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博览1
6739600000018

第18章 原始社会(17)

古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古梵语作“瓦尔纳”,印地语作“舍提”葡萄牙人称为“卡斯特”,我国古代文献意译为“种姓”。它是在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土民以及雅利安人内部阶级分化,奴隶制国家产生的过程中形成的。《摩奴法典》规定,印度有四个种姓,即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即僧侣贵族,掌握神权、主持祭祀,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统治者;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握行政权和军事权力,地位仅次于婆罗门;第三等级是吠舍,由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是被剥削的小生产者;第四等级是首陀罗,包括被征服者、失去土地和破产而丧失人身自由者以及奴隶,他们没有任何权利,备受压迫和剥削。种姓之间界限非常严格,不能通婚、交往,甚至不能共食、并坐。印度进入封建社会后,种姓制度演变成为“舍提制度”。种姓制度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不利于印度社会的进步。马克思指出:种姓制度是印度进步和强盛道路上的基本障碍。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是西方基督教会组织的西欧封建主和商人对东部地中海沿岸各国发动的侵略性军事远征,从1095—1291年,历时近200年,先后进行8次,在西方宗教史、文化史上是引人注目的事件。

十字军东征的借口是从异教徒穆斯林手中夺回圣地耶路撒冷。参加者目的各异。西欧封建主和骑士想要掠夺新的领地和农奴;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的商人企图控制东部地中海的商业;罗马教皇企图合并东正教,扩大天主教会的势力和财富;许多生活贫苦的参军农民是受教会和封建主的欺骗宣传;还有不少人纯属出于对东方文化的向往和对异国风光的好奇而参军。1095年11月16日,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克莱蒙召开宗教会议,发表了煽动宗教狂热的演说,号召信徒进行“圣战”。他说,“倘任何人专为虔诚而不为虚荣和私利去到耶路撒冷,以救出上帝的教堂者,即此种涉便足以代替一切的忏悔。”意思是说,参加东征者完全免罪。同时决定给东征者佩十字,东征军故称为十字军。第一次东征(1096—1099)于1099年7月攻占了耶路撒冷,该城所有的穆斯林男女老幼以及犹太人全部被杀。十字军在东方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的黎波里伯国和安条克公国。接着发动了第二次和第三次东征。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的第四次东征(1202—1204年)原定进攻埃及,但在威尼斯干预之下转向拜占廷,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并建立了拉丁帝国。继后四次东征均告失败。1291年十字军丧失其在东方的最后据点阿克(Acre,位于巴勒斯坦北部),十字军东征最终以失败告终。

十字军东征所带来的后果是复杂的:一方面它给西欧和东方人民带来了浩劫;长达两个世纪的战争,使西欧死伤上百万人,耗资巨大,仅法国支付第七次十字军东征花费折合货币就达7000万美元。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带来了发动者料想不到的后果,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字军东征,客观上加强了西方与东方拜占廷、叙利亚和埃及的接触,一些先进科学技术逐渐传入西方。如,中国制造火药的方法、拜占廷制造玻璃的方法等,都是这个时期传入西方的。

二是促使意大利各城市发展了与东方的贸易。十字军东征时对海上运输的需求为造船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意大利的银行业也使欧洲各地获利,并从此确立了威尼斯、热那亚、法国马赛等在地中海区域的商业优势,加速了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进一步发展了西欧与东方的贸易。

三是在商业贸易方面,十字军东征后,欧洲人学习了一些阿拉伯人的商业技术,例如支票、提货单、股份公司的具体操作与运用等。此外,欧洲商人还借用了许多阿拉伯人的商业航运用语,例如现在英文中的贸易(Traffic)、关税(Tariff)、风险支票(Check Risk)、仓库(Magazine)、零(Zero)、薄棉布(Muslin)、商品陈列所(Bazar)、平面战舰(Corvette)等词,都是在十字军东征时代从阿拉伯文字脱胎而来。

四是吸收了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文化。君士坦丁堡工商业繁荣,文化发达,建筑宏伟,欧洲人十分羡慕。十字军攻下君士坦丁堡后建立的“拉丁帝国”历时57年,此间西欧人学习了希腊语言文字、学术思想,阿拉伯的医学、数学与天文学知识也传到了西方。

五是东方的物质文化西传。东方的丝绸、象牙、香料、咖啡、蔗糖、柠檬、大蒜、西瓜、棉花、颜料、镜子等,也是十字军东征后传到西方的。当然,它们的传人,也与欧洲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其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欧洲文艺复兴

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由于资本主义在欧洲封建社会内部的逐步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也展开了反对基督教思想体系为中心的斗争。他们从希腊、罗马文化(“古典文化”)中,吸取有益的科学文化,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和创造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养料,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由于他们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子,所以这种新文化运动被称作“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开始于意大利,后来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主张以人为中心,他们颂扬“人”,蔑视“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教会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文艺复兴运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反封建的勇士,如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康帕内拉、托马斯·莫尔;文学家但丁、薄伽丘、拉伯雷、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艺术家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自然科学家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等。他们在同封建制度的顽强斗争中,创作了许多伟大的作品,或完成了许多卓越的发现,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奠定了基础,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英美常见人名的起源

