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超级口才训练1
6752300000034

第34章 流派(2)

结构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当代小说创作的流派之一,又称“总体小说”、“全面体小说”,以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的创作为代表。它的理论基础是立体主义的“结构零件说”和萨特的存在主义。略萨等人将立体主义的绘画方法移植到小说创作中,同时保持现实主义的传统,主张在不歪曲现实素材的前提下,对现实再创造,即重新结构。作品在题材上还是一贯关注现实生活,但是在作品的谋篇布局和结构安排上,并不按照以往的传统小说的样式,而是尝试多角度的写作维度,力求新颖和独特。代表作有巴尔加斯·略萨的《绿房子》等。

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批判现实主义”源于法国的蒲鲁东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一书中所作出的论断——“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而高尔基正式地给批判现实主义下了定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反映社会时,着力于暴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的罪恶。

19世纪20年代,司汤达率先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纲领,后经法国的巴尔扎克、俄国的别林斯基进一步发展,形成理论支柱。从30年代到4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继浪漫主义之后,成为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高尔基称它为“十九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司汤达以小说《红与黑》为这种文艺思潮奠定了基础,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成了批判现实主义力所能及的最高成就。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等。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

6.2流派

白潮派白潮派以诗为代表,是朝鲜现代颓废主义文学流派,名称源于1922年1月在汉城创办的同人刊物《白潮》。参加的作家包括洪思容、李相和、玄镇健、朴钟和、朴英熙、卢子泳、罗稻香等,除罗稻香和玄镇健外,都是诗人。《白潮》于次年9月终刊,共发行3期。白潮派诗人悲观厌世,喜欢躲在“我的卧室”,寻找“梦的世界”,吐露“人生的悲哀”,作品中流露出伤感、忧郁的情调,走悲观颓废主义路线。在形式上,追求文辞的华丽,有唯美主义倾向。代表作品有洪思容的《春归》、朴英熙的《感伤的废墟》、李相和的《到我的卧室去》等。后来,李相和、罗稻香摆脱了白潮派文学的影响,李相和成为无产阶级文学团体“卡普”的发起人之一,罗稻香写了许多进步小说。

决意派

决意派是加拿大魁北克“平静革命”过程中以《决意》杂志为核心形成的一个激进的文学派别,其成员主要是加拿大法语区的青年作家。1963年,一些青年作家根据法国作家让·保尔·萨特提出的“我们作家在写作生涯中,在文章和著作中,每天都要表明我们的主意”的见解,以“表明主意”为名称,创办了《决意》杂志和“决意”出版社。他们主张以蒙特利尔工人区流行的一种称为“朱阿勒”的口语从事写作。“朱阿勒”是一种混杂大量英语词汇,发音、语法不符合法语规范的通俗口语,他们用这种语言从事写作,并不是为了肯定它,而是通过它来揭露魁北克在文化语言方面受压制、被奴役的现状。《决意》杂志就“朱阿勒”能否作为文学语言所展开的讨论,在魁北克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进一步唤醒了魁北克人的民族意识,反映了魁北克人想确认自己身份的愿望。

“决意派”的代表作家有加斯东·米龙、热拉·戈丹、安德烈·马约尔、雅克·布罗、雅克·雷诺、保尔·尚贝朗等人。全文用“朱阿勒”语写成的重要作品有雅克·雷诺的《被压干榨尽的人》,安德烈·马约尔的《圆头钉》、《鸡皮》。1968年《决意》杂志停刊,决意派也不复存在,但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特别是用“朱阿勒”语进行创作,已为一部分当代作家所接受,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剧作家、小说家米歇尔·特朗布莱。

自然派

自然派是19世纪40年代初,在俄国形成的以别林斯基美学思想为指导、以果戈理创作为方向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奠基人是果戈理,名称由别林斯基提出。自然派的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批判黑暗腐朽的专制农奴制,描写下层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关注妇女的命运,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倾向。主要创作园地为《祖国纪事》和《现代人》两本杂志,以及由涅克拉索夫主持的丛刊《彼得堡风貌素描》和《彼得堡文集》。这一流派的代表作有格里戈罗维奇的《苦命人安东》、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赫尔岑的《谁之罪?》、谢德林的《错综复杂的事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涅克拉索夫的诗和特写等。

