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术是支撑外科医术的基矗不难想象,如果没有麻醉术,要进行外科手术简直是不可能的。
中国是在外科治疗上最早使用麻药的国家之一。汉末医学家华佗在治疗“肠胃积聚”等病时,就先让病人服“麻沸散”使之麻醉,然后再施行腹部手术。这说明,中国早在2世纪时就已在麻醉方法和外科手术方面取得了相当成就。
近代麻醉术出现于18世纪末,这时正是化学这门学科即将形成之际。当时,科学家们正在全力以赴地进行研究工作,力争发现和制成新的化合物。
在这些科学家中,有一位叫戴维的英国人,他对一氧化氮(别名笑气)很感兴趣,进行着各种试验。他发现,谁吸入了这种气体,就会心情愉快,大笑不止,以至最后达到昏昏欲睡的状态。
笑气的发现很快就在欧洲传开了,许多人都想体验一下吸入笑气的感觉,自愿前去接受试验。当时,一些有名的诗人争着来吸笑气,以享受笑的乐趣。1800年,戴维在英国皇家学会做报告,到会人员全都吸入了笑气,一时间乱成一团:有的人哈哈大笑,有的人睡倒在桌子上,有的人则大声谈笑。当时还有人画了一幅漫画说:“笑气可以治好嘴碎的太太。”美国有位牙科医生叫韦尔斯,他听到这个消息,联想到他给病人拔牙时,由于没有麻醉药,病人疼痛得大声嚎叫,痛苦异常的情景,就想到:这种笑气能否成为一种麻醉药呢?于是,他大胆地决定拿自己做实验。他先是吸入笑气,然后请助手给他拔了一颗牙,果然不觉得疼痛!试验获得了成功。
韦尔斯的助手莫顿,认为笑气的麻醉效力还不够大,想另找一种更强有力的麻醉剂。为此,他去请教化学教授杰克逊。教授说,有一次他做化学实验时,不小心吸入了过多的氯气,感觉喉头很不好受,于是他试图吸入一点乙醚解毒。当他吸入之后,身上马上感觉很舒服,一会儿便昏昏入睡了。
莫尔顿听了这个情况之后,就开始利用乙醚作麻醉药,先在动物身上试验,后来又在自己身上试验,证明乙醚确实有较好的麻醉作用,而且对人体无害。进而,他在对病人进行手术时,使用乙醚进行麻醉,获得了巨大成功。
从此,用酒精制成的无色透明体乙醚,成了世界上各个医院的手术室不可缺少的药品。
麻醉术不仅用于外科手术,还被用来进行减少分娩的痛苦。这里有一个有名的故事:起初,由于宗教上的理由,很多人反对麻醉分娩。到了1853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生奥波尔特王子时,用氯仿麻醉获得成功。消息传开后,舆论一下子就改变了态度。此后,在麻醉之后分娩,就成为平常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