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的新发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妻子宣称发现了一种消费心理理论:购物时最忌零称或细算。比如,上周末从超市买回一包五磅重的大虾花去30美元,似乎觉得价廉物美、物有所值。分成每磅单价变成了6美元,颇觉价格不菲。等到吃晚饭时我和儿子的筷子伸向令人垂涎欲滴的糖醋大虾时,妻子说:“我数了一下,一共是30只虾,正好划到一美元一只。”“怎么涨得这么快?”儿子一边问一边把第三只虾送进嘴里。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消费心理现场分析,因此丝毫不影响我们的食欲。
不过我试了一下,妻子的这一新发现还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前不久回国内出差看到多年未吃到的香榧,一看价格牌:每斤80元人民币,真公道。为了保证质量我提出先尝一粒再决定买不买。“一块钱一粒,先付后尝。”女营业员一边嗑瓜子一边漫不经心地回答。“怎么这么贵?”我问。“贵?一斤称八十粒,你不会算呀?”不知是因为这女营业员的态度还是妻子的消费心理理论在作怪,我连尝都懒得尝就离开了商店。
人生其实并不漫长
偶然地发现这一理论特别适合用于计算生命,大有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之功效。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时间就是金钱。英语谚语“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和中国人常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如出一辙。人的生命有长有短,但上帝似乎挺公平,给每个人都是一辈子,并没有巨大的贫富悬殊。至于你能在有生之年创造多少财富赚多少钱,那就看各人的努力了。
用“一辈子”、“一生一世”来计算人生,人生似乎很长,也很难让人有紧迫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用“漫漫人生路”来形容人生。如果改用“年”来计算,就算是八十高龄的老翁从生到死,一年一度的春节也只过了八十次。我们平常都有感叹今年的春节刚过明年的春节又在眼前,想到漫漫人生只能过上八十次春节,不由自主就要感慨人生苦短了,甚至有点不寒而栗起来。
换成用“月”来记录人生,我们对“光阴似箭”这个成语顿时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月刚发工资下月开饷的日子又到了,这月的任务刚干完下月的计划又来了。八十高龄也不过只是九百六十个月!
最常用的时间计量单位恐怕是“天”了。几乎每个人都能以不同的例子告诉你一天的时间是多么短。可是你知道八十年是多少天吗?二万九千二百天!如果你想到这一辈子从生到死不过两三万天是不是会顿时紧张起来?
你想成功吗?你在做什么?
在美国工作生活了二十年最大的感触就是“生命短暂”(Life isshort)。英语有一个词组“time killer”,英汉词典通常译为:“消遣物,消磨时间的人”,比如像人们在机场、车站上用来打发时间的通俗甚至低俗刊物和游手好闲族所喜爱的酒吧、游戏机的消遣就属于这一类。这个词组要是直译的话才精彩,那就是“时间杀手”,多么令人触目惊心!如果时间就是生命,“时间杀手”与“生命杀手”又有何不同呢?而通常这行凶者就是被害人自己,是自杀而不是他杀!
很久以前听别人说鲁迅讲过这样一句话:“不是没有时间做,是有时间的时候没有做。”是不是鲁迅的原话我未曾考证过,不过多年来一直将其奉为座右铭,别人“自杀”时我耕耘,几十年如一日,成功是必然的,不成功才奇怪。
亲爱的读者朋友,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生命短暂,我们并不富有。人生是旅途,成功始于脚下,请珍惜每一天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