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有责任心的员工
6737500000022

第22章 培养对家庭的责任心(1)

家庭可以是港湾也可能是拖累,当一个男子把家庭视为港湾的时候,他身旁一定有一个贤能的妻子;倘若他把家庭视为拖累,不是他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就是他身旁有一个不称职的妻子。

——〔澳大利亚〕鲁伯特·梅铎

1.对家庭要有责任心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群体当中,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责任,不管是对工作、对家庭,还是对社会。责任心贯穿于每个人的生活中,是人人理应拥有的东西。责任心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责任心以认识为前提,如果没有一个是非标准,责任心就无从谈起。

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需要解决衣、食、住、行等各种问题,人还需要工作,工作是人安身立命、实现自我价值之所在,所以对待工作就要有责任心。社会有各种行业,从从事脑力劳动的IT业精英到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牧民,虽然每个人的工作岗位不尽相同,但都应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尤其是我们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年代,对责任心赋予了更广泛的意义。

有句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里指的是一个人对家庭要有责任心,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位,如果一个人不能承担家庭责任,又怎么能指望他去承担社会责任呢?人不仅在社会要做一个好公民,在家里也要尽力扮演好自己应有的角色。家庭责任心是维系一个家庭所必要的条件,在一个家庭中他的身份不同,他的责任也有所不同,和睦的家庭往往是其成员都拥有维系家庭的责任心,只有把家庭这个温暖的港湾构建好了,工作才能得力,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

2.对婚姻和家庭的责任

婚姻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现在不少人都在讨论维系婚姻靠的是责任还是感情的问题。不管怎么说,责任感对维持婚姻的稳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是无须置疑的。所谓责任便是男女双方要对自己的小家庭共同承担的义务及自己在家庭当中享有的权利。责任包含权利和义务,妻子对丈夫的权利和义务、丈夫对妻子的权利和义务。

这里所讲的责任清楚地规定了每个人的社会角色。相对于感情而言,两者存在着以下的一些区别:感情是起伏不定的,而责任则是稳定不变的;感情无法讲回报,而责任则规定着双方的付出与获得;感情不能要求对方而只能要求自已,责任则永远是对双方而言的。

所以有一个作家对此作了一个很好的比喻,她说:“如果说婚姻是河流的话,那么责任感便是这条河流的堤坝,没有责任的婚姻,必然如没有堤坝的河流一样,迟早会干涸甚至死亡。”

小敏和小宁结婚了,他们都是外企的“白领阶层”,两个人的思想都很开放。婚前,两个人就约法三章,婚后不干涉对方的生活,给对方以绝对自由。他们向外界宣称要做一对“新时代夫妻”,而且他们的婚姻是最宽松的婚姻,他们不会给对方任何束缚,他们不要去承受“婚姻中不能承受之重”。

婚后,两人自由是挺自由的,不过由于缺乏对这个家庭的责任感,两人的婚姻开始亮起了红灯。他们各自“自由”地交往着男女朋友,家成了两人共同的旅社,至于妻子或丈夫应遵守的婚姻责任:彼此的忠诚、共同看望父母亲、商量将来的生活等等都抛在了脑后,最后他们选择了分手。

现代社会充满了太多的诱惑,城市有时就像个陷阱,张大了嘴等着你掉下去。假如失去了责任这道堤坝的约束,任自由内心的各种私欲膨胀,那么欲望泛滥的结果就是爱情的枯萎、婚姻的死亡。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这道堤坝的作用,在婚姻生活中时时提醒自己,遇事能以家庭为核心,时时考虑到自己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样,婚姻自会稳固又健康。

一个人,在你选择了成家的同时也就别无选择地承担了家庭责任,不管你愿意与否。责任是不可选择的,不去承担就是逃避。家庭成员之间不是服从与被服从、主要与次要的关系,他们是平等、互爱的关系。谁没有自己的理想,又有谁不懂得幸福之甜蜜。家庭不同于社会、不同于单位之处就在于家中充满自觉的爱,而这爱来源于每个家庭成员无私的奉献,这奉献源于对家庭的责任感。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其实在自己为对方作出牺牲时,其潜意识中都希望得到爱的回报,包括情感上的、言语上的和物质上的。因此说,家庭中的牺牲和奉献绝不应该是单方面的。在一个家庭中,只受用而无奉献的人是人世间最自私的人。追求个人理想的实现是崇高的,但以牺牲别人来成全自己,是否就显得渺小了。理想可以不去实现,但责任一定要负。不敢、不能负责任的人又何谈理想!

长相守才能长相知,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论时间走到哪一天,夫妻都该如此,这才是经久不变的时尚。

3.对婚姻应该忠诚

人们常说“婚姻是神圣的”,它究竟神圣在哪里呢?

