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感悟医途
6741700000004

第4章 医患心声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总有各种困难会不期而至,疾病是困扰我们最多的问题。现今的医疗状况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物质,巨大的精神压力对于他们的折磨似乎更甚,老百姓来到医院,在花销巨额费用的同时,还要一次又一次地排队,挂号排队、化验排队、交费排队,总之就是排不完的队,有时候三天也做不完一个检查,本来就病痛的身体,再经历这样的折腾,实在是不堪重负,老百姓因此怨声载道。看病难、看病贵的所有矛盾都集中在医院爆发。可是,医院也是深处困境,医院在尽力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发展来适应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资金缺口是最大的困扰,医院处于一种严重的“饥饿”状态,这成为阻碍和制约医院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因素。

政府在积极地进行医疗制度的改革,这反映出政府的态度,这种矛盾严重影响医院的公益性本质,政府办的医院,不能为老百姓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这完全脱离政府的宗旨,医疗体制的改革就是想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与医院的矛盾,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说到底,不论百姓以何种眼光看医院,医院必须从解决自身问题做起,这是重塑医院形象的根本。

期待关怀

人与人之间,关怀就像丝丝细雨、涓涓细流,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化敌视为友情,也能够让人们感觉到爱和希望,我讲一则国外的小故事:

有一天下了十分大的雪,政府下了命令说:孩子们可以不用去上学了!然而有一个学校却通知孩子的家长们,要孩子们去上学!在电话里家长十分不解地问:“为什么啊?”学校的领导就说了:“因为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可以在学校里吃上一顿免费的午餐。”家长们说:“那让他们自己去不就行了吗?”学校领导又说了:“如果只有他们自己来的话,他们会感觉是别人施舍了他们,所以大家都得来。”

这则故事看起来很简单,实则包含了深切的关怀之情,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吃饭,更为可贵的是校领导对孩子们尊严的关注,这非常地难能可贵,令人钦佩。

医院是一个强调关怀的地方,这些患有身心疾病的朋友们,他们是最需要关怀的一个群体。

一个职能科室的中层干部跟我聊天时,谈到一些他工作中遇到的事情,他说关怀作为一种人文素养,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有一个女孩到病案室复印一份她妈妈的住院病历,她妈妈是一个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这个女孩进入病历复印室的时候,就开始不停地哭泣,一边哭泣,一边说她来这里的目的,样子很伤心。当他明白这个女孩子的意思后,迅速地为这个女孩办理了病历复印件,在办理复印件的过程中,为了缓和一下女孩伤心的情绪,他试图给她一些宽慰,大概就是把她妈妈的病情说得尽量轻松一点,乐观一些吧!这个女孩的情绪有所好转。他们有了一个简单的交流,女孩说,妈妈的病对她们家庭是一个巨大的灾难,这不仅是经济上的巨大压力,更是一个最爱的人就要随时离她们远去的一种深深的恐惧感,当亲情面临灾难考验的时候,她们的心灵极度脆弱,每天看着妈妈被病痛折磨的样子,在她们全家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痛苦和不安,妈妈似乎就像一阵风,会随时离开这个世界。她说,这种内心的郁闷更多的时候无处宣泄,家人之间彼此心照不宣,都害怕触及这个敏感的话题,害怕这种伤痛突然来临。听着女孩的话,他的心里有种特别复杂的感情,面对生命和亲情的时候,我们的确没有理由不去感动和同情,但也因此明白了,许多时候,我们在精心治疗患者病痛的时候,却忽略了他们内心深处那些最为脆弱的角落,还有他们的亲人,也许他们承受着更多让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们往往有苦难言,泪往心里流。

