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死角:问题困境与破解之道
6765800000004

第4章 当你害怕犯错误的时候,你必将铸下大错

我们看武侠小说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内容:两个高手对决,双方都在寻找对方的破绽,好一击致命。同时,境界低的一方,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掩盖自己身上的破绽,让自己尽量无懈可击。而境界高的一方,却往往是随随便便地一站,看似浑身上下无处不是破绽。但是,时刻想要掩盖自己破绽的一方终究会露出自己最大的破绽被对方一招击败,而自己却面对对方的处处破绽无处下手。

无论这是否真实,但这其实反映了一个道理:害怕犯错误其实就是最大的错误,害怕犯错误的人往往为了掩盖错误费尽心力,耗尽资源,最终却导致更大的错误,露出自己致命的死角。

把这个道理运用到管理决策中,就是美国管理学家H·吉宁提出的“真正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

在企业中,领导非常需要这样不怕犯错误的精神。在这个迅变的时代,最大的错误是墨守成规,而不是破旧出新。领导必须以变应变,来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而创新能力也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使领导产生一种紧迫感。如何能有效地开发出深藏于头脑中的创造潜力,增强个体和企业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墨守成规不犯错,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

企业领导应该意识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当每个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这里的规则也就是瓶中蜜蜂所坚守的“逻辑”,坚守的结局是死亡,不进行创新行动才是最大的错误。

企业生存的环境可能突然从正常状态变得不可预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企业中的“蜜蜂”们随时会撞上无法理喻的“玻璃之墙”。领导的工作就是赋予这种变化以合理性,并找出带领企业走出危机的办法。

一个优秀的领导必须要有全新的思维、破除规则的胆量和不怕失败的勇气。这个世界变化太快,领导需要敞开胸怀,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变化的环境中,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里,领导要加快速度行动。

只有努力创新,才会有前途,墨守成规或一味模仿他人,到最后一定会失败。未来的世界属于不断创新的人。人生最为可怕的一件事,就是“把错事做得很正确”。在特定的环境下,也许领导做对了一件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永远都可以沿袭这一做法。可惜的是,很多领导总是喜好按照习惯办事。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万事万物都可以说一日千变,如若还是按习惯行事,那就注定要失败了。

为了避免把“错事做得很正确”,领导应该及时行动起来,不要害怕犯错,不要因为没有尝试过而畏首畏尾,只要目标明确,方法正确,那就坚定自己的信念赶快行动起来。

生活中,切苹果历来都是竖着切,人们从来都如此,谁也不曾想过横着切,而且还会认为横着切是错的。可是一个6岁的孩子却横着把苹果切开了,因为他脑子里没有“横着切是错的”这样的框框。于是人们看到了苹果的横断面上的那个由果核组成的五角星。

可见,如果不改变切法,人们永远也发现不了这个五角星,所以,这个小事告诉大家,做事不要被固有的思维定式所束缚,另辟蹊径,别有洞天。

可是,现实中的无数孩子的父母,对孩子切苹果的反应却是大喊“切错了”,这不正是当今一些被固有的思维定式所束缚的人的代表吗?他们不知道另辟蹊径,别有洞天,因此,不能创新进步。所以,领导一定要抛弃旧观念,旧做法,大胆创新,另辟新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敢于从新的角度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出现新的结果,才能有所进步。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做事方法经过人们多年的重复,在人们头脑中固定下来,大家墨守成规,不再想着另选一种方法,因而事情永远是老样子。其实这些旧有的方法,也许并不是最好的,只不过大家都这么做而已。在这种时候,想要发展进步,这种旧有的观念就成了绊脚石,阻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

以圆珠笔为例子,圆珠笔刚发明的时候,芯里面装的油较多,往往油还没用完,小圆珠就被磨坏了,弄得使用者满手都是油,很狼狈。于是很多人开始想办法延长圆珠的使用寿命,用过不少特殊材料来制造圆珠,但是珠子仍然在笔芯中的油没用完时就坏掉了。因而很多人认为圆珠笔将被淘汰。就在这时候,有人抛弃了改进圆珠的做法,改换思路,把笔芯变小,让它少装些油,使油在珠子没坏之前就用完了。于是,问题解决了,圆珠笔大行于世。由此可见,在某些时候,旧的思维定式不能解决问题,就一定要改换想法。有句俗话是“别一条道跑到黑”,可以给我们些启发。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他在几个部队发现相同的情况:在一个单位操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军官不解,询问原因,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要求的。军官回去后反复查阅军事文献,终于发现,长期以来,炮兵的操练条例仍因循非机械化时代的规则。在过去,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的,站在炮管下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以便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的时间。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而马车拉炮也早就不存在了,但操练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因此才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

