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爱因斯坦的故事
6741600000008

第8章 爱情结果 事业丰收

大学期间,爱因斯坦和他的女朋友米列娃已经打算结婚了。离开学校不久,有了自己固定的工作,他便在克拉姆胡同租下一套住所,开始考虑成家的事情了。

然而,双亲却极力反对此事。1902年,他还为这与母亲产生了暂时的不和。他的母亲不仅当时而且后来一直都不喜欢米列娃。1902年,父亲患心脏病,他回到在米兰的父亲身边,父亲终于在临终之前同意了儿子的婚事。1902年10月10日,希尔曼逝世,葬于米兰。

转眼到了1903年1月,爱因斯坦和米列娃结婚了!婚礼就在亲友们的企盼中举行。玻琳和玛雅来了,联邦工业大学的明考夫斯基教授来了,亚尔洛镇的文德勒教授一家也来了,格罗斯曼先生来了,还有奥林匹亚科学院的人士和在伯尔尼的朋友们也都来了。

那天,伯尔尼大教堂格外热闹。新娘米列娃披上婚纱,如同天使一样美丽。爱因斯坦总算脱去似乎永远穿着的黑皮外套,换上西装;剪短了懒得去理发店而留长的头发,喜气洋洋的脸上是憨厚的笑容。

他明白,结束单身汉的日子对他来说有多么重要。因为他越来越感到以牛顿理论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已经解释不了许多现象,他现在的思路已经逐渐明晰,可是科学的论证将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他迫切需要生活上的照顾和学术研究上的助手。米列娃的到来,更加激起了他青春的活力。

婚后,他们搬出了专利局的小公寓,租了一套较为宽敞的房子,爱因斯坦坚持客厅一定要大大的,因为一定要有家庭沙龙。

家庭沙龙照样高朋满座,好在米列娃·爱因斯坦夫人也是个学者,她只要为客人们备上一壶炭烤咖啡就行了。她不时地在议论中插上几句嘴,而不像丈夫那样争起来就没完。

现在大家讨论的主题慢慢集中在当年爱因斯坦和马歇尔讨论过的“以太”,这个假说到底成不成立,有没有这种物质。

“没有!”爱因斯坦说得很肯定,“芝加哥麦迪逊博士那个伟大的实验,证明光速是恒定的。那么,从承载光运动的以太来说,它是静止的,因为它一运动,光速就会变了。”

“你是说,宇宙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质,是吗?”贝索说。

“这是常识,”米列娃插进来说,“比如,‘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公里’,这句话不严谨,应当说,火车相对于铁轨,时速是80公里。”

罗马尼亚人摩利斯先生接上来说:“而铁轨相对于大地,是静止的。”

“人能看到物体,都是光线的反射,对吗?”爱因斯坦指指头顶的灯问。

“阿尔伯特,”康德拉先生笑了起来,“没有光线的黑屋子里,谁能看到您的尊容?”

“大家注意,”爱因斯坦举起一只手说,“假如有人坐在一列相对于地面做匀速运动的火车上,姑且认定时速是80公里,那么,他将会看到什么?”

“火车里面的一切都是不动的,而车窗外的一切都是很快移动的。”摩利斯轻松地说。

“太简单,”爱因斯坦说,“应该说是,这位先生向右边车窗外看去,可以看到铁轨旁边的树正飞快地向后面跑去。这位先生向左边的车窗外看去,公路上有一辆时速60公里的汽车相对而行,那它向后移动的速度更快。这位先生低头看看火车的地板,却是不动的,也就是说速度为零。”

贝索马上领悟了,脱口说道;“那就是说,同一个时间,我们看到了两种速度。”

“这就对了,速度在相对比较中才有意义。以一种速度为基准,拿其他速度来比较,才可以说快了或者慢了。”爱因斯坦说完,陷入了沉思。

一年以后,米列娃生下了一个儿子,起名汉斯·阿尔伯特。儿子的出生给爱因斯坦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他本来已经拉着专利局和物理学研究两辆沉重的车,现在又套上了家庭这辆车。

于是,每天一大早,爱因斯坦用婴儿车推着汉斯,头发仍然凌乱,趿着旧皮鞋,破毛线背心外面套着一件黑皮外套,昂首阔步地走在街道上。行人们都在猜测:这人大概是行为艺术家吧?

这个年轻的父亲,左手抱着儿子,右手做着计算。孩子的啼哭声和哄孩子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出了不和谐的交响曲。他有一种奇妙的自我孤立的本领,现在他的世界里只有自己一个人,那里的声音是分子、原子、光量子、空间、时间和以太。

在对相对论研究论证的过程中,爱因斯坦完成了一些衍生出来的论文。

有一天,格罗斯曼来了,两个老朋友在客厅里无所不谈。格罗斯曼慢慢翻着爱因斯坦的手稿。他突然盯住一沓手稿看了好久,惊诧地说:“老朋友,你已经进入了量子理论范畴,提出了光量子的假说,这可是当前的尖端学科呢!”

“哦,这是谢萍相对论所必需的,”爱因斯坦淡淡地说,“这能解决光能、电能互相转换的问题。”

“阿尔伯特,你赶快整理一篇论文交给我。”格罗斯曼说,“学校正为申请博士学位的论文水平太低而头疼呢,你却把这些手稿随意放在茶几上。快一点,下个月学校就要举行博士论文答辩会。”

“这有意义吗?不过我遵命。”爱因斯坦笑笑说。

1905年4月,在坚冰消融的日子里,苏黎世瑞士联邦工业大学的第一学术厅里,几排座位上坐的都是一些学术界的巨头。校长赫尔泽克先生也来了,他为自己当年慧眼识人才,指最爱因斯坦完成了学业而无比欣慰。

爱因斯坦提交给母校的博士论文是《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这个题目就像他本人一样朴实。在纯学术领域,从理论到理论的论证,往往要通过漫长的时间考验才能体现它的指导意义。

而爱因斯坦的论文,不仅有关于学科发展的论述,有假说,还有能量转换的论证。这就是说一旦投入运用,很快就会让社会产生巨大的财富。

评委们都很兴奋,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博士论文,而论文的作者,就是本校的学子。所以当爱因斯坦走下答辩论坛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一切如愿以偿,爱因斯坦拿到了博士学位,是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