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作文课讲稿(全二册)
6753300000050

第50章 创作篇(5)

我的足音牵着她的目光/空中流着一条爱的动脉∥

啊!我走遍五湖四海/也走不出她的心怀……∥

妻子要把自己亲手做的布鞋,让我试穿。我穿上了,她又俨然像一个司令官,看我穿着布鞋从她的身边走过,我像一个士兵通过她的检阅台,我的足音始终牵着她的目光来回移动,使空气中流动着一条爱的动脉。这首小诗虽小,却始终蕴含着浓郁的饱满的感情。

我们说,情感是艺术的核心。既为核心,核心以上以下又是什么呢?核心以上是感觉、感知,核心以下是智性,或者说是理性。那么,感觉、情感、智性,这就把情感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是感觉,中层是情感,深层活跃着智性。现代诗歌,不注重抒情,常常不经过感情这个环节,从感觉直达理念。我们来看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的核心不是抒情,不是热情,没有感觉变异的想象,而是冷峻,冷峻中有智慧,机智地表现出一种相对主义思想。欣赏风景的主体,变成被欣赏的客体,这显然不是激情的审美,而是冷峻的审智。到了20世纪末,诗的抒情性减弱,冷峻的审智已成为诗的主流。但我个人认为,思想不能代替情感。如果思想代替情感,那么,诗歌就成了概念化的说教,就缺少了艺术感染力,也就不称其为诗歌了。

二、诗最富有自由大胆的想象。诗歌的艺术想象是和它所表达的激情分不开的。一方面,激动的感情是作者进行艺术想象的基础;另一方面,奔驰的想象又使作者丰富的感情得以淋漓尽致的抒发。激情和想象交织在一起,相互联系又互为补充。人类的想象有两种:一种是科学的想象,一种是文学的想象。传统的文学艺术观念认为,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好像是镜子,这实质上把科学的真和文学的美混为一谈了。诗歌的想象和文学的想象又不同。雪莱曾说:“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诗歌的想象规律有两类:一类是明显的变形变异,像波浪里反映风景,像米酿成酒一样。我们来看洛夫的《与李贺共饮》:

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这时,我乍见窗外/有客骑驴自长安来/背了一口袋的/骇人的意象/人未至,冰雹般的诗句/已挟冷雨而降/我隔着玻璃再一次听到/羲和敲日的叮当声/哦,好瘦好瘦的一位书生∥

瘦得/犹如一支精致的狼豪/你那宽大的蓝布衫,随风/涌起千顷波涛/嚼五香蚕豆似的/嚼着绝句。绝句。绝句。/你激情的眼中/温有一壶新酿的花雕/自唐而宋而元而明而清/最后注入/我这小小的酒杯/我试着把你最得意的一首七绝/塞进一只酒翁中;/摇一摇,便见云雾腾升/语字醉舞而平仄乱撞/瓮破,你的肌肤碎裂成片/旷野上,隐闻/鬼哭啾啾/狼嗥千里∥

这首诗歌的想象,是一种明显的变形变质想象,它的语言跳跃性较大,中间留下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去补充。这里诗歌的想象,不但表面变异了,形状变异了,时间、空间也变异了,主客体变异了,而且性质也跟着变异了。你看,秋雨可以在天空停住,意象是有形的物质,可以背一口袋,一首绝句可以像五香蚕豆似的嚼着,一首七绝可以塞进酒瓮,以至于云雾腾升,语字醉舞而平仄乱撞,直至把瓮撞破,使肌肤碎裂成片……这样的想象,完全是一种超现实的想象。它要读者调动较高的智商,才能进入诗人的意蕴。还有一种想象,表面上看来是白描,没有什么情感的冲击,语义也没有明显的陌生化,好像都在自动化的范畴之内。我们来看王维的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间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些诗,看起来没有什么形变,但从性质上还是变化了。映照松间的明月,石上流动的泉水,都不再是原来的明月和泉水,而是成了诗人心境的一种载体。至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诗人的一种心态,一种悠然的、没有外在压力、没有内心负担的心态。