军官发现这一条例不合理后,便及时向上级报告。凭借这一报告使他获得了国防部的嘉奖。

企业的领导者也应有一根敏感的神经,应对外部变化环境的非常敏感,能较早地发现变革的导火线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同时,领导要有系统的观念,在实施变革时不能忽略工作流程的调整,从而发现哪些工作已经不再需要,或者工作流程的哪些环节已发生了变化。领导在了解了程序中变异的种类后,好采取合适的行动去改进它。也许只是一次小小的改动,但对企业的发展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墨西哥有一家专门经营水泥的百年老店,这家企业现在已经是全世界第三大水泥制造商,不过直到十余年前,这家企业还是默默无闻,不要说在世界范围,即使在墨西哥本土众多的水泥企业中,也并不显山露水。巨大的转折来自于一个看似相当简单的变革:新上任的CEO和CFO做了一件其同行从未做过的事情,他们在所有的运输车上装上了GPS,通过卫星跟总部的ERP系统连接起来,有了这套装备,企业能够保证在20分钟之内,把水泥送到墨西哥任何一个施工的工地上,而当时同行的平均送货时间是3个小时。要知道,水泥行业在经营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客户的需求经常发生改变,比如天气突变,工地的水泥需求就会立刻发生变化,订货与退货的订单也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消化。该企业通过用实时技术解决了经营上的难题,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差改变了一个企业的命运,如今它已经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水泥企业之一。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成功的共同点就在于,企业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领导创新行动的价值就在于企业命运的改变。

领导的中心活动就是开拓创新;领导的功能就在于开拓创新;企业领导主要的任务就是促成企业革新。这种形势要求现代企业领导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富有想象力,思想开放,善于提出新设想、新方案,对每年的工作都有新目标、新追求。

开拓创新的能力与开拓创新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分不开的。一个领导对开拓创新抱什么态度可以说非常重要。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怕担风险,还是锐意进取,不畏风险,勇于创新,直接反映着领导对本职工作的态度,因而也就是一个道德标准。开拓创新的职业道德含义在于它不迷信传统,反对保守,不畏风险,敢于和善于接受新鲜事物。

因此,现代企业领导需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这与企业的生存密切相关。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存,而要竞争就要不断创新。

二、将成败同等看待

1991年,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诞生时,史玉柱宣布“巨人要成为中国的IBM,东方的巨人”。但是,仅6年之后,巨人集团全面萎缩,直至破产。

巨人集团崩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其企业内部的管理浮躁和混乱。直接原因是其缺乏资本运作经验,不能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

依靠开发电脑软件,巨人曾经创造出了年发展速度500%的奇迹,使巨人集团成为珠海高科技产业的样板。然而在巨人主产业还未站住脚的时候,就遇到了1993年中国电脑业的灾难年。随着国际著名电脑公司进入中国,中国的电脑业步入低谷,巨人赖以发家的本行也受到重创。为了摆脱原有单一电脑产业带来的危机和风险,1994年,巨人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跳出电脑产业,走产业多元化之路。

然而不断加高的巨人大厦与不断低迷的财务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巨人终于因为支撑不住而倒下去了。

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断定巨人决策失误,导致了将自己抛入深渊。可是当时就算巨人不走改革之路,不革新发展计划,史玉柱就能走出困境吗?

自古成者王侯败者寇,原本也无可厚非,可是,人们更应该看到史玉柱勇于改革创新的勇气和不怕失败的魄力。他是想将巨人从悬崖的边上拉回来,他已经尽到了他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努力。

吉普林忠告说:“将成败同等看待”,我国有句古训也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只要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了,就是英雄,就值得人们敬佩。

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他一决雌雄。狮子果断地拒绝了。“怎么?”鼬鼠说,“你害怕吗?”

