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下)
6731100000057

第57章 空灵境界故事(27)

相传在非常遥远的地方有一座姑射山,在这座山上住着一位神人。她的肌肤洁白如冰雪,容貌柔和美丽,如同妙龄的处女。她不吃五谷杂粮,只是吸清风、饮甘露。她乘着云气,驾着飞龙,遍游四海之外。她神态安静,一动一静俱妙,使物不因病而死亡,人无灾害,四时依序而轮转,五谷丰登。

含哺鼓腹

“含哺鼓腹”的意思是,像婴儿一样嘴里含着食物,像童子一样用手拍打肚子。用以形容饱食无忧,尽情游乐。

多用以比喻太平盛世。

此典出自《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传说我国上古时期,有一个帝王叫赫胥氏,即炎帝。据说,他德行高尚,能使天下百姓亲附于他。他治理天下时,形成了清静无为的社会环境,人们全都淡泊名利,安居乐业,整天没有事情可做,任情而动,出游无牵无挂,随意到各处去。他们嘴里含着食物,四处游戏玩乐,与婴儿差不多;他们用手拍打着肚子,整天嬉戏游乐,与童子差不多。只有如此淳厚朴实的时代,老百姓才能如此无忧无虑。

虎踞龙盘

“虎踞龙盘”用来指南京城的,也有赞美地势险要、雄伟的意思。

此典出自《太平御览》引张勃《吴录》:“钟阜龙盘,石城虎踞。”

南京,是我国的一座古都。战国时,楚置金陵邑,秦称秣陵,三国时吴称建业,晋时称建康,明时称南京,清为江宁府治所在地。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及辛亥革命时均建都于此。

南京濒临长江,地势十分险要。东汉末年,刘备、孙权、曹操各割据一方称雄。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同孙权谈论政治军事形势时,曾说:“钟阜龙盘,石城虎踞。”意思是,钟山像龙一样盘绕在东面,石头城像虎一样蹲在西面。他劝孙权依仗天险,独据一方,从而联刘灭曹。

(钟阜,即钟山,又名紫金山,在今南京市东郊。石城,又名石头或石头城,南京市的别名)。

江东子弟

“江东子弟”指家乡子弟。

此典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秦王朝被灭之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激烈战争。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韩信、彭越两支军队会合,大败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将项羽和楚军团团围住。项羽带领八百壮士奋力突围出来,向南逃去。

项羽逃到乌江边。乌江里长正拢船着岸,只等项羽上船东渡,他对项羽说:“江东虽然小,但也有千里之地,数十万人,依然可以在江东称王。愿大王立刻上船渡江,因为这里只有我这一条船。如果刘邦的汉军追来,就渡不成了。”项羽笑着说:“老天爷叫我败亡,我渡江又有什么用呢?我和长江下游一带的子弟八千人举起义旗,组成起义军,进而渡江西进,争夺天下。但如今却没有一个人生还,即使江东父老兄弟同情我,拥戴我为王,我又有何脸面见江东父老?即使他们不责怪我,难道我的内心能不感到惭愧内疚吗?”项羽又对乌江里长说:“我知道您是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这匹马跟随我已经五年了,可以说所向无敌,它一天可以奔驰千里,是一匹难得的好马。

我不忍心杀死它,就送给您吧。”于是,他命令随从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同汉军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数百名汉兵。他全身十几处受伤,最后自刎而死。

金碧辉煌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耀眼。

此典出自元代汤垕《画鉴·唐画》:

“李思训画着色山水,用金碧辉映,自成一法。”

唐代时,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李思训,字建,一作建景。唐高宗时,李思训时任江都令,武则天临朝后,他辞官隐居,中宗时又再次出来做官,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他官至左(一作右)武卫大将军。

李思训的书画造诣很深,他工于书法,尤其擅长画山水树石,笔锋雄浑有劲。他喜爱描写湍濑潺湲、云霞缥缈之景,无论鸟兽草木都栩栩如生。

他曾应诏画大同殿壁和掩障,几个月才画完。

在中国绘画史上,李思训以其金碧辉映的山水画独创一格。他的画笔法工整,色彩鲜艳,装饰性极强,给人以绚烂多姿和富丽堂皇的感觉。元代书画评论家汤垕说:

