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超级口才训练1
6752300000013

第13章 中国作家第(2)

曹植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曹操第三子。三国时魏国诗人、文学家。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五言诗的作家,今存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诗歌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逐渐增多。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成效。曹植作为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著作《七哀诗》、《赠白马王彪》、《洛神赋》、《与杨德祖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阮籍

阮籍(210—263年),字嗣宗,三国时魏国诗人,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三国时期文学代表作家之一,其父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晚年曾任步兵校尉,崇奉老庄之学,后因政治黑暗终日放肆纵酒,与嵇康、刘伶等七人因常集于竹林之下畅饮,被称为“竹林七贤”。阮籍在五言诗歌上获得的成就较大,今有五言《咏怀诗》82首存世。组诗内容复杂,多用比兴手法,用笔曲折,意蕴隐约,增强了诗的哲理性和抒情性。另外,阮籍的散文也较为著名,现存较完整的有9篇,以《大人先生传》最著名。

陆机

陆机(261—303年),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并称“二陆”。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诛三族。其作品颇多,影响也很大,代表了西晋一代文人的文学风气,所著《文赋》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艺批评论文专著。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刘琨

刘琨(271—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定州)人。西晋诗人、音乐家和爱国将领。刘琨出身士族,少年时即有“俊朗”之美,与兄长刘舆并称“洛中奕奕”,曾与祖逖共同“闻鸡起舞”,沉迷于酬和应唱的生活,后因国破家亡,思想大变,在北方辗转抗战,后被杀害。刘琨善文学,通音律,现仅存诗歌3首,创作的音乐作品为《胡笳五弄》,包括《登陇》、《望秦》、《竹吟风》、《哀松露》、《悲汉月》五首琴曲。其诗文激昂悲壮,乐曲幽怨苍凉,表达了诗人一生的悲凉境况和悲愤心境。

郭璞

郭璞(276—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体的祖师。曾注释《周易》、《山海经》、《穆天子传》、《方言》和《楚辞》等古籍,现今的《辞海》或《辞源》多引用其注释。郭璞在文学上的代表作品是《游仙诗》14首和《江赋》。其作品多涉及玄理,词采绚丽,境界广大,与当时的玄言诗迥异。郭璞历时18年研究和注解《尔雅》,以当时通用的语言,解释了古老的动植物名称,为其注音、作图,使《尔雅》成为历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参考书。郭璞一生诗文著作多达百卷以上,《晋书·郭璞传》称其“词赋为中兴之冠”。

陈寿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西晋著名史学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公元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开始撰写《三国志》。这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史实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共65卷。记载了东汉末年至东吴灭亡约60年的历史。著作文章条理清晰,简约生动,体例也有创新,这对后世的文学、史学都有很大的影响。另外,《三国志》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为政治服务。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归隐田园。所以在他的诗中,田园生活是主要的题材,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他的诗歌清新自然,亲切纯净,语言精工而本真,对整个山水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被称为“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

干宝

干宝(?—336年),字令升,河南新蔡人。东晋史学家、小说家。干宝学识渊博,著述甚丰,至今已收集到的干宝书目达26种,近200卷,横跨经、史、子、集四部,堪称魏晋间的通人。著有小说集《搜神记》,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小说的鼻祖。《搜神记》同时是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书中大多讲述神怪灵异的传说,也保存了许多民间传说,像《干将莫邪》、《李寄斩蛇》、《吴王小女》、《宋定伯捉鬼》等都流传甚广。

王羲之

王羲之(约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东晋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兰亭集序》流芳千古,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并称为“二王”。

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年),浙江会稽人,东晋著名山水诗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有《谢康乐集》。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他在任职永嘉时,经常四处探奇寻胜,开始创作极富山水特征的诗歌,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著名诗作有《登池上楼》、《初去郡》、《岁暮》等,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由谢灵运开始,山水诗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年),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曾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官至州刺史,在政八年,政绩颇佳。任江州刺史时,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被责调降职,不久,以病告退回京。著作《世说新语》以及志怪小说《幽明录》。

谢脁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齐文学家,出身东晋谢氏望族,与谢灵运同族。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世称“谢宣城”。后遭始安王箫遥光诬陷下狱而死。其诗多描写山水景色,继承了谢灵运的山水诗风,诗歌清逸秀丽,完全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为当时人所喜爱。代表诗作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等,后人辑有《谢宣城集》。

丘迟

丘迟(464—508年),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南朝梁文学家。其父灵鞠,为当时文人。丘迟初入仕途,在齐国任中郎,后入梁国,历任司空、中郎官职。他的诗文传世者不多,但是擅长作骈文,名作《与陈伯之书》,劝伯之自魏归梁,是当时骈文中的优秀之作,辞采华丽,最后一段“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用江南风物打动陈伯之的故国之思,融情于景,清新明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但父亲淮南太守在元嘉末年被诛杀,沈约从此孤贫流离,但他刻苦好学,博通群籍,最擅长诗文,是“竟陵八友”之一。在齐梁禅代之际,他帮助梁武帝萧衍谋划并夺取南齐,建立梁朝,封建昌县侯,后迁尚书令,政治地位高升,同时文学方面也大有成就,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今仅存《宋书》。沈约讲究声律,是永明体的创始人之一。

