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下)
6731100000002

第2章 唯物义理故事(2)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魏文帝时,任御史中丞。魏文帝要攻打吴国,鲍勋就进见魏文帝说:

大王的军队曾经几次远征都没有取得胜利,主要原因是吴国和蜀国地势相连,有如嘴唇和牙齿的关系一样,他们相互支援,再者是路途太远,山水相阻,行军困难,所以要战胜吴国是很困难的。文帝不但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反而十分忿怒,把鲍勋从右中郎将降为治书执法。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比喻两者互相依存,利益攸关。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秦穆公比齐桓公更有策略,他不但肚量大、毅力强,而且深沉稳健。秦穆公一向埋头苦干,也不跟中原诸侯耍手腕用计谋。他认为要做大事,仅凭一、两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得有精英分子一起协助,于是他殚精竭虑网罗天下的人才,他第一个找到的人物是百里奚。

百里奚和宁戚一样,原是替人家牧牛的,秦穆公却请他做宰相。

百里奚是虞国人(虞国,在山西省平陆县东北,在三门峡附近),他去找蹇叔,蹇叔引着他去见大夫宫之奇。宫之奇请他们留在虞国,还说他非要介绍他们去见虞君。蹇叔摇了摇头,说:“虞君贪爱小便宜,不像个大人物。”百里奚说:“唉!我已流浪多年,现在只想安定下来,我就留下来吧!”蹇叔叹了一口气,说:“这也怪不得你,不过,我还是得回去。如果以后你想到我,就到鸣鹿村来找我吧!”从此,百里奚就跟着宫之奇在虞国做大夫,谁知真的不出蹇叔所料,虞君为了贪图小利,竟连国家也葬送了。

公元前六五五年(就是齐桓公纠合诸侯在首止开会那一年),晋献公派大夫荀息到虞国,送上一匹千里马及一对价值连城的玉璧,说:“虢国(又称北虢,在山西省平陆县,在三门峡附近)多次侵犯我们,我们打算跟他们拼个你死我活,贵国可不可以借给我们一条道路,让我们通过?”虞公只是把玩着玉璧,同时鉴赏着千里马,说:“可以!当然可以!”宫之奇劝阻他说:“不行!不行哪!虢国跟咱们的关系,就如同唇齿相依一样,俗话说‘唇亡齿寒’,只要我们两个小国互相帮助,就不至于被别国蹂躏,万一虢国不幸倾覆了,虞国一定也保不住。”虞公反驳说:

“人家晋国诚心诚意送来这个无价之宝跟咱们交好,难道咱们小气得连一条道路都不能借人家走走?再说晋国比虢国强盛十倍以上,就算失了一个小国,可是交了一个大国,有什么不好?”宫之奇还想再劝说,却被百里奚拦住了。宫之奇退出来,对百里奚说:“你不帮着我说话也就罢了,为什么要阻挡我?”百里奚说:“跟这种有眼无珠的人讲道理,就好像把珍珠扔在马路上,算了吧!”宫之奇预测虞国难逃灭亡的命运,就悄悄地带着一家人跑了。

晋献公派大将军里克领着大军,如若无人似的穿过虞国的土地,十分顺利地灭了虢国。

回程时顺便也灭了虞国,取回了千里马和玉璧。虞公和百里奚都做了俘虏。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作为一句成语,形容人学好、做好事难;学坏、做坏事容易。

此典出自《国语·周语》:“水火之所犯犹不可救,而况天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周朝周敬王的时候,名叫朝的王子兴兵作乱,他们占据了王城洛邑。周敬王被撵到刘地、滑地,后来得到晋国的救援,才到了成周这个地方。这时王子朝虽然跑到楚国去了,可他的余部仍然控制着王城洛邑。

周敬王不敢回去,于是便在成周住下。

周敬王的卿大夫刘文公和苌弘,想在成周筑起城墙,使它成为王城,就派人去晋国请求支持。晋国的国君魏献子准备答应他们的请求,来联合别的诸侯国,从而帮助周敬王在成周建立一个王城。正好这时卫国的大夫彪傒来到这里,听说筑城的事,很不赞成。然而他没有公开表示意见,而是去找周敬王的另一位卿士单穆公,他十分诚恳地对他说:

