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6740700000031

第31章 官至都宰

动乱终于安定了下来,在平静的岁月里,孔子将杏坛的教育管理得欣欣向荣。各国新的弟子加入,为孔子门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其中曾点的儿子曾参更是在这个时候拜入了孔子门下,成为了贤徒中的佼佼者。

在鲁国故土的这段岁月里,孔子经历了中年,从40岁逐渐走到了50岁。他对弟子们说:“我40岁时对世间一切都不再感到困惑,50岁的时候,已经知道了天下赋予我的使命了,就是要好好地将周礼和仁义的学说给你们传承下去。”他与弟子们常常就学习、生活和理想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子贡有一次来问孔子:“老师,如果一个人,他身边的人都喜欢他,他是不是已经是个贤人了呢?”

孔子答说:“还不行,起码要身边所有好的人都喜欢他,所有坏的人都惧怕他,这样才可以。”

子贡听了,高兴地以此作为自己的目标。

子路从书上看到了一句这样的话:既不害人,也不求人,走到哪里,就是好人。于是他就满足地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孔子知道了,批评他说:“仲由啊,你不是很喜欢交朋友的吗?这句话里不是充满了固步自封的味道么!不害人又不求人,那你还帮人吗?你的那股热心肠呢?”

子路听了,恍然大悟,于是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热情地待人了。

一些弟子日渐有些懒散,孔子就对他们说:“一个人啊如果自己没有想学习的意愿,是没有人可以强迫他学习的;如果他没有自己努力思考过,我是不会帮助他思考的;就像一张方形的桌子,我已经告诉他一个角是方的了,可他一直在睡懒觉,一点都不用心领悟其他的角也是方的,那么我就再也不会管他的了。”

过了一些时日,从别国传来了消息,流亡在外的阳虎在诸侯国中处处碰壁,最后逃到了晋国,被大臣赵简子收为了家臣。孔子知道消息后,评论道:“阳虎是个天生的害群之马,赵氏收下了他,以后一定会弄得自己头破血流的。”这时,公孙不狃在费城管理无道,弄得民怨四起,加上他闭城锁关,孤立无援,物资短缺,情形逐渐不容乐观。公孙不狃想到了孔子对治理国家很有主见,手下的贤徒又多,于是有了将孔子收为己有的打算。

很快,孔子收到了公孙不狃派人暗送的信件,信里说:“费城苦无良道,百姓怨苦,公孙不狂愿请孔丘前往治理,推行周礼仁义。”

孔子看了,心里不免有些动摇。一来,他并不很在意公孙不狃的身份,而是想着等自己去掌握了实权后,再慢慢令他交出城权,重归鲁国;二来,孔子多年未曾任官,心里有很多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的良方都不能得到实施,心里一直遗憾。这次公孙不狃的邀请,多少令孔子有些动摇,于是他把想法告诉了弟子们。

子路一听老师要去帮反贼公孙不狃治理国家,马上提出了反对。他向来是个直肠子,说话不会拐弯,马上对孔子露出了不满的神色,道:“公孙不狃是个叛逆主人和国君的人,我听到他的名字都觉得讨厌,和他在一起都感到厌恶,老师您是明白圣贤道理的人,怎么也要和他为伍呢?!”

孔子被他说得脸色有点难看,于是道:“从前文王曾经只拥有一座小城,就可以慢慢得到天下,我也只是想过去用圣贤的道理感化他,用圣贤的方法治理费城,为的是费城的百姓,不是为了荣华富贵啊。”

但经子路这么一闹,弟子中也开始渐有议论,不赞成前往的也占了一大部分,孔子为了顾及弟子们的看法,加上自己也觉得此行确实会对自己的名声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最终还是打消前往费城的念头。

鲁定公听说孔子为了维护国家的正道,拒绝了公孙不狃丰厚的邀请,依然留在了鲁国教育学生,于是想起了阳虎作乱那天,如果不是孔子事先洞悉公孙不狃的意图,恐怕自己就落到公孙不狃的手中了,心里不由得十分感动。

这些日子,得到南宫适推荐而前往武城任官的子游等一干孔门子弟,又表现出了卓越的政绩。鲁定公心想,这么多的国家敬重孔丘想任用他,我怎么却把这样一个贤能的人给忘记了呢?于是马上把孔丘召进了宫殿。

鲁定公见到孔子,和悦地对他说:“夫子啊,您在鲁国多年,一直深有名望,得到百姓的爱戴,又曾追随我的哥哥昭公至齐国,这样的忠心,我的心里十分清楚!现在的鲁国百废待兴,外有齐国在邻,虎视眈眈,内有三桓,还有公孙不狃在作乱,我真的很需要您来帮我治理这乱糟糟的国家啊。不知道你能不能答应呢?”

孔子见鲁定公已经有了整顿政务,重振鲁国的想法,心里十分高兴,脸上略带微笑地说:“承蒙得到国君的信任,我自当尽力,为国君分忧。”

鲁定公很高兴,于是下令,任命孔子为中都宰,掌管城中事务。就这样,公元前501年,孔子51岁时,终于有了出任高官的机会,成为了鲁国都宰,开始了他的仁义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