萧统

萧统(501—531年),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谥号“昭明”,故后世又称其为“昭明太子”。曾主持编撰《文选》,后又称《昭明文选》。萧统笃信佛教,编撰了著名的佛教大乘经典《金刚经》其中的“三十二分则”。

刘勰

刘勰(约465—520年),字彦和,山东莒县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曾官至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有刘舍人之称。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定林寺,出家为僧,法号“慧地”。刘勰一生虽任多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所著《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文学理论著作,全书50篇,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郦道元

郦道元(约470—527年),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永宁侯郦范之子,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撰写了地理学巨著《水经注》,共40卷。书中旁征博引,结合游历考察,描写出中国山水之美,文风清秀隽永,绚丽多姿。这部著作对我国地理学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是值得人们尊崇的。

钟嵘

钟嵘(约468—518年),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齐代曾任参军、记室一类官职。梁武帝天监十二年(公元513年)以后,模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创作完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全书以五言诗为主,将两汉至梁代诗人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在《诗品》中,钟嵘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标准。《隋书·经籍志》又称之为《诗评》。

3.3隋唐五代

骆宾王骆宾王(生卒年不详), 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是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因骆宾王曾久戍边城,不少诗歌以境况为题材,形成边塞诗流派。后人辑有《骆临海集笺注》。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担任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曌檄》。

王勃

王勃(约648—675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唐代诗人。出身望族,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是“初唐四杰”之冠。王勃少时聪慧,六岁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代表作品有抒情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上元二年(675年),南下探父途中所作《滕王阁序》,文章骈文工整,言辞华丽溢美,亦是一篇传世佳作。

杨炯

杨炯(650—692年),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杨炯11岁时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等。诗作以边塞征战诗著名,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均表现出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今存诗作33首,五律居多。

卢照邻

卢照邻(生卒年不详),字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擅长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拘于句式长短,以韵致取胜,所作《长安古意》中“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成为千古名句。有《卢昇之集》(亦称《幽忧子集》)七卷存世,《全唐诗》收其诗二卷。后人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杜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世称杜少陵,自号少陵野老,湖北襄阳人,盛唐大诗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经友人严武推荐为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的诗歌惯以真实的笔触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黑暗,感情真挚而沉郁,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虽然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发现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辑有《杜工部集》,约有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后人称其为“诗圣”、其诗为“诗史”。

李白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人。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官至供奉翰林,性格傲岸,放荡不羁,不畏权贵,写下许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的诗篇,是继屈原之后具有伟大浪漫主义情怀的诗人,中国古典诗歌巅峰时期的杰出代表。其诗歌对后世影响很大,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多在醉时写成,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年),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内容包括祭神乐章、应制诗、写景诗,其中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文笔隽美,诗作《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存诗作19首,被录入《全唐诗》。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年),字季凌,并州(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边塞诗人。王之涣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名动一时,其诗风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很多被当时乐工制作成歌曲吟唱。现存诗歌仅剩六首绝句。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已成千古绝唱。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年),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唐代诗人,与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孟浩然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未曾入仕,世人又称其为孟山人。他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诗人,与王维齐名,其诗歌清淡,长于写景,反映隐逸生活的居多,受到李白、杜甫等人的推崇,现存诗歌大约260首,其中有220首是五言诗,代表作品有《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

陈子昂

陈子昂(约661—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因入仕途敢于直言,屡遭打击,最后死于狱中,他是初唐诗文革新的代表人物之一,对文学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诗歌伦理和诗歌实践上清除了形式主义的残骸,今有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其中《登幽州台歌》最为著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意境苍凉悲壮,流传千古。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年),又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张九龄以五言古诗见长,诗歌语言素练质朴,寄托深远,对扫除六朝萎靡诗风,贡献尤大,被誉为“岭南第一人”。代表作品有《感遇》12首、《杂诗》5首等。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往甚厚。王昌龄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现存诗歌170 余首,后人辑有《王昌龄集》。

王维

王维(701—761年),字摩诘,山西祁县人。唐朝诗人、画家、田园山水诗的集大成者,外号“诗佛”。王维精通佛学,同时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前期诗歌创作内容积极,风格豪放,多以游侠、边塞为题材,情调高昂,使其笔下之物也充满了气势,如《使至塞上》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后期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传统,今存诗歌400余首。名作《山居秋暝》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佳作,这也体现了诗人怡情山水、不求功名利禄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