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桥
6756400000040

第40章 感受不一样的生活

21天的澳大利亚之旅已经结束一个月了,但是感觉犹如昨天一般。在这21天中,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生活。

澳洲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虽然好像有股消毒水的味道。天气干燥,需要补充大量水分,可水都是冷的,他们没有喝热水的习惯,不论夏天还是冬天。

食物

国内的早中晚三餐都很丰富,有很多选择的余地,但是澳洲就不同了。我们在布里斯本的两周,每天早上吃的都一样,两片烤面包,一碗冷牛奶,牛奶里放点麦片、谷类等;中餐很简便,有时一小盒方便面和一个橘子,或是几块饼干,一杯酸奶,一个橘子,一块面包等。每天到下午四点左右,我们都已经饿得不行。到了晚上,食物要丰盛多了,有时是印度面条,有时是自己动手做的汉堡、三明治,有时是中国菜。

衣服

布里斯本属于亚热带气候,到澳洲旅游基本配备包括了太阳眼镜、防晒霜、帽子,因为不论四季,澳洲的太阳是不会客气的。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是七月和八月,但白天如果有太阳,穿短袖仍觉得热。晚上的气温会降低,要穿睡衣,要不然一大早从床上起来会很冷。我们去的时候刚好是7月份,而且今年又是布里斯本1943年以来最冷的一年,我们箱子里装的满是厚厚的毛衣裤,澳洲人的着装让我很费解,有人穿长袖长裤,也有人穿短袖短裤,走在马路上还看到一个上面穿着厚厚的棉袄,下面穿着短裙,整个大腿都露在外面的女孩,他们到底怕冷还是怕热?

手机SIM卡

为了联系方便,刚到澳洲就打算买张SIM卡,真没有想到麻烦才刚刚开始。首先我花了31澳元买了一张VODAFONE卡,2澳元买卡,29澳元是话费。起初以为和国内移动、联通的卡没区别,只要把SIM卡放到手机里就可以用了,事实却大相径庭。第一步是激活SIM卡,就这个步骤折腾了我三天。由于第一次使用,我和同事只好找房东帮忙,房东在网上填表格,表格居然还要填护照号码、护照时间、居住地址,认真填写后,卡还是没能激活。第二天花了两个小时做这个事情,网上还是无法成功,甚至找图书管理员帮忙,还是未成功。最后打1555(澳洲的customer care,相当于国内移动的10086客户服务电话),让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激活成功。但是手机还不能马上使用,24小时后才能生效。第三天早上10点,迫不及待地准备打电话了,没想到电话里用英文说道:“你的电话没有充值。”最后终于在导游老师的帮助下,打通1511,充值成功,终于可以用电话了!

澳洲的电话费用如何计算?我们至今都还很纳闷。同事和我一起买的卡,三天后,她收到短信,内容大致是说卡里没钱了。想想29澳元,折合成人民币要188元,怎么可能会三天就用完?后来咨询,知道VODAFONE卡只能打10分钟的国际长途,但是怎么算也不可能三天就用完吧。不一样啊!

交通

刚到澳大利亚时,非常的惊讶,人都到哪里去了?怎么在马路上看不到行人?怎么看到的都是汽车?车怎么都开得那么快?车比人多,真是让我难以置信!而且在中国经常能看到的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三轮车,在澳大利亚却看不到。直到第三天才在马路上看到几个行人;骑自行车的人很少,且都穿着赛车服,戴着安全帽,都是赛车;骑摩托车也像赛车一样的,马达很响。后来才了解到,澳大利亚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汽车,每家每户至少有一辆,多的会有三四辆,分为工作、生活、旅游用车。这么多车会不会堵车呢?会不会有人违反交通规则呢?会不会有警察指挥交通呢?这些都不是问题,没有警察指挥交通,只有红绿灯,在澳洲的三个礼拜没有看到超车或闯红灯的情况;小路上开的车要开到主车道上,要停在路口,等到主车道上没有车才开上去。

在中国,行人过马路主要靠红绿灯,会有人不守交通规则。在澳大利亚过马路则不一样,行人根据需要自己操作。一到那里,就迫不及待想看看手控的交通灯是什么样子的。先看到马路边有根铁棍子,上面有个按钮,指着方向,你要到哪边就按哪边的按钮,接着会有类似于啄木鸟啄树的声音,表示行人可以过马路了,但是时间很短,要抓紧时间。而且我还发现了两个很奇怪的现象:一是如果行人在灯变成绿灯之后,还没走完,车仍然会停在原地,听不到汽车鸣笛。二是在红绿灯路口,尽管车都停在路口,周围没有车辆行驶,但手控交通灯不亮,就没有人过马路。

在澳洲还有另外两种交通工具是船(英文名叫citycat ferry)和公共汽车。如果花上5.4澳元买船票或车票,在特定的范围内你可以使用一天,而且二者可以通用,只要在上车前给售票员或司机看过就可以了。我们去澳洲正是冬季,在傍晚的时候坐在船头,观看整个城市的夜景,感受大都会的繁荣及优雅闲适的生活气息,尽管有点冷,但是别有一番味道。回来时我们坐的是公共汽车,刚坐上,觉得和国内的没什么区别,直到下车时,才发现公共汽车人性化的一面,无论坐在哪里,都可以随时随地按铃;公共汽车有专门的行驶路线,其他车辆一概不允许使用。

学校教育

布里斯本的Shafston是一所综合大学,我们学生上课的地方是学校的一小部分,主要针对来自不同国家但想学习地道英语的外国人。我和另外两个同事也参加了入学考试,被分到英语六级的教室上课。班上总共18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中国、韩国、日本、意大利、巴西、法国、墨西哥、科威特等。虽然我们的国家不同,但是在那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学习英语,有一种共同的语言——英语。

我们的英文老师是个美国人,她在澳大利亚已经生活了十几年,有一个女儿。她女儿很奇怪,大冬天只穿夏天无袖的裙子,还不穿鞋,到处乱跑乱跳的,让我不得不再次感叹老外真的不怕冷。也许是从小就开始训练的吧?

每天的上课时间是从9点到12∶15,中间有15分钟的休息时间,可以到餐厅买东西吃,这同国内的上课时间完全不一样。国内我们每节课45分钟,中间10~15分钟的休息,刚开始上课还真不习惯,每次到下课时间肚子都饿得咕咕叫。每天早晨,都是一个墨西哥小男孩最早到教室,在我们9点到时,他已经开始学英语了。一般而言,9点整时,人都到不齐的。老师走进教室,先和我们聊会儿天,询问前一天或前一礼拜怎么度过的,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等每个人聊完已经快10点左右了,这时人也差不多到齐了。老师把我们分成几组,每天的合作者都不同,才开始准备上课。上课气氛不沉闷,一切都轻松进行。老师虽然要教半天的课,但教得轻松,我们学得也非常轻松。重新当了一回学生,体会到学生的苦与乐,值得回味。

从这位美国教师的身上,我看到国内和国外教育的不同之处。他们注重鼓励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但在国内,老师很难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有很多,也许我们暂时还无力改变这个现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21天虽然短暂,但我体验了不同的生活,值得深思,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