“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和老鼠比赛的麻烦在于,即使赢了,也不过仅仅赢了一只老鼠而已。对于低层次的交往和较量,大人物一般是不屑一顾的。

在斗争中尤其如此,如果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自己的很多资源,降低人们对你的期望,并无意中提升了对方的层面。同样的,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越小,碰到的棘手的麻烦越少,遇到真正的麻烦时就越容易束手无策。这就如同下棋一样,和不如自己的人下棋会很轻松,也很容易获胜,但永远也增长不了棋艺,而且这样的棋下多了,棋艺会越来越差。所以好棋手宁可少下棋,也尽量不和不如自己的人较量。

在企业中,也存在着“敢于挑战的鼬鼠”和“不敢应战的狮子”。有的员工敢于向困难挑战,勇于接受艰巨的工作任务,有着诸葛亮六出祁山般为“不可能完成的事业而奋斗”的决心,在企业中,这样的人是“敢于挑战的鼬鼠”。有的员工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就害怕失败,担心“阴沟里会翻船”,毁掉自己辛苦积累的名声和地位,所以总是找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而不能适应高压力的工作,这样的人就是“不敢应战的狮子”。

在企业中总会有“狮子”和“鼬鼠”的存在。企业取得稳步的资本累积,要靠敬业踏实的“狮子”,他们通常有能力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但是问题也正是出在这里,经过无数次的风吹雨打,血战搏杀而赢得“狮子”美名的员工有时候会特别珍惜已经得到的名誉和地位,这样会使他们不敢承担一般性质的工作。就像围棋大师通常不愿意和普通人较量棋艺一样,赢了没有人会称赞他棋艺出众,万一输了就可能一世英名不保,遭人耻笑。

而“鼬鼠”恰恰相反,他们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反正自己是一只微不足道的“鼬鼠”,如果运气足够好,完成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即可“一夜成名”,如果完不成的话,顶多还是一只“鼬鼠”,而且还是一只“敢于向狮子挑战的鼬鼠”。这样的员工有着不怕失败的勇气和决心,不惧压力,不畏打击,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我们应当怎样对待“敢于挑战的鼬鼠”和“不敢应战的狮子”呢?其实这也就是如何看待员工在工作中遭受的失败的问题。优秀的领导者认为失败是胜利的必要累积,总是鼓励员工迎接新的挑战和承受失败的压力,不计较员工可能造成的损失不大的、积极的失败,这样才能调动起“鼬鼠”的决心和勇气,能够激发出“狮子”的壮志和豪情。

《聊斋志异》第一篇《考城隍》中,秀才凭借着“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之句受诸神传赞不已,最终被任命为河南城隍。这个流传上百年的名句关键的词在于“心”字,“一人二心,有心无心”,善恶不能凭借行动和结果来界定,要看到当事人“心”的出发点。意向是好的,付出了努力,即使结果不好,也应该受到赞扬。反之,刚开始就抱着损人利己、欺诈行骗的恶意去做事为人,哪怕行动中表现得道貌岸然,结果差强人意,都应该受到惩罚的。

企业领导界定员工的奖惩也要从“心”字出发,如果员工的责任心和进取心都很强,并且在工作中已经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那么即使工作没什么进展,没有取得骄人的业绩,也是值得表扬和赞赏的。也就是说,企业领导奖励员工并不一定只是奖励那些已经取得很大业绩的员工,而且更要注重培养和激励“有心为善”的员工,尤其是有着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勤奋的工作作风的员工,他们往往是企业中有勇气的“鼬鼠”。对众多的还没成功的员工来说,有勇气敢于向艰巨的工作任务发起挑战的“鼬鼠”是不多见的。企业领导一方面要保护好这样的“鼬鼠”,避免他们在不断的失败中过早地将新锐的锋芒消磨殆尽;另一方面要激励他们时刻保持高昂的斗志,在逆境中求发展,不但敢于向“狮子”挑战,还要敢于向“大象”发起攻击。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

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之后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壶温水。”

一会儿,小和尚送来了温水。释圆抓了茶叶放进杯子,用温水沏了,茶叶静静地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宝刹怎么用温水泡茶?”释圆笑而不语。年轻人喝一口细品,不由摇摇头:“一点茶香都没有呢。”

释圆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壶沸水。”又过了一会,小和尚提着一壶沸水进来。释圆又取过一个杯子,放茶叶,倒沸水。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释圆又提起水壶注入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释圆如此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茶水,清香扑鼻,沁人心脾。

