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浩瀚大洋是赌场(下)
6753000000015

第15章 帝国海军航空兵在马里亚纳进化成了火鸡(2)

据说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有两位很了不起的军人,一位是山本五十六,还有一位是小泽治三郎。其实这两位都被神化了一番。就说这位小泽治三郎,起码在这次马里亚纳海战中是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怎么称得上“名将”?按照美国战史专家,海军少将塞缪尔·莫里斯博士的说法就是“小泽在战局已经这样令人完全失望的情况下,还根本就没有想到他已经失败了”。按照这种评论,小泽最多也就只能算“勇将”,而且是蛮勇。

小泽长官的想法本来可能不错,如果在敌人无法发动攻击的距离之外,抢先发动攻击,己方处于安全位置,敌人就只能被动挨打。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在敌人发动进攻的距离之外,发动的进攻是否能够打击到敌人?

从美军无法发动攻击的700公里之外发动攻击,一切顺利的情况下,飞机都要飞行两个小时。这时候飞行员已经精疲力尽,无法集中注意力一边规避敌方战斗机和防空炮火,一边掌握敌方军舰的规避动作来攻击敌舰。从瓜岛作战开始拉包尔的飞行员们就已经由于这个原因集体投奔靖国神社,这个事实居然没有被小泽长官列入考虑的因素里。

作为第一机动舰队的司令长官,作为海军内首屈一指的航空战专家,作为除了开战当初的马来作战以外,一直在航空界里混的小泽治三郎中将,居然对自己部下的水平无知到如此地步,居然对飞行员的生理境界一无所知,这是有点骇人听闻的。当然以丰田副武为首的联合舰队司令部也逃脱不了责任,特别是轰炸机飞行员出身,现在担任联合舰队航空参谋的渊田美津雄中佐,也和源田实一样,没有对这个纯粹是纸上谈兵的作战计划提出异议。

当然,如果日本飞行员人人都是坂井三郎那样的王牌飞行员,进行这种“距离外攻击”也还是可能的,可是小泽长官不应该不知道他手下飞行员的现状。

中途岛一战就消耗了一批飞行员,还都是王牌飞行员。以后在瓜岛作战和接下来的所罗门作战中加上山本长官还插过一个“伊号作战”的横杠,不要说王牌飞行员了,日本海军航空兵稍微能飞一点的飞行员几乎挂光了。小泽回到特鲁克开始训练新飞行员,可是新飞行员刚刚会飞,又被古贺长官拉到拉包尔,结果被美军消灭了一半,只好接下来继续训练,训练的结果就是阿部善次在上面所说的。

当然能够找到的辩护词是:知道了又能怎么样?除了这种距离外攻击之外,确实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对美军舰队发动有效攻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

这还是无法解释在飞行队成功地出击之后,洋溢在大凤号司令室和联合舰队作战室的那种欢乐气氛,就是说要么大家都不明真相,要么就是有人在说谎,或者是自欺欺人。

可能更有力的解释是:全海军在集体自欺欺人,拟定作战计划的人已经不把飞行员当人看了。这些从农村出来的可怜年轻人,可能进海军之前连汽车都不知道是个什么模样,仅仅受了几个月应急训练,就这样唱着军歌,被他们的长官们送上了战场,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刑场。

日本穷,海军的水兵也好,飞行员也好都是“一值制”,就是说只有一班人马,累死也得干下去。曾经也是由精英飞行员所组成的关东军飞行集团,也就是因为这个“一值制”的原因,而在诺门罕被苏联人全歼,但日本人似乎不知道这是个教训。

反过来,美国海军的富有不仅仅体现在物质能力上,而且美国的水兵和飞行员都是三值制的:有三班人马在轮换,一班作战,一班训练,一班休整。不但水兵和飞行员是这样,连最高级指挥官都能做到两值制。哈尔西和斯普鲁恩斯两套参谋班子,对外胡诌出来两支舰队,其实哈尔西的第三舰队和斯普鲁恩斯的第五舰队就是同一个一副船队。刚开始的时候日本人被从俘虏嘴里得到的情报弄得糊里糊涂,不知所措,直琢磨这美军可真没良心,居然同时有两支那么雄浑的舰队来打架,到后来才弄清楚这实际上是一支舰队,就是换了司令官。