首先,这种神圣来自一方对对方的真诚的爱,这是一种难得可贵的情感,更应当是一种崇高的忠诚。如今,虽然封建的“从一而终”早已快被人们抛弃,但是,夫妻间的忠诚,仍被千千万万的人们视为美德。可以说,夫妻忠诚是爱情的催化剂,是家庭美满、子女幸福、老人安康的基础,是抵御“婚外情”、“第三者插足”的堡垒。因此,人们在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忠诚”这两个字。

婚姻的神圣还在于它承担的责任。新婚是美好的、甜蜜的,但生活中不会总是充满了阳光,还常常会遇到风风雨雨。人在旅途,什么样的问题都可能发生,一帆风顺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与其把漫漫人生看成是浪漫的,不如把它看成是实实在在的。在家庭生活中充满了种种责任:丈夫对妻子的责任、妻子对丈夫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夫妻对双方老人的责任,这一切,都将落在你们的肩上。你和他(她)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一个可以任性的自由人。这一点,也必须要心中有数才行。

4.要具有婚姻的责任感

婚姻是成熟人生的重要标志,是男女双方通过相识,相爱,相助,相伴在人类社会中寻求共同坐标的过程。有人将婚姻喻作爱情的坟墓,有人将婚姻喻作城堡,也有人将婚姻视为成就事业的绊脚石。这些看法都比较片面,其实,婚姻是一块四季都需要劳作的“责任田”,其收成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也许这个观点过分正统了些,与当今某些崇尚自由的婚姻观不太合拍。可是,婚姻关系一旦形成,无论是从它的社会性,还是自然性,无论是以道德还是法律的角度看,夫妻双方都必须覆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而这些权利和义务实质上就意味着夫妻双方在共同的生活中承担一定的责任,而这责任又像一条无形的绳索约束限制着夫妻任何一方的言论和行动,使他们互相彼此间要忠诚负责,而不能我行我素,毫无顾忌。

我国现行的婚姻制度虽然特别强调了男女婚姻自由,但在关系中给双方以自由和对对方负责绝不是对立的,分隔的。如只是强调自由,把责任挤到死胡同里,必然减少甚至失去家庭中必要的黏合力,这怎能经得起人生旅途中的风风雨雨。风雨一来,家庭便阴云密布,以至最终解体。

当然,提倡婚姻责任感的前提是男女平等,婚姻自主。一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中毫无感情的男女是不可能有为对方负责的精神和情怀的。所以,要使婚姻这块“责任田”的爱情之树常青,就需要男女双方增进婚姻的责任感,忠诚负责于共同拥有的家庭。

5.处理好家庭关系的艺术

家是温柔港湾,家是亲情张扬的场所,家庭关系和谐,全家人感觉无限幸福;家庭关系紧张,全家人都会感到痛苦。家庭成员之间的幸福感程度越高,家庭氛围越好,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就越高。

尽管影响家庭质量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家庭关系无非是三种:第一,对父母的爱;第二,对爱人的爱;第三,对子女的爱。这三种关系里,爱是主旋律。同样是爱,但表现的形式是不同的,对父母的爱,要讲“孝”,对待爱人,要讲“情”,对待子女则要讲“情理交融”。只要这三个方面做好了,以人为本就在家庭落到了实处,家庭就会和谐愉快幸福久长。

子女如何对待父母,传统文化里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只有先有对父母亲的孝,才可能有对他人的大爱和忠诚,有些地方甚至在提拔干部的时候,把这一项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考察对父母的孝敬情况。家庭是社会保障的一个单元细胞,孝敬父母就是赡养和敬重他们,让他们有一定物质保障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大限度的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

对待爱人,是夫妻情意,情爱越多,爱意越浓。一般来说,家庭通常情况下是没有太大的事情的,包容和关爱更为重要,很多时候都是“无可无不可”的,只要夫妻感觉好少生气就行了。双方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主内主外,没有明显界限,相互协作,各安其位,少讲理多做事,就会愉快多多,幸福多多。特别是在意见不一致将要发生冲突的时候,少说两句,忍让一下,就会过去。在家里是没有严格的谁对谁错之分,谁高谁低之分的,只有平等和爱恋,情爱与资历职位无关。很多人婚姻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太讲理了,才使矛盾激化,水火不容,甚至分道扬镳。讲理必然会导致一方不讲理,很委屈,但换个思维方法处理事情,就会使生活有滋有味。

在教育子女上,多点情理交融。孩子是夫妻之间的纽带,有了孩子家庭会有很多欢声笑语,孩子小的时候,主要是讲情,用亲情教育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亲情的力量是很大的,孩子会认为父母是神圣的,伟大的,但随着孩子的成长,他(她)就会自己辨别和判断事情的真伪。作父母的就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动态,交流疏导,既要讲情,还要讲理,才能使孩子接受父母的教育,为孩子的顺利成长奠定良好的家庭氛围,使之发展为有用的人才。

家是幸福的共同体,没有家庭的和谐,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处理好家庭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家庭艺术,也是爱的艺术。人生在世,不可计较太多,当家庭常常为钱的问题而发生矛盾的时候,想想钱是身外之物,多就多花少就少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当为工作烦恼的时候,不能对家人发泄怨气,回到家可以把烦恼告诉家人,以便减少痛苦共同想方设法,战胜困难或者变换处理手段;当家庭出现灾难的时候,多和亲人交流平静心态,冷静处理,或者请亲朋好友相助。为了家庭的和谐,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增强个人意识,多奉献出点爱,既要讲权利的享受,又要尽好义务,真正让爱升华,让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开心幸福。

6.正确处理职业道德与家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