还有一个故事,同样让人心生诸多的感慨。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他的办公室,这个小男孩站在办公室门口,哭得很厉害,妈妈怎么也拉不进来,孩子的妈妈带着歉意的笑容说,孩子看见穿白衣的人就害怕。这是一个白血病患儿,大约也就是五六岁的年龄,妈妈把他抱在怀里时,孩子才变得安静一些。想一想,一个幼小的孩子,承受了太多难以忍受的痛苦,骨髓穿刺、注射、输液,还有那些化疗药物,在孩子天真的心灵深处,他一看到这些穿白衣的叔叔和阿姨,就会带给他“痛苦”,孩子的妈妈也在流泪,此时此刻,同样身为父母的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那种切肤之痛。当我们的孩子,因为一个小小的感冒,我们还坐立不安的时候,可以想象这位母亲和孩子是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在办理完病历复印手续需要交费的时候,他让科里的一个同志代这位母亲去收费处交了费用,他实在不忍心看这位母亲怀里抱着一个病重的孩子,再去窗口排队交费,看着这位母亲眼里的一丝笑意和感激,他心里有些许的慰藉,孩子也慢慢地安静下来,开始玩耍他笔筒里的一面小红旗……

许多时候,当灾难不期而至的时候,人们都有一个接受的心理过程。当每个人都能正确面对这些灾难的时候,对于这些人的心理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对他们一种简单的关怀,同时,更重要的是,这是对他们所面临困境的共同承担和认可。因此,看似一些简单的问候或者是宽慰,对于他们的心理帮助是巨大的,这值得我们医护人深思。

我们的医生,每天要接诊大量的患者,为他们制定详尽的治疗方案,要关心到每一位患者,为他们的病情,为他们的生活。当患者朋友们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他们需要一种关怀,需要家庭般的温暖,事实上,进入医院的大家庭,每一个角落都应该体现关怀的气息,这不仅仅是医生与护士朋友的职责,更是一个医院的职责,这正如我们去餐馆就餐的时候,保安人员会引导你把车停在正确的位置,服务员会为你提供良好的服务,厨师会炒出可口的菜肴,我们才会有一个愉快的晚餐。

一个患病的朋友,还有那些陪侍他们的亲人,不也是一样吗?如果说命运是一杯苦酒,那么关怀则是一丝甘甜,给苦难的朋友一些慰藉。

善良依然是主流

有时候雾里看花,有时一叶障目,一些事件的烟雾蒙蔽了世人的眼睛,较之过去,医患之间的纷争的确是有所增多。为此,社会在关注,政府在关注,医院更在关注,似乎这种纷争已经成为医患关系的主流。

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医患纷争的出现,有其一定的滋生土壤,但绝不是主流。作为医院,要积极对待医患关系的和谐培养,但不能因此而裹足不前,患得患失,更不能因噎废食。医院不必以个例当群发,不要因为一些恶性的医患纠纷而否定医患这两个群体的依从关系,必须正确地引导每一位医务人员,理性地看待医患纷争的出现。

为什么现在的医患纠纷这么多呢?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这是社会和医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事实上,按照现在医患纠纷的尺度来衡量,也许在过去的时间里,能引起医患纠纷的因素并不比现在少,而为什么今天的医患关系如此紧张呢?我们首先需关注医院,关注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思想的渗透下,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渴望程度比过去要强烈得多,以至于对医学这个崇高事业精神实质的理解逐渐变得淡漠,金钱的味道比情感更浓烈,医德在缺失,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在下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社会现象。说到底,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在逐渐减少,医生的奉献精神逐渐缺失,患者在与医生交往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流失了对其的信任感,医患之间这种不良情绪日积月累,逐渐地形成一种风气和现象,直至医患纠纷频繁爆发,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爆发一旦产生,会唤起大多数患者长期以来的压抑心理,使医患关系变得脆弱而敏感。

另外,我们常听医生说,现在的病人越来越难“伺候”啦!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现代人的思想更加开放,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患者对医生“唯命是从”的年代已经过去,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表现在对于受到不公正待遇或者不周到服务的时候会有不满情绪的流露,并且会抗争、会理论,而在以前,患者往往会选择沉默,潜意识中不敢得罪医生。总的来说,社会大气候的导向告诉人们,无论在任何一个社会部门做什么事情,都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不受侵犯,当我们遭遇不公正的时候,要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正义。

我粗浅地认为,医生职业素养的降低和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是产生医患纠纷的两个重要因素。当然,医患纠纷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以上两个因素是真实存在的。今天的政府和一些医院管理专家在讨论缓解医患矛盾的时候,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医生的职业素养问题。反过来说,对于患者的维权意识,这是无可非议的,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尺,作为医院和医生只能去接受和认可,虽然我们不能排除有些人存心不良,企图从医院得到一些利益,但是,主流和方向我们还是要认识清楚的。