“李思训画着色山水,使用泥金和青绿,色彩艳丽,独具风格。”据说,存世的《江帆楼阁图》就是李思训的作品。

列子御风@列子御风”形容仙人乘风遨游。也可用以形容乘着马、车、船等飞驰而过。

此典出自《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

《逍遥游》记载,战国时期,郑国有一个人叫列御寇(列子),与郑繻公(又说与郑穆公)生于同一个时代。他拜壶丘子林为师,著有书八卷。学得风仙之道,乘风四处游行,轻扬高飞,极端俊逸,每经十五日后回返归家,人们无不称赞他。

林下风气

“林下风气”形容女子风度娴雅,不同凡俗。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贤媛》:“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谢玄(公元343~388年),晋代阳夏人,字幼度,小字遏,是谢安的侄子。谢玄有一个姐姐,叫谢道韫,才华横溢,聪明而有才辩,嫁给王凝之为妻。谢玄很敬重姐姐谢道韫。同郡张玄有一个妹妹,嫁到顾家为妇。张玄也非常赏识自己的妹妹,经常把她同谢道韫相提并论,认为她们可以相媲美。有一个叫济尼的人经常出入张、谢二家。有人问他说:“谢道韫与张玄的妹妹相比,哪个更好呢?”济尼回答道:

“王夫人(谢道韫)神态闲适大方,有竹林名士的风度。顾家妇(张玄的妹妹)清秀俊慧,是闺房中的佼佼者。”他的言外之意是,谢道韫比张玄的妹妹要好些。

千岩万壑

“千岩万壑”形容重山叠岭。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

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字长康,晋陵人。他曾在荆州当参军。一次,他从会稽回来,人们便向他询问会稽山川的美丽景色,顾恺之回答说:“千座青山争妍斗奇,万条山谷绿水争流,草木蒙茏,葱葱郁郁,云蒸霞蔚美丽异常。”

青女飞霜

“青女飞霜”形容下霜降雪。

此典出自《淮南子·天文训》:“季春三月,丰隆乃出,以将其雨。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行十二时之气,以至于仲春二月之夕,乃收其藏而闭其寒。”

这段话意思是说:

每当阳春三月的时候,雨师便出现了,她将布施雨水。到了秋三月的时候,地气向下隐藏起来,并收缩起肃杀之气,各种各样的昆虫也潜伏起来,静静地躲藏起来以便渡过难关。

接着主管霜雪的青女之神出现了,她使霜雪纷纷降落大地,并且运行十二时之气。而到仲春二月下旬,才收敛起所藏而闭塞寒气。

青毡旧物

“青毡旧物”用来指祖先传下来的旧物。

此典出自《晋书·王献之传》:“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

王献之(公元344~386年),晋代琅玡临沂人,字子敬,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七八岁时便学习书法,王羲之有一次曾悄悄地从身后去拔他手中的笔,没有拔动。王羲之感叹地说:“此儿日后定有大名。”果然,王献之书法技艺炉火纯青,与父亲王羲之齐名,被人们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曾经与哥哥王徽之、王操之一起去拜访谢安(字安石,东晋孝武帝时任宰相)。谈话中,两个哥哥说的大多是生活俗事,而王献之对谢安仅表问候而已。他们走后,客人问谢安,王氏兄弟哪个优秀,而哪个稍微差一些。谢安说:“那个小弟弟好。”客人忙问为什么,谢安说:“贤人一般都不太爱说话。我看王献之很少说话,所以认为他是一个贤人。”一次王献之曾与哥哥王徽之同时呆在一间屋内,突然室内失火了,王徽之急忙跑出室外,连鞋子都顾不得穿上。而王献之则神情镇定,从容不迫地叫来仆人,扶着他走出室外。又有一天夜里,王献之躺在书斋中,有一些小偷潜入他的房间偷窃,想把所有的东西都偷走。等到小偷把东西都拿到手后,王献之从容不迫地说:“小偷们,青毡是我家先人留传下来的遗物,给我放下吧!”这些小偷一听,吓得慌忙逃走了。

轻裘缓带

“轻裘缓带”指穿着轻暖的皮衣,系着宽大的带子。形容仪态闲适从容。

此典出自《晋书·羊祜传》:“(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羊祜,字叔子,晋朝泰山南城人。曹魏末年,任相国从事中郎。晋王朝建立后,羊祜被封为巨平侯,都督荆州诸军事,为征南大将军。

