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北方的槐
6751100000002

第2章 白银的绿

行走在白银的大街小巷,我常常为白银的绿感动。

白银的绿是点,星星点点,一盆两盆;白银的绿是片,片片簇簇,一亩半亩;白银的绿是面,斑斑驳驳,楼前屋后;白银的绿是线,条条带带,大街小巷……然而,正是这点点片片,面面线线,缀成了白银的绿,舒润了白银人的眼。

清明前后,万物复苏,“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匍匍在地上的草坪在春风的轻拂中最早醒来“萌发出一团一簇的新绿”吸引着干枯一冬的游人。返青的杨柳一天天地嫩绿,转眼就把城市里行走的行人淹没,随风招摇着浓密的枝叶,那绿油油的生机和春天一起鼓舞得人心潮澎湃。扬花灌浆时节,草坪长至脚面,有风吹过,绿波起伏。此时从金凤广场走过,浓郁的清新之气能一直沁袭到心灵深处。

阳光灿烂,天色湛蓝,三两朵厚厚的白云在天空慢慢游移。城西的山峦已经被绿色覆盖,国槐叶片在不知不觉间长大了,新嫩的绿叶在阳光下闪烁着亮光。风打山上一阵阵掠过,丛林的树冠像孕妇一般笨重地缓缓摇曳。于是,整个山林,整面山坡一会儿是绿色,一会儿又成灰白色。绿色是树叶的正面,灰白色是叶片的背面。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白银的绿是多元的、立体的、生态的、移动的。平铺着、厚积着,高峻着、重叠着。裁为带,临风飘举;挹为眼,明眸善睐。从容淡定,楚楚动人。外来的草坪不失贵气、时尚,原生的槐柳也不乏亮丽、沧桑。

在白银,你哪怕一瞬间的蹙眉,或不经意地挥手,都可能对那些清幽绿荫构成某种拒绝。善解人意的杨柳,一树深一树浅,星星点点的,团团簇簇的,像袅娜的炊烟。槐树是树里的爷儿们。拧着劲儿长,跟钢筋似的。一排排沿路一字儿排开,很有些护路卫士的感觉。没有富贵、没有娇柔,唯有暗香在心头浮动。她们在离你最近的地方兀自芬芳着,花香弥漫成一道看不见的屏障,让你思绪飞扬但却脚步滞重,直到让你恍惚成了一个遥远的存在。

白银的绿沉默、天真,甘于卑下。树柔软、坚硬、敢于腐烂而不留一丝痕迹;草青绿、茸绵,浸涤成浅而坚守生活的信念;花雍容、大度,质朴天然而贫贱不移。

在白银,植树是一个不该略过的情节。如今大家都习惯了在绿荫下匆匆赶路,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白银昔日的荒凉和植树的艰辛了。那该是怎样一种样子?还是来看看著名美学家高尔泰先生笔下当年的白银吧:

白银市是新出现的工业城市,基本人口都是工厂员工及其家属。全市没有一棵树,没有一叶草,地上和屋顶上都覆盖着一层铜钱那么厚的灰黑色烟尘。用脚在地上蹭一下,就会露出黄色的沙土,很显眼。天空烟囱林立,浓烟滚滚,五色杂而炫耀。市外一望无际全是寸草不生一色苍黄的荒山秃岭。山都没有姿势,一座座几乎金字塔一般对称。从白银市坐汽车到兰州,走一整天都是这种山连着山,没有任何变化,单调得近乎绝望。直到兰州附近,靠近黄河了,看到星星点点的绿色,紧张的神经才松弛下来。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心里想,仅仅因为生活在白银以外的地方,就值得我感激命运了。(花城出版社《寻找家园》178页)

可见白银植树的艰难和白银的绿的珍贵了。

白银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它没有太多的历史记忆,因而也没有太多的思想负担新中国成立以来,1956年的白银大爆破,“白银一爆出新天”。它从一片戈壁滩渐变为郝家川村庄,又变为商街和集市。改革开放后,它摇身一变,变成现在这个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花枝招展,卓尔不群的模样。

其实,三十年前,白银仍然是土巷土街,方城狭促,冬也严寒,夏也泥泞,街面空旷,少有行人。

我有幸翻阅了白银银光公司50年代的一份档案。据档案记载,1956年,刚来白银的银光人春季栽了一千株树,到了秋季,只活了17棵,缺水和碱土将983棵幼树的生命扼杀了。没办法,这之后,白银人逐渐总结了一套适地适时的栽树方法:挖坑换土,集雨引水,滴灌保墒,“穿衣戴帽”。即使如今,只要天一下雨,随处可见披着雨衣,戴着斗笠的白银人在院子里、楼道前挖沟引水,将一汪汪雨水引到树下浇灌树木的情形。

白银的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森林植被稀疏,人工造林成活率低,成林难度大,是一个严重缺少绿的地区,并一度成为甘肃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恢复建市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白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以实施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城乡清洁水源、洁净能源和人居环境建设等“四大民心工程”为重点,提出了“因地制宜,林跟水走,林在农先”的林业建设思路,确定了“北御风沙,南保水土,中建绿洲”的绿化方案,领导包干,部门包片,“将绿化纳入考核”,包种、包活、包管理,“有路就有树,有房就有绿”,生活区不留死角和绿化空白点。植树,凿坑换土;过冬“穿衣戴帽”;抗旱废水利用,滴灌保墒。在白银,没有无用的垃圾,只有放错的资源。白银市提倡低碳经济,注重生态文明,规划了多项宜居惠民工程,从资源环境入手,走环保节约之路,实施了“拆墙透绿,见缝插绿、退硬还绿、换土植绿”等工程措施,立足“精细”搞绿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全民动员,广植绿色,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栽绿插绿,硬是经过一代代白银人的艰苦奋斗,硬是经过一坑坑的换土植绿,硬是经过一点点的废水利用,才培育了今天的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白银新景,形成了金鱼公园、西山公园、张家岭、万盛公园、银光公园、三角花园、西区大道、东门外滩、高速西口等一批城市的肺叶。现如今,绿树盈园,婀娜多姿,左顾右盼,勾肩搭背,常令游人流连忘返,啧啧称奇。

“铜城大道百花妍,耸翠高楼接上天。车到西区惊巨变,无人识得郝家川。”“丙申一爆出新天,半纪风云壮大千。经济转型逢好雨,人民协力谱宏篇。”

——请看诗人笔下的今日之白银,绿色之白银吧。今天,白银的绿已滴翠溢青,光彩日现,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

常言道,白银宜居。漫步白银只是一半天的事情。但体验白银、感受白银的绿,不仅要用眼,更要用心。在大街小巷穿行,骤眼看来可能平淡无奇,稍加观察则又不无发现,不无感触,细心琢磨便觉耐人寻味,时隔多日回想,更倍感恋恋不舍,发现的是生活细节,感触的是生活方式,寻味的是生活态度,不舍的是如家的温情。这就是她的迷人处。

2010年清明节前草于靖远槐英轩

(原载2010年5月13日《白银日报》,2010年5月15日《白银广播电视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