西欧派

西欧派是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俄国农奴制衰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在1836年恰达耶夫的《哲学书简》问世后所引起的激烈论战的推动下,1841年左右形成于莫斯科。西欧派同斯拉夫派相反,主张俄国走西欧的资本主义道路。其成员多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具有自由主义倾向,成员包括著名教授格拉诺夫斯基、谢·索洛维约夫、卡维林,政治家和作家恰达耶夫、屠格涅夫、鲍特金、安年科夫、卡特科夫等。西欧派成员复杂,意见不尽相同。大致说来,他们抨击俄国的君主专制政体,主张废除农奴制,但又反对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俄国的社会问题,主张俄国走西欧资本主义的道路,实行英、法式君主立宪或议会制。

在哲学领域,西欧派推崇黑格尔、谢林、孔德,历史观点同基佐、梯叶里等相似;在文学方面,维护现实主义原则和果戈理的创作,成为自然派的主力。西欧派的言论和活动,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西欧派的主要论坛为《祖国纪事》、《现代人》和《俄国导报》等杂志,以及涅克拉索夫编辑的丛刊《彼得堡风貌素描》和《彼得堡文集》。1861年,俄国农奴制废除后,西欧派遂不复存在。

耶拿派

耶拿派是欧洲第一个浪漫主义团体,开欧洲浪漫主义大潮,始于1797年,终于19世纪初。它以创办于耶拿的文艺刊物《雅典娜神庙》为阵地,因此称“耶拿派”。代表人物有奥古斯特·施莱格尔和弗里德利希·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蒂克等。耶拿派反对古典主义理论,提出个性解放的要求,强调创作自由,反对传统束缚。耶拿派浪漫主义美学对整个欧洲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更具影响,它为浪漫主义美学制定了一系列美学原则,如诗化和宗教化原则,崇尚非理性和无意识。这一派别的特点是重思辨,无明确统一的主张,主张前后期不一致,理论主张模糊、复杂,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思想和宗教色彩,诺瓦利斯歌颂黑夜与死亡的《夜的颂歌》就是一例。

新思潮派

新思潮派是日本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继白桦派之后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又称新现实主义或新技巧派,因1914年和1916年第三次和第四次《新思潮》杂志复刊而得名。代表作家有芥川龙之介、菊池宽、久米正雄、丰岛与志雄和山本有三等人。

新思潮派作家反对自然主义的机械写实,也不赞成白桦派偏重于主观理想的描写,提倡冷静客观地审视人生和现实。他们认为文学作品可以虚构,强调题材的多样性,并且十分讲究写作技巧,注重艺术形式的完美。他们认真地审视人生,在反映现实的同时,赋予自己笔下的一切以新的意义,理智地加以诠释。作品多描写现实社会中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对病态社会和卑下时风作冷静剖析,着重于人物心理的刻画。新思潮派作家在创作上的共同宗旨或共同倾向,是将真善美三种理想糅合起来在作品中表现出来,但却又各具特色。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都是以典雅的语言、细腻的心理描绘、巧妙的布局和机智幽默的情趣,显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菊池宽不像芥川龙之介那样对人生感到怀疑和苦恼,他在作品中简洁明快地表达对人生所持的现实态度,其后期创作转向以情节取胜的通俗小说。新思潮派文学表现了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不满而又苦无出路的心情,在艺术上多少突破了长期影响日本文坛的自然主义文学,成为当时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影响较大。

阿克梅派

阿克梅派是20世纪初俄国的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古米廖夫、戈罗杰茨基、阿赫马托娃、曼杰利什坦姆、库兹明、津克维奇、纳尔布特、萨多夫斯基等。

1910年,俄国象征派诗人内部曾发生激烈的争论和分歧。此时以古米廖夫为中心的“诗人车间”组织,更打出了新的文学流派——阿克梅派的旗帜。“阿克梅”源出于希腊文,为“最高”的意思。古米廖夫作为阿克梅派主义的主要创始人,在1913年第一期《阿波罗》杂志上发表了《象征主义遗产和阿克梅主义》,被公认为阿克梅派的创作宣言。