诗歌和散文之间,比较接近,有时很难区分。但我们说,散文是把米做成饭,诗歌则是把米酿成酒。饭和酒不同,不仅在它们的形状,而且在它们的功能。在这里。诗的想象性不仅表现在形与形、形与质之间的关系上,更奇妙的是它表现在情与理的矛盾之间,有一种变异的逻辑,中国古典诗论称之为“无理而妙”。情和理有矛盾,因情而不讲理,从理性来说,岂不荒谬之极,但这就是情感逻辑的变异。臧克家有一首诗《有的人》。开头这样写: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从理性逻辑来说,它是不通的。但我们如果从情感逻辑上来说,一个坏人,活着与人民为敌,在人们的心目中、人们的情感上已经死了;相反,一个德高望重、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即使死了,也仍然活在人们心里。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合理却合情。所以说,诗家语往往不受逻辑和语法的规范,诗人也成了一个不合情理的人。

三、诗最富于音乐美。现代诗歌不大讲究押韵,但却讲究节奏。什么是节奏呢?节奏就是语音和情绪呈现规律的起伏变化。节奏是诗歌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节奏又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内在的情绪、心理的节奏,一种是外在的语音的节奏。诗的内在(或情绪)节奏和外部节奏,并不是同等重要。诗可以没有外部节奏,但绝不可以缺少内部节奏。诗的外部节奏没有独立存在的艺术价值,它只有为内部节奏服务,才能实现自身的艺术价值。我们来看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一首古典诗歌,它既有外节奏也有内节奏。如果我们读起来,一定会感到好读,这是因为它有一个三言固定结构,它读起来是前面四个字一组,后面三个字一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戴望舒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诗人,他主张“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的程度上。”我们来看他的《寻梦者》:

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的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的眼睛朦胧了的时候,/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在你已衰老了时候。

这首诗,外在节奏并不鲜明,诗主要在内部节奏。内部节奏强调情绪的焦点,情绪的精思。这流动于诗行的诗情与诗性,把人生终将会经历的种种磨砺展现得可触可及,将毕生追求的疲倦与苍老和对理想的执著与向往,展现得淋漓尽致。

新诗的发展,使新诗不再讲究节奏性。这就使新诗失去了音乐性。失去音乐性,就失去了诗固有的特点,使新诗疏远和远离了读者。

四、诗最能构成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意境。中国古典诗歌最讲究意境。意境说,也是我们民族诗歌的一份宝贵财富。诗由意象组成。读诗,先要对意象反复琢磨,深入玩味,只有对意象弄懂了,才能进入诗人所营造的韵味浓厚、意蕴深广的境界。意境,是若干意象的合成。诗的意境是诗人所绘之景物与所表之情感的交融,是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中的“意”,包含“情”和“理”,诗中的境,就是客观事物的“形”和“神”。意境则要求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发掘具体的形神中蕴含的抽象的情理,就能品味出一首诗空灵而新颖的意境美。明代朱承爵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处,乃得真味。”我们来看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看起来似乎很平淡,千山万径,杳无鸟迹人踪,白茫茫的大江,只有一个穿着蓑笠的老翁。在这里,形成了“有”与“无”的对比。大地非常宁静,钓鱼老翁的心境也非常的宁静。诗的意境也就在这宁静中脱颖而出。

我们再来看海子的《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内部升起∥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留在地里的人,埋得很深∥

草叉闪闪发亮,稻草堆在火上/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谷仓中太黑暗、太寂静、太丰收/也太荒凉,我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

黑雨滴一样的鸟群/从黄昏飞入黑夜/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走在路上/放声歌唱/大风刮过山岗/上边是无边的天空∥

这首诗用一连串的意象,营造了一个既压抑又孤独的意境。这首诗,是海子自杀前不久写的,基本上是他心灵生活的写照。如果我们把“黑夜”,看作是诗人充满无限困惑与冲突的隐秘的精神世界的话,我们就不难解析最后导致他灵魂破裂与自焚的心路历程。海子的诗歌往往会使我们感到震撼,并从震撼中获得一种心灵的超越。

五、诗的语言最精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优秀的诗人,一定要善于熟练地运用诗的语言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人们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诗是语言最精炼的一种文体。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都可能蕴藏着深厚的旨趣,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

我们来看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的小诗《我爱这土地》,是一首语言十分精练的小诗。它通过鸟儿对土地的痴情,表达了诗人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之情。诗的最后两句,是全诗精华,也是为人们传诵的名句。它是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也是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思考与训练:

一、为什么说诗是内视点文学?诗与其他文体有些什么区别?