亚历山大——起源于希腊,其含意为“人类的慰藉”。

艾米——起源于法兰西,含意为“亲爱的人”。

安德鲁——起源于希腊,含意为“刚强气概”。

安妮——起源于希伯来,含意为“高雅”。

安东尼——起源于拉丁,含意为“无比可贵”。

巴巴拉——起源于希腊,含意为“新来者”。

查尔斯——起源于条顿,含意为“大丈夫”。

卡尔——起源于条顿,含意为“大丈夫”。

凯瑟琳——起源于希腊,含意为“纯洁”。

克里斯托弗——起源于希腊,含意为“基督的人”。

德博拉——起源于希伯来,含意为“蜜蜂”。

丹尼斯——起源于希腊,含意为“酒神之子”。

多萝西——起源于希腊,含意为“神之赐”。

道格拉斯——起源于凯尔特,含意为“幽深的水”。

爱德华——起源于条顿,含意为“财富守护者”。

埃伦——起源于希腊,含意为“光明”。

伊丽莎白——起源于希伯来,含意为“神的誓言”。

埃米莉——起源于拉丁,含意为“勤劳”

弗朗西斯——起源于条顿,含意为“自由”。

弗兰克——起源于条顿,含意为“自由”。

弗雷德里克——起源于条顿,含意为“爱和平的统治者”。

乔治——起源于希腊,含意为“耕作者”。

杰拉尔德——起源于条顿,含意为“武士”。

海伦——起源于希腊,含意为“光明”。

亨利——起源于条顿,含意为“家乡的统治者”。

詹姆斯——起源于希伯来,含意为“愿神保佑”。

简·珍妮特——起源于希伯来,含意为“神之赐”。

杰弗里——起源于条顿,含意为“天赐安宁”。

詹尼弗——起源于希伯来,含意为“神的恩赐”。

约瑟夫——起源于希伯来,含意为“主将助之”。

朱迪——起源于希伯来,含意为“珍宝”。

朱莉亚——起源于拉丁,含意为“秀颜”。

卡伦——起源于希腊,含意为“纯洁”。

玛格丽特——起源于希腊,含意为“战神之子”。

玛丽——起源于希伯来,含意为“辛劳”。

马修——起源于希伯来,含意为“神之赐”。

迈克尔——起源于希伯来,含意为“神之宠”。

南希——起源于希伯来,含意为“高雅”。

帕特里夏——起源于拉丁,含意为“贵胄”。

保罗——起源于拉丁,含意为“小”。

菲利普——起源于希腊,含意为“爱马者”。

雷切尔——起源于希伯来,含意为“母羊”。

理查德——起源于条顿,含意为“明亮的火焰”。

罗纳德——起源于条顿,含意为“忠告”;“权力”。

塞缪尔——起源于希伯来,含意为“上达神听”。

苏珊——起源于希伯来,含意为“百合花”。

西奥多——起源于希腊,含意为“神之赐”。

托马斯——起源于条顿,含意为“强有力的统治者”。

威廉——起源于条顿,含意为“意志”;“头盔”。

日本人的姓氏

在一百多年以前,日本只有少数武士、大商人、大地主才有姓和名,至于平民百姓,就只有名字而无姓氏,一般人都按所干的工作作为称呼。如你在一个叫青木的大地主家当佣人,那么大家就叫你“青木的佣人”,如是守桥的人,就叫“守大桥的人”。

明治三年(1870年),日本政府公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把有姓作为国民义务,谁没有姓就要受到处罚,意在解决户籍登记、身份注册上的混乱。在政令之下,许多没有姓的人就纷纷起姓。他们大多去找僧侣、村吏或有文化的起姓,有的干脆就自己瞎编一个。有的去问政府官员:“我姓啥?”官员就问他现住在什么地方,如果家靠山,就叫“山口”,如果家门口有棵松树,就叫“松下”……这就形成了今天日本人的姓。现在,日本姓佐藤、田中、松下、中村、流边、井上的人很多,盖源于此。这样轰然而起的起姓运动,使日本的姓氏猛增到103万个之多,也称得上世界之最。

澳洲人

长时期来,人们都认为澳洲的土著民族来自斯里兰卡和印度,然而经过多年研究,澳大利亚科学家们发现,这个洲上的远古居民来自中国。他们是经过印度尼西亚渡海来到澳洲的。

一个重要的证据是:澳洲土著民族祖先的头骨形状与爪哇人(公元前50万年)及北京人(公元前30到40万年)的头骨惊人地相似。大约在公元前6万年时,澳洲土著民族的祖先就来到这块大陆上。

