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曾经用望远镜观察过月球的人都知道,月球表面布满了陨坑,说不定月球本身就是一次大碰撞的产物。在地球的青年时代,一个像火星那么大的天体可能撞击过它,致使地球融化并向轨道中喷溅出大量的碎屑。最后,这些支离破碎的碎屑凝结在一起形成了月球。其实,地球比月球更频繁地挨撞。科学家指出:39~46亿年前,地球在形成时就“沐浴”在彗星群下,是彗星给地球带来了碳、氢、氮、氧等关键元素,才使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出现。
但是,这种相撞也同时意味着毁灭。6500万年前,一个可能比哈雷彗星还要大的天体闯入现在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缘海地区,撞出一个方圆170千米的大洞来。全地球顿时天翻地覆,大大小小的碎片冲天而起。
当这些数不清的“小导弹”开始下落并进入大气层时,只见闪烁的火流星布满天空,烈火烧光了地球的表面。当大火渐渐熄灭之后,接下来的便是地狱般无边的黑暗。与此同时,气温也急剧下降,由于火灾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在严寒持续数月之后,紧接着便是几个世纪的温室效应,许多物种都在这一严酷时期灭绝了。
那次古老的大灾变说明,太空中的高速物体对我们所在的星球有巨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权威天文学家发布的这一惊人消息经一些报刊转载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惊慌。世界末日真的要到了吗?我们怎么办?
为了消除人们的忧虑,另外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彗星过近日点的时间会有提前或推迟,有的预报位置和亮度偏差较大,不完全正确。以我们熟悉的哈雷彗星为例,它的回归期平均76年,但也有75~78年的提前或推迟的回归期。
斯蒂尔所预报的将与地球相撞的斯塔彗星,是1862年发现的彗星,于1992年首次回归,其周期约130年,与此同时,斯蒂尔预报它下次回归的年份是在2126年,比这次回归提前6年。有些科学家指出,仅有一次回归的数据,便作出了百年后与地球相撞的确切日期,按理而论,证据尚且不足。然而,值得提出的是,地球每10分钟便运行一个地球的距离,相碰仅有10分钟的时间。预报到某日(24小时),仅有6‰的机会相碰。
考古学家因此也站出来证实:人类至少有四五十万年的历史,可能并没有发生与彗星相碰的事。在近5000年中,也没有关于彗星与地球相撞的记载。
为了找出彗星与地球不会相撞的确切证据,科学家们做了如下举证: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基础。但是,在天体力学中还有“行星运行的起源”和“行星井然有序的排列”是牛顿所不能解释的,他因此而将其推为“神的第一次推动”和“神的安排”。这些难题至今仍没有适当的论述;还有,浩瀚宇宙中无数的恒星也是各据一方,互不侵犯。这又是何力所使?
这虽是千载之谜,人们在偶然中也会得到启发:桌子上有几块N极向的圆柱形磁石,把它们放到一起,它们便会自动离开,出现了各据一方的局面。可见,恒星的互不侵犯是它们自己磁斥力的作用。据此,也就解释了行星井然有序的排列和各行其道的运行。
科学家们指出:当行星受到太阳引力作用时,必然如彗星一样直线而来。这就是行星运行的起源。当行星被吸引到两者斥力发生作用的0.4天文单位时,便不能再前进,被迫改为圆周运动。这就成了太阳系的第一行星——水星;第二个外来者到达0.7天文单位时与水星的磁力相斥,也改为圆周运动;第3至第9颗行星都有斥力,才互不侵犯,各行其道有规律地运行,据此便能作出准确的运动预报。
这样,太阳系9大行星的磁场已经布满了黄道面。彗星便无路可行,以哈雷彗星为例,行星磁场迫使它由黄道面转为在其上面运行,到达与太阳距0.5左右天文单位时(近日点)便被太阳的磁力挡住不能再接近,它在运行中若遇到行星次数多,迫使它多次绕道,便推迟了回归日期,反之则提前。这既是彗星回归期难以预报之处,又是彗星不会与地球及众行星相撞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地球还独有第二道防线——大气层。没有磁场的陨石进入大气层时,便会被烧去一部分或爆为小块。几吨重的陨石对地球就无足轻重了。
然而,当彗星与地球相距一定的距离时,两者的磁力便会起作用,彗星便会绕道而行。
只要它的方向稍稍一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情况便会发生。
一个类似的预报是,美国的肯顿博士经过精确的计算,认为有99%的可信度,月亮将于1992年分为两半,肯顿博士虽经精确的计算,却可能没把月亮的磁力考虑在内,所以与事实相悖。
月亮没有分裂成两半,彗星和小行星能否与地球相撞却难预料。
