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为学日益,①为道日损。②
损之又损,③以至于无为。④
无为而无不为⑤,取天下常以无事⑥;
及其有事,⑦不足⑧以取天下。
注释
①为学日益:为,“伪”之借宇。伪学即学道不守道的假学。日益者,私欲越甚也。句义是学道不守道,私欲非但不减,反而增加。
②为道日损:为道,指学道能守道。日损,指私欲逐渐减少。为,念阳平音,指动作行为之“为”。
③损之又损:指私欲逐渐减少再减少。
④以至于无为:至于,达到。无为(wèi)即无私。
⑤无不为(wéi):即无所不成或无所不能。
⑥无事:即无私:事为“私”之谐音。讲为无私事亦通。下文“事”字同义。
⑦及其有事:即复转有私之义。
⑧不足:不能。
意译
学道不守道,是属伪学,私欲非但不减反而日趋增加;学道能守道,私欲就会逐步减少,少之又少,最终达到了崇高无私的人生境界。无私才能无所不能(成),所以治理社会要遵从无私的原则,才能取信于人;若统治者由原先的无私而复转蜕变为私,就又不能取信于天下民众矣。
智慧解析
老子在上一章中提到,出门寻“道”等于缘木求鱼,是不可能得“道”的。那也就是说坐在家里不出门,就能够得“道”了?也不是这样推算的。如果是那样,瘫痪在床的人应该是最容易得“道”的,其实不是这样的。
老子所说的出门与不出门,不是指形式上的在家里或到他乡,而是意识上的。意识上不要出外寻求,因为“道”没有在外面,“道”在我们自己的心中,也就是说精神上要内守。佛家讲:“天下众生皆是佛,谁是佛,我就是佛。”只要我们心中有佛,我们自己就是佛,不用去拜别人,拜自己就可以了。同理,心中有“道”,自己就是“道”,心中无“道”,即使四处寻求,也不可能得到。
我们从小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也越来越丰富,经验越来越多。所以我们是在学习中了解世界,探索和追求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它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因此是要在不断增长中积累和巩固。当我们的知识积累得越多,越接近认识自身和宇宙真理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知识是无尽头的,是永远不可能完结的。就像一束光,我们可能知道它的开始在哪里,但它的结尾在哪里我们就是无法知道的。而知识似乎连开始都没有,更不要说结尾了,所以我们的学习只能是在日益加深中,不断地被探索。
但是由于我们知识的增加,使我们越发地向外探索,诸如外地、外国,甚至外太空,却忽略了我们自身的东西,也就是我们的心。随着知识的丰富,我们的心也越来越混乱,分别心也就越重。而我们的欲望在不断的探索中没有得到满足,就越发地去探索未知,也就更加的不知了。因此才会有这样的歌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我们对知识的渴求,使我们走出门去,去拜别人,去四处寻找,我们的意识也随着一起到外面去游逛,因此远离了对我们内心世界的安慰,使我们的心灵处在一种烦躁和不安静的状态中,就远离了大道的规则。我们是被我们的知识所阻碍,本来知识是帮助我们认知世界的,但是由于我们的执著使我们产生了局限性和分别心。因此只有去掉自己的分别心,才能摆脱局限,不再受欲望的束缚,才能秉承大道的德性,沿袭自然的规律,使自己的心得以清净,使自己的世界得以安宁,从而达到自然而然的境界,就能使自己的心灵和世界融为一体,成为永恒。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正忙着工作,他的小儿子却在旁边吵吵闹闹。父亲无可奈何,随手拿出一本旧杂志,把杂志中的一张色彩鲜艳的插图——一幅世界地图,撕成大小不等的碎片,拿给儿子,说:“小家伙,如果你能把这张地图拼好,我就给你五元钱。”
父亲以为这样会使儿子老老实实地花上一上午时间。因为,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要把那么零乱的世界地图碎片复原,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然而,没过十分钟,儿子就跑过来敲他的房门。父亲看到儿子居然如此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感到十分惊奇,问道:“儿子,你怎么这么快就拼好了地图?”
“啊,”儿子回答说,“是这样,这张地图的另外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想如果把这个人正确的拼到一起,那么背面的地图也应该是正确的。”于是,父亲给了儿子五元钱。
这个小孩给了我们一种启示:不要过分执著于我们所做的事,顺其自然就不会陷落到世界的杂务中,找到正确的人性,就会与大道同步,就能够摆脱欲望的缠绕,自然也就得到了正确的世界!所以不管是增益还是减损,都要顺其自然,不可执著,才能一步步稳固地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