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超级口才训练1
6752300000016

第16章 中国作家第(5)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人。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张养浩少年知名,19岁被荐入仕,历官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职。后来看透元上层统治集团的黑暗腐败,便以归养父老为由辞官回家,寄情于山水,创作了大量诗文,今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首。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清江引·咏秋日海棠》等。

施耐庵

施耐庵(1296—1370年),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白驹场人,一说浙江钱塘人。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博学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科学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著作,搜集、整理关于宋江等梁山泊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水浒传》,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四大名著”之一。

兰陵笑笑生

兰陵笑笑生,笔名,原名不详,从书中大量使用山东方言及据后世多方考究,推测他应是山东人。明代小说家,著有“第一奇书”《金瓶梅》,以“禁书”、“奇书”闻名,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兰陵笑笑生因此成为第一位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古代作家。

郑光祖

郑光祖,生卒年不详,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著有杂剧18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盐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8种,其中以《倩女离魂》最著名。其杂剧曲词艳丽、典雅而有情致。除杂剧外,郑光祖还有小令6首、套数2首流传,词曲清丽,音律讲究。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年),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少年已有诗名,万历年间进士,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吏部主事等,49岁辞官回家专事戏曲创作。著有《牡丹亭》、《紫钗记》、《南柯梦》、《邯郸记》四部名作,被称为“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在戏剧创作上,他提倡文采,主张抒写个人真感情,不受格律限制,其作品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均有着重要的地位。

萨都剌

萨都剌(1305—1355年),字天锡,号直斋。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回族人,但《四库全书总目》记载他是蒙古族人。萨都剌出身将门,但一生仕途坎坷,没有得到过重用,对现实社会怀有不满情绪。他精通汉语,擅长诗词,在当时以宫词、艳情乐府一类的诗闻名,诗词风格受温庭筠、李商隐影响,常在浓艳细腻中流露出自然生气。代表作《满江红·金陵怀古》颇受传诵,另有乐府名作《芙蓉曲》、《燕姬曲》等。著有《雁门集》、《集外诗》、《天赐集》。

宋濂

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浦江(今浙江义乌)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一生刻苦好学,元朝末年,被元顺帝召为翰林院编修,但他以奉养父母为由推辞,专心修道著书。为文强调明道致用,主张“宗经”、“师古”,继承儒家封建传统,取法唐宋,一生著作甚丰。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代表作有《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著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潜溪集》、《萝山集》等。

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生活放荡不羁,常与“倡优”、“妓艺”为伍,所作不能成为正史。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等。代表作为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于谦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考城人,另有故史载为浙江钱塘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后被权贵诬陷而死。于谦以诗歌见长,所作笔力遒劲、意象深远。代表作《石灰吟》是一首明志诗,表现其高风亮节。散文多为议奏,慷慨陈词、切中事理,可见其英雄大略。著有《于忠肃集》。

唐寅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据传于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书画家、文学家。他玩世不恭而又才华横溢,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其画才更为著名,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唐寅以画和诗闻名于天下。他的诗情真意切,不拘一格,大量诗句口语化,意境警拔清新,具有独创成就。他的画包括山水、人物、花鸟,技艺十分精到,书法成就也可见一斑。其作品在中国书画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吴承恩

吴承恩(1501—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杰出小说家,出身于明朝官宦人家。吴承恩自幼聪慧,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一生创作了多部作品,其代表作《西游记》是一部举世瞩目的浪漫主义神话杰作。作者借神话的形式无情地揭露了天庭宫殿神圣的外衣,以玩世不恭的口吻,暗讽人间统治者的丑恶嘴脸,成功地塑造了惩恶扬善的师徒四人形象,语言诙谐、灵动通俗,成为中国最为杰出的神话长篇小说。

梁辰鱼

梁辰鱼(约1521—1594年),字伯龙,号少白、仇池外史,江苏昆山人。明代戏曲家。生平任侠好游,因仕途失意而寄情于声乐,曾作《红线女》等杂剧,但以《浣纱记》传奇最著名,那是昆腔兴起后出现的第一个昆曲剧本。此外还写过《远游稿》、《江东白苎》等剧。梁辰鱼是利用昆腔来写作戏曲的创始者和权威,因其作品在舞台上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昆曲得到迅速的发展。梁辰鱼还作有诗歌和散曲,但成就都不如戏剧,今存著作除《浣纱记》、《红线女》外,还存有诗集《梁国子生集》、散曲集《江东白苎》。

归有光

归有光 (1506—1571年),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散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属于“唐宋派”。60岁中进士,历任湖州长兴县(今浙江长兴县)知县、为南京太仆寺丞。归有光散文成就最高,他继承欧阳修、曾巩的文风,提倡朴素简洁、叙事有物的表现方式,其散文多为记叙家人之谊、朋友之情,感情真挚,神态生动,风韵悠远。代表作《项脊轩志》,著有《震川先生集》。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年),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认为诗文应该“随性而发”,反对拟古文。他的文章以清新流畅著称,曾风靡一时,自成一格。代表作品有《满井游记》、《猛虎行》、《虎丘行》。著有《瓶史》、《锦帆集》、《解脱集》等。

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等。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与其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代表作为拟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代表了明代拟话本小说的成就,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写,在我国文学史上作出了特别的贡献,被称为“民间文学整理人”。

