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道德经的智慧
6726600000065

第65章  善为道者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①将以“愚之”。②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③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④;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⑤,变稽式⑥也。

常知稽式,是为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⑦

然后至大顺。

注释

①非以“明民”:即不能用伪智巧诈的为私伎俩教化民众。

②将以“愚之”:即要用道义无私的属性教民以诚实淳厚而无私妄。“愚之”并不是昔贤误解的愚弄百姓或使百姓愚笨的那种意思。《孔子家语·问玉》有“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王肃注愚为“敦厚”。

③以其“智”多:其,指代各级统治者。“智”多,即伪智欺诈巧夺多。

④贼:意为损害国家公益的坏魁。

⑤两者:指上文“贼、福”之句的二项陈述。

⑥稽式:考核真伪的准则。

⑦与物反矣:物,自然万物。反同返。句义是人事行为若能回归自然无私的真朴状态。

意译

昔往善于执道的统治者,不是用伪智巧夺牟私的作为教民,而是以守道无私的身教使民诚实敦厚做事为己任。如果出现了民众难以管束的私妄事,往往是统治者违道采取了伪智巧诈的作为而上行下效的结果。所以谁用伪智利己的榜样来治理国家,谁就是损害国家的坏魁;谁能摒除私欲守道来管理国家,那就是天下的福源。知晓用以上二项内涵的利弊,是官民们自律和民众对统治者进行真伪考核的准则。常知此则并能检审自己,就是最高的美德。美德的实际功用,情真义深啊!宁静致远啊!人事的行为若能回归自然的真朴无私状态,尔后天下必能达到大顺。

智慧解析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它的本质和规律,我们人生存在其中只有顺应,而不可改变。万事万物不会因为我们是万物之灵,或是因为我们的地位高低就有所改变或顺从,在这个规律面前,人与物、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无亲无疏,无远无近,无高低与富贵之分,全都要依从它的法则,顺道者昌,逆道者亡。所以,我们人就不可能使出任何阴诡心机,既然使不出阴诡心机,那就不要擅动心智。因此,按老子的意思,没有心智就是最大的心智。要运用我们大的心智,就要抛弃我们那些小的心智。特别是领导者,因为你的心智不只是个人的心计,还要变成行动和指示,这样就会有个整体顺道还是逆道的问题,整体顺道就会昌盛兴旺;整体逆道就会衰败灭亡。

明白了这个道理的领导者,才是一个善于行道的领导者,才会有一个明确的想法:民众越朴实越好,越没心眼越好。就像地球每天在转动,我们在上面应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不必为了使它转动得快些而拴上绳子使劲拉,也不必为了使它转动得慢些而坐在地上不起来。这样上下、官民就会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同舟共济的氛围中,从而国富而民强。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真正的领导者不需领导,他只需指出方向。而真正的领导者也是不会让人一眼看出来的,因为他知道大道无为无形的真意!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去集市上买鹦鹉,他看到一只鹦鹉前面的牌子上标着“此鹦鹉会两种语言,售价200元”,另一只鹦鹉前面的牌子上则标着“此鹦鹉会四种语言,售价400元”。这两只鹦鹉都毛色光鲜,非常机灵可爱。这个人看来看去,不知道应该买哪一只才好。忽然,他又发现另外一只老鹦鹉,它毛色暗淡且杂乱,标价却是800元。于是,这个人好奇地问老板:“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种语言?”店主回答说:“不。”这个人更奇怪了,又问:“那为什么它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说:“我不知道,但是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有些人把这个故事当成笑话来讲。然而真正的领导者,其实不一定要在所有的方面都强过他人,关键是要具有宏观决策能力,并且信任他人,放权给他人,就能团结和支配比自己更强的力量。因此知道怎样做的人只能保有一份工作,而知道为何这样做的人,才会成为领导者。

对一个领导者的要求是这样,必须按道行事才能发展壮大。但是单纯依靠领导者一人与道同行是不够的,虽然领导者处得是主导地位,但我们每个人也必须要响应,要与领导者同心同德,共同顺延着大道的规律行事,不使阴谋诡计,不运用小的心智诡计才行。如果不是这样,就算领导者是一个开明的人,而下属也大部分可以与之同心,也难免会有“一马勺坏一锅”的情况发生,而那时也就悔之晚矣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领导者,都要成为善于行大道的人,遵守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法则。一个处世无求的人,才能真正成为智者,而不是一个看上去心智很多,其实是虚伪愚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