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山西老宅院
6757900000030

第30章 王家大宅院

王家宅院坐落在绵山脚下风景秀美的灵石县静升镇。王家宅院依山建势,梯度推进,在黄土坡上创造了建筑的奇迹:远远望去,屋舍院落由高到低,有序排列,堡墙环绕,院门密闭,俨然一座壁垒森严的中世纪城堡。

王家大院经历了清朝康熙、乾隆、嘉庆几个朝代的修建,建筑总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目前对外开放的部分是高家崖和红门堡,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院落54座,房屋1052间。从高家崖的门楼往下看,大院下面有两处宅院,分属王家的两位管家。他们当年经营修建高家崖的住宅群,东家给的银两没动,只是用了15年的利息完成了任务,于是主人奖给了他们两套院子。仅用利息就建起这般规模的宅子,当年王家的财富之多可以想象。

高家崖为东院部分,嘉庆元年(1796)开始修建,嘉庆十六年(1811)竣工,是一个不规则形的城堡串联住宅群,面积达到11r8平方米,大小院落26座,房屋218间。高家崖的两个主院为静升王氏17世王汝聪、王汝成兄弟的宅院,均为前堂后室三进式四合院,堡墙高筑,四门俱全。东门供家人平时出入,南门为贵客登临时启用,西门与红门堡相连,北门为护院人出入通道。院门前有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镇宅石狮,营造出整肃庄严的气氛。每院的正房都是傍山凿土建造成的窑洞,一排五间或三间,正房的台阶比厢房要高出一两级,窑洞造型是北方传统的拱形窑,门窗也相应在上方加工成圆弧状,更多变化。每一家都有各自的厨院、私塾,也有共同的书院、花园、长工院、围院、祭祖阁、绣楼,大大小小的65道门,将全院上下窜通,同时造成视觉上的参差美。站在王家瞻月台观景,脚下是喧闹的镇子,远处是潺潺小溪,更远一些的地方是海拔2000米的巍巍绵山,借景布局,依山建势。王家大院顺山而建的混合型四合院,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当你站在每一院的高台上远眺时,都会有天地宽阔、心旷神怡之感。

西部红门堡,也叫恒贞堡,“恒贞”取自《易经》“恒,亨,无咎,利贞”,希望族人遵守道德规范,永保家族兴盛。红门堡建于乾隆四年至五十八年(1739—1793),历时半个多世纪,总面积19?0平方米,大小院落28座,房屋834间。红门堡院落的大体格局呈“王”字形,合族建堡,人多势众,依山建堡,鳞次栉比,厅堂楼部长,上下呼应。门门有匾额,院院有楹联,堡中各门庭也依照官位品级的高低又有区别,其中的中宪大夫第、奉直大夫第、州司马等宅子,豪华讲究,其余较为简朴。王家有官职的人较多,五品以上官的住宅为二进或四进的四合院,等级分明,长幼有序,分东西中三路,前堂后室,功能齐全,装饰也更华丽一些。其中王氏16世孙王寅德的司马院,就是一个四进院落,1条甬道,7块门匾,4个院子建筑设计中的主题是“加官”、“进禄”、“增福”、“添寿”。

王家院里的雕刻功夫最深,图案最美,精致的石雕、砖雕、木雕艺术,使得满院生辉。高1.6米、长0.6米、厚0.3米的10块墙基石,分别砌在正窑、厢窑的窑腿上,上面有“五子夺魁”、“指日高升”、“麒麟送子”、“飞马报喜”、“吴牛喘月”、“海马流云”等传说故事,以及二十四孝中的“汉江革行佣供母”、“唐夫人乳姑奉亲”等。这些装饰,既有建筑上营造氛围的作用,又有教化的功能,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文化境界。王家出资修建的文庙前,立有双面镂空的砖雕“鲤鱼跃龙门”午壁,壁高7米,长10米,厚1米,龙门巍巍,波涛汹涌,1条鲤鱼冲浪而出,头已成龙,尾巴是鱼,波上云雾之中二龙鳞爪首尾若隐或现,另有7尾鲤鱼分列龙门左右,逐浪追波,跃跃欲试,充斥着动感之美,彰显着人性之真。

王家大院的以窗作画艺术达到了极致,由“凤戏牡丹”、“喜鹊登梅”、“一品青莲”、“杏林春宴”、“劲松修竹”等数幅工艺图案组成的窗景取代了简单几何线条的窗棂,主人足不出户就可置身于如画美景,化景物为情思,情景交融,倍添美感。

两次来到王家大院的中国建筑史学会顾问郑孝燮先生说这个地方“百来不厌,百看不厌”。

1996年10月,陪同中国传统民居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元鼎一同参观王家大院的中国民居研究部高级建筑师刘金钟为王家大院题词:“天上取样人间造,雕艺精湛世上绝。”高家崖建筑群于1997年8月18日正式开放,红门堡建筑群于1998年8月18日正式开放。几年来,王家宅院的旅游人数激增,2001年五一节假日期间,王家大院的旅游门票收入跃居全省各旅游点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