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超级口才训练1
6752300000022

第22章 作品、文集、名篇(1)

作品是作家思想的结晶,承载着文化传递的使命。凡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都要经过成集,然后代代传诵,成为名篇。这些名篇大多经得起推敲和时间的考验,人们从它们身上可以获得智慧、获得启迪,并因此获得文化素养,成为知识真正的主人。

4.1古代文学作品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或《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15个地方的民歌,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多是周王室贵族文人歌功颂德的作品,有105篇;“颂”是祭祀乐歌,有40篇。《诗经》是五经之一,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关雎》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也是15国风的第一篇。它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而《诗序》认为该诗是赞美“后妃之德”,后人多解为歌颂爱情之作。诗中有名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尚书》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其被奉为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今本《古文尚书》普遍被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春秋》

《春秋》是儒家五经之一,原本是对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后因是孔子据鲁国史书《鲁春秋》修订而成,借由记载各诸侯国重大历史事件,宣扬王道思想。后来“春秋”一词又逐渐用于特指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期间的历史。其突出的特点是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之后,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又一部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整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歌辞。乐府诗共分12大类,大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著名的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

《离骚》

《离骚》是《楚辞》中的篇名,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所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篇幅最长、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主要抒发了诗人遭谗言所害的苦闷,斥责了楚王昏庸与朝政日非,表达了诗人坚持“美政”的理想的决心,也表现了诗人勇于斗争的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诗中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吸取楚国民歌的精华,运用长短不一的句子,突破了诗经四言诗的格式,使诗歌更适于表现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在中国文学史上,将《离骚》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左传》

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根据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被奉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体史书。

《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最早提及的作者是左丘明,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西征犬戎,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国语》最大的特点是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

《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抒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册,名为《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本书。全书共8卷,包括内篇6卷、外篇2卷,共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反映了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和人物思想内涵。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作品语言明快简洁、幽默风趣,人物刻画富于性格特征,使故事意趣盎然,增加了语言的辛辣和讥讽性。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集体编撰的著作,是古代一部类似百科全书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多万字。成书于前239年,由于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遗文佚事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吕不韦自己也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因该书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

《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论语》首创语录之体,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核心思想是“仁”、“礼”和“中庸”。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是古代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墨子》

《墨子》是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汇编,全书分为《墨经》、《墨论》、《杂篇》三部分,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墨子言行的记录。《墨子》被认为是古代劳力者之哲学,主张“兼爱”、“非攻”思想,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该书所蕴含的思想极其丰富,包括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孟子》

《孟子》也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全书包括《梁惠王》、《滕文公》、《公孙丑》等7篇,共14卷。《孟子》基本上是一部对话语集,记录了孟子在政治上与诸侯王及其他文人的辩论,反映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一书,作为一部优秀的古代语录体散文集,从逻辑到组织,从论证到声势,从方法到技巧,都集中体现了古代论说文的水平,加上实用性强,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庄子》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言论著作总汇,是道家的重要经典。现在的版本为晋人郭象所整理,只有33篇,分三部分,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庄子·内篇》思想比较系统,文字风格也很一致,而外、杂篇内容则很丰富,风格有了一些差别。《庄子》最大的特色是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又富于抒情性,读起来有行云流水的畅快感。文章结构看似突兀而来、变化无端,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长或短,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极有独创性,对后人的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韩非的著作总集,包括《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55篇。该书是韩非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家的思想,提出了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著作。其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法治观点,是法家的名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老子》

《老子》是用韵文写成的道家哲学著作。全书分为81章,上、下两篇,即《道篇》和《德篇》。后来因其被尊为道教经典,故又称《道德经》。该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基本上是春秋时期老聃思想的记述,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荀子》

《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思想家荀况的著作,书中反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包括32篇。这本书是荀况晚年为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境况和自己的学术思想编撰而成的,作品体现荀况多方面的思想,包括伦理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等。荀况的性恶论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所著。全书共13篇,主要是记载打仗所运用的战略战术及具体运用方法,作品语言叙述简洁,内容富于哲理性,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君书》

