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山作证:江西省移民扶贫纪实
6747100000020

第20章 扶贫干部好作风(1)

黄梅这样说

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女儿。由于工作太忙,我亏欠她太多了。

2010年3月的一个周六,天气阴沉,窗外的春雨滴答出几分哀怨。跟随张志豪主任前往修水采访的我,有幸在修水县委、县政府大楼的办公室采访了黄梅主席。她那天穿着套素色的裙子,清爽的模样与她干练的作风非常匹配。在她那间整洁的办公室里,我们聊了一上午。说起移民搬迁一事时,她是这样开的头。当时她的眼圈红了,同为母亲的笔者也觉得鼻酸。同时也对面前略显瘦弱的她油然升起股敬佩。为了修水的移民、扶贫搬迁工作,她走遍了修水90%以上的行政村。要知道,当时修水的行政村还没有合并,一共有452个,这是一个什么概念?2003年和2004年两年间,她没有休过一天假。而且不仅仅是她,包括那时主管该项工作的县长、县长助理和扶贫办主任也都一样。那时他们给这种没日没夜的工作取了个幽默的名称“星期七工作法”,其实“星期六工程”也好,“星期七工作法”也好,这些概念对于黄梅来说都还不完全准确,那个时候,连每年乡村最为重视的春节,她都是在工作岗位上过的。家人清楚地记得,那几个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在放鞭炮了,年夜饭也吃了,电视里春节晚会的主持人满脸笑容登场,可他们家的主妇却仍然没有回来。

“那个时候,工作任务很紧很紧,我们的压力很大,按照县委的部署,要尽快把情况摸清,把计划拿出来,我们不能不夜以继日呀”,黄梅这样解释,“按照我的想法,什么过年不过年的?只要能把工作尽早完成,让移民搬迁尽快启动,哪怕年夜饭不吃都可以。”

“那你们最后有没有回家过年呢?”我问。

“2003、04年的大年三十都是在移民家过的。其他几年嘛,都是7、8点钟到家。等我回到家里的时候,电视里春晚正演得热闹,饭桌的年夜饭已经冷了,就那样搁在那里。”

“家人等你回来过年呗。”

“是的,我知道。路上就给他们打了电话,让他们先吃,不要等我,可是他们不肯,我有什么办法?”说到这里,黄梅内疚地摇摇头。

“年三十过了,第二天初一,我们就上了山,去给山里老百姓拜年,当然同时也是做工作,以情感人嘛。有些老百姓就是觉得我们这些干部有人情味,才信任我们,才下定决心的。这是在宣传动员阶段。等移民搬下来之后,我们这种给村民拜年的做法还延续了好几年,我们市里管农业的副书记张华东,还有县里的书记、县长,大年三十干脆和移民一起过年。我记得03年三十晚上是在移民程成木家里过的,04年是在肖永华家过的年,那次,省里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危朝安都亲自来跟移民一起过年了。移民村百姓都来看热闹,他们要见省领导,主要是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希望领导们也能上他们家去坐一坐,聊一聊,听一听他们生活的变化。可是,就是自己家里的年过得冷冰冰的,有些对不住家里人啊。当然,不光我是这样,我们做这份工作的同志都是这样啊。”

说到这里,黄梅举了个例子,她说:“修水有一个全省最大的移民安置点,接纳了1500人,地名叫做上奉镇石街,山下的调田工作已经做好了,可山上一部分移民却因为对分田不满意不肯下山。县长助理兼扶贫办主任徐胜在那里一连住了八个晚上没有回家,他给单位上留下一句话:‘不分好田,不下梅山。’那次,我也在山上住了几个晚上。正值春夏之交的时候,天气比较热,加上面对火急火燎的群众,你就是再耐心细致做工作,也会憋出一身汗来。吃饭当然没问题,就在群众家里吃,可是换洗衣服一件没带,只好派工作人员从山下给他送去。他忙得连洗澡的时间都没有,整天挨家挨户做说服解释和调整工作。当群众对最后方案都基本满意时,他才下山,我们听他讲话,嗓音都是哑的。”

“要带着感情做事。如果我们没有这么一种朴素的感情,移民搬迁工作也许做不到那么好,可能正因为关心老百姓,关注老百姓,理解老百姓,从老百姓的角度着想,才能够真心实意地帮他们,也正因为带着感情做事,所以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我们都会克服。”

