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你一定想知道:宇宙天文知识
6747700000018

第18章 天气现象奇观(1)

广阔的天空像一个巨大的银幕,不知后面藏着哪一位神秘的魔术师,不断地给我们表演着各种奇妙而又美丽的魔术。有时,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面纱里,就像美丽的童话世界。忽然,伴随着一阵阵“金鼓”和“响锣”声,一道闪亮的金光从天而降,随后撒下一粒粒银色的珠子,这是魔术师送给我们的礼物吗?如果运气好,我们还可以观赏到绚丽的彩虹、梦幻的日晕或月晕、奇异的极光和神秘的海市蜃楼……

天穹是个万花筒,有时碧空万里,有时白云朵朵,有时乌云满天,有时又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实际上,不管是什么云,都是由无数个小水滴(或小冰晶)集合组成的,而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又是由水汽凝结成的。水汽聚则成云,云散又变成水汽。水汽聚散的方式和规律的不同,便形成了天空中各种各样的云。

高云

气象学家把天上形形色色的云,按照云底高度分为高云、中云和低云。云底高度在5000~13000米的叫高云。高云温度低,都是由细小的冰晶组成的,从地面上看,高云丝丝缕缕,有蚕丝一样的光泽。这种云很薄,是不会发生降水的。高云的形状有层状和块状的,层状的称作卷层云,块状的称作卷积云。卷层云的云体均匀成层,透过云层可见日月的轮廓,有时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会形成一个非常清晰的彩色光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卷积云云块较小,呈白色细波或鱼鳞状。卷积云布满天空时,称鱼鳞天。

低云

低云的云底高度一般在2000米以下,也分为层状和积状。因为云底低,云层厚,太阳光难以透过,因此低云多呈灰色或灰黑色。低云中的雨层云和积雨云都会下雨;但层积云和其他低云一般是不会下雨的。雨层云下雨持续时间长,而强度小;积雨云雨下得猛,但时间短。

中云

中云的云底高度一般在2000~7000米左右,它的上部多是由冰晶或零下而未结冰的水滴组成,下部多是由水滴组成。厚的中云可以产生降水。中云分为高层云(层状)和高积云(块状)两种,呈白色或浅灰白色,有的可以透过云缝见蓝天。太阳光或月光穿过较薄的透光中云时,常出现彩色光环,这种现象称作“华”。

人造云

如果人为地在空气中排放大量水汽,使空气中的水汽超出空气所能包容的限度,这时,空气中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成云。我们常常看到天上的飞机,尾巴拖着一条白烟,这就是飞机尾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的云条。发电厂冷却塔排出的蒸汽也会在天空中形成白云。

波状云系

有时,天空中的云是一条一条平行排列的,云条之间还有蓝天。这种云是因为空中气流有上下波动形成的。当气流上升到波顶部位时,就凝结产生云条;气流继续前进,下降到波谷时,云便消失出现蓝天。因为气流的波动范围可以很大,形成的云条也可能很长,看起来非常壮观。

积状云和层状云

云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气流有上升运动。气流上升过程中,周围气压逐渐降低,密度变小,上升气流不断膨胀冷却,气流中的水汽就发生凝结形成了云。对流形成的云是一朵一朵的,称积状云。大范围气流在冷暖气流锋面上或山坡上被迫抬升时,会形成一种大面积的层状云。

雾和云都是大气中无数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只是云在空中,雾贴近地面。所以从地面上看,高山上的人在云中,而云中的人觉得自己是在雾号。大气中出现水汽凝结物时会降低能见度,人们把能见度降到1000米以下时才称作雾,能见度在1000-10000米时称为轻雾。

峨眉山的抬升雾

峨眉山上经常云雾迷漫。峨眉山金顶上每年平均有雾322.1天。这里多雾的原因是,峨眉山相对高度很高,气流在坡上被迫抬升时便形成云雾。因此,这种雾被称为地形抬升雾。一般高山多云雾也是这个道理。

辐射雾

大陆上的雾大都发生在冬季的夜间。因为夜间地面辐射散热,地表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就会凝结成雾。这种由地表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辐射雾到次日日出后地表气温上升时,就会自然散去。我国辐射雾最多最浓的地方是云南的西双版纳,一般要到上午9~10时,甚至11时雾才散去。

平流雾

当暖空气流到冷海(地)面上时,就会降温而凝结成雾,这种雾称为平流雾。随着春季暖气流不断北上,我国沿海地区雾季就自南向北先后开始了。南海在2、3月,台湾海峡在3、4月,东海在4、5月,黄海南部在5、6月,黄海北部和渤海在7、8月。我国山东半岛尖上的成山头,7月平均有雾达到23.8天。由于这里夏季雾日多,且常常终日不散,只是中午前后稍淡些可见太阳,因此成山头有“雾窟”之称。

