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司马迁的故事
6740900000034

第34章 忍受腐刑

牢外的树叶变黄了,秋天到了,秋天是处决犯人的季节,司马迁知道自己就要死了。眼看着无法完成父亲的遗命,他痛苦地流下泪来。正当他绝望的时候,宫里来人了,带来了免死的消息。

司马迁以诬罔主上而被定为死罪,死罪犯人有两种方法可以免死:一就是缴纳50万钱,二是接受宫刑。什么叫宫刑呢?也叫腐刑,就是施刑于男人的下身,而且接受这种刑法的人,他畏冷怕风,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因此在施刑的牢房当中必须保暖,就好像民间养蚕的屋子一样,所以,受宫刑也叫下蚕室。

听到消息,死刑犯一时议论纷纷。有钱的大声欢呼,感谢皇恩,高兴得跳起来,没钱的就在一旁跺足叹息。司马迁却无动于衷,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因为他家境清贫,再加上下到死牢里面去,人们逃避唯恐不及,谁还去资助他呢?自己拿不出来,也没有人借,所以无法筹措那50万。

因此,司马迁要想活命,只能接受宫刑。在当时的社会里,受过宫刑的人是不被歧视的,他们仍然可以有很高的地位。但司马迁却不这样认为,在他心中,人分为十等:

第一等人,不辱没祖先。

第二等人,自己不受耻辱。

第三等人,不被人用卑鄙的脸色侮辱。

第四等人,不被人用脏话侮辱。

第五等人,向人下跪叩头求饶。

第六等人,身为囚犯被狱卒侮辱。

第七等人,戴着手铐脚镣遭到严刑拷打的侮辱。

第八等人,被剃去头发,脖上绑着铁锁的侮辱。

第九等人,被斩断四肢的侮辱。

第十等人,也就是最下贱的人,才是受到腐刑侮辱。

司马迁想到自己没钱,如果接受宫刑,真不如一头撞死在墙上。是死呢?还是接受宫刑?司马迁心中矛盾极了。司马迁并不怕死,因为他知道,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如果自己就这样死了,父亲遗嘱要写作的史书未完成,有什么脸面去见父亲?要完成史书的写作,要活下来,只能接受宫刑。带着无尽的耻辱苟活于世,这样的生活值得过吗?

但是司马迁还是不能够选择死,这是因为他不能让《史记》的写作半途而废,如果自己死去,作为一位史官,没有留下半点文字,如何向后人交代?再说,如果他选择自杀,或者是被杀,人们并不会把他看作是殉节,而只会认为他智尽无能,或者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在这种情况下死,那就是轻于鸿毛了。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接受宫刑,这时候司马迁想到了,古代的周文王、孔子、屈原、孙膑、韩非子等这样一些圣贤,他们都是在逆境当中坚韧不拔,最后都完成了轰动天下的文化巨著。

经过痛苦的思考和选择,司马迁明白了,自从父亲死了以后,他自己已经不再是单独的一个人,他的生命是父亲生命的延续,他是为完成史书而活着的!

“不!史书没有写完,我不能死,没有资格死!”

于是司马迁为了保存自己以完成撰写《史记》的大业,决定自请宫刑,减死一等,我愿意接受宫刑,免死。

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的一天,惨痛的一刻终于来临,司马迁屈辱地接受了残酷的腐刑。

多危险啊!只要他一念之差,一死了之,这部开创性的史书就永远没有面世的机会了!

受腐刑之后的司马迁,已经不能担任太史令的职务了,因为太史令的工作之一是管理宗庙,身体残缺的人是没有资格担任的。

武帝在对司马迁用了这么酷烈的刑法泄恨以后,想到司马迁成了宦官一样的人,适合在内官活动,又很有才华,因此把他调到自己身边工作,任命他为中书令,也就是皇帝的秘书。

这个时候的司马迁已经50岁了。在别人的眼里,司马迁因祸得福,升官到了皇帝身边。

可是司马迁对做官已是心灰意冷,他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他只为一种心愿而活着!他把自己关进屋子里,不想见朋友,也不想与任何人交往;他没有眼泪,也没有悲哀;他办完公务,就全力以赴检索史料,写作史书。

他在现实生活中,失掉了做人的尊严,做人的自由,可是在写作的天地中,他变成了“无冕之王”。他有权对古往今来的帝王将相、贵妃才人、忠奸善恶之人,进行褒贬、进行鞭挞。奔放的情感,不受任何约束。

写到心酸处,他抽泣不止,热泪打湿了竹简;写到愤怒时,他举拳砸案;写到快意时,他发出阵阵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