这是黄梅发自肺腑的话。

据当地干部回忆,黄梅外表虽然柔弱,干起工作却像个拼命三郎。那段时间她每天要爬、走几十里的山路,有时候年轻人都吃不消,可黄梅人到中年了,却一股子劲,年轻人都赶不上。不过,回想起来,她那是咬着牙齿坚持的。他们记得,有一个夏天的中午,在一个乡镇吃过饭,正准备到移民安置点去,可是刚走出房间,黄梅的身子一晃,人躺倒在地。当时在场的都是男同志,大家也顾不得男女有别,立即将她抬进屋里,然后一位略懂点医道的同志给她掐虎口和人中,这样黄梅才渐渐苏醒过来。同行的同志要送她去医院,她摇头说:“不要紧,昨晚睡晚了,今天天气这么热,中了点暑而已。给我倒杯开水,喝过后,我们继续上路。”

黄梅还清楚地记得与国务院扶贫办常务副主任高鸿宾的两次见面。修水经验被汇报到中央后,国务院扶贫办在江西修水召开了一个现场会。主持会议的高鸿宾是全国扶贫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他看了修水的做法,说了三句话:全国的移民扶贫应该学江西,江西的经验在修水,修水的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时隔一年多,黄梅参加全国扶贫办在广西举办的一个培训班,当出席会议的领导接见培训班学员时,高鸿宾一眼就认出了来自江西修水的黄梅。他知道这是一位性格倔强的女干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移民扶贫事业上。没等黄梅开口,高鸿宾主动过来和她握手,表示问候,这让陪同的广西省领导感到好奇,忙问:“她是谁呀?”

高鸿宾笑着介绍说:“这是江西扶贫移民工作的拓荒者,是我们扶贫战线的英雄啊!”一席话,把全场的目光都吸引过来,黄梅当时脸臊得就像西红柿一样,她没想到,自己不过担任了组织上分派的任务,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它做成了,上级竟然给自己这么高的评价,而且这个评价和来自移民群众的评价是那么吻合,那么一致,她觉得自己这一生可以问心无愧了。

不过,要说完全问心无愧也未必,黄梅心里最大的愧疚是对家人。她感叹道:“那时候,我女儿刚读初中,正是家家户户讲的‘关键时期’,可是,女儿的学习我没有时间过问,全是老公全权负责。有时好几个礼拜都没法和女儿说上句话,因为我晚上回家时她已经睡了,等她上学时我要么走了,要么因为半夜回来还在休息。所以我女儿说了这么一句话,她说:妈妈,我快不记得你的样子了,我每次想起你,眼面前就只有你露在被子外面的一绺头发。当时听了这话,我眼泪唰地流了下来。想一想真是对不住她。好在我女儿小时候基础打得好,自己又很自觉、很努力,最后倒是考上了北大。将来,她一定会比我有成就,有出息。”

说到这里,黄梅补充道:“我经常讲移民的故事给女儿听。虽然女儿毕业后未必会回到修水,但我要让她记得这里的山水,这里的百姓,这里的民风和这里的变化过程。我要告诉她,无论公务员也好,白领也好,艺术家、学者教授也好,他们的祖辈其实都来自农村、来自百姓,为百姓尤其是为困难的群体多承担责任,多尽点义务,是一个有着成熟思想的人的使命。”

“女儿能理解你吗?”

黄梅微笑着点头说:“当然,她毕竟学的是哲学,对于如何辨证地看待历史和社会,比我懂得的理论多得多。我想,有了牢固的家乡记忆,她一定会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六亲不认的赖波平

消瘦的身材,魆黑的皮肤,神情和笑容显得温和而内敛,稍带修水口音的普通话奇怪地给他平添了几许文艺腔,这是修水县移民扶贫办副主任赖波平留给我的最初印象。他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他在修水的移民当中,知名度却非常高。很多移民一提到他,总是赞不绝口:“赖主任,那可是一个好人啊。”2010年春季,笔者随同张志豪副主任前往修水采访时,这样的称赞可以说是不绝于耳。

的确,在修水县移民扶贫道路上,赖波平是一位辛勤的耕耘者,自2003年以来,他热爱扶贫,心系移民,为深山群众脱贫致富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被称为深山移民的贴心人。他连续4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赖波平的手机里有很多陌生的号码,那都是移民们给他留下的。2010年5月中旬的某个周日上午,当我在修水珠江宾馆大厅采访他的短短几十分钟内,不断地有移民给他打电话。有的是咨询移民扶贫政策,更多的是像老朋友一样聊家常。赖波平仔细耐心地给他们解答着,丝毫不见倦色。见我有些奇怪,赖波平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很多移民都把他当作朋友,除了咨询移民问题,有时碰到了什么烦恼事,也喜欢向他倾诉一下。而这一切,正是赖波平八年如一日,把一颗心都扑在移民扶贫工作上换来的。