陨石可谓是地球的不速之客,尽管人们惧怕它、不欢迎它,然而该来的时候它却一定要来。从陨石爆炸方面来看,陨石光顾地球的破坏力是惊人的。1960年6月30日,一颗小行星在森林上空解体,燃烧的碎片直冲而下,方圆60千米的俄罗斯泰加森林顿时烈焰冲天,持续很长一段时间。1996年1月初,一颗直径1千米,重量10亿吨的天外岩石在距地球350万千米处几乎与地球轨道相切。如果这块石头撞向地球,将会灭绝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天倾就不再是杞人自忧了。
科学家目前已经发现在太阳系直径超过1千米的各种天体大约有40万个,其中三十多个运行轨道将与地球轨道相切。英国玛丽皇后学院的天文学家I.威廉斯通过精确计算,认为最可能对地球造成麻烦的是被命名为“1983Ⅰ”的小行星,将于2115年光顾地球。这是继“2126年8月21日彗星撞击地球”警报之后的又一惊人预言,这颗小行星,是国际红外线天文卫星IRAS于1983年10月11日首次发现。目前该小行星正绕太阳运行,而且与地球越来越近。
公元2115年,它将比月球更接近地球,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数据加以证实,到时候它是否将与地球直接相撞,或者仅仅擦地而过。如果真要和地球直接冲撞的话,那么它那每小时13万千米的高速所造成的冲击力,其危害性相当于几百颗氢弹,将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美国国家宇航局已着手进行“拒客”工作。有关人员分为两组,一组负责追踪确认可能与地球轨道相切的天外物体,一组负责将其驱赶远离地球轨道。
直径超过100米可能给地球造成严重灾难的天体有30万个。安置在美国帕罗马山的哈雷天文望远镜昼夜不停运转,以确认是否有异常的情况。对于早发现、位置确定的危险物,可用太空大炮发射装有常规弹头的导弹,利用弹头靠近危险物爆炸时产生的推力使其偏移正常轨道,远离地球而去。如果距地球小于1.00005亿千米,则必须使用核弹头。一个100万吨爆炸力的核弹头产生的冲击波可将距地球150万千米的小行星或彗星推出正常轨道。
拯救地球的费用并非像人们的想象那样呈天文数字。安装一台望远镜约需5000万美元,年运作费1000万美元。至于驱赶开销,一些学者建议可利用美国和俄罗斯正在拆除的核弹头并根据需要稍加改装即可使用。
为什么说木卫二上可能有生命
1979年3月,当美国发射的“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飞越木星近空时,曾经意外地发现木星的第二颗卫星——木卫二具有非常奇特而与众不同的外貌,它并不是像许多固态天体那样,有着千疮百孔的陨星撞击坑,而是分布着许许多多纵横交叉犹如一大堆乱麻般的条纹。
这是什么?
经过进一步研究,人们终于明白,原来木卫二有一个由厚厚的冰层构成的外壳,而这些纵横交叉的条纹便是冰壳反复破裂形成的裂缝。这些裂缝有的宽数10千米,长达上千千米,深100~200米。更有意思的是,人们还注意到,这些乱麻般交叉的裂缝具有褐色的基调,与其周围颜色较浅的部分相比,显得格外分明。对这种褐色物质所作的光谱分析表明,它们很可能是有机化合物的反映。大家知道,生命是由有机物组成的。木卫二冰壳裂缝周围可能存在着有机物,使人们对在那里可能存在生命充满了期望。
更令人兴奋的是,一项来自地球本身的发现,也大大鼓舞着人们在木卫二上找到生命的信心。原来,在地球南极有一些常年冰封的湖泊,极地微弱的阳光在透过上部厚厚的冰层以后,到达湖底的阳光已是微乎其微。然而,当人们潜入这冰冷的黝暗的湖底时,却意外地发现那里生活着一大片蓝绿藻,它们就靠那微弱的阳光生活。木卫二尽管离太阳远、温度低、阳光弱,但并不比南极冰湖下的环境差。而且由于自转和公转耦合的关系,它有长达60小时的白昼。因此,在木卫二上,一些冰壳裂缝刚刚破裂开来的地方,就有可能接受到较充足的阳光,从而使生命有可能在那里繁殖生存。一直到若干年后,当裂缝重新为厚厚的冰层所覆盖,生命也将暂时潜伏起来,等待另一次机会。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一种推测,木卫二究竟有没有生命,还要等待人们去实地考察。
土星的光环究竟是什么
土星是一颗美丽的行星。它的赤道外面围着一圈明亮的光环,好像一个人戴了一顶宽边大草帽。在太阳系里,木星和天王星虽然也有光环,但却不如土星光环那么明亮和引人注目。
早在1610年,伽利略用他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土星时,就察觉到土星旁边似乎有些异样的东西,仿佛土星长了两个耳朵。差不多50年后,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用更先进的望远镜观测土星,才证实了它实际上拥有一个又薄又平的光环。
起先,人们以为土星光环是一整块的。直到19世纪中叶才通过观测认识到,土星的光环是由无数小碎块组成的,它们是些直径几厘米到几米的冰块和砂砾,走马灯似的围绕土星旋转着。土星的光环很薄,厚度只有10千米左右,但却非常宽,足以把我们的地球放在这个环上滚动,就像篮球在人行道上滚动一样。
