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
6787900000059

第59章 对策:武义模式的完善与走向(7)

第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解决了“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在保持了农户独立经营的同时,又克服了单家独户的经营中的局限性,使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形成经济利益上的共同体。

第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将农民和市场连接起来,成为农民、企业和市场的纽带,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生产经营,以达到规模经济,并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做出灵敏的反应,积极应对市场的千变万化。

第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本身也是农业产业化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以现代企业的形式出现,带领农民参与组织生产、开拓市场、销售经营,成为农民自己的龙头企业,并以自身的发展壮大加快和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对外协调统一应对市场的变化,维护合作经济组织的整体效益,而且对于组织成员内部也发挥着协调各方利益、维护各成员之间经济利益和其他权益的作用。

第五,政府可以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向下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农民可以通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向上表达自己的要求、愿望和呼声,提高谈判地位和谈判能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农民是社会的最大弱势群体,同时又是最大的弱势市场主体,这使得农民在社会和市场中均处于弱势地位,这种双重的弱势地位使得农民的市场谈判能力和社会谈判能力都很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可以增强和保障农民的谈判地位,增强和提高农民的谈判能力,使农民的利益会得到保护。

正因为如此,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不少学者都提出了尽快制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的建议,希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登记注册、税收、资金、金融、人才等方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并建议按照单品种建立合作组织,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允许其开展经济活动,并顺应国际市场形势发展的要求,建立与国际同类组织机构接轨的机制,可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中国农村的未来发展中有着巨大的空间。目前武义已有各种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6个,我们相信,在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在政府这支看得见的手的引导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将把武义农民,包括下山脱贫农民在内的所有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建设新农村。

4.村务监督走向制度文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民主管理”就是普通老百姓参与管理。农村民主管理就是广大村民参与农村的管理。中国的农村民主管理,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村民以国家、社会和农村主人的身份,自主地、能动地、有组织地参与农村管理,贡献智慧,实施监督,维护合法权益,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开展的群众性活动和工作的总和。

村务监督,作为新农村建设武义经验,作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成功尝试”,“村级民主监督的制度创新”,不仅具有国家意义,也具有文化意义。本研究报告在解读“村务监督”时已初步论述了“政治文明——让民主成为一种文化”,从而也预示了在未来10年内,村务监督将走向以“民主”为内涵的制度文化。

民主本来就是一种文化表达。民主可分为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民主的制度层面是显性的、实体的,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作为政治上层建筑,可以在较短的时期里加以建立。新农村建设武义经验中的村务监督作为一种制度被确立。而民主的文化层面作为一种“隐性结构”则要复杂得多,从历史的纵向看与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从现实的层面上看又无迹(实体)可循却又具有无处不在的渗透性。但是作为文化的民主和作为制度的民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文化对于制度不是附属关系,我们不仅要看到制度可寻文化无迹,而且要看到制度指日可建文化绵延渗透,制度固然影响文化的生成及作用发挥,但是文化作为制度的基础深刻久远地制约着制度运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正是由于制度的民主与文化的民主有着这样一种对立统一的互动关系,所以,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的村务监督,在成为一种民主制度之后,其要坚持就必然会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养料,从外国优秀文化中补充养料。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本来就蕴含有丰富的民本思想,其中“重民爱民”这样的一种人道主义思想,与西方的“民享”相通,只不过没有权利概念支撑。因此,如果在“重民爱民”思想中加入权利概念,人民就拥有了权利,政府也只能通过选举产生,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就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加上西方的权利概念,就转化成了民主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重构。以此来解读村务监督,正说明武义的农民冲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在不自觉中把西方文化的权利概念吸收了进来,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重构的一个成功案例。

而从中国传统民本文化和西方民主文化嫁接中脱颖而出的村务监督,在未来10年的发展中,必将会把制度民主与文化民主进一步融合起来,从而使民主发育成一种制度文化。所以,笔者认为村务监督的国家意义也正在于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意义将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

5.文化活力走向文化产业化

文化,这个符号进入新世纪后正在中国散发出无限的活力,最突出的表达就是文化产业化的汹涌澎湃,2005年的超女现象就是一例。

由于人们一般只注意和重视经济,不少地方官员是一门心思抓经济,所以,笔者在此要为文化产业多说几句话。

据考,文化产业这个词最初可能来自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文化时代与文化产业》这样的文章发表,接着又有《新文化产业论》这样的专着出现。这部专着所说的“文化产业”,主要是生产和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销售书刊、雕塑、影视、音像制品的行业;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娱乐、策划及文化经纪人等行业;向其他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服装设计、装饰、装潢、文化旅游业等。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不仅以上三大类产业极为兴旺,而且从理论上充分注意到了文化的经济意义。约翰·耐斯比特和帕特里夏·阿伯丁所着的《2000年大趋势》中就曾预言,文化的经济意义将远远超过人们的意料。他们说:“艺术既是文化财产,同时又是经济源泉。投资艺术将对一个地方的整体经济产生影响,它有着乘数效益,艺术将使旅游业大受裨益,从而推动工业的发展,提高不动产的价值。”该书还指出,美国从1960年到1980年的20年间,劳动人口增长了43%,而作家、艺术家和艺人却激增了144%。美国50个州的艺术投资1989年比1988年增长了11%,其原因,就是“为了找到经济发展的契机”。又说,美国在中小城市或乡村大量建设美术馆、艺术中心、演出戏剧歌剧和交响乐的新的文化设施,也为“各地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也逐渐兴起,传统而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转化为文化活力,再转化为文化产业,早期的有深圳的“锦绣中华”和“中国民俗文化村”,开业一年就收回了2.1亿元的全部投资,至今不仅成为深圳文化的品牌,也成了深圳的纳税大户。近期的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不仅成就了李宇春这样的女孩子,也为湖南卫视赚了个满盆满钵。所以,今天文化产业的蓬勃兴起,使人们对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看到了当今世界是经济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文化的广泛渗透。越接近“第三浪潮”经济,文化就显得越重要。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为迅猛、利润也最大的产业之一。这些都告诉我们,不能仅仅把文化看成是在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起作用的软力量,它也是像科学技术一样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硬力量。文化是社会生产力的一部分,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发展文化产业,应该是武义今后走向更文明、更富裕的一条必由之路。依笔者之预见,如果武义能认真制定发展文化产业的规划,把武义独具特色的温泉文化、山水文化、古村落文化、明招文化、熟溪桥文化、推龙舟文化、“切糖”文化、畲族文化、荷花文化、有机茶文化、宣莲文化、竹编文化、莹石雕文化等都千方百计、百计千方地策划打造成文化产业,那么所有具有文化特质的武义文化事项都有可能成为文化产业,都有可能成为武义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