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6785900000046

第46章 被忽略的存在和光芒(2)

还有比较优秀的青年诗人阿信、桑子,长期生活在藏区,以真诚的思想和卓越的才华写作了大量涉藏题材诗歌。同时还有阳飏、古马、叶舟、柴春芽等,其诗歌尤其是写藏区生活的诗歌,在中国的诗歌界也是备受关注的。

三、甘肃藏族诗歌现状及其在网络中的繁荣

由于时间的推移和种种原因,我前面提到的名单中的少部分藏族青年诗人开始从诗坛销声匿迹了。但更多的人留了下来,仍在写作。同时,在我们经意不经意间,更多有才华的藏族青年诗人脱颖而出。如这几年开始迅速崛起的刚杰·索木东、瘦水、仁谦才华、嘎代才让等。

在此期间,由于我们编辑《藏族当代诗人诗选》的经验和藏族文学一向被边缘化的情况,于是我们很想独立地做一本藏族文学杂志。但是辗转多年,也没有这样的机会。诚然,比如像旺秀才丹的诗集《梦幻之旅》获得了甘肃省“敦煌文艺”一等奖。但更多的藏族诗人及其作品被遮蔽着。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葆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正如着名诗人于坚对我们诗集的评论中所说的,很多事情会有一个“从遮蔽到澄明的过程”。

2004年4月20日,我们在兰州创办了藏人文化网,这等于是创办了一份低成本的杂志——网络杂志。我们利用的主要就是我们多年来在藏族文学界的人力资源。虽然我们网站的定位是大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但我们的起步以及未来永远离不开的就是文学的滋养和文学界同仁们的帮助。好在网络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使我们放弃了无谓的奔波和颠沛,而把精力投入到文学以及文化的传播、交流、繁荣、发展之中。

同时,由于网络,也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景象。

通过我们藏人文化社区和藏人文化博客中的文学交流,我们欣慰的了解到,近年来,甘肃籍藏族文学作者用实名,或者用网名,活跃在中国各大文学论坛。实名的如:WangchukTseten、李志勇、刚杰·索木东、王小忠、加布青·德卓等,用网名的如:阿罗(才旺瑙乳)、阿里狼客(旺秀才丹)、arang(扎西才让)、角受伤的牦牛(觉乃·云才让)、梦见格萨尔·道(道吉交巴)、雪山魂(王更登加)等人。甚至有旅居海外的一些甘肃籍文学爱好者,也加入了网络文学的行列,如:德吉梅朵(甘肃卓尼人,旅居加拿大,天涯“异国风情”版主,在藏人文化网建有自己的博客)等人。

旺秀才丹(网名:阿里狼客),甘肃天祝人,1960后生,供职于西北民族大学。早期在纸媒发表有大量作品。于2004年创办“藏人文化网”并任总监;先后担任“天涯社区天涯诗会”等多家文学论坛版主,活跃在“天涯社区”、“诗选刊论坛”、“诗江湖”、“星星诗歌论坛”等全国多家文学网站(论坛),发表有大量网络诗歌作品,建立有多个个人文学博客。

刚杰·索木东:甘肃卓尼人,1970后生,供职于西北师范大学。早期在纸媒发表有大量文学作品,本世纪初接触网络文学,最早加盟“藏人文化网”,任文学极地版主(藏巴哇);先后任“非常道文化网”、“莽昆仑论坛”、“大敦煌论坛”等文学论坛诗歌版主;早期和别人联合创办有“我们论坛”等,在“中国西藏信息中心”等大型网站开辟个人专栏;活跃在“天涯社区”、“故乡社区”、“诗选刊论坛”、“星星诗歌论坛”等全国多家文学网站(论坛),发表有大量网络诗歌作品,建有个人文学博客。

嘎代才让(网名:黑人、西部藏人):甘肃夏河人,1980后生,先后在青海日报、甘南藏族自治州文联工作。除积极在各类文学纸媒发表作品外,近两年活跃于网络文学论坛,任“藏人文化网文学极地”、“莽昆仑论坛”、“非常道文化网”等多家文学网站(论坛)的诗歌版主;和别人联合创办“草原部落论坛”;在“中国西藏信息中心”等大型网站开辟个人专栏;活跃在“天涯社区”、“诗江湖”、“个”、“唐”、“流放地”等全国多家文学网站(论坛),发表有大量网络诗歌作品,建立有多个个人文学博客。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是2005年年初在藏人文化博客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博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的博客点击率已经达到了7万多次。而唯色在藏人文化网的博客点击率已经达到lO万次以上。这无论从哪个角度想,它的阅读和传播都超过了传统的纸媒体!

