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司马迁的故事
6740900000024

第24章 “封禅”大典

司马迁料理了父亲的后事,由于皇命在身,不能滞留太久,只得带着自己的一行人,快马加鞭去追赶“封禅”的大队人马。他带着一班人马追到河南境内的缑(gou)氏,终于追上了皇帝的队伍。

司马迁立即向武帝报告出使的经过,又把父亲在洛阳去世的消息做了报告。武帝对他出使西南出色地完成了使命表示满意,让他暂且代行太史令的职务。司马迁意识到,父亲对武帝的为人和个性确实了解得很准确,自己或许会接替父亲的职务;这样也好,更加有利于自己完成父亲的遗命。

夏四月,汉武帝率众臣回到奉高(今山东泰安东北),准备正式行封禅大礼。封禅礼仪是汉武帝早就亲自制定了的,但封禅典礼具体应当如何举行,众儒生和方士们又各抒己见,意见难以统一,又一次让汉武帝恼火,于是他干脆又一次抛开儒生与方士们的意见,自己钦定具体的操作办法。

汉武帝首先到泰山南面的梁父山上,辟地祭地,举行了“禅”礼;然后到泰山东麓(lu),用祭祀太一(上帝)的形式,筑坛祭天,举行了“封”礼。

“封”、“禅”仪式结束后,汉武帝觉得还不够尽兴,还没显示出泱泱大国的气概和他汉武帝的无量功德,于是携了大将霍去病的儿子霍嬗前往泰山之巅,举行了第二次“封”礼。

这次仪式的整个过程是非常隐秘的,司马迁作为汉武帝的亲随,也未得以亲眼一见。汉武帝带着霍嬗在泰山顶上待到第二天才下山,随后又到泰山东北方向的小山肃然山上,参照祭祀后土的仪式,举行了第二次“禅”礼,封禅仪式到此就算告一段落了。

古代皇帝举行重大祭典活动时,总是担心天公不作美,如果天不遂人意,皇帝就会有德行修养不够的嫌疑,当年秦始皇在泰山封禅的时候,遇到了暴风雨,仪式不得不草草了事,儒生博士们在背后都讥笑他不配举行这种封禅大典。

汉武帝此次封禅,风和日丽,很是让他得意:“我的德行无量啊!否则天怎么会这么助我呢?我的功绩盖天啊!否则怎么连统一了全中国的秦始皇都比不过我呢?”群臣对他的赞誉之声更是不绝于耳。

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泰山脚下的明堂接受群臣朝贺,并因首次封禅改年号元鼎为元封。汉武帝诏告说,我以微小的身住居于至尊,小心谨慎唯恐不能当此重任,自己德薄,又不熟悉礼乐,当我以礼祭祀太一神后,昼夜间有光芒四照之景,如此异常之象,我感到恐惧,于是登封泰山,又禅粱父,次禅肃然山,先自革新,愿与大臣们从新开始。然后,武帝广赐牛羊酒布等,又免奉高、历城等地年租,大赦天下,而且诏许凡天子车驾所经之处,免除一切劳役。

武帝封禅后广施仁德,俨然盛世天子,他随后下令,在泰山脚下为诸侯修建官邸,以备他们随驾迎驾封禅泰山之朝宿,泰山附近因此宫殿馆舍群起,常年有迭官贵人往来住宿,逐渐繁荣起来。

汉武帝为泰山封禅令群臣考证古制、演练仪式、建造官邸、修筑明堂,可谓兴师动众,但他意犹未尽,第二年再次来泰山封禅。此后,他又六次驾临泰山封禅,分别是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

从记载来看,汉武帝封禅泰山平均不到三年印有一次,频繁程度大大超出“古者天子五年一巡狩,用事泰山”的古制。他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