今天,在澳洲仍生活着将近28000个土著,其中一部分仍过着像石器时代他们的祖先那样的生活。

吉卜赛人

吉卜赛人来自何方?有人把英语“Gypsg”(吉卜赛)一词与英语“Egypt”(埃及)联系起来,认为他们来自尼罗河畔的古埃及。后来人们发现,吉卜赛语的语法和词汇与印度诸语言存在许多共同点,血型也与印度人的极为相似。

吉卜赛人为什么要离开印度外出漂泊呢?印度的宗教和种姓制度是一个重要原因。上述原因,加上外族入侵,大概最初是雅利安入,后来是穆斯林人,他们的到来,使吉卜赛人纷纷逃往国外。

但出走并没有使他们免遭厄运。出于偏见,长期以来,他们在各地被视为懒汉、社会渣滓和靠乞讨、偷摸过活的人。他们或者被当作巫师和不法之徒受到歧视和迫害,或者被当作异教徒遭到排斥和驱赶,经常面临贫穷和种族灭绝的困境。

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来源于远古的闪米特人。信仰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少数属什叶派。以星期五为礼拜日。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阿拉伯国家。

以农业为主。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型,阿拉伯语使用源于阿拉米字母的阿拉伯文字。7世纪随伊斯兰教兴起完成统一大业,8世纪中叶建立阿拉伯帝国。10世纪分裂成许多小国。

法兰西人

在今天的法国地域,最初的居民是克尔特人部落,罗马人称他们为高卢人。高卢人被罗马人征服后,逐渐向罗马移民。后来,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征服了大部分高卢,建立了法兰克王国。一部分日耳曼人逐渐被高卢罗马人同化,构成现代法兰西人的基础。9世纪中叶,进入法国西北的诺曼人也被同化,成为法兰西民族中的一员。查理曼帝国分裂后,莱茵河以西的罗语地区大部分划归西法兰克王国统辖,并开始称为“法兰西”。这是第一次在语言和地域上把法兰西和德意志分开。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现代民族最终形成的阶段。人口5850万人。

法兰西人是文化极为发达的民族,他们拥有许多优秀的作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伟大的雨果、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罗丹等为世界人民所敬仰。法兰西人的建筑很富有艺术性,著名的凡尔赛宫是一座艺术宫殿,埃菲尔铁塔闻名世界。法兰西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民族,其时装、香水、化妆品等蜚声世界。

英格兰人

英国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属欧罗巴人种,大多为大西洋波罗的海类型。有5100万人,占全国人口83%。主要分布在英格兰和威尔士。使用英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多信基督教新教,属英国国教派。英格兰人是工业发达的民族,农业人口仅占5%左右。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公元前3000—前2000年左右,在不列颠岛上居住着来自比利牛斯半岛的伊比利亚人,他们以巨石文化著称。公元前6—前1世纪,大批克尔特部落从今法国和比利时沿海地区来到不列颠。其中主要有不列颠人,还有别尔格人。他们成为英格兰民族最早的基础。公元5世纪初,来自日德兰半岛南部和易北河口至莱茵河口沿海一带的盎格鲁人和撒克森人,另外还有朱特人和弗里斯人相互结合,共同形成盎格鲁—撒克森人。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作“英格兰”,他们的语言,即古英语,是后来英格兰民族语言的基础。

德意志人

德意志人多属欧罗巴人种北欧类型,部分属阿尔卑斯类型。多信基督教新教。人口约8220万人。主要分布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另外分布在美国约450万,俄罗斯约190万,加拿大约120万,巴西约70万。德语属印欧语日耳曼语族。

德意志人是文化、教育水准极高的民族,对欧洲和世界文化有着重要影响。马丁·路德、弗洛伊德、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等大思想家都是德意志人,因此,德意志人有欧洲的“思想家”

之称。莱辛、歌德、海涅的文学作品享誉全球。

俄罗斯人

俄罗斯人约有83%居住在俄国斯联邦共和国。属欧罗巴人种,使用俄罗斯语,分南北两大方言,以莫斯科方言为标准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文字采用斯拉夫字母。俄罗斯人约14770万人。

俄罗斯人的民间创作丰富多彩。雕刻、彩画、陶瓷、绣花以及金属制品的艺术加工独具风格。口头创作有歌颂英雄的诗歌、历史题材的民歌、故事、传说、相声等。俄罗斯音乐舞蹈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色彩。俄罗斯也是一个音乐家辈出的国度,著名的柴科夫斯基就出生于这里。芭蕾舞以其独特的民族性的高超的艺术性闻名于天下。

奥地利人

奥地利人属欧罗巴人种阿尔卑斯类型。系由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亚人、法兰克人等古代日耳曼人与斯拉夫人及当地罗马化土著结合而成。

是欧洲中部奥地利的主体民族。人口约820万人。

奥地利人的国语为德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

捷克人

捷克人属欧罗巴人种阿尔卑斯类型。使用捷克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西支。有统一的拉丁化字母的拼音文字。捷克人中的大多数信奉天主教。人口103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