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道德经的智慧
6726600000039

第39章  以贱为本

原文

昔之得一者:①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②

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③。

其致之也,④谓天无以清⑤,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废⑥,

神无以灵,将恐歇⑦,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正,将恐蹶⑧。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⑨。

是故不欲⑩如玉,珞珞如石。

注释

①昔之得一者:昔之,即昔往。得一者,即得道的古贤。“得一者”后转抄中分析掉了“曰”字,笔者给予补出。

②神得一以灵:神,指人的神志。灵,聪明慧达。

③正:在此指国泰民安。一本“正”作“贞”。

④其致之也:其,指上面所讲的道。致之,即功用、致用。《易·系辞上》“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孔颖达疏:“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有本“致”字作“至”字,属通借关系。

⑤谓天无以清:谓,在此作可以这样说。无以,作没有讲。以下五个“无以”同义。清,清明。

⑥废:荒废。

⑦歇:停歇、停绝。

⑧蹶:垮台、挫折。

⑨至誉无誉:至誉,最高的荣誉,指道的无私性赞美最高。无誉,即无须赞美称颂的意思。

⑩不欲:没有私心。

琭琭:形容玉美的样子。

珞珞:形容石坚的样子。

意译

昔往有道的贤哲曾这样称颂过道:天得道则清明,地得道则宁静,神志得道则聪慧,河谷得道则盈满,万物得道则生而健长,侯王得道则国运昌。道的恢宏功用,可以这么说:天若离开了道,就失去清明,恐怕要崩裂;地若离开了道,就失却宁静,恐怕要荒废;人若不守道,则没有灵性,恐怕聪慧要停歇;河谷离失了道,则不能盈满,恐怕要枯竭;万物脱离了道,则没有了生机,恐怕要灭绝;侯王背叛了道,就不会国运昌盛,恐怕要垮台。所以高贵者应知卑贱者是他存在的根本,所谓的高,是以下为基础的。难道统治者谦称自己是什么孤、寡、不谷,就表明他们懂得以贱为本吗?不是的啊!他们有些只不过是做表面游戏给人看。所以最高的荣誉应该是道的无私性,但它又无须人们称颂它。所以没有私妄的人生,他们的品德就像美玉那样晶莹闪光,意志就像山石那样坚强无比。

智慧解析

我们经常说某某人缺德,但是何谓缺德?又为何缺德呢?这要从我们人类自身的欲望说起了。因为我们的身心受着我们的欲望的左右,为了填满欲望这个无底洞,我们就不得不去追求、去索取,就会有分别心和执著心。分别心使我们只追求和索取我们喜欢的,而不去追求我们不喜欢的;执著心使我们不择手段、费尽心机。而我们知道大道与大德是无言无为的,是没有分别、自然而然的,它们无处不在,无所不在,也就不会有所喜欢或无所喜欢;而万物都是由它们衍生出来的,也就不存在追求与索取,自然也就不会有执著心。由此来说,我们人类的行为是脱离了大道与大德的准则的,是违背了大道与大德的自然规律的,大道与大德没有在我们身上体现,也就是说我们缺乏道与德。

那么我们抛弃我们的欲望,摆脱欲望的束缚,我们就可以拥有道德了,也就不再缺德了?可以这么讲。但是做到这一点却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人是不可能没有欲望的。如果我们人要是没有欲望,那么与枯木、碎石、垃圾又有何分别呢?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的不断进步正是因为有我们的欲望做原动力。我们正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才去努力追求与探索的。而也正是一个欲望接着一个欲望,才构成了我们人类进步的历程。所以有欲望对于世俗的我们来说并不是错误的,关键是看我们的欲望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正义的欲望是好的,是可以帮助我们前进的,是使我们不断向上的,会使社会更稳定。比如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生的探索等。而邪恶的欲望是坏的,是导致我们后退的,使我们越来越无耻,会使社会更混乱。比如贪欲、物欲等。

因此不要使我们的欲望侵害到别人,包括大自然中的所有生物,那么就算我们有欲望,也还是遵循大道与大德的法则的,是没有违背大道与大德而存在的。我们都有欲望,为了我们自己的欲望,而影响或损害了别人,包括大自然中的所有生物,哪怕是一草一木,那就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是缺德,为了我们的一己之私,而影响和损害了公众的利益,是缺德;为了我们眼前的私利,影响和损害了社会的长远利益,是更大的缺德。

其实,不仅我们人类有缺德的表现,连天地万物都有缺德的现象。拿天来说,浑然一体,夏天落雨冬天降雪,夜晚星云散布各居其位,白天阳光高照,白云漂浮,这时的天体现着道德的规律,是清明亮丽的。但是冬天下雨,夏天下雪,陨石横空,乌云堆积大雨连绵,日久不歇,这时天就违背了道德的规律,这时的天就是缺德的,如果总是这样,那么早晚天也会崩裂。那么地得道则表现在,水清草绿,百花齐放,鸟兽各自为地,安乐自由,万物生机盎然,人也快乐逍遥,一派繁荣昌盛、和谐安宁的场面。而地要是失道而缺德,就会山崩地裂,洪水肆虐,飞沙走石,所有的植物动物都惨遭灭绝,人也很难苟且偷生,万物无存,这样地也就不称之为地了,也许会变成月球。

天和地都有背道离德的时候,那我们人偶一失德,也是可以原谅的。但是不能长久地心存虚伪与狡诈,不能习惯性地离德背道,那样我们也就生存不了太长时间了。因此我们的根本不是戒除欲望,也不是紧追道德,最关键和最根本的是我们的心向,也就是说,我们的心采取的是何种欲望。是不是能使那份原始的纯净欲望得以保持,是不是使我们的心态能维持最初的存在方式,不沾一丝污浊。最后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既不做美玉,也不做顽石,我们只做我们自己,保存着我们那颗拥有正义欲望的心灵,并使它更清澈、更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