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杜甫的故事
6741200000012

第12章 携家流亡

杜甫一家人,于天宝十五年的暮春加入逃难的人流。

杜甫跌入荆棘丛,摔伤了腿,步行艰难,老婆拉儿子推,半天前进一百米。眼看要落入胡兵之手,幸亏一个侄子,骑马奔出老远了,又返身寻他救他。如果侄子只顾逃命,杜甫凶多吉少。

一家人在陕西境内乱蹿,小女儿饿得大哭,惹来猛兽长嘯,所幸难民人数多,猛兽也踌躇。

夏季雷雨大作,山洪又来了,很多人往树上爬,有胆小的,数日不下树,担心洪水突然袭来。

杜甫与杨氏拖着二男一女,泥泞中连滚带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的羌村,这里群山环抱,才惊魂稍定。

玄宗“幸蜀”,跑到成都去了。皇权悬空,太子李亨急于上台,在宁夏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

杜甫在逃难中吃尽了千辛万苦,好容易找到一个山村,把家安顿下来。正在这时候,他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任用贤臣能将的消息,就离开家只身投奔肃宗。

杜甫走荒山过野岭,挥剑开路,躲避豺狼,跟猴子争野果。千辛万苦,白天走小路,半夜潜入官道急行军,还是被叛军捉去,押送长安。

长安当时已经陷落在安祿山的叛军手里,叛军到处烧杀抢掠,宫殿和民房在大火中熊熊燃烧。唐王朝的官员,有的投降了,有的被叛军解送到洛阳去。

杜甫被抓到长安以后,叛军的头目看他又老又痩又脏,头发胡子白且乱,不像什么大官,审问他,也审不出一个所以然,就把他放了。他官小,名气小,没人认识他。而王维、郑虔等人反因知名度高,羁押在洛阳吃尽苦头。

公元757年(至德二年)的春天来了,沦陷的长安城仍然花开鸟鸣,但却是一片破败荒芜。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战争还在继续。

杜甫感伤时事,忧国忧民,也担忧家人。他写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怀着沉痛的心情,看到春天来到的时候,虽然山河依旧,但是国家残破,国都萧条破败,荒芜无人,昔日繁华的街道上,草木疯长。

他感伤国事,以致看花的时候都觉得鲜花也在为他流泪,思念亲人,听到鸟啼,却更加担心受怕、心惊肉跳。

战争已经连续了好几个月,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一封家书变得非常珍贵难得,实在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

他感慨自己历经战乱逃亡,又身陷长安,忧愁愤恨,身心劳苦,已是未老先衰。甚至由于他发愁时搔头,头发越搔越短,越来越少,简直插不了发簪了。

第二年,杜甫从长安逃了出来,打听到唐肃宗已经到凤翔(今陕西凤翔),就赶到凤翔去见肃宗。那个时候,杜甫已经穷得连一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了,身上披的是一件露出手肘的破大褂,脚上穿的是一双旧麻鞋。唐肃宗对杜甫长途跋涉投奔朝廷表示赞赏,给他一个左拾遗的官职。

左拾遗是个诔官,其职责主要是为皇帝搜集部分信息,建言献策,职位低微,不过八品。唐肃宗虽然给杜甫这个官职,可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杜甫却认真地办起事来,还因为宰相房琯的事差点丢了性命。

房琯,字次律,公元697年(唐神功元年)出生于洛阳一个仕宦家庭。长大后得到了宰相张说的推荐,玄宗李隆基便任命他为卢氏县令。

房琯到卢氏上任后,兴修水利,发展农工,深得当地人民的爱戴。但他上任不久,豫西地区便遭遇旱灾,很多饥民逃荒要饭。面对灾情,房琯心急如焚,连连上奏朝廷,请求开仓放粮。而此时唐明皇年事已高,雄心已退,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哪管百姓死活,放粮之事迟迟未见批复。

开仓放粮乃国之大事,未经朝廷恩准私动皇粮是要杀头的。眼看很多灾民就要俄死,房琯决心以一人之死换取万民同生,毅然下令全县粮仓同时开仓赈济灾民。灾民们见房县令冒死放粮,深受感动,不争不抢,秩序井然。仅一天时间,大部分灾民都分到了救命的粮食。

面对生死考验,房琯却谈笑风生。原来,他早已暗暗修好一道救民于水火的呈文,打算向朝廷奏明后自己投火自焚,以死谢罪。可就在第二天,他正准备派人送出呈文之际,圣旨已到:皇上下令,准予放粮。庆幸之余,房琯立即呈报了完成放粮任务的回复。朝廷接报后,认为房琯办事沉稳神速,不久便委以重任,调他入朝供职。唐肃宗时,房琯被任命为宰相。

没过多久,安禄山叛军来犯,房琯便向肃宗献出一计:征用2000头壮牛,驾着战车,在牛尾处悬挂鞭炮,炮响牛奔,以火牛阵击溃叛军。怎奈两军开战后,眼看牛车奔向叛军时,叛军一阵擂鼓呐喊,牛群畏惧,反而掉头回奔。唐军一时捽不及防,死伤过半,大败而退。

此次兵败后,房琯忙向唐肃宗请罪,唐肃宗未予追究,使一些朝臣对肃宗和房琯不满。房琯府上有一琴师叫董兰庭,深得房琯信任。适逢该琴师贪赃枉法被人抓住把柄,有人便向朝廷弹劾房琯,肃宗震怒,欲罢房琯宰相之职。

很早以前,在房琯尚隐居于陆浑山时,杜甫就曾拜谒过他,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杜甫听说肃宗欲罢免房琯之事后,没想着明哲保身,而是再三向肃宗上书建言,并辩说“罪细不宜免大臣”的道理,肃宗大怒,杜甫险些招来杀身之祸。公元758年5月,杜甫被降为华州司功参军,负责祭祀之类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