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着说:“冲沏的水不同。”

释圆点头笑着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终于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栉风沐雨的人,如被沸水冲沏的酽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人生哪能不经历风雨挫折,正像沸水沏茶,几经沉浮之后才能散发出诱人的芳香。但是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却是很多企业领导者困惑的问题。其实,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激励演讲家——安东尼·罗宾说得好:“这世界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因为过去并不等于未来。”在安东尼·罗宾看来,真正成功的人是那些能够面对人生挑战,不断在逆境中求胜的人。而那些面对本来是暂时的失利而画地为牢的人才是真正的失败者。真正成功之人的定义是具有勤奋学习能力的人,他们能像茶叶一样,经过沸水的浸泡,几经沉浮之后散发出沁人的清香。

在企业中,也同样存在着成功的员工和失败的员工。企业领导者通常喜欢能取得令人瞩目成绩、工作业绩突出的成功的员工,而排斥那些工作经验不多,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潜力的员工。但优秀的领导者不存在成功和失败的偏见,正如一位成功者在介绍经验时说:“我之所以能成功,靠的就是失败,是失败让我长了才干,是失败促使我成功,其实失败才是一种最好的资源。”

的确如此,成功是无数次的失败累积而成的质变,正如沏茶时,反复注入几次水之后才能将茶叶的芳香释放出来的道理一样,反复经历很多次失败才能品尝到成功的芳香。企业领导也要更加关注正处于失败经历中的员工,指导他们怎样将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累积起来,变成资本,变成成功的本钱。企业领导要知道,要想所有的员工永远不犯错误很难,但是想要员工不犯同样的错误却不难;想要所有员工永远都不经历失败很难,但是只要注意积累经验和教训,不犯同样的错误,想要他们不成功却更难。

因此,聪明的企业领导,其实能够恰当地鼓励失败。

鼓励失败,这话初听让人费解,细细回味,却富有哲理。人大致分为三类:成功者,失败者,还有一种就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人。这三类人有明显的界线,也有相似之处。人们心中的成功者和失败者都是以最终结果来划分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成功者和失败者都尝试并且努力过。而失败者与第三类人也有相似点,他们都总是默默无闻,没有取得什么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但又有本质区别,实际这类人还不如失败者。所以所谓失败者只是一种称谓,一种人们主观加在那些正在努力的人身上的一种称谓,只是被成功者超越了的人的不太公平的称谓。

失败了,接下来该怎样做才是关键。有的人是重新面对新一轮朝阳,而不是显现出忧郁堕落的眼神。企业领导千万不要用既不能获得成功又害怕失败的人,因为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的,如果不敢面对失败,正视失败,那么这个人永远也不能取得成功。

很少有人仔细观察过蜘蛛结网,当一只蜘蛛在结一张很大的网的时候,通常是要经历几次失败的考验的。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米多宽,第一根线该怎么拉过去呢?蜘蛛选择了走许多弯路的笨法子——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然后再拉第二根丝……

在这中间,蜘蛛可能会遇到很多次的失败,有可能在拉丝的过程当中,丝线不小心碰到了障碍物而断掉,有可能风将丝线吹断,甚至有可能在网即将结好的时候被意外破坏……然而蜘蛛一旦定下来要结这张网以后,就不会放弃目标。

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有一副对联写道:“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奇迹是执著者创造的。

能够承受失败的人就像是弹簧,在受到巨大压力时,承受不住便会下缩,直到最低点。然而他正在积蓄能量,等待着爆发的那一刻。一旦将积蓄的力量爆发出来,便会直达顶峰。

其实成功与失败本来就是相互依存的,不能贪恋成功,也不能害怕失败。成功者与失败者同样被一股看不见的绳捆在一起,当成功者接受鲜花与掌声时,在他的背面所经历的失败也展示着自身的魅力所在。所以领导者要鼓励积极的失败,鼓励敢于尝试失败的员工。他们是“敢于向狮子挑战的鼬鼠”,他们经历过失败的洗礼之后,必将在事业上展现出雨后亮丽的彩虹,为企业创造意想不到的收益。

三、宁愿出错的创新,不选万无一失

每个人都知道,尝试新事物、做出新举措的时候,虽然是企业获得跨越性成长的契机,但往往也是最容易犯错的时候。相对而言,短时间来看,遵循以往的习惯与制度,继续以往的事业,往往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甚至是“万无一失”。对创新的态度,其实就是一个人对待可能出错的风险的态度。没有尝试创新的勇气,没有对错误风险的承担,企业将只能在保守中被市场淘汰。