我认为,善良依然是主流,我们是看到一些纠纷和矛盾,但更多的时候,善良的人们还是互相传递着笑容和祝福。马克·吐温说: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且盲人可感之,聋人可闻之。相信医患关系的紧张是一个过程,也是社会前进的一段阵痛期。

就医的繁琐

老百姓说:“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地方不能进,一个是法院,一个医院。”前者怕吃官司,后者怕得病。

在人们的心里,显然进这两个地方,没什么好事情,法院我没去过,去过的人较之医院,我相信也少得多。有个朋友跟我说:“认识你有一个好处,看病方便。”这是句实话。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病人来到医院的处境,职业意识使得我们把病人就医等同于去别的行业处理事务,按部就班,按规矩办事,看医生就是如此的程序,但这应了李白先生的诗句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忽视了医院的特殊性和对象的特殊性,在患者眼里,医院除了高昂的医疗费用让他们难以承受外,繁琐的就医程序也是让他们无法容忍的,尤其是农村来的患者,对城市的陌生、对医院的陌生,以及羞涩的口袋,让他们变得胆怯和不安,从踏入医院大门的那一刻起,便埋藏了诸多的抵触和烦忧。我来自农村,我接触过太多这样的农村患者,他们对于医院的陌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拥挤和往返在医院各个部门的通道里,几天时间下来,基本没有头绪,他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太麻烦。

在患者就医过程中,繁琐的就医流程往往比高昂的费用更让患者感觉头疼。在一些大医院,人满为患,一上午做一个检查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有些农村患者在就医的前三天,基本找不着北,不知道该干什么,一个星期过去了,用他们的话来说,跑断腿了还是什么也没有做成。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把“方便”作为主题之一,这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卫生行政部门对于患者就医的顺畅性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这一举措有很积极的现实意义。卫生行政部门着手解决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要求医院在方便患者就医上做文章。从实际效果分析,为患者提供方便比降低就医费用更容易实现,也更容易让患者直接地体会到医院的态度。

医院的这种繁琐自然有其繁琐的道理,这是医院的流程,问题是,在老百姓眼里,这种繁琐的流程让他们难以接受,虽然医院也增设了导医导诊来引导百姓就医,但由于患者数量太多,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而不能真正解决所有患者就医流程的顺畅。

从2008年起,卫生部把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主题概括为八个字:“安全、高效、方便、价廉”。

从百姓对就医流程的抱怨到如何方便百姓就医,医院管理者们已深刻地认识到这种繁琐给老百姓造成的困扰之深,是一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不能在短时间解决的一些实质性问题,我们必须另辟蹊径,寻找比较实用和较为可行的途径来缓解矛盾。卫生行政部门把“方便就医”作为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主题之一,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当医疗体制改革的实际效果还没有惠及广大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之时。这种背景之下,如若能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就医流程,这不失为解决患者看病难的一个非常实用的举措,也是相对比较容易付出和容易获得回报的一个手段。在有此认识的基础上,卫生行政部门从方便患者就医的角度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

首先,缓解大医院的就医压力,分流患者,政府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解决占全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和社区去,从源头上分流病人,从源头上提供丰富的医疗资源,这是一种非常有远见的做法,一举多得。首先农村和社区有了医疗资源,该地区的患者可能会选择就近就医,方便了患者,缓解了城市大医院的压力。

其次,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可以有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缓解了劳动就业压力。

另外,医疗资源的平衡分布,更加有利于国家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

卫生行政部门从源头上分流患者为城市医院缓解了很大的压力,实际上也为百姓方便就医奠定了良性基础,假设城市医院的患者少了,方便自然就来了。

与此同时,医院管理者也没有闲着,在如何为百姓方便就医上费了不少脑筋。

我最近去一家大型医院做了一个化验,整个过程比过去要简单得多。先去门诊大厅花5角钱挂一个方便门诊的号,在挂号过程中,有三个导医引导,指引挂号的地方、开化验单的地方,随之方便门诊的医生会很快地开一个我需要做的化验单,然后直接去交费,这中间少了一个划价的环节,别小看这个环节,如果是就医高峰期,划价需要排队,交费再去排队,这要浪费不少时间,从这些细节上可以感受医院管理者为方便患者就医做了大量文章。