2003年,修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移民扶贫工作试点县。为确保试点取得成功,县委、县政府从县直部门抽调6位同志到扶贫办上班,赖波平同志就是其中之一,并由他负责起草试点方案。那一刻,时任县水保局副局长的赖波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那时的移民扶贫工作,对全省来说都属空白,在修水也同样没有先例可鉴,一切只能从零开始。为了摸清深山区群众的居住状况和安置地生产资料等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他爬山越岭深入到搬迁户家中,常常是“两头摸黑”,有时甚至吃住在农户家中。靠着这股踏实工作真情奉献的精神,他走遍了全县36个乡镇的山山岭岭,走访了上千个搬迁户家庭。到过最边远的小山村,也到过最穷的农户家。每次下乡,他总是随身带笔记本、照相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认真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为什么我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赖波平看来,移民扶贫工作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事业,是一项善举,能从事移民扶贫工作,是他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的一次难得机会。几年来,他把移民扶贫当作“移爹移娘”的亲情工程,埋头苦干、身体力行,从而赢得了“拼命三郎”之佳誉。每年,他有一半时间在乡下与贫困群众在一起,往来于迁出地和安置点之间,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只有星期七,没有星期天”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移民扶贫的“一线工作法”和“四千精神”就是他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和所有一心扑在移民工作上的同志一样,刚开始时,家里人并不理解他。那时候,儿子还小,身体也不好,经常生病跑医院。妻子在学校带高三毕业班,比他还忙。原本指望他能帮点儿忙,却谁知他不但不管,自己一天到晚往乡下跑,有时候十天半个月不落屋,妻子这下有意见了。妻子说,“移民扶贫,我也知道很重要,很多人也需要你,但你犯得着这样拚命工作吗?”两人经常为这事吵得不亦乐乎。

赖波平觉得妻子没有真正体会到山区农民生活的艰苦状况。他决定要带她到山区走一趟,亲身感受一下山区、库区农民的艰苦生活。2008年寒假,正是南方冰雪灾害期间,赖波平带着妻子来到离县城60公里、靠近湖北省的大椿乡九曲村的鸟子洞自然村。这是一次真正的体验之旅,走得非常辛苦。上山时用锄头挖出脚印窝,花了5个小时爬上去。在山上吃饭时,因为泉水全部冻住了,村民捧上雪放进锅里烧化,结果水全是黄的。可是这样的黄水村民们已经喝了一个多月,当赖波平夫妇爬上山时,他们揉着眼睛不敢相信:冰天雪地的还有县里干部到村里看望大家?激动的村民们好不容易搜罗了几瓶啤酒来招待赖波平和他的妻子,那是夏天他们用马驼上去的,非常宝贵。赖波平不舍得喝也不忍喝,他和妻子把那一杯杯的黄水当黄酒喝了。那一刻,赖波平妻子的眼圈红了,她没有想到,在他们修水县,还有农民生活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这让她意外,也让她震撼。自此以后,她开始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工作,赖波平有了这坚强的后盾,工作起来更加投入了。

与赖波平共过事的人都有一个同感:“这个人做什么事都特别认真、特别敬业”。全县所有安置点和迁出村的村干部都与他熟悉,许多移民户有事也愿意与他讲。而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和协调。2005年的一天中午,白沙安置点的移民户打来电话,说当地司机不准外地车辆给移民点拉建房材料,不少移民户只好停工。接到电话后,赖波平立即与乡村干部一起赶到工地,找来司机和移民代表座谈,及时沟通协调,化解了矛盾,恢复了正常的施工秩序。2009年8月9日,他做胆囊切除手术的前一天下午,他还到黄沙镇的一个移民点协调有关事情,直到问题解决才回来。

温记者,移民工作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很难做,经常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去跑,那种感觉,就像在爬一座一座的山岭。

采访中赖波平这样说。的确如此,移民扶贫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难题,每一个难题都是一次挑战。在移民安置过程中,单靠移民补助资金无法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捆绑资金,集中投入才行。为协调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整合各种资金,赖波平“跑断腿,磨破了嘴”。比如在移民建房的供电上,因上级业务部门没有专项资金下达,面临项目无法实施的困境。赖波平多次找到电力公司的主管领导,介绍山区群众的疾苦以及山区群众搬迁后可省去多少电力投入的长远经济账,电力公司的领导被他的真诚打动,苦笑着说:“老赖,移民点的架电施工我们电力部门不仅没赚钱,还把材料搭上了,这笔花费不少啊。不过也没什么,移民扶贫是好事,这些就算我们为修水的移民扶贫做的贡献吧!”

在县里的强有力的领导和赖波平的努力下,县里各部门在移民扶贫的人畜饮水、交通、农田水利、沼气等项目上积极配合,确保了移民扶贫工作稳步向前推进。2009年,修水县被授予全省移民扶贫先进单位,其中有赖波平的点滴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