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荀子学院
6751700000037

第37章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荀子(2)

【大意】古书上说:“君如船,百姓如水;水能使船安稳地行驶,也可以使船沉没。”

荀子在《王制》中谈到: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说的是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古代圣贤深谙其中治乱之道,并总结出一条至理名言:得民心者得天下。

周文王侍奉商纣王,恭顺有礼,按时朝觐,上贡必厚,祭祀必敬。纣王很高兴,封文王为西伯,赐他千里封地。文王认为得民心必胜于得千里之地,于是,辞去封地,只求免除残害百姓的炮烙之刑。

齐桓公问管仲道:“当君主的人,以什么为贵?”管仲说:“以天为贵。”桓公仰而视天,不明白他的意思。管仲又说:“我所说的天,并非苍天。君主,应以百姓为天。百姓拥护,就能安宁,百姓辅佐,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就要灭亡。如果百姓聚在一起埋怨国君,国家不亡,那是没有的事。”

齐国出使到赵国觐见赵威后,威后还没打开书信,便向使者问道:“今年收成好吗?你们的百姓好吗?齐王还好吗?”使者很不高兴,不解地问道:“我奉命出使越国聘问威后,可您不先问齐王如何,而先问年成与百姓,这岂不是把微贱者放在前面,把尊贵者摆在后面了吗?”威后回答说:“不是这样。如果没有年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那有丢开根本不问而去问细枝末节的呢?”

荀子说,马惊车了,坐在车内的人就不安稳;百姓惊惧政事,君主在职位上就不安稳。所以,做君主的就不能不爱民如子。

治理国家的人,能得到百姓效力,就富有;能得到百姓拼死而战,就强盛;能得到百姓称颂,就荣耀。

君王要想管理好臣民百姓,首先要利用仁德降服人的心志,广布自己的仁义于天下,臣子百姓自然归依,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皇虽然没有传下惊天动地的伟大言论,但他们的仁德却遍布四海,所以天下老百姓不知把功劳记在谁的名下。君王的责任就是探索天地的规律,有言论,有法令,让天下太平。只有君臣谦让,互不贪功,德化四海,百姓才能悦服。古代的君王正是因为做到了降服民心,所以他们在使用群臣时虽没有那么多的礼仪法规、赏罚奖励,也能使四海和美而不互相伤害。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可以把它变成“用人之道,当先得人心”。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善于与员工沟通,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要想真正得到一个人的忠诚与归顺,必须从情感和良知上征服他,让他惧怕你,只是短时之功,而让人感激你则为永久之功。

美国的斯凯特朗电视公司总裁阿瑟·列维就是一位能体恤部下,爱惜人才的企业家。

为了研制闭路电视,列维录用了一位颇有才干的青年技师比尔。比尔一上任,就钻进实验室,整整干了一个星期。在工作最紧张的时候,比尔一连几天都不离开实验台,连饮食都是请人给他送去的。

实验告一段落后,疲惫已极的比尔好像老了十来岁,他倒床就睡,过了一天一夜才醒过来。看到因休息不足而眼窝深陷、神情疲乏的比尔,列维深受感动。他拉着比尔的手,真诚地说:“我希望你改变一下工作方式,否则,我决定停止闭路电视的研制工作。”

“为什么?”比尔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列维心疼地说:“因为像你这样不分昼夜、不顾性命地工作,不等新产品问世,你就垮了。我宁愿不做这个生意,也不赔上你这条命。”

比尔为列维对自己的关心感到激动和宽慰。他说:“不会的,我已经习惯了,凡搞我们这种研究工作的人都这样,已经习惯了。”

列维听了这话,眼泪都快流下来了。他有些伤感地说:“是的,搞研究的人少有长寿者。但我希望你能节制一点。虽然我们相互认识时间不长,可我知道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就算研究不成功,我也不会责怪你,你也用不着为此而自责。”

比尔对此非常感动,萌发出一种愿为列维“赴汤蹈火”的豪情和勇气,这以后,他一如既往,夜以继日地工作。

不到半年,闭路电视终于研制成功。这项新技术的问世,为斯凯特朗电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攻知识人才的心,不仅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做他们的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只有当管理者与知识人才成为知己,无论是合作,还是贡献都将是不成问题的。