在医院工作的多年时间里,患者朋友们一直在抱怨就医流程的繁琐、复杂,这有患者朋友主观烦躁的心理因素,也的确存在医院流程的不顺畅。所幸,政府和医院管理者们已经切实意识到患者就医的流程问题,政府从医改的宏观角度入手,从体制上实行对医疗资源的重新配置,从源头上分流患者。医院自身也在努力地优化就医流程,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医院工作效率,全力保障患者就医流程的简便和顺畅。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断的改革进程中,顺畅、方便、快捷的就医会成为患者朋友们指日可待的事情。

对医学知之甚少

2009年,山西省卫生厅启动了卫生工作六大工程。

其中有一个健康教育与促进工程。健康教育与促进工程是六大工程之首项工程,是减轻群众疾病负担,降低医疗费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治本工程。旨在通过多部门联合,创新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民共建美好环境,消除健康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我很赞同把健康教育与促进工程作为一项治本工程来抓,对全民的健康教育是一种很有效的预防疾病手段。全民健康教育能够很好地促进老百姓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研究人员证明,许多疾病的产生,都是因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比如抽烟酗酒,生活作息没有规律,缺乏锻炼等等。

全民健康工程让老百姓明白,为了健康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在医院里,我们经常会碰到患者不解的目光和紧锁的眉头,我见到这样一些患者:有一个患者需要做骨穿,他的家属非常紧张,认为抽骨髓是很危险的,会有生命危险,经过医生反复的解释,为他们讲解这个操作的方式、方法,大约用多长时间,使用什么麻醉方法,大概有多少痛苦,会不会很疼啊!听了这些,他们心情有所放松,也基本上明白这个操作是一个什么过程。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患者朋友们在接受治疗中,对医生的许多操作一无所知,对医生使用的药品也理解不了,许多患者吃药看说明书,有些药品说明书的治疗范围似乎与自己的疾病并无多大关系。例如一些免疫抑制剂,说明书上写的治疗结肠炎,但实际医生是用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朋友对医学知识的绝对缺乏,造成了许多不解和误会,还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还有一些最常见的情况,如手术前的告知,医生会把可能出现的后果给患者的家属进行详细的交代,但是患者家属听后往往是一头雾水,还会产生恐惧心理。医生在讲解的过程中,一些医学术语,患者家属根本听不懂,医生忽略了患者家属对医学知识的匮乏,按照自己的思路在开展工作。

医学是一门极为深奥的学科,医学工作者毕其一生之力,也只能知其皮毛,何况没有学过的普通百姓。医生与患者要注重医学知识的交流技巧,一方面,要尽可能地把患者的病情给患者解释清楚,使其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个正确的认识,这其中包括解释给家属,或者家属中相对容易沟通的人,把对疾病的抗争和治疗当做医生和患者共同的事情来做,让患者在心理上有一种与医生患难与共的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释的过程中,医生应当做到运用语言的艺术性,通俗易懂,实事求是,耐心、细心、知心,使患者从心底深处感知医生的关怀与温暖。

配合我省卫生厅提出的全民健康与促进工程,随着老百姓对健康知识的普及,在就医的过程中,患者会对自己所患的疾病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作为医生,需要有意识地针对不同患者讲解一些基本知识,让患者对疾病与健康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医生与患者在一定的知识层面上对疾病有共同的理解,把疾病作为共同的敌人,医患携手共同面对,对于疾病的诊治会有非常理想的效果。

老百姓医学知识的匮乏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与全民接受教育的程度和从小接受教育的方式有关。大多数人甚至对一些简单的疾病都缺乏基本的认识,患病时担负着沉重的思想压力,对于战胜疾病缺乏信心,讳疾忌医,以至于小病不治成大病,大病不治成绝症,这是我们在医院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事情,眼看着一些本可挽救的生命却走向凋零,很是让人痛心。