“我看苌弘这个人马上就要遭殃了。天的支柱是不能坏的,而一旦坏了天也就不能支持了。现今周朝的支柱已经坏了,已经支持不下去了,这是天意,人力是无法挽回的。周朝从幽王以来,就慢慢地衰落下去。

俗语说得好: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作好事像登山那么费劲儿,可学坏、堕落下来就像山崩一样,速度快得很呀!你回顾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兴衰,哪个不是如此!先前的夏朝从孔甲开始乱法,仅经过四代就灭亡了;商朝的兴起从玄王开始,勤身修德,经过十四代才获得天下,可是从帝甲开始衰落,只七代就垮台了。周朝经过十五代才建立起来,可是从周幽王作战到现在又过去十四代了,已经无法补救了,灭亡是必然的了。可是苌弘还想扶植它,这不是白费工夫吗?恐怕他将来还可能因此招来灾祸呢!”

没过几年,果然应了彪傒的话,苌弘被人所杀,而且遭到灭族之祸。

当止不止

“当止不止”是说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常常要向自己的反面转化;若不反顾,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

此典出自《阅微草堂笔记》:“有樵者,山行遇虎,避人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帝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

有一个打柴的人,在山中走路时碰见了老虎,于是他躲避在一个石洞里,老虎也随着进入石洞里去。石洞弯弯曲曲陷进去,打柴人转来转去地往里头躲逃。石洞小了,慢慢地容不下老虎的身躯,可是老虎却一定要追咬打柴人,使劲往洞里钻。打柴人在十分危急的时候,看见旁边有一个小孔穴,仅仅可以容下他的身子,于是他就像蛇一样急忙爬了进去。没想到曲折地爬了几步发现天空的亮光,居然可以从另一方向钻出石洞外面来了。接着他便奋力运来几块大石头,堵死了老虎的退路,并在石洞的两头都堆放上柴草,点起火来焚烧。老虎遭受烟熏火燎,吼声震动了整个山谷,没过多久,老虎就死去了。

这件事可以那些应当止步而不止步的人作鉴戒呀。

蹈水之道

“蹈水之道”说明做任何事情只有按照客观规律行动,从而才能完全驾驭它。

此典出自《庄子·达生》:“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

此吾所以蹈之也。’”

孔子在吕梁观赏瀑布的景色,那水流从三十丈的高处直泻而下,江面水珠飞溅,直到四十里之远,鼋鼍鱼鳖都不能在这里浮游。这时忽然看见一个男子游在江中,他以为是想不开而自寻短见的,便让他的学生沿河往下游去救他。却见这人游到数百步外便从水中出来,披散着头发,在堤岸下悠然自得地边走边唱起来。

孔子赶忙跟上去问他,说:“我以为你是鬼,细看却还是人。请问下,你游水有秘诀吗?”

那人回答说:“没有,我并没有什么秘诀。

我凭着人类的本能开始了我的生活,又依靠人类的适应性而成长,顺乎自然而成功。

同漩流一起潜入水底,随涌流一同浮出水面,完全顺从水性而并不是按自己的意愿想怎样就怎样。

这就是我能驾驭汹涌的急流的缘故。”

孔子问:“什么叫做凭本能开始生活,靠适应性而成长,顺乎自然而成功呢?”