其旨在革新传统的美学和俄国象征派诗学,宣称以阿克梅主义取代象征主义。其创作纲领为反对象征主义的神秘、隐喻和朦胧,提倡清醒地把握具体现实和客观的世界现象;对艺术形式十分强调,认为形式在创作中起到相当的积极作用;还强调诗歌是由语汇构成的,诗歌的语言应该高度凝练和生动活泼。他们追求诗歌的新意和艺术感染力,在艺术形式和技巧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其诗歌形式精美,比喻奇特,语言凝练,形象富有动感,音韵铿锵和谐。主张描写人世间有声有色有味的物质世界,追求雕塑式的艺术形象和预言式的诗歌语言,反对迷恋神秘的“来世”,反对热衷于使用隐喻和象征手法,提倡“返回”人世,“返回”物质世界,赋予诗歌语言以明确的含义,抒发着一种原始的充满野性的感情。总的来说,阿克梅派脱胎于象征主义,又没有办法彻底地摆脱象征主义。

海德尔堡派

海德尔堡派是德国晚期浪漫主义文学团体。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等人在海德尔堡出版《隐士报》,他们重视发掘德国民族文化遗产,搜集整理民歌,给当时的德国诗歌注入了新鲜血液。如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合编了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由此形成海德尔堡派。格林兄弟是当时涌现出的童话作家,他们整理出版的《格林童话集》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珍品,这些童话具有奇异的幻想情节,表现了人们的智慧和正义。

代表作家霍夫曼和莎米索的创作充满了神秘和怪诞的色彩。海涅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论浪漫派》的发表,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早期代表作有《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后期代表作如《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情长诗)抒发了对德国封建制度和停滞的社会现实的仇恨与憎恶。

新小说派

新小说派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最早兴起于法国,风行于20世纪50至60年代,影响波及英、德、美、日、波兰、捷克等国,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学现象。1950年,出生于俄国的法国女作家娜塔莉·萨洛特出版名为《怀疑的年代》论文集,被视为新小说派的宣言书。其后另一代表人物阿兰·罗布·格里耶在《法兰西评论》上撰文,抨击“旧的小说形式”,提出了新小说派的一系列主张。新小说派没有统一纲领和严密组织,作家的创作各有特点,观点上也各有侧重,但都激烈反对传统,以反对传统的小说创作方法为宗旨,主张作者退出小说,摆脱作家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感情,打破传统小说对时空结构和叙述顺序的限制,采用意识流和虚实交错、时空颠倒等手法,对物的世界进行纯客观的描绘。新小说派的作品情节淡化,人物模糊,环境朦胧,时空交错,人称别致,语言新颖。这类小说回避社会问题,重在揭示世界和人生的荒诞,在欧洲和世界曾产生较大的影响,到60年代末开始衰落。西蒙于198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表明新小说派的作品已进入经典作品的行列。代表作家有阿兰·罗布·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陶和克洛德·西蒙等。代表作有萨洛特的《马尔特罗》。

新批评派

新批评派是20世纪20至50年代英美批评界影响较大的一支批评流派,得名于美国约翰·兰塞姆所著论文集《新批评》。20世纪初,英国作家休姆和美国作家庞德所提出的强调准确的意象和语言艺术的主张是新批评派理论的开端。早期的代表理论家是诗人T.S.艾略特和英国诗人瑞恰兹。他们分别以象征主义的诗歌主张和文字分析的批评方法奠定了新批评派的基本理论,从而成为它的主要代表人物。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约翰·兰塞姆和他的三个学生艾伦·泰特、克林斯·布鲁克斯和罗伯特·沃伦等。

新批评派成员众多,主张庞杂,他们的共同倾向主要是把作品看成独立的、客观的象征物,是与外界绝缘的自给自足的有机体,称为“有机形式主义”;他们认为文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批评的任务是对作品的文字进行分析,探究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隐秘的关系,称为“字义分析”。在具体作品的评论上,新批评派推崇象征派和玄学派,贬低弥尔顿、拜伦和雪莱等诗人。他们的理论和活动为现代派诗歌开辟了道路。

大学才子派

16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一批受过大学教育、富有才华、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并锐意创新的剧作家,他们被称为“大学才子派”。这一批作家精通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学,致力于英国戏剧改革,把戏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经过“大学才子”们的创作实践,题材不断扩大,技巧也更趋成熟,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主要代表作家有黎里、基德、罗伯特·格林和马洛等。其中以马洛的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将浮士德塑造成打破宗教教条、追求现世享受、强调知识和科学、改造社会和征服自然的巨人。

百科全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