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是所有督抚中第一个雪中送炭来的,他一共筹集了10万两银子,以及200匹绸缎、40桶水果。东西不算多,但这一举动令所有人都大为感动,像军机大臣王文韶就特意对负责押送的知县曹倜说:“各省饷银都没有到,山东首先送过来,可称得上救了急”,“两宫大为赞许”。而像这样的消息透露,平时是要花钱买的。
袁世凯食髓知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安徽、江苏解送北京的饷银共165000两截了下来,派人给慈禧送去,其后这样的奉献更是源源不断,不知道给自己买下了多少印象分。而盛宣怀也不落人后,差人送来“貂裘四袭并玉玺一方”,同样赢得了慈禧的欢心。
袁世凯是个办实事的人,给慈禧送钱送物之余,他还在山东兴办洋务,先后设立了银元局、商务总会,并亲莅胶东,力保胶济铁路能够顺利修建。
与此同时,袁世凯积极进行善后工作。其实早在义和团扬威直隶、北京之时,山东境内也再度萌发了动乱的苗头,在潍县、高密等地,义和团已有死灰复燃之势。为了防止境内洋人被杀,袁世凯以自己的武力不足以保证山东全境德国人生命财产安全为由,要求德国胶澳总督命令侨民撤退至胶州租借区,并定下原则:保护德侨生命为先,财产为次,但是他会尽全力保护撤退者在内地的财产。
托总督很配合,于是袁世凯立即要求各级地方官,把各自辖境内的传教士及铁路工作人员等洋人及其家小,护送到济南或沿海一带英、德的势力范围内居住,以避危险。甚至外省逃难而来的洋人,他同样提供帮助和保护,赢得了各国的好感。托总督也因此命令德军不得妄动,按条约留在胶东半岛。
不过克林德遇害、慈禧向11国宣战之后,托总督态度变得强硬,尤其是前往天津拜会了新任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之后,回来即向袁世凯发出最后通牒:10月12日之前,中国军队必须从高密的德国租借地区撤出,高密铁路转由德军接管保护。袁世凯很听话,10月10日就撤出了高密,总算是避免了军事冲突。
待到开始善后,袁世凯首先做的是补偿教堂和教民的损失,对方说多少他就赔多少,图的是花钱消灾,不给洋人寻衅滋事的借口。另外,他还极力安定地方,调和民、教、官之间的关系。
所有这些都很见成效,清廷宣战之后,整个山东再没有一个洋人被杀,以至于英国驻烟台领事在一份报告中说:“我们目前在烟台所处的地位是相当稳固和平静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继续留在此地,我认为几乎完全是由于巡抚所采取的态度。”
袁世凯的努力没有白费,洋人投桃报李,对山东显得较为友好。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并没有罢手,而是继续攻占了直隶所属的保定、易县、永清、张家口、山海关、娘子关等地,沙俄更是趁机出动17万军队侵占了东北三省。神州大地,危机四伏。
但是洋人说了,不会进犯山东。得到消息,袁世凯并未完全放心,立即展开部署,一面调动军队,一面命人抓紧加工了一大堆界碑,上书“山东界”,让人赶快拿去立到直隶、山东交界处,并在村镇民房的外墙上到处涂写“此山东境”四个大字。
这招还真管用,联军一见到界碑及“此山东境”几个大字,果然掉头就走,山东百姓对这个神通广大的巡抚简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齐声感颂,而顶礼日呼东省之福星广被矣”。就连李鸿章都大加赞叹:“幽蓟云扰,而齐鲁风澄。”就这样,在朝廷上下,袁世凯赢得了“才堪应变”的美名。
袁世凯并非只有胡萝卜,他手里也有大棒。对于山东境内的英、德军队,袁世凯一刻也没敢掉以轻心,武卫右军的部署,大半都是针对他们。好在洋人对山东的局面很满意,大家也就乐得相安无事,彼此间没有起过任何冲突。
10月26日,慈禧一行终于抵达了终点站西安,袁世凯派兵押送的一批枪支弹药运抵的同时,岑春煊也被升为了山西巡抚,这且不说,老太后还眼含热泪地对他说了句:“若得复国,必无敢忘德也。”把岑春煊感动得也是热泪盈眶。
接着荣禄从保定赶了过来,一来就成了领班军机大臣。不久又来了一个人,是从北京专门来共患难的徐世昌。
8月15日八国联军破城当晚,徐世昌就曾追出城去,可惜没追上慈禧他们,只好回到了北京,心情很是郁闷。慈禧刚到西安,他那个在湖北当县官的叔叔就来了封信,劝他立即赶赴行在,不要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就来了。
这会儿慈禧已经安顿了下来,不再是逃难途中那么容易见,但如果见不到不就白来了吗?徐世昌便到处找关系,最后是打着袁世凯的名义搭上了荣禄这条线,通过荣禄见到了慈禧和光绪,慈禧一听他是翰林,再一听还协助袁世凯练过新军,心里先就有了好感,徐世昌未来的飞黄腾达,在这一刻即已现出端倪。
