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
6787900000057

第57章 对策:武义模式的完善与走向(5)

以上18条对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完善的微观策略建议,大多是在考察中的感性认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武义的干部、工人、农民中征求来的。这些策略建议,很可能是瞎子摸象,只见局部不见全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但都是我们的肺腑之见,是我们热爱武义、建设武义的一种文化表达。

(第二十章)武义模式的未来走向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民的历史期待。有人调查说,超过80%的被调查农民认为:“我们相信农村的未来会越来越好。”在我们对新农村建设武义经验的调查中,综合981份有效问卷,对现在生活水平比较满意(2569%)、满意(28.24%)和非常满意(2.85%)占总人数的56.78%;对现在生活感到比较幸福(2548%)、幸福(32.21%)和非常幸福(3.36%)占总人数的71.05%,对农村的未来也是充满了信心。在这种态势下,在未来10年中武义模式的走向如何呢?

一、人与自然协调建设的未来走向

在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人与自然的协调建设中,生态家园、特色农业、工业园区、温泉旅游和城乡一体诸元素会在下面几个主要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整合和发展。

1.生态走向园林化

武义的生态家园在新农村建设中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到2005年为止,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757万亩,森林总面积20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0%,与1994年相比分别增长了4.3万亩、40万立方米和1.7%。全县林木绿化率70.8%,城区公共绿地面积4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8.7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7%,绿地率增加到258%。更重要的是武义县在生态家园的建设中,实施城乡联动,近年来,每年实施山地人工造林5000亩以上,城镇公共绿地2万平方米。2004年又重点建设了壶山森林公园、湖泮公园和牛头山森林公园等,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场所,进一步拓展了森林旅游业,把绿化纳入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建设一片、绿化一片,城市绿化水平得以全面提高。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全面实施整治村庄配套绿化,到目前,已整治了123个村,其中重点整治村有71个,从而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在工业园区,开展了“花园式企业”创建活动,从2002年至今,已有30多家企业荣获了县“花园式企业”称号。与此同时,还开展了通道绿化、河道绿化工作,每年组织实施完成省、县、乡三级道路绿化130公里以上,河道绿化25公里;加大对新建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农田林网的建设,使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达到田成方、林成网。

在这个基础上,武义生态家园在未来10年中将走向园林化。这个走向是农村向城市化和现代化迈进的要求,是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建设的要求。武义生态家园走向园林化要达到以下标准:

(1)有一个全县范围的生态园林化建设总体规划;

(2)宜林荒山的村庄,境内90%以上宜林地达到基本绿化水平;

(3)丘陵地带的村庄,境内50%坡地田坎实现经济树绿化;

(4)平原地带的村庄,农田宜网面积85%以上实现林网化;

(5)境内道路全部绿化,保存率不低于85%;

(6)县内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全部高标准绿化、美化;

(7)70%以上的家庭实现家庭生态经济化;

(8)全县基础设施较好,并完成基本环境治理;

(9)乡村和工业园区环境整洁、卫生。

对于经济发达的乡镇和村庄,应借鉴城市园林绿化指标,在实现生态经济型的基础上,把人均绿地面积和绿化质量达到一定水平作为目标。在高质量实现宜林荒山荒地、农田防护林体系以及道路绿化的同时,以建成小游园、公共场所的高标准绿化和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为标志,实现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生态园林化,达到居住地和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总之,在新农村建设中,武义的生态家园走向园林化,就是实行山水田路村、农林牧副渔全面规划,协调发展,有机结合,通过新建、改建和完善,全面绿化,重点美化,逐步建成一个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和工业园区为纽带,以村和企业为基点的生态体系,形成一个与农村经济、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生态体系,从而构建武义园林化的生态家园。

2.农业走向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内涵随着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丰富与深化。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国民经济在持续快速的发展,农产品总量大幅度增加,居民的消费也在由数量需求向质量需求转变,而且随着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人们对资源、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关注。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人们意识到生存环境恶化的威胁,更注重生物技术的应用,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环境质量的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的过程。

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人们从两方面把握农业现代化内涵,其一,农业现代化是一种过程。即是以直观经验和手工工具为基础的传统农业转变为以现代科学技术、生产手段和经营管理方法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的过程,又是从自给自足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变和发展的过程。其二,农业现代化又是一种手段,即一国为适应工业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使其落后的农业生产部门尽快实现现代化的各种手段的总称。

武义农业在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展中,无论是杂交稻,还是有机茶,以及其他产业带,将从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业经济结构、农民生活消费和农业资源环境等6个方面走向农业现代化。

3.县域走向工业化

县域工业化,又称农村工业化。所谓县域工业化,其内涵应当是:建立以工业为绝对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十分发达,第一产业具有相当集约水平的国民经济运行体系。工业化并不是低水平的量上扩张,它应具有四个明显特征:一是结构优,即产业内部结构符合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二是规模大,即拥有一批能够影响市场局势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三是起点高,即产品的科技含量高,达到同期国内外先进水平;四是效益好,产品的增值水平明显提高,企业积累大幅度增加,自身发展的能力大力增强。具体来说,工业应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工业在整个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占50%以上;工业实现的财政收入占70%以上,来自工业的收入占农村人均收入50%以上;从事工业的人数明显上升,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例约为1:1:1。

资料来源:焦钢:《加快农村工业化:农村跨世纪的思索》,载《经济问题探索》,1997年第1期

未来10年,武义县域以工业园区为主体,在走向工业化的道路上,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1)产业要向集群化方向发展

