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辑各种图书和音像制品。目前,对大多数博物馆而言,观众通过展览看到的展品仅是其馆藏文物的一部分,要想让观众对博物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编辑出版各种图书和音像制品是非常必要的。还应看到,到博物馆来的观众历史文化素养高低不同,有些人对博物馆陈列的展品或主题有可能是完全陌生的,如果缺少必要的说明引导,通常难以凭借其经验的联想来理解文物展品的真正内涵意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便是专业工作者,由于专业及分工等原因,也并不是所有的人对所有展品的价值和意义都十分了解,他们仍然需要借助讲解或各种层次的出版物来理解展品的内涵和展览的主题。对一般观众来说,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出版物就显得更为重要。当这些出版物被观众带回家、带回国,就会成为一种扩大博物馆影响的有效宣传品;将陈列展览内容制成音像制品出售,观众既可以把它当作参观博物馆的纪念品,又可以当作进一步了解博物馆、学习历史文化的教材。这些出版物和音像制品可以在馆内出售,也可以在其他书店、商店或旅行社出售,不仅参观者可以买到,其他社会爱好者也可以获得。
(2)配合陈列展览,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复仿制品。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观众来博物馆已不满足于单纯看陈列展览,他们还希望购买一些自己喜爱的文物的复仿制品,带回去继续观赏或收藏。另外,一些科研院所由于展示研究工作也需要购买一些文物复仿制品;博物馆一些具有代表性、社会影响大、观赏性强的文物复仿制品也可作为政府及各部门的馈赠礼品,这都为博物馆制作文物复仿制品提供了更多更大的市场空间。当然,文物复仿制品必须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开发生产。
(3)以藏品为基础,设计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每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都有各自特有的文化,旅游者正是为了探寻其奥妙而踏上旅游的征程,异地文化的巨大吸引力促使各国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自己的支柱产业。就一般而言,旅游活动给旅游者留下的绝大多数是回忆,能够物化而购买带回的只有旅游商品,旅游商品的主要构成是旅游纪念品。旅游者大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即购买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或留作长久纪念,或馈赠亲朋好友。虽然从理论上讲,旅游购物是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之一,但也应该看到,购物支出在旅游活动中不属于必须消费的支出,它不是随着旅游者的人次变化而变化,而是随着购物资源的开发程度而变化,即要通过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刺激观众的求购欲望。在国外,一些博物馆不但把开发具有本馆藏品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还作为传播历史文化信息的新途径。在国内,由于越来越多的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都想寻找到能反映博物馆特色和代表博物馆文化品位的旅游纪念品,不少文博景点开始认识到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在更有效地发挥博物馆传播功能和提高传播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但除少数博物馆在这方面做出明显成效外,大多数博物馆的纪念品仍然品种单调、雷同,且文化含量低,不能满足观众的购买需求。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博物馆通常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历史文化的代表或象征,以其丰富多彩并具有代表性的藏品资源为依托,开发兼具实用、欣赏和收藏价值的纪念品,最能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的个性,也最能吸引观众并激发观众求购的欲望。在这方面,博物馆具有自己的特殊优势,大有文章可做,应该付出努力。
4.增加服务项目
目前,不少博物馆仍然同守旧有思路,只重展览,忽视甚至抹杀休闲娱乐功能。有些游客在参观展览中易产生疲劳感,需要一定的场所和方式加以舒缓。很多游客反映,现在去一博物馆除了一两个小时的参观,再没有别的活动。现实情况表明,努力把博物馆建成集参观、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因此,博物馆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不影响博物馆参观环境和总体氛围的情况下,可以开些茶座、咖啡吧和快餐店以及画廊、文博书店等,有条件的还可以举办一些小型乐舞演艺活动。通过增加休闲服务,延长观众在博物馆的逗留时间,还可为旅游纪念品的销售创造更多的机会。
5.扩大鉴定咨询
一般的收藏爱好者由于缺乏必要的文物鉴定知识,往往上当受骗,迫切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在这方面博物馆既有一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又有丰富的实物藏品,可以适当搞一些有偿的文物鉴定培训、鉴赏讲座以及咨询活动,评定文物价值,划分文物等级,既可普及历史文物知识,满足民间收藏爱好者的需要,又可通过鉴定,收取合理的费用,获得一定经济效益。
四、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对策
在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文化部下发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甘肃省政府先后下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甘肃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上述文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组织领导等进一步做出了明确规定。当前,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在以下几方面探索和实践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之路。