仅仅在一年半之前,日本海军航空兵以优秀的飞机、高超的飞行技术和先进的战术思想震惊了全世界,曾经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强的海军航空兵。但是和曾经号称世界最强的日本陆军航空兵一样,日本海军航空兵也成了“历史上存在过的”东西,这就是马里亚纳海战的结果。

马里亚纳海战以后,美国人正式成为了太平洋的主人。美国人凭什么成为了太平洋的主人?靠的是美国的军事力量,马里亚纳海战是一场真正的美国海军用美国式的方法进行的又一次改换了作战概念的海战。

和胡打乱冲的哈尔西不同,斯普鲁恩斯是十分谨慎的。应该说马里亚纳海战中斯普鲁恩斯的表现十分保守,以至于马里亚纳海战以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航空兵司令部有人辛辣地讽刺:“不是航空专家的人指挥航母舰队的结果就是这样。”这是指斯普鲁恩斯一直在防守而没有主动发动进攻。

斯普鲁恩斯在马里亚纳海战时,一直是把掩护塞班岛的登陆行动作为首要任务,对于寻找日本舰队确实不是很积极。当然他的运气也不太好,第一天6月19日一直没有找到日本舰队的位置,第二天到下午14∶40才找到日本舰队。在和米切尔一起经过一番“to be or not to be”的苦恼以后,斯普鲁恩斯的舰队总算在15∶30才起飞了85架战斗机、77架俯冲轰炸机和54架鱼雷机,总共216架飞机前往攻击。而前一天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二舰载机的小泽治三郎,在16∶15知道了美国舰队位置以后,还是在17∶25毫不犹豫地从瑞鹤号航空母舰上出动了几乎是仅剩的7架天山舰攻机,结果是在预定地点没有发现美国舰队只好返航,回家的路上有3架不知去向,剩下的4架因无法着舰只好在水面迫降,7架新型鱼雷攻击机又全完了。

黑压压一片的美国飞机到小泽治三郎头顶,已经是17∶30了,小泽把手里的44架零战全部放了出去拼命。美军很刁,找日本舰队的最软裆下口。美国人首先打击的对象是速度又慢,防空炮火又不足,还是日本人最缺少的油轮。一个回合下来,油轮玄洋丸和清洋丸起火爆炸最后被友舰击沉。其余航母瑞鹤、隼鹰、千代田和战列舰榛名,重巡摩耶各中一弹,但是还不影响航行。这个时候飞鹰突然中了一颗鱼雷,大火无法扑灭,接着又引发了弹药爆炸,到19∶32沉没。这样马里亚纳海战中,日本海军损失的航空母舰达到了三艘,总数的三分之一没了。

美军飞机在攻击中被零战和舰上防空炮火击落了20架左右,18∶30左右撤出战场返航。没有受过夜战训练的美国飞行员们居然也摸着黑回去了,但是无法着舰。为了回收飞机,米切尔发出了“拉灯”的命令。冒着可能成为日本潜艇指示目标的危险,所有的灯光全部打开,为在空中悲鸣的孩子们照射方向。

即便是这样,还是有80架左右飞机或者撞上了甲板,或者滑下了水,或者干脆在海面迫降。这样两天战斗下来,美军损失了891架飞机中的130架,126%的损失率,丧失飞行员76人。

而第一机动舰队呢?439架飞机中的378架没了,损失率达到86%,飞行员445名战死。至此,可以大致上认为大日本帝国海军的航空兵力已经不存在了。

小泽治三手中还剩下30架零战,15架舰爆,16架舰攻,就是说一艘航母数量的飞机还要进攻,最后在丰田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命令下,他才怒不可遏地含泪撤离战场。