当提到创新时,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新产品、新工具、新业务、新项目等。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创新与创业精神》一书中说:创新是企业家的特定工具。他们利用创新改变现实,作为开创其他不同企业或服务项目的机遇。

1986年12月1日《光明日报》在头版报道一个刚创建两年的集体小企业——四通集团公司,1986年一年的营业收入就达近亿元。这个数字使许多行家都震惊不已。这是一个由中国科学院十几个科技人员集体辞去“铁饭碗”,与海淀区四季青乡联合办的一个乡镇集体小企业。创业一开始就选择以日产打印机2024的二次开发为目标。经二次开发后的打印机一投入市场就大受用户欢迎,17天就收回成本,偿还了贷款期限仅一个月的一百万元贷款。不到一年他们又推出新产品,先后在国内外获得专利,在国内获奖。创业两年多,没要国家一分投资,就累计完成营业额上亿元,上缴各种税款约一千万元,并拥有上百万元的固定资产。现已初步形成一个有自己的研究中心、生产基地和销售体系的科工贸一体化企业。

试想这一个企业从诞生到壮大能离得开创业者“勇于负责,开拓创新”的精神吗?

这方面的例子并不鲜见。

没有创新,就没有阿里巴巴的“芝麻开门”。1999年,在旁人质疑的目光中,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网上交易服务。较之其他的电子商务类网站,阿里巴巴至少有两点思路上的创新:首先它不是简单模仿美国成熟的电子商务形态,做大中型企业的电子商务,而是为中国90%以上的中小型企业服务;其次,和其他大众的电子商务网站相比,阿里巴巴不是要帮商家省钱,而是要帮商家赚钱——为他们提供商业信息,获得新的商业机会。正是这些经营模式的创新,使得阿里巴巴在网络经济的寒冬中生存了下来,并迅速发展壮大。

没有敢于犯错,敢于承担后果的创新精神,也就不会有四通集团,不会有阿里巴巴,不会有更多优秀的企业。而这些奇迹的诞生都源于人,源于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导人。

企业发展与创新紧密相关。质变源于创新,创新导致质变。局部创新导致企业局部发展,全面创新导致企业全面发展;大的创新导致企业大的发展,小的创新导致企业小的发展;迅速创新导致企业迅速发展,缓慢创新导致企业缓慢发展;持续创新导致企业持续发展,间断创新导致企业间断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任何真正意义的发展。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瞬息万变,产品的寿命周期日趋缩短,墨守成规必然会被市场淘汰。不断创新和变革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而企业领导在企业创新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是企业创新的设计者。

企业领导要成为创新文化的倡导者、推动者。企业领导掌握着企业运作的重要资源,在促进创新和培育创新文化中具有主导作用。首先,企业领导自身要具有很高的创新热情,要做营造创新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鼓动者;其次,企业领导必须有信心和乐观态度,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要有正确的判断和正确及时的决策;再次,企业领导要善于在组织中积极营造一种创新的紧迫感,积极鼓励员工、激发士气,为企业健康发展而努力工作,积极进取,推进创新;第四,企业领导要积极推动企业变革,使企业能朝着正确方向前进。企业领导对创新活动的参与及推动有助于建立具有创新气氛的企业环境,有助于培育创新的企业文化。

1.营造适于创新的企业环境

要让创新意识成为企业上下每个人的思考习惯,把公司里每个人的创造力都调动出来,除了内因的影响力,如员工个人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主动求变的意识等之外,在外因建设上,要创造一个适合创新的企业氛围,企业领导首先要致力于营造适于创新的企业环境。

譬如,阿里巴巴的办公室装修充满了异域情调,电话背景音乐动感十足,甚至连会议室的名称都刻意具有武侠味道。而以QQ服务起家的深圳腾讯,连公司的厕所都装修得可圈可点,不拘一格。这些无非是为了提醒员工:“我们公司是与众不同的,组成公司的你们也要与众不同,要不断有新的创意产生。”此外,面对天才的工程师们随时有可能产生创意的火花,为了便于及时记录下各种好的观点,微软中国研究院最多的办公用品便是白板,会议室的四周全是白板,连茶几也是一块白板,方便研究员们随手勾勾画画。