在老佛爷“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方针的指导下,李鸿章和庆王奕劻的议和总算也有了成果,慈禧一看自己不在联军要求的惩办名单之列,心里一块石头顿时落了地,随后竭尽全力想保全载漪、毓贤等人的性命,奈何联军执意不许,结果是载勋、英年、赵舒翘赐死;毓贤处死;载漪、载澜发配新疆,永远监禁;刚毅在路上已经病死,和徐桐、李秉衡一起死后被革职;只有一个董福祥,因为手握重兵,朝廷怕激起叛乱,征得洋人谅解后,只给了他一个革职降调的处分。
至于其它条件,像给克林德和杉山彬修坟立碑;派人到德国和日本去道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拆除大沽口炮台;允许各国在使馆驻兵设防,乃至赔偿军费4.5亿两银子等,通通不在话下,反正慈禧躲过了一劫,心情舒畅,只盼着李鸿章赶快和各国签订正式条约,自己好早日回到皇宫里去住。
老佛爷心情好了,西安就渐渐变得歌舞升平起来,真是“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但是刚毅、赵舒翘一死,行在的军机处就只剩下了荣禄、王文韶和鹿传霖三个人。这三人,王文韶年老体衰,精力不济,派不上大用场;荣禄更惨,从保定赶往西安途中,走得太急结果夫人不幸去世,到现在心情也怎么都好不起来,人更显得苍老了许多;至于鹿传霖,他本是荣禄岳父灵桂的门生,荣禄被贬为西安将军时,他恰为陕西巡抚,两人合作得不错,所以前不久被荣禄保荐进入军机,是个新手,还扛不起太重的担子。单靠他们三个,肯定忙不过来,军机处急需增添人手,瞿鸿禨因此脱颖而出。
当年当河南考官毁了袁世凯的科考梦想之后,瞿鸿禨混得也不是特别出彩,到1897年升为内阁学士之后,便开始四处当学政,足迹遍及河南、浙江、四川、江苏。按清朝的体制,一省有三个最大的官,分别是:巡抚、将军和学政。其中巡抚管行政,将军管驻军,权力巨大;学政负责一省的教育,级别和巡抚、将军一样,权力则要逊色许多。不过学政虽说实权有限,但如果会做官的话,发财致富绝对是小菜一碟。但瞿鸿禨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不仅自己谢绝一切贿赂,更严禁手下骚扰地方,只一心一意教化风气,为朝廷选拔人才。这样的官在大清朝是异数,所以瞿鸿禨的怀才犹如女人之怀孕,时间一长名声就传播开来,官职也升到了礼部右侍郎,这是曾国藩曾经当过的官。
荣禄一向欣赏瞿鸿禨的为人,此时军机上需要人手,便向慈禧推荐了这个书生。于是1901年正月十五那一天,瞿鸿禨接到圣旨,要他立即奔赴西安行在。
到西安第二天就蒙召见,慈禧乍一看觉得此人好生面熟,再仔细一看,居然长得跟自己唯一的亲生儿子同治皇帝很像,不由得心里充满了喜欢,说起话来声音显得极其温柔:“从前李鸿藻常说你好,我一直盼望你来啊!”就此任命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下来后荣禄就把将笔砚亲手交给瞿鸿禨,握着他的手说:“日后起草文件就全靠你了。”瞿鸿禨翰林出身,文笔极佳,干这点小事就像富二代泡妞一样手到擒来,加上他个性谨慎勤勉,工作起来既认真又高效,很快就在军机处站稳了脚跟,随后更兼任了各部中排名第一的外务部尚书。
1901年1月29日,慈禧几经痛定思痛,终于决定筹备新政,遂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要求各省督抚就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详细议奏。
袁世凯对此很感兴趣,正在准备呢,4月21日,新的上谕又来了,这一次朝廷决定成立以庆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以专门筹划推行新政,任李鸿章、荣禄、昆冈、王文韶、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总揽一切“新政”事宜。看起来,又一场改革要开始了。
袁世凯闻此颇感兴奋,4月25日,他即兴冲冲上书朝廷提出筹办新政办法10条,包括设立课官院和课吏馆,对官吏进行新政集训;命学生学习实用书籍和外国学术而摒弃八股文章;各省设官报局,办报以开启民智;派遣王公官员出国考察,学习外国的经验;设立商会,兴办商务等。
对这些自己所做的建议,袁世凯当然会身体力行,一反千年来中国主流社会重农轻商的传统,首先着重于发展农、商,讲求农商并重。他因此设立了山东商务总局,并特命唐绍仪总司局务;稍后又设立了筹款总局,整饬土药、烟酒各项杂税厘捐;随后更派遣道员马廷亮往日本,搜集日本银行铸造银圆的办法和章程,以及印刷钞票的办法,等等。