如果小泽不撤离战场,唯一可能的结果就是斯普鲁恩斯不会再受到责备,因为战斗再延长下去日本舰队没有能够继续存在的理由了。

二百零九

以寡战众,当然胜算不大,但还称得上“悲壮”;而以无战有,则绝无胜算,只能说是“悲哀”。如果说在袭击珍珠港那天的拂晓,在赤城号航母上踏着步子在唱战歌的飞行员体现的是一种“悲壮”的氛围的话,那马里亚纳海战中大凤号上的飞行员们只剩下“悲哀”了,因为他们是以无战有。

美国海军比日本海军到底多了什么东西?多了雷达和VT信管。

经常说决定太平洋战争结果的是雷达、VT信管和原子弹。原子弹的作用无需多言,雷达的作用已经从围绕着瓜达卡纳尔岛的一系列海战看到了。这VT信管是一个什么玩意呢,居然放到了如此重要的地位。

美国舰队总司令官(Commander in Chief, United States Fleet)金恩将军在评论VT信管时是这样说的:“VT信管的开发是将合众国导向胜利的主要科学功绩。”而海军部长詹姆斯·福莱斯特则说:“VT信管帮助我们走向日本,这种独创的装置守护了美国舰队,如果没有这种装置,我军无法如此迅速地向西跃进,而必须付出无可估量的人命和军舰的损失。”

VT信管的英文为Variable Timing Fuse,字面意思是定时可变信管,实际上准确的英文名称是Proxyible Fuse,近接触信管的意思。为了防止泄密,美军特地帮这种信管披了一件“可变定时”的马甲。

炮弹没有信管是不会爆炸的,没有了信管的炮弹就只是一个铁疙瘩。一般信管都是接触式信管,碰到目标以后才起爆。而高射炮炮弹如果没有直接击中目标飞机的话,那要落回地上或者海面才能碰到什么东西而引爆,这样非常危险。因此高射炮弹信管都预先设定好发射以后自爆的时间,到时候就算没有击中目标,也在空中爆炸。VT信管的古怪之处就是它的起爆不是按预先设定的时间,而是自己智能式地寻找最合适的时间起爆。

VT信管在炮弹飞行时能够向周围15米的圆圈状区域发射电波,感知目标,只要目标进入这一距离炮弹就会爆炸。这样炮弹就是没有直接击中目标也能利用爆炸的弹片对目标造成损害。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医学部而著名,可是其最骄傲的成果恐怕还是这个VT信管。拥有3800名研究人员,年研究经费43亿美元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 APL),到现在还是美国应用物理研究的权威。在APL展览室的VT信管展品前面有一块铭牌,上面写着这样的文字:“应用物理研究所是为了开发VT信管而于1942年3月10日创立的。VT信管强化了美国海军的防御能力,这种信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雷达和原子弹匹敌的伟大发明。大战中总共生产了2200万只VT信管。”

要知道当时不但没有集成电路,连晶体管都没有,VT信管使用的是真空管。真空管要能扛住炮弹发射时的震动和旋转,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美国人愣就是采用了一系列的方法,比如用特殊的塑料固定,在真空管灯丝上架上弹簧等的方法,成功地让真空管经受住了震动和旋转。最为惊人的还不是这个发明本身,而是美国人在大规模生产中保证了质量,把VT信管的不良品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五以下。

大量制造质量相同的武器,哪怕是性能稍低的武器,比只能少量生产高性能武器要困难得多。但同时也有效得多,看看日本零战的质量就能够理解这句话了。开战以后日本人不但拿不出超过零战的战斗机,就连零战本身的质量,也因为大批熟练技工被抓了壮丁而直线下降。反过来看美国,表面上看起来是粗制滥造,但是因为能够标准化生产,即使从来没有生产过像零战那样的精品,但在生产工人同样被抓壮丁以后,他们的老婆和女儿也能“粗制滥造”出大量相同质量的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