知人善任

【原文】“能当一人而天下取,失当一人而社稷危。”

【大意】能恰当地任用一个人就可以取得天下,不能恰当地任用一个人国家就危险了。

用人得当,工作就一帆风顺,反之,就会举步维艰。大才有大用,小才有小用,一个领导者,就要善于使部属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齐国有个闾丘邛的人,年方十八,他求见齐宣王,希望在朝廷谋个职位。

宣王说:“你年龄太小,不能任用。”

闾丘邛说:“你这样说就不对了,古有颛顼,行年十二有治天下,秦项橐七岁,为圣人师。由此可见,你只能说我没有本事而不用,不能说我年纪太小而不用。”

宣王说,“没有见过小马驹载重运行,同样,人也需要等到成熟以后方能为国所用。”

闾丘邛说:“你说得不对。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骅骝骐骥,天下骏马,让它们与狸鼬在炉灶间赛跑,骏马的速度未必能超过狸鼬。黄鹄白鹤,一举千里,让它们与燕子、蝙蝠在堂屋间比飞,鹄鹤未必能有燕子、蝙蝠的灵便;辟闾巨阙,天下利器,击石不缺,刺石不锉,但要扫出眼中的灰尘,它未必抵得上麦芒钢草,由此看来,年长的人与我何异?”

宣王说:“你说得好!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见我呢?”于是授他以官职。

可见,人才的高低并不能以年龄的大小来作判断,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因此企业经营者要做到“善任”,可先从发挥人的作用入手。按需任才,人事相宜。因为用人的目的,是为了让他出色地去完成某项任务。如果我们丢开了要他去做的具体任务,而把注意力放在计较人的缺点,特别是过多地去议论那些与要求完成的工作并无多大关系的缺点,这样就使任用人的标准失去合理的依据,如果以一些与工作无关的次要因素上升为衡量人才的标准,甚至可能使这些“附加条件”成为可以按个人好恶任意伸缩的框框,限制或埋没了许多可以出色完成任务的人才。

所以,经营者要善任就决不能依人论人,而必须依事论才按需任才。领导者在用人之前,首先应根据所需完成的任务的性质、责任、权限及完成这项任务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等因素,认真加以分析,提出明确的要求。然后,根据下属的特点和长处,分别加以任用。

有关知人善用,曾国藩重用容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曾国藩曾重用并委派容闳赴欧美采购机器。容闳是广东香山县人,自幼接受西方教育,早年留学美国耶鲁大学,后入美国籍。李善兰、华衡芳、徐寿等人都向曾国藩举荐过他。尽管容闳曾向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玕上书过,提出过发展资本主义和七项建议,以后又与太平天国多次做过茶叶生意,但曾国藩对此却并不怪罪。

曾国藩接连三次发出邀请。35岁的容闳初次登上总督衙署大门,次日便受到了曾国藩的接见。曾国藩在了解容闳的经历和学识以后,认为他确是个既了解西方又有胆识的人才。在问及当前对中国最有益、最重要的事情当从何处着手的问题,容闳答以莫过于仿照洋人建机器厂,尤需先办制造工作母机的工厂。

曾国藩十分赞许,及时拨发巨款,委派他赴欧美采购机器。多年来一直在异国他乡做着中国富强之梦的容闳,受命之日,十分感奋。一年后他从美国采购来的机器,就安装在当时中国最大的军事企业——江南机器制造局中,为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事业为本,人才为重。经营者要真正做到“善任”,首先应该从事业的全局出发,充分考虑人才的具体特点,把他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假如不把人的才能用到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去,那对人才是一个压制,对事业是一种极大的损失。

