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你一定想知道:动物植物知识
6748100000019

第19章 名花(2)

说起牡丹,似乎就不得不提芍药,而自古也有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的说法。牡丹原产于中国西部的秦岭和大巴山一带,现在这一地区尚有野生的单,瓣牡丹存在。世界各国种植的牡丹都是从中国引种的。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更是中国的国花,它端庄妩媚,雍容华贵,色、香、韵兼美。自古以来,牡丹深受众多文人雅士的垂青,许多描绘牡丹的诗句至今仍脍炙人口,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用“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妙句镌刻出牡丹之天姿国色。而唐王宫中也十分喜爱牡丹,诗人李正封赞它为“国色”、“天香”。如今,“国色天香”早已成为了一个经典的成语,用于形容那些容貌出众的女子。说来,这还和着名的唐代美女杨贵妃有关呢。

《杨妃外传》中载:在唐代开元年间,宫中刚刚种植的牡丹中有几株或紫红、或浅红、或雪白色,颇为奇异,于是被移植到了兴庆池东沉香亭前。到了第二年百花盛开之时,唐玄宗、杨贵妃和李白一行人来到东沉香亭赏花,同时还召集了宫廷歌班,由李龟年领班为众人奏乐助兴。玄宗忽然说道:“贵妃赏花怎么能用旧乐助兴!”遂命李白当场作词,由李龟年谱曲。闻名于世的《清平调》就这样问世了,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全是以牡丹为主题,兼之为贵妃所作,自此牡丹便同雍容华贵的杨玉环联系在了一起。在唐代,牡丹也因此而倍受宫廷女子的喜爱。

另据《镜花缘》载,一次武则天因酒醉,诏令百花怒放,没想“时至众花多开,唯牡丹不从”,武则天一怒之下,将所有牡丹贬至洛阳,洛阳因此而成为牡丹之乡。

牡丹属芍药科,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它的植株生长缓慢,株型较小,株高多在0.5~2米,枝干直立而脆,从根茎处开始丛生出来数条枝而形成灌木状;牡丹的叶纸质,互生,枝上部常为单叶,小叶片有披针、卵圆、椭圆等形状,叶表面深绿色或黄绿色,背面为灰绿色,质地或光滑或有毛;牡丹的花单生于新枝的枝顶,花两性,大且颜色鲜艳,形美多姿,颜色有白、黄、粉、红、紫红、紫、墨紫、雪青、绿、复色十大色;雌蕊生于肉质的花盘上。牡丹花的雄蕊和雌蕊有瓣化现象,即雄蕊和雌蕊有横向加宽趋势,因而牡丹花瓣的数量就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与品种,栽培环境条件、生长年限等有很大关系。牡丹的根肉质,形状粗而长。牡丹通常结有骨果,呈五角形,每一果结籽7~13粒,种籽类圆形,成熟时为蟹黄色,老时变成黑褐色。

在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牡丹和芍药是同一个词,而且它们花形、叶片也极为相似。从分类学上看,牡丹和芍药同属于芍药科植物,不过芍药是宿根的草本植物,而牡丹是灌木木本植物,这是它们的主要区别;此外,牡丹大多于5月初开花,芍药的花期则要晚一些,且芍药的雌蕊上通常无毛。

芍药原产于中国北部及西伯利亚一带,它的耐寒性更好,在商周时期即被中国人作为观赏植物培育,遍布于中国北方。芍药的根可做药用,不剥皮的为“赤芍”,剥皮的为“白芍”,所以汉语中称其为芍“药”。相对来讲,牡丹栽培的历史较晚,大约在汉代,由于其花似芍药而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经过多年培育,在唐朝时已被《神农本草经》誉为花王,当时也叫“木芍药”。牡丹的根皮也能入药,人称“牡丹皮”。

兰花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兰花以其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醇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

兰花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有更为深沉的民族意义。在中国传统植物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更象征了一个民族内敛的风华,因此,人们更尊它为中国名花之首。

