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道德经的智慧
6726600000072

第72章  自知自爱

原文

民不畏威,①则大威至②。

无狎其所居。③不厌其所生。④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⑤,自爱不自贵。⑥

故去彼取此。

注释

①民不畏威:威,指统治者对民众的强暴威镇。不畏,不畏惧什么。

②大威至:大威,指广众的反抗斗争。至,这里作来到讲。

③无狎其所居:狎(xiǎ),与“轻”同义,即轻视、漠不关心。居,这里指基本生活需要。

④不厌其所生:厌,厌弃、厌恶。生,指生存需要。

⑤不自见:即不自以为是。有人注“见”为“现”,在此句中不贴切。

⑥自爱不自贵:洁身自爱不自我显贵。

意译

如果民众不畏惧威镇时,那么人民的反暴斗争就要来到了。不能轻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不能厌弃剥夺人民的生存需要。只有不厌弃人民的生存需要,人民才不会厌恶统治者。因此,守道的统治者,他们有自知之明而不自以为是;他们洁身自爱而不显示高贵。所以要舍弃自见自贵,取用自爱洁身的态度为政。

智慧解析

有能力、有权势的人,自然会得到他人的崇敬与畏惧。但是,有时他们却不能得到他人的畏惧与崇敬,也就是灾祸和苦难降临的时候。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人不再惧怕和崇敬有能力、有权势的人了呢?其原因来自那些有能力、有权势的人本身,是他们自己迫使他人不再惧怕和崇敬他们了。他们使得他人不能安居乐业、不能幸福生活,令他人不得不产生厌恶情绪,并且起来反抗。

这对一个国家的君王或统治阶级来说是最惨烈的事,也是这个君王或统治阶级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应该怎样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呢?只有君王或统治阶级不欺压人民,不逼迫人民,才不会使人民感到厌恶,也不会使人民起来反抗。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君王或统治阶级能够有自知之明,不过分显示自己的权势,明白“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并且自重自爱,不过分强调自己的尊贵,就可以避免人民的反抗。

对于一个君王或一个统治阶级有这样的要求,它对于我们每个平凡的人来说也是一样适用的道理。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了大道的时候,要珍爱自己所拥有的,明了自己所没有的,不要让他人感觉到我们的出众,也不要让他人感觉到我们的尊贵,以免耀人眼目,使他人厌烦我们,这样我们就不会与他人发生冲突,而不能和平相处了。

自知和自爱是人们难得的品行,是顺应大道规律的德性。因为只有自知才能知人,只有自爱才能爱人。但是,我们往往在自知和自爱的时候,不能很好地把握分寸,有过分在意自己和显示自己的行为。结果把自知变成了自现,把自爱变成了自贵,其产生的作用不仅是相反的,而且还会遭到他人的抱怨。

有一个富人是一个很懂得自爱和自知的人,他很善良,帮助贫穷的人,而人们从来没有感觉到他在显示和炫耀自己,而是一种朋友式的关心,亲切自然,得到众人的赞许和尊敬。于是,有人就问这个富人是如何做的,怎会有这样的心态?富人就给那个人讲了他自身的一件事。

富人因原来的房子破旧了,就重建了一所房子,还特意为那个新房子做了一个很大的屋檐,为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提供一个躲避雨雪的地方。房子建好后,果然有很多的穷人来到这里躲避雨雪。但是人多噪杂,使富人一家没法正常的生活,为此他家里人没少与那些穷人争吵,结果闹得很不愉快。

第二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有一个老人冻死在屋檐下。那些与他家人争吵过的人,就纷纷骂他为富不仁。过了些日子,一次台风的侵袭,把富人的大屋檐掀翻了,那些与富人不和的人就幸灾乐祸,并说这是上天的惩罚。富人吸取了教训,在修建屋檐的时候,将屋檐建得很小,把省下来的钱建了一所小房子。虽然房子小了些,并且比较简陋,但是给了那些穷困无家的人一个真正的避风港,所有在这里得到暂时庇护的人,都对建这座房子的主人表示感谢。而富人不仅满足了自己行善的心愿,也得到了很好的口碑。

富人最终明白了一点:施人以爱其实就是自己获得自爱的保证,只能让他人感觉到这是一种关怀,而不能让他人感觉到是施舍,更不能让他人感觉到有仰人鼻息的自卑感,因为一旦受助者有了这种感觉,那就变成了敌人。

所以,真正的自知和自爱,不强调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而看重他人对此的感受,只有他人感觉到平等的时候,我们的自知与自爱才能得到充分的崇敬!这也正是老子所说的圣人所要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