如果说“硬件”相对容易得到满足的话,比“硬件”更重要的是“软件”:公司是否建立了一整套鼓励创新的制度,形成了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氛围。

2.建立畅通的内部信息网络

一个鼓励创新的企业,它应该是信息公开透明的企业,各成员间有着良好的沟通。否则,当信息不畅通、沟通不充分时,员工的积极性与参与感将受到重挫,他们对于工作的投入程度便打了折扣。

联想研究院刚成立不久时,领导们发现工程师们喜欢在下午4点多聚到阳台上,放松放松,互相聊聊,这种自发的无意识行动对于信息分享是有益的,于是领导们有意把它形成制度,规定每天下午4点左右是下午茶时间,鼓励大家主动沟通。

除了员工的互相交流外,企业还需要建立内部流通的信息库。

传统的企业把敏感的流程、产品改良及行销数据等保留在特定部门中,而财务数据及公司策略则更属机密性资料。

而今天,企业要成功,唯有让知识和信息流通于企业中,员工才能快速地自主收集和掌握所需的资料,才能快速地为组织注入新的知识,所拟定的决策也越具创意及效率。因此,领导者必须打破组织的层层藩篱,创造出一个知识和信息畅通并共享的环境。

安达信是全球领先的管理顾问公司,其全球资料库信息系统,忠实地履行知识、信息和经验传播与交流重任,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索尼公司遍布全球的200名高级设计人员承认,他们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视频会议直接与行政总裁和其他最高层经理人联系,确实有助于激发灵感,保持创新冲动。

3.树立允许失败的观念

一个鼓励创新的企业,它应该是允许人犯错的企业,要在制度中对创新中的失误行为进行保护。当企业成员被鼓励尝试、允许犯错时,他们便没有思想包袱,没有后顾之忧,不必畏首畏尾。

员工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总是一成不变,他们就会感到缺乏新鲜感,从而逐渐形成惰性,即使是很简单的工作,也可能做得力不从心。所以应鼓励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对原有工作进行改善。员工在一种持续改进工作的动力驱使下,会更积极努力地工作。当然这种创新不一定是彻头彻尾的创新,可以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部分工作的方法、内容等的创新,继承原有的合理的部分,再进行部分创新。员工在创新过程中,很可能会犯错误,但是不要太苛责,因为创新是有风险的,如果总是怕犯错误而不去尝试,则不会进步。但是错误不可以重复犯,明知是错就应该回头。

因此,领导者必须为员工注入勇气,激发正面积极的情绪能量。推动他们挑战高水准的目标,改变不合理的现状。

着手尝试新方式时,失败在所难免。领导者应允许失败,而不允许不创新。即使相当成功的新产品在商品化时,也免不了35%的失败率。技术创新史证明成功的新技术、新工艺或办公室的新流程在出现伊始,虽深具潜力,却多半不如旧方式有效。领导者应把尝试中的错误、混乱和低效率视为达成竞争优势的必然过程。在宏基,如果主管为追求公司发展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即使代价极高,仍将视之为主管的教育费用,并且分发奖金作为认可个人冒险努力的一种方式。当员工能够直面失败时,创意就会源源而来,巨大的潜力和长远的收益就蕴藏在探索创新的道路上。即使有效创意只有1%,也完全可以补偿99%的失败损失。

3M公司是鼓励创新的最佳范例,它生产大到采矿设备小到民用胶水等数十万种产品,而且每年都不断有新产品诞生。HP的创始人之一休利特先生在被问到谁是他最为崇拜的模范公司时,他毫不迟延地回答说:“3M公司。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下一步会推出什么。奇妙的是,他们很可能也不知道自己下一步会推出什么。但是,即使永远不能预测3M会做什么,你却知道这家公司会继续取得成功。”

为了“继续成功”,为了创造一个内部自我突破、员工发挥个人首创精神继续前进的组织,3M有一整套刺激进步、鼓励创新的制度:譬如“15%的规定”,每个员工有15%的时间可以用在自己选择和主动提出的计划或项目上。及时贴便是一个员工在“15%”的时间里研制成功的;譬如“25%规定”,每个部门前5年推出的产品和服务营收应占全年营收的25%以上,这一规定旨在强制要求每个部门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公司还设立了“创世纪奖”、“科技共享奖”等各类鼓励创新、鼓励科技发明的奖项。

