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洛(Callo,RC)是当代国际著名的病毒学家,他获得了举世公认的斐然成就,世人皆知的人类艾滋病病毒,原先也被认为他是第一发现者。
1983年,法国巴黎的国际闻名的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蒙太尼(montagnier,L)发表了有关人艾滋病病毒生物学性质的论文,这是他们自己由病人血样分离出的艾滋病病毒,实际上也是国际上的第一份。随后,蒙太尼将这份病毒样品寄送给了盖洛。盖洛实验室当时虽然也正致力于分离和培养人艾滋病病毒,但并未成功。收到蒙太尼寄来的样品后,他们立即着手分离和培养艾滋病病毒的工作,并取得了成功。遂于1984年5月份和10月份在《科学》杂志上连续发表了数篇论文,对人艾滋病病毒的生物学性质进行了仔细的描述。盖洛把分离到的病毒命名为hTLV-ⅢB。由于盖洛名气大,加之科学界对权威人物的倾向心理。“人类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者”桂冠戴在了盖洛的头上。
蒙太尼与盖洛相比可以说是无名之辈,但他在美国最优秀的实验室进修过,拿过博士学位。因此他对本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动向有全面的了解,学术上的造诣较深。盖洛论文一发表,蒙太尼就发现,盖洛论文中称之谓hTLV-ⅢB的人艾滋病病毒完全是来源于他们所寄送的艾滋病病人的血样。因为其基本生物学性质同他们已发表的称之谓lAV-BRU的人艾滋病病毒相同。蒙太尼怀疑,盖洛故意将lAV-BRU改名为hTLV-ⅢB,用了“换包计”。因此,蒙太尼等通过法国和美国有关途径上诉,一场旷日持久的国际科学官司从此正式开打。
1987年中,盖洛事件惊动了美法两国最高领导层,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和法国总理希拉克不得不亲自出马进行调停。两国首脑经过谈判协商,达成了谅解,一致的意见是:两国共享人类艾滋病病毒发现者荣誉和成果。但是政治和行政首脑的干预并不能解决科学上的谁是谁非问题。经过近3年的明察暗访,美国《芝加哥论坛报》于1989年11月19日率先发表调查文章,揭露盖洛偷窃艾滋病病毒的事实真相,从而使盖洛事件烽烟再起。这震动了美国也震动了国际科学界。1990年1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委托美国国家科学院组成一个10人调查小组,对盖洛事件的真相进行调查。经过10个月的调查,NIH为盖洛作出袒护,宣布盖洛是无罪的。
然而,盖洛的ⅢB病毒与巴斯德研究所蒙太尼的lAV病毒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来自同一病人还是不同病人?1990年10月下旬,当时的NIH代理院长劳勃宣布对盖洛事件将由一般性的调查转入全面审查阶段,除继续调查“偷窃病毒”真相外,还着重审查盖洛等人发表在1984年《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有无作假的问题。从后来公布的材料来看,盖洛的论文中有不少漏洞,审查小组提出了多达一二十条的疑问,并证实存在弄虚作假等违反科研道德的问题。随后,NIH解散了原来的审查小组。新的审查小组成立后不再允许盖洛本人和他的发言人及辩护律师去旁听,形势对盖洛变得更加严峻。
经过不同实验室的“背靠背”试验结果表明,盖洛的hTLV-ⅢB是来源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蒙太尼的样品。据报道,盖洛已承认人类艾滋病病毒的第一发现者应当属于法国人。美国官方也认为法国人是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者,宣布美国放弃作为该病毒发现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