羊祜在军中经常身穿轻暖的皮衣,系着宽大的带子,身上不穿甲胄,仪态优雅从容。在他的将帅居住地,一共只有侍卫十几人,他经常因为打猎、捕鱼而耽搁了政务。

有一次,他想在夜间外出,军吏徐胤手执带有缯衣的戟(官吏出行的仪仗之一)挡着营门,对羊祜说:“将军统管万里地界,怎么可以擅自离开岗位!将军的安危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危。我誓死也不让您出去,除非我徐胤今天死了,这个营门才可打开。”听了这番话,羊祜马上向徐胤赔笑道歉。从那以后,羊祜便很少外出了。

琼楼玉宇

“琼楼玉宇”形容晶莹瑰丽的高楼;也可用它形容仙境。

此典出自晋代王嘉《拾遗记》:“翟乾祐于江岸玩月,或问:‘此中何有?’翟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琼楼玉宇烂然。”

唐代有一个道士叫翟乾祐,相貌古怪,懂得一些法术。一次,他与数十名弟子在江岸游玩赏月,有弟子问他:“月亮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呢?”翟乾祐笑道:“你们可以顺着我手指的方向观看。”那一瞬间,弟子们便看见月亮里矗立着晶莹瑰丽的高楼,格外金碧辉煌。

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比喻极其边远的地方。也作“天涯地角”。

此典出自南朝代陈徐陵《徐孝穆集四·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言而无由,但以情及。”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亦有:“天涯海角无禁利,熙熙同似昆明春”的诗句。

据说宋代的大文豪苏轼(别号东坡居士)和这句成语有很大的关系。苏东坡在五十九岁那年,因被诬陷说他所写的诏令(皇帝对下属或对百姓所出的告示)中有斥责先朝的话,被贬到海南岛的昌化。他在昌化时,常到“角岭”

一带去游览。这一天,他正在海边欣赏水天相接的景色,忽然狂风暴雨,波涛汹涌。

这种情形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致,便在避风雨的那块大石上题了“天涯”和“海阔天空”

六个大字。后来,石匠便把这几个字刻在石上。久而久之,这个地方就被人们称作“天涯”,又因为这个地方本是“角岭”的一部分,所以后来的人便把“天涯”和“角岭”结合成“天涯海角”这个名词。

铜驼荆棘

“铜驼荆棘”的意思是说,铜驼埋没在荆棘丛中。用来形容亡国的惨败景象。

此典出自《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索靖(公元244~303年),字幼安,晋代敦煌人。他的家族世代为官,父亲索湛,任北地太守。索靖年少时就有超群的器量,与同乡人汜衷、索永等人一起在太学学习,驰名天下,索靖长期钻研研究,学识渊博。他曾官至驸马都尉,出任西域戊己校尉长史。晋武帝提拔他为尚书郎,又相继任雁门太守、酒泉太守。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后,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他死后,被封为安乐亭侯。

索靖有远见卓识,曾预料时局不稳,天下即将发生动乱,便指着洛阳宫门旁的铜驼,感叹地说:“铜驼,有一天我会看到你倒卧在荆棘丛中的景象了!”

万紫千红

“万紫千红”原来形容春色艳丽。现常用以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是景象繁荣兴旺。

此典出自南宋代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是南宋时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健阳(今属福建)。他曾任秘阁修撰等职,积极主张抗金。朱熹广注典籍,对经学、文学、史学、乐律甚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理学一直成为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影响很深。

有一天,朱熹到郊外去游玩。这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朱熹所到之处,百花盛开。无限春光引得朱熹诗兴大发,回家后,他便把这次郊游的感受写成了一首题为《春日》

的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鳞半爪

“一鳞半爪”比喻事物零星片断,不够完整。

此典出自清代赵执信《谈龙录》:“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

清代有一个诗人,名叫王士祯,他写诗非常注重神韵。有一次,他和学生洪界谈论,讲到神韵时他说:“诗如神龙,只见其首,不见其尾,或是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意思是:神韵这个东西与神龙相似,它在云雾之中,只露出一个头,而见不到尾,有时则这里露出一只脚爪,那里露出几片鳞甲,时隐时现,不可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