创新管理最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3M公司总裁麦克奈特告诫说:“要听听有创见的人的话,不管开始时这些话有多荒谬。”“要鼓励,不要挑剔。让大家发挥构想。”“如果你在众人四周筑起围篱,你得到的是绵羊。”

四、冒着犯错的风险,开始变革

企业发展需要创新意识,尤其需要企业领导的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而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新行为。创新意识是一种综合意识,其中包括进取意识、突破意识、智慧意识、冒险意识、奋斗意识等。企业领导如果不在事业上求进取,不想突破旧框框,不想以智兴企,不想担一点风险,不想努力奋斗,那么企业创新就只能是一个口号,企业发展就没有任何指望。

所以,在这个巨变的时代,适应变化是永恒的努力。矢志创新的领导者,应从变革自己开始。

创新素质是一项综合性的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认知(观察、分析、总结)能力、管理能力、业务能力、方法能力、工作作风等。创新并不是简单的思维变更和工作方法的改变,创新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企业领导要培养创新素质,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付出努力:

1.打破旧的瓶颈

领导要强化领导的创新意识,就要解放思想,开辟新的道路,寻找新的突破点,必须打破原有思维方式,打破原有的瓶颈。

传统思维和新思维在动机来源上的主要区别是,传统思维主要考虑外部作用和影响,而新思维着眼于内在创造力。思维方式的转换就是要领导学会跨世纪的思维方式,学会按照打破现状思维的独特性原则、展开目的原则、追求应有状态原则、系统思维原则、收集必要信息原则、参与介入原则以及继续变革等七项原则,来正确认识和解决企业创新中的现实问题,从而达到创新和对系统的重新整合。

具体地讲,就是打破领导旧的思想禁锢,树立与推进企业创新相适应的现代意识;破除领导畏首畏尾、怕担风险的思想,树立领导敢于承担创新风险的风险意识;破除领导旧的管理方法和观念,树立以知识化、国际化为特征的现代管理意识,从而用意识观念的创新带动整个过程的创新。

与时俱进,是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坚持发展的主题,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促进创新,促进企业的发展与提高。

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创业,而不能守业;必须时时超越自我,而不能抱着功劳簿因循守旧。

2.追寻求异性思维

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一种敢为人先、不断进取、求新求异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意识,它们是创新活动的前提。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创新;才能及时把握和抓住机遇,审时度势推动创新;才能自觉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运用新思路去思考问题,不断创新。

当然,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不一定就能创新。要创新,还必须借助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在一定知识、经验和智力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创造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是求异性思维,它不满足于常规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不乐于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在求异求新中发现新的思想火花,发现改变现状的契机和机遇;创新思维又是整合性思维,它运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新的组合、迁移和应用,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的成果。

此外,创新思维还要求领导有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

创新是对传统的否定。如果把传统视为绝对完善和神圣不可违反的东西,不敢越雷池半步,那就永远不会有创新。传统有两类,一类是合时宜的、有益的传统;一类是不合时宜的、有害的传统。

企业领导既要乐于接受和继承有益的传统,也要敢于否定过时的传统。在现实中,传统往往是与权威、上级、书本、原理、原则、经验等等联系在一起的。要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创新还必须有自我否定精神。要勇于否定自己过去的认识和经验,否则走不出自己设定的框框,很难继续创新。创新还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要创造新事物、新成果、新经济,达到新境界,就必须进行探索。而探索是要冒风险的,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尤其是企业领导,创新不成功,不但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而且还有可能丢掉乌纱帽。

因此,要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有敢闯、敢冒险、敢为天下先、敢承担责任的精神和勇气。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四平八稳,是不会创新的。

3.知识是创新的源泉

知识与创新密切相关,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一个人没有某方面的知识,就不可能有这方面的能力。创新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是创新的基础。基础知识越多,经验越丰富,产生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缺乏最基本的知识,不可能有创新。

在知识经济社会,人类的知识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在不断地积累和增长,另一方面又急剧地更新和老化。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

企业领导只有站在时代前列,善于学习和不断学习,掌握所需要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不断进行观念创新和实践创新,否则,就会被不断变化的时代所淘汰。

进入市场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企业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为什么许多企业领导至今还苦苦的“摸着石头过河”?为什么许多企业领导误认为“市场疲软”、“没法赚钱”时,一些外商却高兴地喊“中国遍地是黄金”?当然,经营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连经营管理的启蒙知识都不甚清楚,又怎能不陷于困境?