5月31日,袁世凯操持了一桩喜事,做主将义女张佩蘅(前江西巡抚、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张芾之孙女)嫁给了段祺瑞——段祺瑞的妻子吴氏于1900年5月18日病逝于济南,此次再婚,算是成了袁世凯的女婿,袁家子女确实也都称其为姐夫。
对父亲的另一员心腹大将冯国璋,袁克定等人则尊称其“四哥”。袁世凯对冯国璋同样很笼络,在家吃饭时见有红烧大蹄膀,就会吩咐侍从端一碗送到冯家,交代说:“大人用饭时,想起这个菜冯将军也爱吃,所以送过来请将军品尝。”1901年9月7日,万事俱备,奕劻、李鸿章终于和各国正式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的四亿五千万两赔款,俄国独得一亿三千多万,加上在东北抢夺所得,着实大赚了一笔,难怪其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要得意地说:“这一次出兵东三省,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够本的战争。”
条约签订之后,李鸿章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而袁世凯此时却生龙活虎意气风发,各项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9月24日,他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要求兴办新学,并由此创办了山东大学堂——即现在山东大学的前身,它是继京师大学堂后,各省兴办的第一所官立大学堂。
可惜袁世凯并没有太多时间在山东试验新政,因为他就要被调离这个让他为世人瞩目的地方了。
1901年11月7日,青岛火车站竣工之日,慈禧、光绪的回銮之旅刚走到洛阳,李鸿章却已走完了他漫长而丰富多彩的人生之路。在给慈禧及光绪的遗折上,李鸿章再次敦请“举行新政,力图自强”,在随遗折附上的密信及“附片”上,他更直言“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虽未直接推荐袁世凯接替自己担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意思却是跃然纸上。
朝廷给李鸿章的恤典极厚,谥文忠,追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入祀贤良祠之外,更泽及子孙,连他那个非常不学无术的孙子李国杰都升了户部郎中(相当于财政部司长),其他人就更不消说了。
李氏家族之外,受惠最大的当属袁世凯,就在李鸿章去世当天,他即被授为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名义上的疆臣领袖。因为直隶总督从来都是天下第一督。而北洋大臣更不一般,其全名叫“北洋通商大臣管理直隶(今河北、天津、北京)、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权力之大可想而知。这还是1870年此官职设立之初的情况,到了后来,北洋大臣更成了办理北部中国洋务的钦差大臣,除对外交涉、通商、海防事务,还负责办理招商、电报、煤矿、铁路以及训练北洋海陆军、统辖海关关税等事务,绝对说得上是权势熏天。
袁世凯对恩师的去世深感悲痛,对于新的任命则跃跃欲试。这一切,尽在他为李鸿章撰写的挽联中:
公真旷代伟人,旋乾转坤,岂止勋名追郭令;
我是再传弟子,感恩知己,愿宏志业继萧规。
袁世凯得以总督直隶,除了自己一直以来高人一等的表现以外,李鸿章的推荐同样至为关键。另外,就在李鸿章去世的前一天,德国公使穆默和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见了面,在谈到李鸿章去世之后的继任人选时,穆默表示希望由袁世凯接任,张之洞将之电告了军机处,多少也为袁世凯加了分。
还有就是,盛宣怀为此也出了很大的力。盛宣怀和袁世凯是李鸿章生涯后期最重要的两大弟子,两个人也都自命为李鸿章的衣钵传人。盛宣怀的如意算盘是,如能把袁世凯推上直隶总督宝座,日后在官场大家互相关照,前途该是多么美好!他哪里想得到,袁世凯对他的报答将是恩将仇报!这是后话,以后再细说。
袁世凯的任命下来后,《纽约时报》评论道:“袁当然不是大清改革运动之父,但他能让改革持续下去。”德国方面更表示希望清廷将山东并入直隶,继续归袁世凯管理,这一次,清廷没有答应。
告别的时候,袁世凯总结了在山东巡抚任上的700天,说他一共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剿办境内的“拳匪”,另一件是在八国联军入侵时期做到了保境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