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山作证:江西省移民扶贫纪实
6747100000041

第41章 移民扶贫的江西模式(4)

四是引导好经商,组织新村临街居住户,开发了200个店面,经营五金、装璜、日常用品等各种商品及批发零售。同时,有10家办起了餐饮业、宾馆等服务性行业,使这里成了鄱北一个重要的商业网点,商贾云集。

五是搞好农业产业化,开发了万亩药材基地、万亩无公害优质稻基地,使1200余人搬进新村的村民受益,户均增收5000多元。

通过短短两年的发展,一批移进牌楼村的村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来人均纯收入仅800元左右,现在增至3000元以上。

住在新村的村民感慨地说:“过去,开门就见山,出门就踩水,行走便爬坡,不是路难走,就是沟难过。”现在,他们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眼睛亮了,耳朵灵了,精神爽了,做起事来劲头足了!”

事例是鲜活的,数字是冰冷的,理论是呆板的,那么人们根据生动的事实、翔实的数据总结、概括出来的经验又如何呢?多少也是枯燥的。这是“经验”的不幸,其实又是它的“大幸”。因为经验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心血结晶,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上述这一章节由于经验总结太多,文字未免有生涩之嫌,可倘若我们由表及里地去看,一定会被这些由江西省移民扶贫单位协同省市政府各部门在移民扶贫的过程中摸索出的宝贵经验震撼。震撼于他们的智慧、勇敢与付出,震撼于移民扶贫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遗憾的是篇幅有限,难免有遗珠之憾。但我相信,即使是那些不慎被笔者遗落的经验,一定会默默地在青山绿水间闪烁出自己的独特光芒——因为,它们也同样是美丽的珍珠。如果读者诸君有兴趣走近那些大山里的村庄,您肯定能体味到那些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移民扶贫经验的宝贵之处!

不是尾声

青山迢迢,绿水泱泱,天下至柔莫过于水。中国古代一位哲人如是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这是水的性格。

然而,水还有另外一副性格,它发怒时,冲决一切,毁灭一切,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另一位哲人曾这样感叹。

水,既创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类文明,也时常对人们的生活和利益造成毁伤……

在这里,作为江西人,我们的笔触不能不回到发生在2010年的那场特大洪涝灾害中去。

2010年,一场特大洪涝灾害袭击江西,持续的暴雨数月不息,山溪暴涨,百川横溢,波涛汹涌,激流翻滚,丰饶而富足的土地,如陷泽国;祥和而安宁的村庄,濒遭险境。

这场洪灾降雨之强、流量之大、险情之多、灾情之重为历史罕见。全省计1600万余人受灾,2000万亩农作物受灾,倒塌房屋近16万间……

咆哮的洪峰如野马脱缰奔腾而泻;湍急的河流让无数座堤坝险象环生……

5月,第一场大雨来袭,沪昆铁路沿线发生山体滑坡。23日凌晨,快速行驶而来的K859次旅客列车在余江——东乡中段的孝岗镇附近脱轨。好在救援人员冒着大雨快速赶赴现场。9小时内,数百名旅客被妥善疏散;19小时后,沪昆线全线恢复通行。从抢救旅客到抢修线路,创造了一个应急快速反应的范本。

持续暴雨,使抚河发生有记录以来最大流量的特大洪水。6月21号晚6点30分,抚河干流旁的唱凯堤突然决口,一条巨龙般的长堤,在瞬间被洪水撕开了长达300米宽的巨大口子。汹涌的洪水狼奔豕突,横冲直撞,淹没了堤坝内的4个乡镇,10多万人遭受史上空前的洪涝灾害。

江西抗洪,受到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在唱凯堤决口围堵救援的紧要关头,胡锦涛总书记亲自指示南京军区,组织抢险队伍连夜赶赴抚州;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抚州,冒雨察看汛情、灾情,看望受灾群众,慰问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的军民。

在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的火速救援下,当地群众实施了48小时紧急大转移。下面有一段已经被列入百度词典的数据:“江西省累计投入抢险人数达248万余人次,其中部队官兵2.1万人次,地方人员近161万人次,防汛机动抢险人员41.6万人次,水库巡查21.1万人次,堤防巡查22.6万人次,动用抢险冲锋舟4919艘次,大型运输设备近4.7万班次,机械设备近1.9万台班。解救洪水围困人数44.73万余人。”

如此险恶的灾情,居然没有一人因灾死亡,可谓创造了抗洪抢险的奇迹。与此同时,抚河上游流域的黎川、资溪、乐安、会昌等县的深山区,发生了频繁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幸亏居住在那里的山民已经顺利完成了移民搬迁,安然无恙地度过了汛期,不然的话,这次特大洪灾给他们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在这一年的7月,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在遂川县召开全省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会上,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主任刘永思回顾刚刚过去的牵动全省人民的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斗争,说道:

今年(2010年)我省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已经搬迁出来的30多万人的原住地都是重灾区,正是我们所实施的移民搬迁扶贫,才使得30多万人规避了这场特大灾害的重创。

这是移民搬迁给山区百姓带来的最直接的益处。移民搬迁的成效当然有着更加深刻、长远的意义。就在这次会上,刘永思主任郑重宣布:江西省从2003年在全国率先有计划、有组织地部署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工程以来,已帮助30多万贫困群众告别了大山、走出了库区、规避了灾害,迈上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康庄大道。贫困移民群众生存、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产增收、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移民迁出地生态环境明显优化,扶贫开发和行政管理成本明显降低。他这样表述移民工作的深远意义:

我省移民搬迁扶贫以其显著的成效,雄辩地证明了省委、省政府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决策的英明。也正是移民搬迁扶贫的显著成效,才使得这项惠及民生的德政,成为了深受贫困群众拥护和社会各界赞誉的民心工程,并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

是的,移民搬迁,它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也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策略,它是事关民本民生,事关江山社稷,事关党的宗旨,事关千秋基业的大手笔、大规划、大战略,它在扶贫项目上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它动员了整个政府和全社会的力量。在2010年江西省政府再度制定的《关于完善库区深山区移民搬迁扶贫有关政策意见》的文本中,涉及到发改委、财政、农业、国土、住建、林业、公安、民政、交通、水利、卫生、电力、人保、农业开发、民宗(民族宗教部门)、广电、科技、教育、文化、旅游体育、通信等几十个部门以及各家金融机构的责任。比起尤纳斯博士的事业,它的覆盖面更加广泛,它的意义也毫不逊色。

中国古代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寄寓了几千年炎黄子孙筚路蓝缕,战胜困难,克勤克俭,励精图治的精神与梦想,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当然,也包括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