他人回答说:“我生在陆地而安于陆地,这就是本能;长在水上而安于水,这就是适应性;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而结果就是这样,这就是顺乎自然。”

盗亦有道

“盗亦有道”的意思是,做盗也有其做盗的才智与品德。

庄子的本意在于阐发无处不有道的观点,后来,人们用它指称即使为非作歹的人,也有其规矩。

此典出自《庄子·箧》:“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传说在春秋末期,柳下屯(今山东西部)有一个人,名跖,人们称之为盗跖。有一次,盗跖的徒弟问他说:“有人说,道是无处不在的,如此说来,偷盗也有一定的才智与品德吗?”盗跖回答说:

“那当然,哪里没有道呢!”猜测人家家中会有什么东西,这是无事不通;敢于率先溜进去,这是勇敢无畏;撤退时走在后边,这是义气;知道什么东西是否可盗,这是聪颖明智;分赃均匀恰当,这是一种仁德。不具备这五项素质,而能成为天下大盗的人,还从没出现过。

东郭先生

“东郭先生”的这个典故告诫人们,对自己的人要友好,对敌人要狠,决不能不分敌我。

此典出自《东田集·中山狼传》。

赵简子在中山这个地方打猎,前面开道引路的是专门负责狩猎的虞人,后面跟着一些凶猛的猎鹰和猎犬,飞禽走兽应弦而倒的数都数不过来。这时候有一只狼站在大路上,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赵简子从容登车,左手拿起乌号良弓,右手夹持肃慎名箭,狠狠射去一箭,正中恶狼。那狼大声痛叫,落荒而逃。简子十分恼怒,驱车追赶,霎时间,车马扬起的尘埃遮天蔽日,足奔蹄踏的声响,如雷轰鸣。十步以外,分辨不清人和马。

这时,墨家弟子东郭先生正向中山去谋求官职,他牵着一头瘦弱的驴子,驮一口袋图书,因一大清早就出门了,所以迷了路。他望见远处尘土飞扬,心中惊恐万分。突然,一只狼窜到他的面前,抬起头来看着他说:

“先生不是有志于救助万物吗?从前,毛宝买龟放生,后来战败才得以乘龟渡江;随侯为蛇治伤,蛇从江里衔来明珠报答他,龟和蛇的灵性本来就比不上狼,今日我遇到了危险,您为什么不让我及早藏在口袋里,让我可以躲灾避祸,得以活命呢?一旦幸免,将来如果能有出头这日,先生的大恩大德有如救死回生,枯骨生肉一般,我怎么会不像龟、蛇那样诚心诚意报答您呢?”东郭先生说:

“哈哈!包庇狼而去得罪世代做官的人,冒犯有权有势的人,灾祸说不定就要临头,哪里还敢期望报答呢?然而,墨家一向以‘兼爱’为根本,我一定想办法救你活命,逃脱这场灾难,这本来就是我义不容辞、应该做的事情。”于是,他取出图书,空出口袋,慢慢地往里装狼,但前怕碰伤狼的嘴,后怕压着狼的尾,反复装了几次,一直都没有能够装好。东郭先生正在拖沓迟疑,追捕的人马越来越近了。狼焦急万分,哀求道:

“事情紧迫啊!先生难道真要客客气气地去灭火救溺,摇着响铃去躲避强盗吗?现在只请先生马上想办法!”说罢便蜷曲起四脚,让东郭先生拿绳子捆,它弯头至尾,曲背藏嘴,如同刺猬蜷缩腰脚,尺蠖弯曲躯体,蛇盘身子,龟缩脑袋那样,团成一团,听凭东郭先生摆布。于是东郭先生按照狼的意图,把它装进口袋,用肩扛起来放在驴背上,接着躲至道旁,等候赵简子等人通过。

没过多久,赶简子追来了,问不到狼的下落,十分生气,抽出佩剑,当着东郭先生的面“嚓”地削掉一段车辕,骂道:“胆敢隐瞒狼去向的人,就和这段车辕一样!”东郭先生慌忙趴在地上请罪,他爬到赵简子跟前,跪着说:“鄙人很不聪慧,却也想有所作为。现在奔走远方,自己尚且迷失了道路,又怎能得知狼的行踪,带着您的鹰犬去追赶呢?然而我曾经听说:‘大道以多岐亡羊’羊这种东西,一个孩子便可以制服,如此驯顺的动物尚且在很多岔路中走失,狼不能和羊相比的,而中山可以迷失的岔路又何止那几条呢!您现在仅仅顺着大路寻找,不和‘守株待兔’、‘缘木求鱼’一样吗?更何况外出狩猎,本是虞人的事,请您去问他们吧!一个行路的人有什么罪过呢?而且,我虽然十分愚蠢,难道还不知道狼吗?这种东西生性贪婪而凶狠,与豺勾结,为非作歹,您若能除掉它,我理应以微力效劳,又怎么会隐瞒实情而不讲呢?”赵简子听了,无话可说,掉头上路而去。东郭先生也赶着毛驴赶紧向前走。