兰花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根肉质肥大,无根毛,伴有共生菌。兰花具有假鳞茎,假鳞茎外包有叶鞘,常为多个假鳞茎连在一起,成排同时存在。兰花的叶为线形或剑形,质地为革质,兰花的花多数为单生,花梗上生长许多苞片。花属于两性花,具芳香。兰花的花冠由3枚萼片与3枚花瓣及蕊柱组成。3枚花瓣中下方居中的一片称唇瓣,是兰花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变化最大的部分,为兰花分种的主要依据。兰花的合蕊柱位于中央,是由雌蕊和雄蕊结合而成,这是兰科植物独有的结构,属于兰科植物的标志。

根据兰花的生活习性,一般将兰花分为地生兰、腐生兰和附生兰三类。地生兰最为常见,与其他普通植物一样生长在地面上,有绿色的叶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兰花一般属于这一类。附生兰附着生长于树干或石上,广布于热带地区,具肥厚且带根被的气生根,根系多裸露于空气中,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因而也成为气生兰。石斛属、贝母兰属及万代兰属等就是比较常见的气生兰。腐生兰则生长在已经死亡并且腐烂的植物体上,从这些残体上汲取营养物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为非绿色植物。

由于地生兰多起源于中国,因而被称为中国兰花,也称“国兰”,在古代则被称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我国观赏与培植兰花。比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孔子就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种比喻一直流传至今。

洋兰则是相对于国兰而言的,泛指除了国兰外的所有兰花,而非全部原产西洋。洋兰常见的有:卡特兰、虎头兰、蝴蝶兰、兜兰、文心兰、万代兰、石斛等。洋兰多为附生,栽培需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是当今世界上非常流行的花卉。

莲花

莲花也称“笙”,即“荷”、“荷花”,别称“芙蕖”、“水芝”等,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宋代思想家周敦颐写过一篇《爱莲说》,分别将牡丹、菊花比喻为世俗中争权夺利之人和厌恶尘世、归隐深山不问世事的隐士,并通过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捕写,塑造出了一位身处浊世,既不趋炎附势也不一味躲避,而是坚持原则、刚正不阿的君子形象,向人们表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荷塘月色》也同样借荷花表达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其文字意境之优美,令人过目难忘。

在生活中,尤其是在盛行佛教的国度中,莲花的形象还作为释迦牟尼和观世音菩萨等佛教高层人物的“御座”而被人们所熟知。在佛经中提到:释迦牟尼降生之前,皇宫御苑中曾出现了八种瑞相,百鸟群集,鸣声相和悦耳,四季花卉一同盛开,尤为奇异的是,在宫内的大池塘中突然长出一朵大如车轮的白莲,白莲长出之时恰是释迦牟尼降生人间之日;释迦牟尼降生之初,在舌根中又闪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又化作一朵千叶白莲。而到后来释迦牟尼修成正果给众生讲经之时,也常常是坐在莲座之中的。自此,莲座也就成了释迦牟尼的标志性物品了。

莲花一般分布在中亚、西亚、北美、印度、中国、日本等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不过莲花最初是起源于印度的。我国的莲花就是随佛教从印度传人的。莲花生长在水中,茎多数为横向生长,其地下部分有节状膨大的根状茎,这就是我们平日里吃到的莲藕。

莲的叶为圆形,可以浮在水面上,莲叶有长长的叶柄,叶柄上有刺状的绒毛。莲花一般单生在花梗顶端,直径10~20厘米,花瓣多为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能够散发出清新淡雅的香味。雅致的外观,清幽的香气,使莲花自古以来就是着名的观赏花卉。莲花开花后,平顶的莲蓬中每个孔里结一粒种子,即莲子。

莲在我国南北各省都有广泛的栽培。莲全身都是宝,藕、叶、叶柄、莲蕊、莲房,莲子都可用来入药,具有清热止血的功效;莲藕则可作蔬菜食用或提取淀粉,我们平日常吃到的莲菜和藕粉便是莲藕的加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