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康熙的故事
6740800000002

第2章 勤学苦读少年立志

在特殊的生存环境中,在小玄烨的启蒙之年,乳母、女佣和太监们成为他最早的启蒙老师。而在智力开发方面,小玄烨得益最多的还在于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

孝庄太皇太后是清初一位颇不平凡的女子,她既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又有世间的真知卓见,她之所以非常喜欢小玄烨,是因为她看出他具有许多做君主的优点,于是就按照帝王的标准严格地施教于他。

小玄铧后来当了皇帝后回忆孝庄太后时充满感情地说:“我今天能使清朝的天下太平无事,很多都是从太皇太后那里学的啊。”

孝庄太皇太后是一位有政治头脑、贤良而富有卓识的蒙古族妇女,她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之家。

孝庄博尔济吉特氏于1625年嫁给皇太极为妃子,年仅14岁。她于27岁生下福临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皇太极去世后,福临年仅6岁,孝庄太皇太后才32岁,正是发挥才智的时候。此后,顺治、康熙两朝都得到了这位博尔济吉特氏的有力辅佐。作为掌上明珠,孝庄太皇太后对玄焊爱护有加,给予了特别的钟爱和培育。

由于幼年的玄烨五官端正,双目有神,口齿清晰,举止庄重,自有一副“天子”之相,祖母认为孺子可教,让自己的亲信侍女苏麻喇姑协助照看这位孙儿。

苏麻喇姑是孝庄太皇太后同族的蒙古人,自幼随侍孝庄太皇太后,陪嫁至满洲。苏麻喇姑聪明好学,小玄烨最初的学习多是靠苏麻喇姑的帮助。

顺治十四年,也就是玄烨出宫两年后,他刚出过水痘,孝庄太皇太后就让皇上派人把他接了回来。

玄烨在宫外居住期间,董鄂妃生下了皇四子,玄烨有了一位远比他高贵的弟弟。

听到董鄂妃生了四皇子,顺治帝欣喜若狂,高兴地说:“这是我的第一子呀。”并大张旗鼓地为这“第一子”的降生告祭天地、太庙,隆重庆贺,准备要指定皇四子为未来的皇太子。

但这皇四子出生后仅三个多月,名字还未来得及取,就夭折了。皇四子死后,董鄂妃就没有再生育,顺治帝对玄烨的感情才逐渐有了好转。所以这一次孝庄太皇太后提出把刚出完水痘的玄烨接回宫来,他立刻就答应了。

自从小玄烨回到皇宫后,孝庄太皇太后就对年幼的玄烨严格要求。首先,孝庄太皇太后重视对玄烨进行本民族文化传统教育,特别让苏麻喇姑教他读写满文,为玄烨深入学习和掌握本民族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后来登基,批阅满文奏折,见到错误便能立即糾正,满文字也写得舒展流畅。

祖母经常亲自教诲玄烨,提出严格要求。从小在饮食、立足、行走、语言等方面,就以帝王的标准对玄坪进行严格训练。例如,“俨然端坐”是皇帝举止修养的基本功。

为了养成这种习惯,皇太后时刻告诫他:“大凡一个人行走、坐卧,都不应该左顾右盼地斜视”,“这不但关系一个人的德容问题,而且也容易犯忌讳。”所以玄烨自幼年登基,直到日后与诸大臣议事、论证经史,或与亲属闲话家常,都是“俨然端坐”,这就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同时,在玄烨小的时候也有这样一位很好的老师,对小皇子敢于严格要求,他就是小玄烨的启蒙老师彭而述。

起初,玄烨还很听话,读书也很下工夫。但过了一段时间,他觉得所学的东西都会了,天天念经书没有趣味,便该做的功课不做,该背诵的文章也不肯背了,彭而述六次劝说太子要认真读书,脚踏实地学习,不可急于求成。但大多被小玄烨只当做耳边风,毫不理会。

有一天,玄烨又没有将该背的诗文背诵下来,还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彭而述非常生气,拿起戒尺打了他的手背,小玄烨看见老师竟然敢打自己,就哭哭啼啼地跑到顺治皇帝面前去告状;彭而述也随之跟来,对顺治皇帝说:“臣打太子是因为他犯了错,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正是为了不辱圣命,要对太子负责,也要对朝廷负责。”彭而述又道:“如果现在对小皇子不严加管教,小皇子将来如何能安邦治国?”

皇帝听后,把脸一沉,对小玄烨斥责道:“儿读书是明君,不读书是昏君,老师教学有方,你要听老师的话,不可不听老师的话!”说着,让小玄烨给彭而述跪下请罪。

小玄烨虽然还十分年少,但他非常识大体,明白了老师的一片苦心,就恭恭敬敬地给老师跪下谢罪,从此以后,小玄烨跟着彭而述规规矩矩地读书,长进很快。

后来,玄烨当了皇帝后,他在经学上的造诣,很多得益于启蒙恩师彭而述的耐心教诲。彭而述死后,康熙皇帝为了纪念他,特意让人在他的家修了一座彭公像,并在彭公塑像前塑了一个自己跪师的形象。

顺治十六年的一天早晨,6岁的玄烨与哥哥福全、弟弟常宁一起到宫中向父皇请安。

顺治帝望着三个儿子,不禁想起早夭的皇四子,心中一阵难过。但看着眼前的三个儿子全都粉雕玉琢、精精神神,又有一些安慰。他呷了口香茶,慢慢问道:“你们三个,都有什么志向呢?说出来听听。”

常宁才3岁,自然不能回答;福全深明事理,知道祖母宠爱三弟,争不过他,所以只说:“我长大了,想做一个贤明的亲王。”

顺治帝听了,有些失望,没有说话。他转过身来问玄烨:“你呢?你的志向是什么呢?”

6岁的玄烨早已从祖母那里接受了继承父位的思想,便不慌不忙果断地回答:“等我长大了,想要效法父皇,为国尽力。”

顺治听了很高兴,感觉玄焊长大了,又有志向,况且又知道母亲喜欢他,于是初步产生了让皇三子玄烨将来接替帝位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