雾凇

每到银装素裹的隆冬季节,在一些雾多的地方,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原来秃秃的树枝上,长满了绚丽晶莹的冰花,这就是雾凇。雾凇是在冬季有雾的条件下,空气中零度以下而未结冰的水滴,直接在树枝上冻结形成的。乳白色的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我国雾凇最多的地方是吉林省的吉林市。

蒸发雾

秋冬季节的早上,气温降得很低,但由于河湖水体的热容量大、降温慢,这时温暖的水面上会蒸发出缕缕“热气”,使水面上雾蒙蒙的,这就是蒸发雾。我国最典型的蒸发雾发生在吉林市。这里冬季气温常达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而松花江水经小丰满水电站水闸流出来时为4℃。4℃的暖水一遇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空气,便立刻大雾迷漫。

天空中的云像个大仓库一样,里面聚积着无数的小水滴。但有云不一定有雨,因为云里的水滴常常太小了,掉不下来。即使能掉下来,在离开云层不多久也会蒸发消失。只有遇到持续的上升气流,才有了水滴不断长大的条件。当水滴长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它的时候,就降到地面上来,这就是雨。

雷阵雨

伴随有打雷、闪电现象的雨叫雷阵雨。能下雷阵雨的云叫积雨云。雷阵雨产生的原因是,当地面空气受热后,密,度变小而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因为周围气压低,空气不断膨胀而冷却。空气中的水汽便发生凝结,形成无数微小的水滴。有云气流继便从云中落下来,形成了降雨。在积雨云的后部,随雨滴从高空降下的低温气流,会地面上形成小范围的高气压,高气压气流向四周迅速扩散时,就会产生雷雨大风。

锋面雨

当冷暖气团相遇时,密度较小(较轻)的暖气团,会被迫在密度较大的冷气团背上斜着抬升。从侧面看,冷气团像楔子一样,沿地面楔进了暖气团底部。暖气团由于被迫抬升,温度降低,在冷暖气团界面(锋面)以上的暖气团内,会发生水汽凝结而形成锋面云系,造成降雨。由于冷暖气团范围很大,因此锋面上形成的锋面雨范围也很广,长度可达1000千米以上,而且锋面雨的降雨时间也较长,可持续一天或几天。

冻雨

天上降下来的过冷却水滴(温度在零下而未冻结的水滴),一落到温度在零下的地面或其他物体上,马上结起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冰层,这就叫冻雨。冻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能影响交通,使树木不胜重载而折断,也能使通信和输电线路倒杆断线,影响工农业生产。

冷云人工增雨

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的云叫冷云。要使本不下雨的冷云下雨,关键是要使云内有大量的冰晶。因为冰晶可以把云内的大量过冷却水滴蒸发的水汽夺过来,壮大自己,最后壮大成雪花降到地面上,夏天雪花融化就会变成雨滴。现在一般采用飞机撒播干冰的办法,使云内大量过冷却水滴冻成冰晶。干冰是温度非常低(-78℃)的固态二氧化碳。

暖云人工增雨

温度在零上的云叫暖云。要使暖云下雨,主要办法是用飞机在云顶部撒播吸湿性微粒(现在常用尿素和硝酸氨),这些微粒很快吸收云中的水汽长大,然后在下落的过程中,又与较小的水滴碰撞合并,从而更迅速长大成大雨滴降到地面上来。

虹是大气中最美丽的光学现象之一。它像一条七色的彩桥横架在天空中。我国古代人把鲜艳的彩虹看成是显形的小龙,因此给“虹”字组了个“虫”字旁。彩虹有时会成对出现,因此古代传说虹有雄雌之分,色彩鲜艳者为雄,色彩较暗者为雌,较暗的虹实际上是霓,俗称副虹。

什么时候出现彩虹呢

雨后远方的天空中,还有小雨滴在下降,当阳光从人的后方照射到这些小雨滴上时,天空的雨幕上就会出一条美丽的彩虹。天空中的雨滴全部掉光后,彩虹也就跟着消失了。有时在喷泉和瀑布边上,我们也能看到彩虹,它的形成道理与雨后的彩虹是一样的。

当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时,它的上面常伴有一条和虹相似的七彩光带,但颜色比虹要暗淡许多,而且七种颜色的排列也和虹正好相反,这就是霓。霓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线在水滴内多了一次反射的缘故。因为反射时多损失了一次能量,它的颜色就暗些,颜色的排列也倒过来了。

虹可预报天气

“东虹日头西虹雨”,是民间流传的和虹有关的天气谚语。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早展西方出现虹,今天就可能有雨。如果东方出现虹,就不会有雨。原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系统都是从西向东移动的。如果早上西边有虹,表明西边有雨。这样,降雨天气就会随着西风的东移很快来到当地。而东方有虹时,表明东方有雨,这个雨区会随西风东去,当地就不会有雨了。

露和霜

夏秋的早晨,我们常在草地上、庄稼叶子上看到一滴滴亮晶晶的小水珠,这就是露(珠)。如果夜间气温低于零摄氏度,就不会出现露珠了,而是出现一层不透明的白色冰晶,这就是霜。露和霜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大气现象。