还有我们藏族着名的作家、诗人如扎西达娃、色波、唯色、梅卓、白玛娜珍、扎西才让、东赛、达瓦(这两位是海外藏族作家),歌星兼诗人德乾旺姆等,都来注册交流。其中唯色、白玛娜珍、东赛、德乾旺姆等在我们网站建有个人博客。还有国内外更多的藏族作者、汉族及其他民族的着名和不着名的诗人、作家、艺术家都来交流。可谓蔚为壮观!对当代藏族文学繁荣、发展和传播起到了其他纸媒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

由于管理,我深刻地了解了网络对当代藏族文学的特殊作用,同时也知道了网络对我们这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重要性。我们踏上了实现夙愿之途——“我们开始在文化的格局上思考民族文化,在人类命运的前提下思考民族命运,开始意识到必须认真地解决种族的存续和发展,解决曾经那样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的衰退和复兴这些重大问题的迫切性”(《国际诗坛》第l期前言)。

结语:诗歌的精神不变.神圣的文字携带我们抵达家园

无论是纸媒还是网络媒体,它的目的就在于传播和交流。就我个人的观念来说,在现代社会媒体至关重要,彷徘桥梁。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以及和世界进行交流。难道不是吗?无论传播方式如何变化,我们仍然要活在自己的躯体中,能够超越我们肉体的只有表达。因此人类间朴素心灵的交流显得重要——健康的心灵以及爱与和平才是我们真正的精神之家。作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我对当代藏族文学和藏族知识分子的期待与信赖!

果实,被凡人之手摘去

而众神之手啊

你们为什么不将落叶抓住?

——拙作《秋歌》

被忽略着,而且依然在雪域高地放射出自己独特的光芒。

这是藏诗的一种持守——

现在,更多的诗歌倾向认为,优美的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而是神的,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藏族就是这样一个民族,藏族诗人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一方面他们要客观地面对青藏高原贫瘠而荒凉的土地;另一方面,又生活在由于与大自然长期搏斗而形成的充满了神(诗)性的精神家园里。无论从神话学的意义还是从哲学的意义上来说,藏文化都从未间断过对神——终极真理的追寻。与其他民族和种族的历史不同,这不仅仅是单个人的理想,而是整个藏民族群体的信仰和目标。在他们的周围,每一座山峰,每一条河流都有相应的神灵驻守。他们从一落地起就生活在了神话和传说的世界里。他们生活在不断的提醒中,他们被有意无意地一再告知,每一株花草,每一个生灵都有其生存的独特意义。诗性的真理和认识就这样绵绵不绝地从幼时就进入到他们的灵魂之中。音乐和神话不断地从那些朴素的喉咙中潺湲而出,那大自然伟大的召唤注定了诗人们要沉醉在对生命、自然和时空永无尽头的追问之中。

藏族诗人们被那千古的呼唤引领着,并且自己也在远方走着,呼唤着。像神游者,文化旅人。他们在广大的土地和艺苑中徘徊,时而与神灵们交杯,时而又自言自语。故乡的雪山、丛林与湖泊,金碧辉煌的庙堂,小山湾里的村庄,围坐在草地上宴饮的亲人。在这片哲学和诗歌的土地上,人民因为能永远亲近大自然和神灵而内心充满了光明。而真正的诗人,就这样走遍了辽阔的大地,追求着诗神央坚玛的路径,真诚地向尘世中的亲人们发出充满挚情的召唤。

这也正是藏族诗人们参阅、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学时所采取的取舍态度。他们阅读名着、经典,同时也吸收各种流派、主义,有人甚至染上了后现代主义色彩。但他们从自我放逐和流浪中能保持自己的特色,在自己的家园里自在地生活、思索,歌唱和述说。

另一方面因为用汉语写作,免不了受汉语诗坛的影响,但他们牢牢立足民族和地域特色,只接受对自己有益和有用的,而对主题性的模仿并不多。明显的例证是,当“麦子”、“铜”等意象弥漫并覆盖中国大地时,他们明智地观望着,并不想让“青稞”席卷高原。因为他们知道,藏族文学史在数百年前,已经有《水树格言》、《天空格言》、《火的格言》、《铁的格言》这些以单个意象通贯众多诗篇的成功的尝试。他们尚古但不拟古。这虽是一个表象性的例子,但足以说明他们在时尚中所保有的清醒。他们也关注形式,但他们更多地从诗歌内部把握诗歌,关注独特背景中的人生体验,从自己的生活中学习着生活。他们直面冷峻的大自然和残酷的人生,歌唱大地的贫穷与饥饿。他们噙住自己的血,让花朵与火焰穿越时间和他们的心脏而到达诗歌。这大地上的,最终的神迹正若隐若显,元素的、本质的、真理得以昭示。

现在,我已饱阅人生

又与你们,欢乐的神明同返故园。

——荷尔德林《致流浪者》”

(拙作《藏诗:追寻与回归》)

(作者:《兰州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