美国有位女专家叫波特夫人,她善用、巧用人之缺点,从而使她的领导和管理系统化、科学化。她曾派一位心理学家和一位社会学家,对其手下进行智力调查。社会学家向她汇报说:你这儿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线性思考的人,一种则是系统思考的人。线性思考的人直来直去,领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系统思考的人能全面地看问题,很快就能抓住问题的要害,决定自己的行动。而心理学家向她汇报说:你手下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热情的人,一种是吹毛求疵的人。波特夫人,综合两人的意见,做出了这样的人事安排:线性思维又热情的人,去做技术培训教师,他一定会乐于教书;线性思维而又爱挑毛病的人,去当警察,他一定会爱管闲事;系统思维而又热情的人,请他当领导、顾问,他一定既高瞻远瞩又埋头苦干;系统思维而又爱挑毛病的人,请他去作监理,谁干得怎样,他会一目了然。这样,就做到了各得其所,各避所短。在一般人眼里,直来直去、吹毛求疵,也许都是缺点、短处,但是在波特夫人眼里,这些缺点和毛病同时也是长处和优势,关键在于善用、巧用这些缺点和毛病,使之恰到好处。

每个人的长处和才能都有其特定类型。有的擅长分析,有的精通理财,有的善于交际。特定类型的才能应与特定的工作性质相适应。工作对人的要求不同,才能与职务相称。

当然,用人所长,并不是对人的短处视而不见,更不是任其发挥,而是应做到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有些人的短处,说是缺点其实并非完全确切,因为它天然就是和某些长处相伴而生的,它是长处的一个侧面。这类“短处”不能简单地用“减去”消除,只能暂时避开,关键在于怎样利用它。用的得当,“短”亦即长。

懂得授权

【原文】“今以一人兼听天下,日有余而治不足者,使人为之也”。

【大意】当今君主一人听断天下所有事情,每天还有空闲,而要处理的事不多,这是由于他役使别人去做的缘故。

如果你是一位上司,你应该尽量向自己的下属授权,交给他们任务和职责,也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

领导的工作就在于确定整个团体的方向和目标后,安排和监督自己的部下为了这个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努力奋斗。什么叫高明的领导?说穿了,就是那种能合理授权的领导。比如刘邦,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只是指挥手下的精兵猛将去战斗;项羽之所以称不上高明,是因为他尽会冲锋陷阵,大逞匹夫之勇,最后只能发现“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感叹了。

授权他人是一种能够让你花较少的时间,做更多事的利器。你可以依靠别人代你去做,而在短时间内多做一点事。

可是,别以为授权制是一种推卸责任或卸重担的方法,它的作用是让你集中所有力量,以便控制自己的时间。当你派遣别人做事时,你同样也可以影响到他。在这种情况下,你以自己的职务和身份去运用他们的时间,这跟运用你自己的时间是一样的。

一些公司管理者不能有效运用授权制的常见借口是,单位里缺少训练优良、合格的人才。我们经常可以听见有人这么说:“我真是找不到可以委托的人。”你还可以找到一些同样的借口。可是缺乏合格的人才并不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比如说,有一所学校。校领导因为工作太多并找不到合适的人手帮忙而疲惫不堪。他们经常抱怨缺少受过训练、合格的人才。然而,认真分析研究后,他们开始明白,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授权的习惯,因此不去为他们的下属创造接受训练的机会。在某些情况下,领导者们十分刚愎自用,他们甚至不让下属利用目前已有的训练机会。

授权制是常被用来减轻工作负担与及时完成工作的利器。但也只有在你不断发现人才,不断要求他们、提高他们的经验和工作时,它才发生效用。事实上,训练和授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举例来说,一个工作过度的主管,突然被公司赋予更多的监督责任。在此以前,他一直是全天工作,所以他唯一能抽出时间去应付新工作的方法,就是减掉工作负担与及时完成工作的利器。但也只有在你不断发现人才,不断要求他们、提高他们的经验和工作能力时,它才发生效用。事实上,训练和授权是一个同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举例来说,一个工作过度的主管,突然被公司赋予更多的监督责任。在此以前,他一直是全天工作,所以他唯一能抽出时间去应付新工作的方法,就是减掉一些原有的工作。而授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工具。此外,因为权责的加重,使他朝公司的领导核心更进一步。可是除非他有一位或更多的下属能替他分担,否则他永远也到达不到那种地位。授权在这里同样也是最好的工具。

另一个案例提到,有位家庭主妇平时十分注意训练他的子女整理自己的房间、自己倒饮料,自己换衣服、脏衣服放进洗衣篮里,以及就家里现有的食物拟一份菜单。由于她让子女自己去处理这些琐事,所以她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同时也使子女熟悉了家务劳动,并增强了劳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