产业集群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相关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的企业大量集聚现象。这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是促进县域工业化发展,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促进县域工业化的发展,一定要掌握县域经济的特点和资源优势,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引导经济发展这只看得见的手,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因势利导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在武义就是要引导产业向比较成熟的五金机械、汽摩配件、文化用品、旅游休闲用品等产业集聚,扩大和发展产业集群的优势。

(2)企业要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县域工业化发展必须要有相应市场化的组织载体,通过这个组织载体,形成发展平台,形成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通俗地说,就是“龙头效应”。一个龙头企业能够带动一个产业链,形成一条产业带,开拓一片大市场,致富一方老百姓。武义的龙头企业,如恒友机电、武精机器、钓鱼朴克等在武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显着作用对此作了最好的注解。为此,未来10年武义将立足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以支柱产业为基础,以名牌产品为纽带,以骨干企业为核心,形成集群化程度更高的企业集团。

(3)增长方式要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增长方式是反映县域工业化水平的一把尺子。今后10年,武义将彻底改变旧的增长方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具体而言,一是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使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二是以工业园区的发展带动工业结构优化,带动城市布局优化,拓展发展空间;带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带动社会资本结构优化,促进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相互渗透,均衡发展;带动发展环境优化,形成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体制环境、科技环境、人才环境和居住环境。

在此,我们还可以具体预测,未来10年,武义的工业不仅已与永康融合,成为中国五金城的组成部分,还由于武义与义乌交通的直通,武义的工业还与义乌的小商品市场融合,也可能成为中国小商品城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如果武义能确定休闲产业的发展方向,那么10年后,武义作为中国休闲产业城应该初具规模,初成气候。

4.旅游走向产业化

旅游产业化就是以旅游业为龙头,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旅游产业集群化过程,体现为现代化、国际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的现代旅游业的业态也体现为相对落后的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发展并最终步入其中的态势。

当下,武义以温泉为特色的旅游正在进一步寻求把握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互动性很强的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拉动着很多部门,能有效地开辟就业渠道,扩大就业,繁荣经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推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有效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因此,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国际性新产业。如果沿着产业化发展方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发展,开辟众多的资金来源,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增长,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既可活跃武义旅游区的经济,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又可成为平衡地区间收入悬殊的重要杠杆。尽管旅游业是一种资源依赖性较强的产业,但真正决定旅游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不是资源优势,而是产业化。从旅游业的这种发展趋势出发,武义要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战略思想,全力推动旅游走向产业化。

武义旅游在走向产业化的道路上,除在经营战略上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坚持把“特色旅游”作为支点,继续在“新”上下功夫,以“特”取胜,特别要注意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发展以相互参股、产权置换、资本运营、设置分支机构等为形式,以资本的品牌纽带的联网经营和市场营销的网络化,推行多景区联网旅游,从而降低行业平均成本,提高利润水平。

武义旅游在走向产业化的过程中,一定会做强做大,一定会成为浙江,乃至华东,甚至全国着名的风景旅游胜地。

5.农村走向城市化

农村城市化是指在农村地区生产力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和农业人口的收入水平及结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人口素质等方面与城市文明逐渐接近、趋向同一的自然历史过程;城乡差别缩小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城乡融合并最终趋向城乡一体化的自然历史过程。因此,在人与自然协调建设中,武义农村走向城市化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又是城乡融合结果的最终表达,所以,未来10年,武义在走向城市化的道路上可能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二步、第三步。

但是,在这农村城市化万里长征的第二步、第三步中,武义县城作为一座“江水城中过,三山立城中”的山水城市将更加秀美、清洁、文明;武义到泉溪、桐琴一线基本上连成一片,成为武义城的右翼,武义到俞源一线也基本上连成一片,成为武义城的左翼,从而构建成初步城市化的山水大武义。再扩大一点预测,未来10年,武义将与周边的金华、永康、义乌实现城乡一体化,从而成为浙中以金华为中心的城市群的组成部分。

二、人与人和谐发展的未来走向

在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人与人和谐发展中,政府服务、教育优先、村务监督、下山脱贫和文化活力元素,在新历史条件下,会发生变迁而重新组合,有的元素会停止发生作用,如下山脱贫会因为武义农民普遍富起来了会变异为农村合作经济的新崛起,而其他一些元素则得到了新的发展。

1.政府服务走向以农为本

当我在写这节的提纲时,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是提“以人为本”,而要讲“以农为本”?这正是笔者所想强调的,武义模式政府服务的走向问题。

确实,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以人为本思想要求在发展中体现对人的关怀,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基本权利和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使多数人能够不断分享改革的成果。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党在新时期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从解决中国人口最多、问题最多的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人为本,首先必须坚持“以农为本”。

第二,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中国城乡差别,真正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而民以食为天,这样的箴言,不仅是对维系生命核心问题的直白概括,是一种生活结晶与社会认知的自然传承,更是中华文化中蕴藏的政治智慧的宝贵结晶。所谓无农不稳,不仅是在说农村、农业、农民,更是在说天下安危所系。农村稳,天下安。这是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概括。所以,“以人为本”必须“以农为本”。

在新农村建设中,县乡两级政府的角色取向,价值取向,政策取向对政府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产生推力还是阻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以农为本”理念的引导下,政府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向以农为本就成了一种必然。

未来10年,武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服务在走向以农为本中,政府作为主体在发挥主导作用时会逐步为农民、为农村、为农业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