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超级口才训练1
6752300000002

第2章 工具书、文体、术语、并称(1)

“工具书”系统汇集了某方面的资料,按特定方法加以编排,是一种专门供需要时查考用的文献。“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或样式),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古代文章体裁有奏议、碑志、纪事、杂记、辞赋、哀祭、骈文、诗、词、曲等,现代文章体裁则有记叙文、说明文、杂文等。“术语”是指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它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用来正确标记生产技术、科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专门领域中的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并称”一般是指具有影响力的几个作家或者作品的合称,如李杜,就是指李白和杜甫。

1.1工具书

《尔雅》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按词义分类而编排的综合性典籍。它不仅是我国古代时期的辞典,更被儒家收录于十三经之列,奉为学子们必读的经典之一。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一书不但解决了查找生字的复杂烦琐问题,更开创了我国以部首检字的历史先河。它是东汉文字学家许慎为献给汉安帝而编排的图书典籍。许慎根据文字间不同的形态特征,共查找创立了540个部首,按照这些部首的划分,将9353个汉字进行归纳分类。

《方言》

《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作者扬雄是西汉时期颇具盛名的辞赋家、语言学家。由他所编著的《方言》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以各地方言为内容总汇的典籍,更是世界上第一部方言方面的学术著作。

《释名》

以探求事物名源为主要内容的学术著作,与《尔雅》、《说文解字》、《方言》三部典籍并称为汉代训诂学代表著作。全书共计八卷,采用一些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对词义进行解释阐述。

《广韵》

全书共计五卷,收录汉字26194个,注文释义达191692字。该书由北宋时期的陈彭年、丘雍等人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修著而成,因此也称《大宋重修广韵》。全书收录了宋代以前大量中古汉语的读音与释义,为后人的研究留下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康熙字典》

由张玉书、陈廷敬等30多位清朝著名学者奉旨参与编撰的汉字辞典。全书分为12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共计收录汉字47035个,按214个部首对汉字进行分类归纳,为后人对汉字的查询考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至今仍翻印使用。

《中华大字典》

由陆费逵、欧阳溥存等人编撰而成。全书共收录了4.8万余汉字,并纠正了《康熙字典》中出现的2000多处错误。1915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曾先后进行两次重印。

《词源》

由宋元词人张炎所编著的词论典籍。全书以词的创作写法为主要内容,共分上、下两卷,对制曲、句法、字面、虚、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令曲、杂论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辞海》

目前我国最大的综合性辞典,分为新、旧两版。老版由舒新城先生任主编,分为上、下两册,于1936年正式出版。1957年,毛泽东决定重新修订老版《辞海》,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新的编修。直至1979年,三卷本的新版《辞海》终于问世出版。该书历时20余年,由5000多名专家合作编撰完成,更为系统、全面地对中国汉字进行了详细阐述,并融合了字典、词典、百科等多重功能,更易于查询使用。

《新华字典》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以白话文形式进行释义的小型汉语辞书。目前,该书已累计出版发行10版,先后重印200余次,是国内最常使用的工具类图书。

《现代汉语词典》

我国第一部规范型现代汉语词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负责全书的编写工作,吕叔湘与丁声树担任主编。全书共收录词语65000余条,为读者的查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截至目前,该书已印行4000余万册,并多次荣获国家图书类表彰。

《新华词典》

首版印刷于1980年,目前已累计印刷30余次,发行近700万册,是一部以语文功能为主导,兼具百科性质的工具类图书。全书共计260余万字,收录条目多达47231条,适于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使用。

1.2文体

文学文学发展起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以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不同的写作手法及语言修辞,真实客观地反映各类社会现象;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承,以供后人学习分析。其主要形式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其中,现存最早的书面文学,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国学

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期,主要以先秦时期的经典论著与诸子学术论断为理论基础,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及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代散曲、明清小说等内容,是将古代学术理论中的精华与现代文学中的神髓相结合,从而衍生发展出的完整学术体系。

体裁

体裁主要指艺术作品的内部分类,通过其结构中的不同形式反映出艺术的多样性。通常,在古代诗文中主要指文风辞藻;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主要指作品的类别,例如小说、散文、戏剧等文体形式。