所以,搞好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高度综合。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些简单的陈规陋习的制定和贯彻执行。

在时代发展要求下,尤其是在国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的经营机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在世界性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企业管理不再是简单的制度延续、方法延续、思维延续,而需要注入全新的管理知识和理念,引入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在管理上进行一场革命。

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必然要求。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管理就是效益,管理就是竞争力,管理就是创造力,管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才能增强企业实力。所以说,对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是企业领导的一项重要任务。

4.学习以创新为目标

“蚕食桑,所吐丝也,非桑也;蜂采花,所酿蜜也,非花也。”

这句话既说明了一个浅显的事实,也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那就是:学习任何事物都不能只是单纯地接受,应通过消化、吸收,汲取精华,创造出自己的东西。

这个道理贯穿在领导整个学习过程中。作为领导,学习的目的决不只是为了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而是要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思考;通过吸收、整理、消化、总结,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和本领,并应用于实践当中。这样,领导的知识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反之,若只一味地教一学一,做知识的“记录员”,无异于“食桑吐桑,采花吐花”,哪里还能有什么提高和进步可言?

纵观历史,小到个人的成长进步,大到国家的发展繁荣,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无时无处不体现着这一哲理的正确性。正如高尔基所说:“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试想,当年牛顿若停留在对前人成就的肤浅认识上而不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创新,怎会有三大运动定律的产生和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若人们只满足于莱特兄弟发明的简易飞机又怎么会有今日飞船飞向太空的伟绩?而我们的祖国若只是照搬照抄西方的一切制度措施,却不加以发展、完善和创新,又怎会取得今天如此巨大的成就?

可见,企业领导不能脱离开“吸收—消化—创新”这一哲理。只有在这一哲理的指导下,领导才能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丝”和“蜜”,进而推动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所以,领导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应恪守吸收、消化和创新这一准则。

蚕和蜂给领导做出了“吸收—消化—创新”的榜样,领导则需要在学习中通过消化、吸收,汲取精华,创造出自己的东西。

5.技术引领创新

不少企业的领导之所以创新意识不强,主要是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还缺乏认识。当前,在全球信息化、网络化、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知识总量迅猛增长,经济生活瞬息万变,对一个企业来讲,不“先行中步”、不超越——就可能被动,就可能被淘汰。在知识经济时代,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依赖资源和资本,必须认识到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复杂的经济形态,更加依赖知识的积累和应用,更加强调创新的作用。知识经济的关键在于创新,技术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和落脚点。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才能弥补资源和资本上的不足。

企业领导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企业领导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要搞好技术创新,企业领导者首先必须有强烈的技术创新意识,才能积极有效地组织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并推动技术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

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是一项融合多种关系在内的综合性创新活动。其中,创新意识是企业技术创新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从大的方面讲,它可分为战略创新意识和过程创新意识。

战略创新意识。就是要从战略上、全局上,即从企业乃至国家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出发,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决策和规划。具体地讲,就是要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从宏观背景分析,这一战略应当确立“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创新为龙头,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以及与之相配的创新观念、创新体制与社会环境、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科技投资体系、金融体系、政策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市场体系等等。

从微观环境分析,即对企业来说,主要应着眼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长期、稳定地提高,从市场销售、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产品工艺、决策等多方面营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正确处理好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等多种矛盾关系,而不应计较技术创新在短期经济效益上的得失。在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中,市场战略是技术创新的首要战略,其内容主要包括:面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以便取得更大的比较效益和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抓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的调查研究和售后服务;在提高民族产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前提下,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过程创新意识。技术创新是一个把新设想在具体技术活动中的应用转变成能在市场中产生销售份额的过程,即把科学技术转变成现实生产力,从而搞活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过程创新意识要求把技术创新作为一个过程,一个整体,并且把各个环节、方面的创新有效协调起来。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有企业是创新主体的主体意识,产品工艺创新中的竞争意识和名牌意识,机制、模式创新中的改革意识,决策创新中的超前意识,市场创新中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及管理创新中的人才意识等等。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有机协调,创新意识贯穿整个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