我省卫生厅启动的健康教育与促进工程,是一个前瞻性的伟大工程,是一个具有高度战略眼光的健康工程,这从源头上、根系上为老百姓的健康做了一个强有力的保障,尤其是对于农村老百姓,这些生活在偏远地方的朋友,他们的生活条件差,生活环境恶劣,接受教育程度低,对健康的认识有限,这个健康教育与促进工程,可以很好地使他们对生命健康从预防到治疗有一个新的认识,这个工程对于医疗卫生的发展和老百姓的健康安全具有很深远的意义,这是山西百姓的福祉。

患者需要明白地消费

患者走进医院,就如同我们步入超市,是因为需要消费,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医院的产品是健康,在这里,患者朋友们要消费并获得健康。当我们闲庭信步在大超市的时候,一边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一边揣摩着商品的价格,这是一种享受,我们花钱买到了自己心仪的商品、漂亮衣服、美味食品,心中有一种别样的开心与快乐。那么说,患病的朋友们在消费获得他们“商品”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人都是吃粮食长大的,都有可能患病,我也有过患病的经历,人患病了总会感觉沮丧、郁闷,然后再到接受,这是一个自然的心理过程。这个从对抗到接受的过程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我多年来接诊患者的一个经验是,当患者一旦接受了自己患病的这个事实后,就会安心地治病,把自己定位成病人的角色,然后开始关心治疗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明明白白治疗、明明白白消费。

记得在我们山西省推行患者费用一日清单制的时候,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我们的经验,受到了同行朋友们的一致好评,这就是给了患者一个明白的消费账单。患者消费的每一笔费用都清楚地记录在一日清单上。每天,护士会给患者一张这样的清单,患者可以根据每天的开销,了解到自己的住院押金还剩余多少,是否需要补交等。当然,这个清单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钱的问题,患者可以从清单上清楚地知道自己今天做了些什么检查,做了些什么化验和治疗,用了些什么药品,并且各自的价目是多少,所有的花费都一目了然,这种医患之间的透明操作,其意义不仅在于各种治疗和费用公开本身,从另外一个角度折射出医患之间一种新型关系的产生,这颠覆了以往患者一无所知,对医护人员充满猜忌的时代,因此,具有很重要很深远的意义。

这一制度的推行,多年来,已经得到证实,是一项很实用、很受欢迎的制度。

制度是好的,但问题依然存在,有的患者在琢磨,一日清单上记录的这些钱,真的是我们花出去的吗?每一笔费用是真实记录的吗?有些费用真的有这么高的价位吗?

每个人对日常消费的合理性、真实性都有质疑的权利,就如同我们怀疑超市的商品定价是不是有些高了,商品的质量是不是好啊!百姓的疑虑很正常,在今天,看病贵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一个普通的病,可能会消耗掉家里所有的积蓄,在这样大的开销面前,没有人不会慎之又慎,从道理上讲,患者花钱看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他们心里,是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消费。

站在医院的角度,我们也在思索这个问题,看病贵的确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我们一直在讲构建医患和谐关系,在费用的问题上,说实在的,这是一个硬道理,大部分的老百姓面对经济的压力感觉非常沉重。因此,医院有必要给老百姓一个合理的交代。关于医院收费定价的问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医疗费用高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但主导因素不在医院,大家知道,医院是一个社会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医院无权定价任何医疗收费项目。比如说:在复印病历的时候,一张A4纸需要收取3角的成本费,这都是政府统一定价,没有政府的批文,医院没有任何依据来收取这笔费用。在此,医院并无推诿责任和埋怨政府之意,作为一种期盼,政府和医院应当共同努力为缓解看病贵的现状作出自己相应的贡献。

坦率地讲,高额的医疗费用给老百姓造成了沉重的压力,作为医院,在许多时候也表现的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因为费用的高涨,让老百姓产生了质疑的心理,我们是理解的。但事实上,今天的医院已经在努力地摆脱这种质疑,医院现处在风口浪尖,稍有不慎,会给自己带来太多的麻烦,医院管理者心里很清楚,医院的长远发展需要赢得患者的心,急功近利、愚弄患者,那是自取灭亡。如今医院的收费处在长期接受监督的视线之下,比如医保的病人,如果有一笔不合理收费,医保中心就会处以10倍的罚款。各种制度和严密的规范对医院有很好的监督和约束作用,这也为患者能够获得一个明白的消费修筑了一道坚固的屏障。

