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贫嘴警察的幸福生活
6766300000041

第41章 反扒生涯

分局组织开展了一次反扒统一行动。因为我们所辖区有公交站点的缘故,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所里抽人加入了局里的反扒小组。此次反扒行动将持续一个月左右。我是反扒队的成员之一,所里之所以抽我当反扒队员是有考虑的:我富有正义感和责任心,工作能力强。但我知道这只是托辞而已,真正的原因是我面目猥亵,能起到麻痹扒手的作用,因为像我这样尖嘴猴腮的人一看就不像警察,特容易被扒手误以为同道。

还有一件事也许是另外一条原因,就是我冒充所长接待女同学的事传到了黄春来的耳朵里,黄春来一定对我有看法了,感觉我胆太大了些,不是让人特别放心,故意让我到反扒队去锻炼锻炼,磨磨性子。

因为许多初次加入反扒的民警都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局里首先对我们进行了培训,教官是全局大名鼎鼎的反扒高手郭运德。对反扒技术,郭运德重点教授了我们两条:“伪装”和“辨识”。第一次培训,郭运德要求我们全部穿颜色较淡的衣服过来,他说扒手作案时是非常警觉的,会东张西望,如果反扒队员穿着黄色、红色或大花等比较显眼的衣服,或者身高、气质等特别突出,就很可能刺激到扒手的视线,引起他的注意。这无疑就宣告了反扒的失败。一个合格的反扒队员无疑应该是扔到人堆里就找不到了的人。我在佩服郭教官心细的同时,还有些担心,我因长得过于丑的缘故,算不算“气质特别突出”的人,会不会引起扒手注意。

教授“伪装”时,郭运德提出了三个词:“距离”、“视线”、“常态”。“距离”是指要和扒手保持适当的跟踪距离,既不能让扒手离开视线,又不能让他感觉到威胁。“视线”就是不能暴露自己的眼神,特别是目光绝对不能与扒手发生对视,如果对视半秒以上的时间,扒手就会觉察出你是便衣而停止行动或是撤离,所以反扒便衣应该习惯用余光扫瞄。“常态”就是动作和神态要和正常人一样,走路、看人、喜怒哀乐都要自然化。

至于“辨识”更是一种能力。有经验的人知道,扒手和正常人的行为举止是不一样的,比如习惯东张西望,喜欢看人的口袋和提包的部位,专往人多的地方挤等。好的“辨识”能力会让扒手在群众中像鹤立鸡群一样显眼。

为了配合反扒行动的开展,震慑犯罪,局里和新闻部门协调后,决定在本市晚报上开设一个专栏,栏目就叫“反扒手记”。

局里号召一线反扒民警拿起笔来,将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文字,奉献给全市百姓,以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我虽然反扒的能力不行,写反扒手记的本事却是出类拔萃的,甚至很多反扒队员也乐意让我为他们捉刀代笔。

我的第一篇反扒手记写的是我自己的反扒功绩。

文中,我特意提到了亲身经历的一件糗事:开始反扒时经验不足,不光没有抓住小偷,连自己的工作道具——皮包都被小偷给割了。

我将这事写成了事迹,报了上去。编辑对我的新闻稿水平很有信心,说:“你的稿子我放心,连我们校对都放心。”

文章见报后,果然反响很大,所里接到了无数电话,对我这个勇于打击犯罪分子的英雄民警十分爱戴。然而有更多的人表示出非常同情我受伤的情况,并建议走路时可走外八字,让疼痛减轻一些。

这让我和全所的同志都感到非常奇怪,因为我并没受伤呀。就在我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教官郭运德打电话让我过去一趟。

不知怎么的,郭教官的电话让我有些惴惴不安。他是想表扬表扬我,还是有其他事情呢。

进了郭教官的办公室,他正在喝茶,见我进来了,竟然把茶喷了出来。我更诧异了。

郭运德说:“张君,听说你做了免费手术?”

我一下愣住了:“没有啊,我好好的,做什么手术啊?”郭运德说:“你行啊,不知不觉地动了手术,自己还装糊涂。”我更纳闷了:“郭教官,您怎么和好多群众来电一样,让我听不明白,你能把话说明白点么?”郭运德“啪”的一声将一张报纸拍在了桌子上:“你自己看吧。”我拿起一看,是我写的那篇反扒手记,我自信写得很实事求是,没有违背公安新闻报道政策和纪律的地方,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可我从头到尾细看了一遍那篇手记,才发现竟然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我竟然把“皮包”被人偷割了写成“包皮”被人偷割了。令人气愤的是,报社的编辑和校对竟然都没有发现这一重大错误。想不到前段时间我刚出了写错犯罪嫌疑人轮奸的受害人人数,差点被人家告的事,如今又惹上这样的麻烦。这两天所有奇奇怪怪的事,我顿时全明白过来了。我一下子声名远播,成为全局同事嘲笑的对象,连民警家属们都知道我的包皮让小偷割了。有一回,我见了老郑的老婆,还没来得及叫声“嫂子”,她已经笑得合不拢嘴了。有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警嫂们对我如此,一定是男警们的枕头风吹得太厉害了,真他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