二、诗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三、请阅读著名诗人刘小放的诗歌《明天 我要回城里上班》,然后回答问题。

假期再长也觉短,明天/我要回城里上班/她,早就担心这一天到来/哪一晚,不掰着指头计算?//

屋里的电灯,亮了/燃烧着土房里金色的情感/窗外,低低的月牙儿/像一瓣熟透的蜜桔/汩汩地/向小院滴着香甜//

她,开了柜子又翻篓子/把我的提包装得满满/装上积攒的鹅蛋、鸡蛋/准备我加班时做夜餐/装上家乡的金丝小枣/捎给机关的同志尝个稀罕//

她总嫌提包容量太小/盛不下农家生活的温暖/装多了,她怕我路上受累/装少了,心里又觉得不安//

我不由拉住她一双粗手/轻轻抚摸那层层老茧/啊!这茧子能抽丝呵/正织着人间最纯美的诗篇!//

①说说这首诗在情感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情感是诗歌艺术的核心?

②说说审美与审智的关系。为什么说思想不能代替情感?

③抓住生活里感动你的一个片断,写一首诗歌,不少于20行。

四、阅读王宜振的《相互对峙的两个事物》,然后回答问题:

相互对峙的两个事物/有时是孤独/而星星/能把它们雕刻成花朵//

相互对峙的两个事物/有时是蟋蟀的根/而黑夜/能把它们盘结在一起//

相互对峙的两个事物/有时是音节/而闪电/能把它们打制成金的叶子//

相互对峙的两个事物/有时是词语/而节奏/能使它们意味深长//

相互对峙的两个事物/有时是阴影/而火焰/能把它们印上太阳、月亮和天穹//

①以这首诗为例,说说现代诗歌的想象特点。

②以明显的变形变质的想象写一首诗,不少于20行。

五、为什么说诗歌可以没有外部节奏,而却不能缺少内部节奏?为什么说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的程度上?试举例说明。

六、为什么说“意境说”是我们民族诗歌的宝贵财富?为什么说诗的意境是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

七、说说诗歌“无理而妙”的特点。

第三十八讲 怎样写诗歌(下)

抒情诗的写作

抒情诗是诗歌分类中最常见的一类,也是我们初学写诗的同学要掌握的一种形式,如果同学们要问:怎样写抒情诗?我们不妨把抒情诗的形成过程剖析一下,发现它有三个相互影响和渗透的阶段:1、获得灵感;2、寻思;3、寻言。

一、获得灵感。诗学中的“灵感”,有如心理学中的“直觉”或是宗教术语中的“启示”与“顿悟”。它是伴随着诗歌创作的过程不期而至。获得灵感的过程,是诗自己来找诗人的过程;而寻思和寻言的过程,则是诗人主动去找诗的过程。灵感并不是神秘的东西,它是诗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愉快的邂逅,是诗人消除心物冲突后的心灵升华;灵感使诗人由动入静,由散而聚。由动入静,就是进入内视世界,进入第六感觉,进入审美静观。由散而聚呢?就是诗人在客观世界里的长期积累,突然向一个体验焦点奔跑、集中、融合。灵感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1、短暂性;2、消融性;3、不重复性;4、模糊性。所谓短暂性,是说灵感来去快捷,只有善于捕捉的诗人才能捕捉到;所谓消融性,是说诗人一旦获得灵感,便在那美妙的瞬间失去自己,也失去对象。灵感使对象消融为诗人,又使诗人消融为对象;所谓不重复性,是说同一个艺术灵感不可能在不同的人身上发生,也不可能在同一个人大脑中重复出现;所谓模糊性是指诗的灵感同散文灵感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诗的灵感对情节复杂的故事比较冷漠,对感情化、音乐化的浪花却十分热情;对于实处比较冷漠,而对于虚,却特别热情。即使诗的灵感由故事触发,也尽力摆脱故事本身,由实生虚。从散文和科学的角度来看,诗的灵感是没有内容的、模糊的。诗是灵感的体验,而不是思维。诗的非思维性,也给诗的灵感带上了模糊性。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曾说:“口开则灵魂之门闭,口闭则灵魂之门开。”我们从灵感的模糊性来看这句妙语,就会有所顿悟。既然诗的灵感有四个方面的特点,那么,诗的灵感又是怎样来的呢?过去,我们对灵感有一种误解,认为灵感是一个诗人才华的表现,其实不然,灵感不仅仅是才华,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长期积累。所谓“厚积而薄发”就是这个道理。灵感的获得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受原型启发。所谓原型,就是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所谓启发,就是从原型中得到物我相融的灵感。另一种情况则是无原型启发。譬如改换习惯性的感悟方式,获得灵感。我们来看多多的《致太阳》:

给我们家庭,给我们格言/你让所有的孩子骑上父亲的肩膀/给我们光明,给我们羞愧/你让狗跟在诗人后面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