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司马迁的故事
6740900000026

第26章 修改历法

在整理父亲遗留资料的过程中,司马迁发现父亲对星历的研究非常透彻,认为当时所使用的历法和天体运行无法配合。

历法,是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是制定时令序列的法则。一般地说,月、日的长短依天象来定;年的月数和日数,有依天象来定的,也有人为规定的。

当时的历法,以冬季十月为每年的正月。自周秦以来,这种叫做“颛顼(zhuan xu)历”的历法已经被人们所习惯。

这种历算把每年十月作为一年的开始。它的一个明显不足,就是每月的初一、十五总是不能跟月亮的运动完全合拍。这样。用它来计算农时很不方便,而且对历史的记载、对历史事件时间的考察,也带来了很大不便。但是,这种历法却得到皇帝的认可,认为它是符合“五德终始”之学的。

“五德”,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力量。“五德终始”学说是由战国年间齐人邹衍提倡的。这种学说试图说明: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这一不断反复的现象,是由于客观世界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力量有规律地前后替代而决定的。谁要是得了“五德”中的一德,谁就是受命天子,应该作为一个朝代的统治者。

另外,“五德终始”学说还认为,这五种力量是由上天控制的,非人力所能掌握。受命的验证,五德就是那些显示上天的意志而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符瑞”。

为了与“五德”相呼应,各个朝代要采取不同的制度。这一学派的学者解释,最早黄帝得土德,后来夏朝得木德,商朝得金德,周朝得火德。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认为既然周朝得火德,秦朝代替了周朝,得到的自然是水德。于是他采取了一套与水德相呼应的制度:以十月朔为一年的开始,衣服、旌旗、旄节等都用黑色。

汉朝得到天下之后,本应该重新改制的,可“汉王朝得的是什么德”却成了问题,汉初数十年中没有一个权威的论断。高皇帝认为自己直接替代了周朝而不是秦始皇那个王朝替代了周朝,因此,他自以为汉朝得水德,一切制度当然和秦一样无需更改,并以青年时斩蛇一事来作为依据。

据说汉高祖刘邦当年在沛县时,一次酒后见一大蛇挡道,随后将它斩杀了,后来遇到一位哭哭泣泣的老妇人,刘邦问她为何啼哭,老妇人哭道:“有人杀了我的孩子啊!”刘邦乘着酒兴,拍着胸脯说:“谁杀的?我去给你报仇!”老妇人摇摇头,“你替我报不了仇。我的孩子是白帝子,今天变成了蛇,躺在路上,被赤帝子杀了,此仇无法报啊,所以我只有哭泣。”刘邦一听,暗吃一惊,将这件事记在了心里。秦亡汉兴后,刘邦想,白帝子、赤帝子想必都是可以变化成蛇的,既然如此,汉朝与秦朝同兴一德又有什么不对呢?加之汉朝初立,许多事情需要处理,汉初基本上就承袭了秦朝有关水德的说法。

文帝即位之初,太中大夫贾谊认为,汉兴二十余年,应改制度,他按照土德的体系,提出一套改制方案来。但是当时贾谊还年轻,在朝中的地位也不稳,所以不久就被元老们排挤,流放到长沙去了,他的改制计划当然也随之流产。

后来鲁人公孙臣上书,也以为秦得水德,汉当得土德。他主张汉应按土德改制。但当时丞相张苍坚持汉仍是水德,公孙臣的建议同样遭到反对而没有实施。

过了一年。据说黄龙出现于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于是文帝确信汉为土德,召公孙臣为博士,并命公孙臣草拟改制计划。不过文帝自己后来并没有施行。

司马迁花了三四年的工夫,终于把有关星历的知识弄清楚了。他用自己掌握的星历知识,跟当时的一些星历专家一起进行探讨。最后认为,当时所使用的历法是不科学的。于是他们决定向武帝建议,更改历法。

司马迁认为,当今圣上具有雄才大略,更新历法正如平定四方一样,也是一件大事情。以前武帝军务繁忙,根本无暇顾及改制之事,于是,才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如今天下已定,圣上雄心勃勃,前几年又在泰山举行天子的“封禅”典礼,那么改革历法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他认为,改历对于政治、经济和人民的生活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只要积极争取,陈述道理,一定能得到皇上的重视和支持。

就像事先预想到的那样,修改历法的建议得到了朝中一些保守大臣的反对。但博士公孙臣、太中大夫公孙卿、壶遂等人极力支持改历。

汉武帝经过一番考虑,下令由太史令司马迁、太中大夫壶遂等负责修改历法。壶遂是司马迁做郎中时的同事和好朋友,素来爱好钻研天文历法。这次共事,他们感到很高兴。

司马迁和壶遂率领二十多位著名的星学专家,对历法进行了一番研究,制定了一部新的历法,称为《太初历》,也就是这部《太初历》,支配中国人时间观念长达两千年之久,而且现在还在沿用。

《太初历》依据天象定月、日,以正月为一年的开始。并且实行了闰年,使历法与四季相适应,更方便地配合了农业生产。它被称为阴历,即夏历。

其实,司马迁修改历法,还有另外一种想法。他自当了太史令后,就想学昔日鲁国的孔子,孔子当年有个理想,就是要行夏之时。

那时孔子向自己的学生传习《夏小正》这种历法,可惜没有实施,而如今,新历法贯彻行夏之时,以正月为岁首。这样来调整历法结构,这是对孔子“行夏之时”理想的实现。对于这一点,司马迁只是放在心里,作为自己对先哲的一种慰藉。

汉武帝看了《太初历》之后,连声叫“好”,准备采纳施行。

但想不到的是,朝廷中那些反对改历的人抓到了《太初历》的一处“破绽”:改十月为正月,作一年的头一个月,不符合“五德终始”之说。他们认为这是冒犯天规的危险之举,说不定将带来祸害,因此万万不可颁行。

司马迁是有备而来的,这个问题,司马迁早就考虑过了。面对保守派的攻击,司马迁禀告武帝:《太初历》虽然与周代以来的“五德终始”之说不相符合,但它恰恰切合先帝所传的“三统”之说。按照董仲舒先生的说法,夏朝以寅月为正月,以黑色为上色;商朝以农历十二月为正月,以白色为上色;周朝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以赤色为上色。黑、白、赤三色交替,周而复始,改朝换代。

秦朝立国,采用黑色为上色,先帝认为,汉人舍弃秦朝而建汉朝,是汉朝直接继承了周朝,因此定黑色为上色,以十月为正月,是非常正常的。

原来《太初历》是有章可循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的陈述,龙颜大悦,下令颁行,朝中的那些反对派也都说不出什么了。

汉武帝把颁行《太初历》这一年改元为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太初历》对以农业为主的中国来说,是巨大的贡献。它也是我国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完整的古代历法,是巨大的科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