露从何来

古时候,人们以为露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宝水”。其实不是。那么,天上没有下雨,地上没有洒水,露是从哪冒出来的呢?原来,当夜间气温逐渐降低时,空气包含水汽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多余的水汽便在植物叶子或其他不易吸水的固体表面上,凝结成小小的露珠,然后逐渐变大。这和夏季里我们从冰箱冷藏室拿出食物后,表面上会出现许多水珠的道理是一样的。多雨的夏季,我们常看到铁皮水桶或水缸外面有好多的水珠,这也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的。它说明空气中的湿度很大,要下雨了。

美丽的窗花

我国北方冬季严寒天气中,室内气温高,空气中水汽也丰富,当暖湿空气一接触到冰冷的窗玻璃时,便会凝结成微小的冰晶,形成美丽的窗花图案。寒冷的冬夜,在薄薄的墙壁上,有时也能出现类似的窗花图案。

霜和霜冻

深秋和初春时节,当夜间气温降到0℃以下时,空气中富余的水汽会在不易导热的叶子和木、瓦等物体上直接凝结成白色晶状的小冰晶,这就是霜。霜形成的过程叫凝华。如果叶子上已结露珠,当气温继续下降到0℃以下时,这些露珠便会冻结成冰珠(称冻露),而不是变成白霜,但冻露也是霜的一种。有霜时节,农作物如果还没收获,常常会被冻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零下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因为在空气十分干燥时,即使到零下一二十摄氏度的低温时。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已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叫“黑霜”。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称为初霜;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称为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日子是无霜期。我国北方的无霜期短,越往南无霜期越长。

雪和冰雹

雪和冰雹同雨一样,也是从云里降下来的,因为它们是固体,所以称为“固体降水”。固体降水还有霰(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冰粒(透明的)、米雪(米粒状不透明的小冰粒)和雨夹雪等。雪的大小以降雪量来衡量。

雪是怎样形成的

高空的温度一般在零摄氏度以下,云中的水汽能直接凝结到冰核上形成雪晶,雪晶继续长大便形成了雪花掉下来。如果云下的温度也在零度以下,雪花在下落的过程中就不会融化,一直落到地面上。在云中水汽特别丰富的情况下,雪花可以长得很大,并在下降过程中互相粘连,形成大雪片,甚至雪团。

千姿百态的雪晶

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到,构成雪花的雪晶,是造型精美、相当对称的六角形图案。大自然中几乎找不出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雪晶,就像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雪晶的生长

雪晶的形态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基本形状都是六角形的。原来,在自然大气中,水分子结冰时都是六方晶体,由于生长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差异,雪晶的各个侧面生长的速度也就不同,因此就形成了各种形态的雪晶。在某种温度下,晶体边缘生长较快,雪晶多呈板状、星状和枝状;在另一种温度下,基面生长较快,雪晶多呈针状和柱状。湿度主要影响晶体边和角的生长。湿度大时,边角生长快,易形成星状和枝状雪晶;湿度小时,边角生长慢,主要生成板状和柱状雪晶。

雪崩

山坡上积雪太厚,或者山的坡度较陡,在一定条件下,例如升温、大风或声音的震动,积雪就会沿坡飞速直下,这种现象叫做雪崩。雪崩常常给当地的居民、登山者和滑雪者带来危险和灾难。

冰雹的形成

冰雹是由冰雪构成的,却降落在夏天,必有其特殊的来历。冰雹一般都发生在积雨云里。积雨云中既有大量的冰雪粒子作为雹胚,又有大量的过冷却水滴和雪花供冰雹长大。强大多变的上升气流,使冰雹能在云内升降停留较长时间,这样就使冰雹长得足够大而掉到地面成灾。

人工消雹

人工消雹的原理,简单地说就是人为地在雹云中撒播大量的碘化银微粒,形成人工雹胚,让它和天然雹胚在云中争夺水汽,结果谁也长不大,最后一起降落下去,并融化成雨滴,形成降雨。

空气的水平流动叫做风。风的产生是因为各地气压高低不同。风从气压高的地方吹向气压低的地方。两地气压差越大,风速也越大。风把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带到全球各地,同时引起了各个地方的天气变化。自然界中的大风,常常给我们带来灾害,但我们也可以利用风能来发电。

地球大气环流

我们周围的风虽然是经常变化的,但作为整个地球来说,大范围气流的运行(大气环流)还是有规律的。它是由两极冷、赤道热这部热机推动,加上地球自转的影响共同形成的。在水平方向,地球大气环流有三个盛行风带。由于东风带风向比较稳定,因此有信风带之称。在垂直方向,地球大气从赤道到极地有三个圈,称三圈环流。

风速

单位时间里气流走过的距离就是风速。在日常天气预报里,常用风级来表示风速。风级从0到12级,共有13个等级。

贸易风和马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