1.转变思想观念
几十年形成的包括博物馆在内的事业单位,面对不断深化的市场经济,在体制上、观念上、经营上和管理水平上,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诸多不相配和不适应的现象。为了积极有效地推动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认真了解当前国内外同行业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关于发展文化产业、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培育文化市场、强化财税政策扶持、加大投资融资力度、实施人才兴业战略等一系列规定和要求,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开发工作,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实践和探索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从而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2.明晰管理关系
由于博物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宜直接从事经营活动。所以,必须根据国家政策许可,从博物馆实际出发,一是研究确定哪些业务属于文化产业开发范围,并将经营性业务从博物馆分离转制为企业;二是从博物馆产业经营规模情况出发,合理确定从这些企业得到的收益。在此基础上,在保证博物馆投入(如场地、资金等)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博物馆从直接管理经营转变为宏观管理指导,做到事企分开。博物馆在两者关系上,要做到事业为主,产业为副,产业从属并服务于事业。事业发展要努力争取政府支持,产业发展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3.创新企业机制
博物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要认真吸取以往大办第三产业的教训,分析承包经营的利弊,按照国家政策,对现有经营体制进行企业改制,实施公司制改造,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并以此促使企业尽快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即具有独立财产权利、自主决策、自负盈亏的市场参与者,并在市场竞争中谋求更大发展。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股份制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造,创新管理机制,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对于博物馆从事经营的人员,可以保留原有身份,以解除后顾之忧,促使其积极投入经营活动。
博物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要认真吸取以往大办第三产业的教训,分析承包经营的利弊,按照国家政策,对现有经营体制进行企业改制,实施公司制改造,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并以此促使企业尽快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即具有独立财产权利、自主决策、自负盈亏的市场参与者,并在市场竞争中谋求更大发展。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股份制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造,创新管理机制,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对于博物馆从事经营的人员,可以保留原有身份,以解除后顾之忧,促使其积极投入经营活动。
4.打造特色品牌
博物馆在发展文化产业中,要鼓励支持企业在产品开发经营中实施品牌化,从而吸引游客的购买,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同时,博物馆文化企业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经营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要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必要工作,以取得法律保护并依法正确使用。
5.积极培养人才
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集聚人才,奠定文化产业开发基础。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有一支文化产品原创队伍、文化产品生产和复制的技术队伍、文化产品营销队伍,因而须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集聚机制。一要鼓励从本馆选聘一些善管理、懂文物、会经营的工作人员专门从事有关文化产业开发;二要从一些大学选调一批既具经营头脑,又有文化素养、懂理论、重实践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三要从外地引进一批既精通文博专业,又懂得经营管理的人才;四要有计划地对经营人员进行培训,逐步树立职工经营文化的理念,增长文化市场经销知识,提高经营文化产业的技能,从而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6.建立激励机制
博物馆要大力支持企业公司挖掘和利用本馆资源,企业在人事管理和利益分配上可有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权,在员工利益分配上,可与本人的业绩和贡献挂钩,拉开档次。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可给予重奖,有条件的可实行与绩效挂钩的年薪制,以激励他们在文化产业开发中的进取、竞争和创新精神。要充分利用博物馆现有人才资源,鼓励专业人员在不影响主业的情况下,发挥他们在文物鉴定、咨询、编写书刊音像作品等普及文物知识方面的作用,并给予适当的劳务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