从望远镜中看去,土星的光环光洁而平滑。然而,空间探测器发回的照片,却为我们揭示了光环复杂结构的真面貌。1980年11月,当“旅行者1号”空间探测器飞越土星时,拍摄到了极其清晰的土星光环照片,使人类第一次看清了土星光环的细微构造。原来,土星光环是由不计其数的明暗相间的细环组成,看上去就像密纹唱片上的波纹一样。
从地球上看,土星光环不但明亮、美丽,它的形状还在不断地变化。有几年土星像戴顶宽边草帽,而过几年这个光环居然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对于这个现象,惠更斯早就作出了正确的解释。原来土星在运动过程中,它的光环常常以不同的角度朝向我们,当它的侧边恰好对着我们地球的时候,从地球看去,那薄薄的光环便不见了。大约每隔15年,土星的光环就会“消失”一次。例如,1950~1951年和1965~1966年,土星光环就曾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过。
难得一见的水星
水星,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离太阳最近。
水星非常“调皮”,有时跑到太阳的身后,使我们根本看不到它;有时,它跑到太阳的前面,淹没在强烈的阳光里;只有当它跑到太阳的两旁,并且离得相对最远时,在黎明时的东方地平线上,或在黄昏时的西方地平线上,才能观察到它。
据传说,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的时候,眼睛总是直直地望着窗外,似有未了之心愿。他的夫人问他,他用极为低沉的声音喃喃地说道:“我想看看水星。”为天文事业奋斗终身的哥白尼,一生始终没有看见过水星,以至死而有憾。
在古罗马神话中,水星是商业、旅行和偷窃之神,即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的神,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
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时代,人们便发现了水星,古希腊人赋予它两个名字:当它初现于清晨时称为“阿波罗”,当它闪烁于夜空时称为“赫耳墨斯”。
不过,古希腊天文学家们知道这两个名字实际上指的是同一颗星星,赫拉克赖脱(公元前5世纪之希腊哲学家)甚至认为水星与金星并非环绕地球运行,而是环绕着太阳在运行。
水星对地球而言,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人们很难见到它的真容。“水手”10号探测器于1973年和1974年曾三次造访水星,但只勘测了水星表面的45%,并且很不幸运,由于当时水星离太阳太近,以致于哈勃望远镜无法对它进行全面的摄像。
水星的轨道偏离正圆程度很大,近日点距太阳仅4600万千米,远日点却有7000万千米,并且,轨道的近日点以十分缓慢的速度绕太阳向前运行。在19世纪,天文学家们对水星的轨道半径进行了非常仔细的观察,但无法运用牛顿力学对此作出适当的解释。
存在着一个困扰了天文学家们数十年的问题:实际观察到的水星轨道值与预告水星轨道值之间有一个细微差异——每千年相差1/7度。有人曾经据理力争,认为在靠近水星的轨道上存在着另一颗行星,由此来解释这种差异。不过,最终的答案颇有戏剧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在1962年前,人们一直认为水星自转一周与公转一周的时间是相同的,从而使面对太阳的那一面恒定不变。这与月球总是以相同的一面朝向地球很相似。
然而,在1965年,通过多普勒雷达的观察发现,这种理论是错误的。现在我们已得知水星在公转二周的同时自转三周,水星是太阳系中目前惟一已知的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共动比率不是1∶1的天体。
由于上述情况及水星轨道极度偏离正圆,将使在水星上的观察者看到非常奇特的景象。
处于某些经度的观察者会看到当太阳升起后,随着太阳向天顶的缓慢移动,其大小将逐渐明显地增大。然后,太阳将在天顶停顿下来,经过短暂的倒退后,再次停顿,然后继续落入地平线,同时明显地缩小。
在水星表面另一些地点的观察者,将看到不同的、但同样是异乎寻常的天体运动。
为了一窥水星的真面目,美国于1973年11月4日,发射了水星探测器“水星”10号。3个月以后,“水星”10号在运行时,从金星表面5300千米的地方飞过,拍摄了3500张照片后,借金星引力场作用,又于1974年3月29日第一次同水星相会,离水星表面703千米,以后“水星”10号就变成太阳系的一颗人造小行星。
通过探测器的探测,获得了许多有关水星的情报:
水星上的温差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的,温度变化的范围为-183℃到427℃。相比之下,金星的温度略高些,但更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