走了好一阵,再也看不见狩猎队伍的踪影,听不到车马的声响了,狼估计赵简子已经走远,便在口袋里喊道:“先生留意,快把我从口袋里放出来,帮我解开捆我的绳子,拔掉我腿上的箭,我要远走了。”东郭先生便动手把狼放了出来。狼吼叫着对东郭先生说:“刚才我被猎人追捕,情况十分紧迫,幸亏先生救了我。现在我饿得很厉害,而又没东西吃,最终还要死去。与其饿死在路旁,被野兽吃掉,倒不如死在虞人手里,还可以成为富人家俎和豆里食品。先生既然是墨家弟子,如今劳累奔波,受苦受难想有利于天下,您又何必吝啬您的身躯,让我吃掉,拯救一条微贱的生命呢?”说着张牙舞爪,便扑向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匆忙徒手同狼搏斗,边斗边退,闪到驴后,绕着驴身和狼周旋起来。这样,狼始一直不能伤害他,东郭先生全力抵挡,彼此都累得筋疲力尽,隔着驴气喘吁吁。

东郭先生不住地叫道:“狼忘恩负义于我!

狼忘恩负义于我!”狼振振有词地回答说:

“并不是我一定要背弃你,天生下你们这些人,本来就是供我们狼吃的嘛!”

东郭先生和狼相持了很长时间,太阳快要落山了。看见一位老人拄着黎杖走来。只见他胡须眉毛已经雪白,衣服帽子非常素雅,看来是位有学识的人。东郭先生一见,又惊又喜,急忙撇开狼奔上前去,跪在地上,放声痛哭,说:“只求老先生说一句话,我就能活啊!”老人问起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东郭先生回答说:“这只狼刚才被猎人追捕,处境危急,向我求救,我真心实意地救了它,现在它反而要吃我。我再三请求也不能幸免,看来我现在是死到临头了。如今遇到您老人家,真是苍天不绝读书人!请您说一句公道话,救救我吧。”说完,爬到老人黎杖下,磕头如捣蒜,听候老人发话。

老人听了,连声叹息,用拐杖指着狼说:

“这是你的不是,受人之恩而后背弃,这是最不道德的。读书人常说:受人恩德而不忍背弃的人,作为儿子,必定孝顺。而且还讲,虎狼禽兽也知道父子情义。现在您如此忘恩负义,真是到了连父子恩情也没有的地步了。”便大声呵斥道:“快走开!

不然,我要打死你!”狼诡辩说:“老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请允许我申诉,愿您能耐心地听一下。一开始,他救我的时候,用绳子捆住我的腿脚,把我塞在口袋里面,又压了很多书,让我弯曲着身子,连气也不能出。而且又向赵简子编造了一套谎言,意思是想把我憋在口袋里,他独享其利。

您看,这种人怎么不该吃呢!”老人转过脸来对东郭先生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您就和它一样,也有罪啊!”东郭先生不服气,又原原本本地讲述了自己用口袋救它的经过和怜惜它的心情。那只狼也花言巧语,狡辩不休,以求取胜。老人见他们争执不下,说:“你们讲的都不足凭信,还是再装一下,让我亲眼看看口袋里的处境是不是真的困苦。”狼十分高兴地同意了,躺在地上,把腿伸给东郭先生。东郭先生于是又把狼捆起来,装进口袋里,用肩扛起来放在驴背上,可是狼一点也不知道这是圈套!

这时,老人贴近东郭先生的耳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