史书体裁

纪传体:以本纪、列传人物为主要叙事内容,以时间为辅,可以反映历史事件的编撰体裁。

编年体:以年代为主要线索依据,从而进行相关历史事件的编写。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断代史: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

上古神话

上古神话是指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与传说。它们大多是由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没有文字记载,这些故事的真实性通常难以直接考证。而这些故事中的事件、人物往往带有一些夸张神秘的色彩,这可能与当时的自然、社会大环境有关,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一定的启迪和影响。代表作品有《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

原

原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主要是从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某种理论、主张或社会习俗。通常,此类文体的理论性较强。作品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等。

说

古代文学中的论述文体,作者通过论述的方式表达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看法与观点。作品如周敦颐的《爱莲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等。

论

古代文学中的论述文体。一种为史论,主要论述一些君主大臣的事迹,供后人评判其功过是非,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另一种为政论,主要是由一些学者、文人对某一人物、朝代或事件的总结评论,如苏洵的《六国论》等。

奏议

古代臣子向君主进呈的奏章的统称,主要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作品如司马相如的《上书谏猎》、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赠序

赠序,即临别赠言,通常是指为送别亲友而特意书写的文章。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等。

铭

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发展为警示的作用。常见的铭文有箴铭文,多以规劝、告诫为主要内容。作品如刘禹锡的《陋室铭》等。

祭文

祭文是指在祭祀、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主要分为“文”、“辞”两部分。其中,“文”以记录死者生前的功勋事迹为主;“辞”表达对逝者的哀悼思念。作品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等。

八股文

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一种专用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八股文有着极其严格的形式限制,学子要按照规定的题目进行写作。

诗、词、曲的区别

诗歌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可分为古体诗与近代诗。其中,古体诗语言表述质朴,多以直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不太讲求格律形式;而近体诗的语言比较华美、内敛,更加注重格律的严整。与诗歌相比,词更加注重韵律的和谐,所用语言更加精练、富有寓意。词通常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在结构上更加注意叙事与抒情的和谐统一。曲的兴起始于元代,配以音乐的形式,将词进行传唱,以其优雅的意境、华美的辞藻深受世人的推崇。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等。

歌、行、吟

歌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奔放自由。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行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是可以歌唱的叙事诗,即在歌唱中铺叙记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吟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重在吟咏心情。如孟郊的《游子吟》。

诗歌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起源于古时人们劳动的号子与民歌,是一种带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诗歌的特点

诗歌的语言优美、简洁,且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特征,注重音律与结构的和谐统一。诗歌通常饱含了作者的情感寄托,通过这种文学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反映社会生活。

古诗

在梁、陈以后,古诗已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专类名称,多指魏晋初期没有题目没有作者的五言诗。古诗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与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起到一定的影响推动作用。代表作品有《古诗十九首》。

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风,诗歌形式比较自由奔放,不讲究格律的严谨,没有固定的诗行、体式,也不限制诗的字数。一般而言,四言一句的古诗称为“四古”,五言一句的称为“五古”,七言一句的称为“七古”。通常,古体诗以五言与七言为主。四言诗代表作以《诗经》为主。

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与绝句的统称。相较于形式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而言,近体诗更注重形式结构上的严谨划分。通常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排律三种形式,格律上均以律诗为基准,对字数、句数、平仄、韵律和对仗有着严格的规定。代表作品有杜甫的七律《野望》、李端的绝句《听筝》等。

新诗

新诗是一种产生于“五四运动”时期,有别于古典诗歌文体,以白话文作为表述方式的新兴诗歌体裁。由于受到西方诗歌的影响,新诗的创作基本是在国外诗歌的基础上,结合了传统古典诗歌、民歌的优势,取其精华,探索发展而成。这种大胆的尝试不但为艺术的创作开辟了先河,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杰出的诗人,如朱自清、叶绍钧、冰心等。

抒情诗

抒情是诗歌创作中最为常见的表达方式。抒情诗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为创作主旨,通过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诗句,进一步服务于创作主体。一般而言,抒情诗不会直接对外部事物进行叙述评论,多以写景、写物的方式,以物言志,借物抒情。抒情诗可分为情歌、哀歌、爱情诗、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政治抒情诗等形式,作者通过不同的写作手法,将自己的情绪抒发于文字之间。代表作有郭沫若的《炉中煤》等。