《商君书》又称《商君》、《商子》,全书共29章,分为5卷。该书是商鞅思想言论的资料汇编,侧重于记载法家革新变法、重农重战、重刑少赏、排斥儒术等言论,主要反映了法家的政治思想,对促进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属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辩》

《楚辞》篇名,屈原学生宋玉所作,是一首感情深挚的长篇抒情诗,有250多句。作品抒发一种“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也有一定的反映。在艺术表现上,《九辩》有多处模仿《离骚》的痕迹,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它寓情于景,句法多变,能够巧妙地运用双声叠韵和叠字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是一部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的文学作品。

《穆天子传》

《穆天子传》又名《周王传》、《周王游行记》,是一部记录周穆王西游的传记作品,也是我国最早的游记。全书共六卷,前五卷记周穆王驾八骏马西游之事,后一卷记周穆王因美人盛姬卒于途中而返的事。作品在文字中运用夸张,有些神话传说的内容杂入,但书中展示的地理知识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在地理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礼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记载典章制度的著作,由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所编订。戴德选编的《大戴礼记》原本有85篇,在后世流传过程中渐渐流失,到唐代只剩下39篇。戴圣选编的49篇本叫《小戴礼记》,即当今所见《礼记》。这两本书各有侧重和特色。东汉末年,《小戴礼记》经著名学者郑玄作注解,这个版本的《礼记》便盛行不衰,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相传作者是大禹和伯益,但是存在争议,更有学者提出该书作者是印度人。这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全书 18 篇,约 31000 字。包括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记载了大量的怪诞事件。因此该书在历史、地理、文学、动植物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地位。

《二京赋》

《二京赋》分《西京赋》、《东京赋》两篇。二京,指东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二京赋》是东汉时期张衡的作品。其结构篇章方面完全模仿班固《两都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构成上、下篇。这两篇赋的体制宏大、细致,很有地方特色,主要铺写东西南北的民情风俗,以及宫室园林、动植物等。司马相如曾赞扬《二京赋》:“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万物。”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分为12策,共33卷,497篇,约12万字,西汉末期刘向编定,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长于议论和叙事,善于塑造人物,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就是出于此书,这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是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汉至南朝梁代的诗歌,被认为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古代的第三部诗歌总集。南朝徐陵在梁代时所编,收诗769篇,计有五言诗8卷,歌行1卷,五言四句诗 1卷,共为10卷。徐陵《玉台新咏序》说,本书编纂的宗旨是“选录艳歌”,即主要收录男女闺情之作。著名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是出于此书,另外许多作品能够表现真挚爱情和妇女痛苦,如《上山采蘼芜》、《陌上桑》、《羽林郎》等,也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列子》

《列子》是道家经典著作,全书共8卷,相传为列子所撰。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寓言故事和神话等,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天瑞》、《力命》、《杨朱》等皆出于此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

《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一部论文集,故而得名。全书包括内篇21篇、外篇33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书内容庞杂,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后《汉书·艺文志》则将它列入杂家。

《公羊传》

《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作者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经传合并是《公羊传》的体裁特点,主要内容为逐句转述《春秋》经文的大义。历代今文经学家时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同时它还是研究先秦至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

《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纪传体史书,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该书记载了从上古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史记》规模宏大,由司马迁历时10多年完成,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陌上桑》

《陌上桑》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编撰的《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南朝徐陵编辑的《玉台新咏》也收录了该诗,题为《日出东南隅行》。北宋时的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将该诗收入《相和歌辞》。作品成功运用侧面映衬和烘托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塑造了秦罗敷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形象,是一首永世流传的诗歌佳作。

《说苑》

《说苑》为西汉刘向撰。本书是作者在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编辑成册,原书20卷,后仅存5卷,后经宋朝曾巩搜辑,复为20卷。书中夹有作者的议论,抒发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