(今湖州)监狱。后被押送至大都。三年后,又遭流放西蜀,在成都一住十年,据说因其文采出众,博学多识,“两川大官左儒,多令佳子弟鼓箧于函丈,受指画口讲者为不鲜矣”。泰定二年(1325年),逢大赦,友梅离开蜀地,行脚于嘉州(四川省乐山市)、渝州(重庆)、君山(湖南省岳阳市)、南岳(衡阳市)、庐山、金陵(南京)、焦山、金山(江苏镇江)等地。天历元年(1328年),文宗即位,招请友梅为长安南山翠微寺住持,并赐其“宝觉真空禅师”号。次年五月,友梅与应邀赴日的明极楚俊(1262-1336)、竺仙梵僊(1292-1348),及日僧物外可什(?-1363)、天岸慧广(1273-1335)等搭乘商船自福州启航,六月抵达日本博多。归国后,友梅历任信浓诹访(今长野县诹访郡)慈云寺、德云寺、京都西禅寺、丰后(今大分县)万寿寺、播磨赤穗(今兵库县赤穗郡)法云寺、京都万寿寺、建仁寺等寺住持。日本文和四年(1355年)示寂。友梅博学多识,精通书画、擅长诗文,有《岷峨集》、《宝觉真空禅师语录》存世。嗣法弟子有大同启初、云溪支山、太清宗渭等十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