叙事诗

叙事诗是一种诗歌的体裁,它用诗的形式刻画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发生在这个人物身上的一些事情,向读者表达作者的情感寄怀。通常,这类诗歌都会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结构叙述相对比较精练简洁,对于一些细节不会一一进行表述。与其他形式的诗歌相比,这类作品更容易引起他人的共鸣。读者通过情节的阅读,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表述的情感意境。代表作品有白居易的《卖炭翁》等。

说理诗

说理诗主要是借助景物的描写来阐述某一深刻的哲理。如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等。

自由诗

自由诗大多不受格律的限制约束,其字数、句数按照诗歌的具体需要而定,一般多以口语为主,其韵律基本一致,以自由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写作主旨。

格律诗

格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时期,至唐朝逐步发展成熟。它对诗词的格式与韵律有着极其严格的约束要求。诗歌的字数、句数、节数、平仄、音调、押韵,需按照一定的要求来进行创作,不得私自做出轻易的改动。

绝句

绝句起源于两汉时期,至唐朝逐步发展成熟,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代表作品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等。

乐府诗

乐府诗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两汉时期尤为盛行。汉乐府诗主要以五言诗为主,内容多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乐府诗的出现,开启了古代叙事体诗歌的崭新篇章。主要作品有《上邪》、《孔雀东南飞》等。

散文诗

散文诗是诗歌中的一种形式,兼具诗歌与散文的两种特质,将诗歌优美的辞藻、意境与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完美地进行有机融合。通常,散文诗的篇幅比较短小,多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人生的哲理或寓言,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探索,留给人们无限的空间去联想揣摩。代表作品有冯至的《蛇》等。

民歌

民歌是一种由广大群众口头传诵的诗歌,后来经过文人墨客的汇总整理所集合而成的诗歌作品。代表作品如《浏阳河》。

信天游

信天游是民歌的形式之一,属于陕北民歌,又称“顺天游”。作品形式比较灵活多变,一般多为七字格,二二三的基本句式。代表作品如《蓝花花》等。

词

词是古代一种配乐而唱的新诗体,早在梁代时期就有了雏形,晚唐时期已逐步定型,但直至进入宋代,词才真正进入鼎盛阶段。基本上,每一首词都会有自己的曲调名。这些曲调名不但规定了词的音乐定位,也限制了词的字数、句数、韵数等。一般情况下,词会分为各个段式,如上下阕。而按乐调的长短来划分,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代表作品如李清照的《声声慢》等。

词的分类

通常,按风格划分,词可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而按乐调的长短划分,词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和长调。但对于词的具体划分,不同朝代的人有着自己不同的定义。如明朝时期,人们以词的字数规定其类别划分。通常,字数在58字以内的,即为小令;字数在59~90字之间的,即为中调;多于91字的词,则属于长调。实际上这类算法并不十分准确。一般情况下,我们可通过辨别词的类型,来确定它的分类,如令通常多指小令,而引和进多属于中调的范畴,慢词即为长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长调除了字数比较多以外,其使用的韵数也比较稀疏。

词牌

词牌指的是词的曲调名称。与律诗固定的四种格式相比,词的格式种类极为丰富,有1000余种。为了方便对于它们的区分,人们为这些格式取了不同的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如《西江月》的词牌是取自民间乐曲的名字,而苏轼的 《酹江月》则是直接从词中摘取文字命名。

竹枝词

竹枝词是唐代乐府的曲名。早期,它是巴蜀一带的民歌。后来,经过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改良,将它变为一种新兴的诗体,适宜诗人的创作使用。通常,竹枝词的作品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主要是一些文人整理的民间歌谣。其二,是在这些歌谣的基础上,汲取其精华进行二次创作。通常这类词有着较强的民歌色彩。其三,是按照竹枝词的规格要求创作一些七言绝句。代表作品如王世祯的《都下竹枝词》等。

豪放派与婉约派

豪放派的主要特点是作者的创作视野相对较宽广,文章的气势更为宏大奔放,字里行间时刻能体会到作者的博大胸怀。代表人物为苏轼、辛弃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