在这里我想多说的一句是,我们给患者朋友一个明白的消费,还要给他们一个合理的消费,不要在明白消费的同时却忽略消费的合理性。不合理消费的困扰也是患者的心头之患,有没有乱检查和乱用药是他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作为医院管理部门要加强制度的建设和落实,作为医护人员要坚守良心和道德的底线,把好自己的关,不要让贪欲亵渎我们的灵魂。

给患者一个明白清楚的消费账单是医院的责任与义务,树立这种意识是医院工作人员必须逐步培养的基本素质,这样,医患之间才能彼此有信任感,医院才能有更广阔、更丰富的发展空间。

医院如家

小朋友们喜欢玩脑筋急转弯,有一个很有趣的题目,问:“爱因斯坦出生在什么地方?”答案是:“产房。”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我想借此说的是,几乎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医院这个地方,你可能是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也可能是衣衫褴褛的乞丐,但你的出生地方也许都一样,是医院的产房,每个人的一生,医院是一个与我们生死相连的地方。

我有个朋友说:最好当的医生是产科医生,我说为什么?他说:产科医生每天都是迎接新生命的降临,当婴儿响亮的啼哭声传来的时候,那不啻是天籁之音,人们都沉浸在幸福和喜悦之中,这种幸福感染着每一个人,这种喜悦与每一个家庭都有关,大家同乐。后来,我特别注意过产科的一些事情,朋友的话不无道理,在产科,人们在产前的紧张与产后的喜悦之中,洋溢着一种幸福的感觉,我们经常能看到匆忙的男士提着糖和水果送到了护理站,他们都是刚出生孩子的父亲,因为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他们要分一些糖果来共同庆祝这一美丽的时刻。我还注意到,在产科病房的设置和装饰上,有着与别的病房很大的不同,产科病房母婴同室的房间里,挂着粉色的窗帘,柔和的灯光映衬着墙壁上浪漫的壁画,很是温馨,在这里住院,有迎来一个新生命诞生的喜悦气氛,也有这种外部环境的衬托,让人们心理上感觉一种如家的温暖。

是的,产科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我们从中感受到温暖之余,似乎也应当感悟到一些别的东西!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冲淡了医院病痛与死亡的阴影,医院的产科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没有什么创举能比创造一个生命更加伟大和充满仁爱,这些幼小的生灵催促着人类的文明与慈爱大踏步地向前走。在这个医患互相指责与谩骂的时代,产科的一缕温馨让我们倍感欣喜和珍贵。

由产科病房的温馨和欢悦,我们想到了所有的病人,在医院,患者朋友们如果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属于他们的地方,感受到家的温馨,他们的内心会如何想呢?

医院,如果我们没有漂亮的高楼,如果我们没有先进的设备,如果我们没有中央空调的病房,也不重要,我们可以有一张真诚的笑脸,我们也可以有温暖的祝福,也有无微不至的关爱与照顾。引用一句话不知是否恰当:大学之所以大,不是因为有大楼,而是因为有大师。援引到医院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一所受人尊敬的医院,也不是因为有大楼,而是因为有大医和大爱。

今天的医院建设者和管理者们更加注重对患者朋友的人文关怀,在医院的建设过程中,从病房的装修和布置,以及医院每一个角落的美化更加注重患者的感受和认知,医院管理者们真正认识到患者对于医院的意义是什么,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患者朋友们感觉到真正的家庭般的温暖,在这里,患者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病人,还是一个需要我们帮助的朋友,从身心上让他们有一种不是“外人”的感觉。

我参观过国内外许多成名已久的大医院,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他们的高楼大厦,而是进了医院以后那种不再冰冷和陌生的感觉,医院的设置更加人性化,服务更加周到细致,医护人员的一张张笑脸灿烂无比,从内心深处让患者真正地感觉到了家的温暖。

用我们真诚的力量创建一个如家的医院,这是一种至高境界和医院的不懈追求。

作者所在医院产科护士为新生儿按摩

作者所在医院产科护士为新生儿抚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