凌濛初

凌濛初(1580—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别号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人。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著有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被后人合称“二拍”,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杰出代表。“二拍”是作者根据野史笔记、文言文小说和当时社会见闻所创作的,因而作品体现了强烈的社会意识,书中的亮点是反映当时商人的经济活动、市民的人生观以及爱情观,糟粕部分是宣扬封建道德和迷信思想,有一些露骨的色情描写。

张岱

张岱(1597—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他的散文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散文,直接接受公安派、竟陵派的主张,反对复古文风。同时他的散文取材广泛,从各个方面反映明末的社会现实,有些作品表达了对往日繁华盛世的追忆,寄托亡国情思。

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年),原名绛,字忠清,号亭林,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学者尊称其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县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诗人。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青年时反对官宦权贵,文章常有抨击官场黑暗。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其继承明末学者的反理学思潮,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宗旨,独辟路径的探索精神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著作《日知录》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世名句,表现一代大儒的治学风范,另著有《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徐弘祖

徐弘祖(1587—1641年),字振之,号霞客。江阴(今江苏)人。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游记散文作家。徐弘祖幼年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曾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宿苍梧”的旅行大志。著有《徐霞客游记》,是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被称作“古今游记第一”。

洪升

洪升(1645—1704年),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洪升一生命运坎坷,流离失所。作品多是纪游、赠人和感怀之作,感慨了自己的坎坷身世和抒发个人的穷愁,调子比较凄凉。后期有感慨兴亡及同情人民的诗篇。他的诗在当时有一定名气,虽然思想不甚深刻,但感情真挚。诗风似唐人,于平淡处见功力,无雕琢矫饰之弊。代表作有戏剧《长生殿》、杂剧《四婵娟》。现仅存散曲5个套数及杂剧《四婵娟》。

孔尚任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清初诗人、戏曲作家,孔子六十四代孙。代表作《桃花扇》演绎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及南明兴亡的故事,成为影响深远的著名剧作。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称为“南洪北孔”。现有他和顾采合著的《小忽雷》传奇及诗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长留集》等传世。

李渔

李渔(1610—1680年),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清后无意入仕,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专门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活动。著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肉蒲团》、《觉世名言十二楼》、《无声戏》、《连城璧》等小说。对于戏曲创作,李渔非常注重作品的结构,要求语言浅显。他继承了前人的成就,也结合自己的实践和舞台经验,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剧本,现存有剧本18种,常见的是《笠翁十种曲》。戏曲论著都结集在《闲情偶寄》里。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年),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兼商人家庭,屡试不第,大部分时间在乡授徒自给,贫困潦倒。蒲松龄多才多艺,一生著作颇丰,有诗、文、词、赋、戏曲和杂著等。最为著名的是历时30余年创作出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另著有《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作品。

吴楚材

吴楚材(1655—?),名乘权,字子舆,号楚材,浙江清山阴州山(今绍兴)人。幼受家教,勤奋好读书,曾多次应考,但屡试不中。24岁时投奔福建巡抚门下,受到器重,除公案书记之外,为其子伴读。康熙十七年(1678年),与侄子吴调侯共同编成《古文观止》一书,共12卷,收录上自先秦、下至明末文章222篇,以散文为主,间收骈文,繁简适中,体例周密,选材得当,每篇末加简要评注,成为旧时文学启蒙读本,广为流传。另外,康熙五十年(1711年),又编成《纲鉴易知录》一书,共107卷。

方苞

方苞(1668—1749年),字灵皋,一字凤九,晚年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方苞崇尚程朱理学,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文章多为经说和书序碑传之类,阐发封建伦理道德观。作品以《狱中杂记》、《汉文帝论》、《李穆堂文集序》、《书卢象晋传后》、《与李刚主书》等为精品。文章重在叙述事实,事实确凿,揭露封建官场黑暗和残酷的内幕,对惨无人道的统治进行有力控诉。著有《方望溪全集》。

钱彩

钱彩,生卒年不详,字锦文,浙江仁和人。清代小说家。钱彩在岳飞故事于民间长期广泛流传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搜集民间的故事、传说,编著了《说岳全传》,全书共20卷80回。另外,著有《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并传于世。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代著名词人。出身名门,康熙十二年进士。他不重名利,爱好骑射,博览群书,工于诗词,但词的成就更高。其词以小令见长,写情真挚浓烈,写景真切传神,以一个“真”字取胜。他的诗词在当时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逐渐形成“纳兰词”体系,代表作品有《侧帽集》、《饮水集》、《渌水亭杂识》等。其作品均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年轻时生活狂放,家业逐渐衰败,后开始写书著述。他一生著作甚丰,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最为著名的是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作品历时20年,用尖锐辣炼的语言深刻地批判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塑造文人被残害的丑陋形象,由此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另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12卷,今存4卷。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辽阳人。清代小说家,诗人。出身于官宦地主家庭,生活豪奢,后因其父被革职,家庭衰败,饱尝了人生的辛酸。因巨大的变故让他对社会有了深刻体会,“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红楼梦》。《红楼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思想深刻、具有巨大的艺术成就,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袁枚

袁枚(1716—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袁枚少有才名,擅长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加朝廷科考,诗中出“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终得进士。代表作品有《小仓山房集》、《子不语》、《随园诗话》、《祭妹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