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应该避免的100种教子错误
6725900000080

第80章 对孩子的胆怯行为过分指责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当发现孩子因为胆小、不自信,而失去锻炼、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时,父母往往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因此一味地批评孩子窝囊、没出息,希望孩子能够勇敢一点、自信一点。

老孟参加家长会回来,气呼呼地坐在沙发上抽烟,等着儿子。儿子和妈妈刚一进门,老孟就对儿子喊:“你给我过来!”妈妈一愣,赶紧挡在儿子前面:“你干嘛?老师跟你说什么了,你就对儿子这么凶?”老孟一指儿子:“你自己问他。就没见过他这么窝囊的!老师让他当干部,可他说什么也不干。真是丢人!”妈妈把儿子拉到身边,问儿子这是怎么回事儿。原来,这个学期重新选班干部时,老师想让小孟竞选体育委员。可是,小孟自己却不积极。老师问他为什么,小孟说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又没有当过干部,怕同学没人听他的。虽然老师肯定了小孟平日表现出的能力和在同学中的威信,也表示老师和其他班干部都会帮助他,但小孟还是没有答应。

老孟说:“老师都说你行,你自己怎么就这么没有出息,怎么这么胆小?人家孩子都愿意当干部,就没见过你这样的。”小孟在爸爸的训斥下,低着头说:“其实我也想当,可真的又很害怕。怕有的同学不听我的,怕万一干不好别人笑话。还有一点我都没敢跟老师说,我觉得当体育委员就得管别人,上课间操、课后锻炼什么的,老是得点人数、记考勤,肯定得罪人,我就更不敢了。”老孟又气又无可奈何地说:“这也怕、那也怕的,真是窝囊!我算看出来了,你也就这么点出息了!”

从心理上讲,孩子都有表现自己能力、展示自己才华的愿望,都希望有机会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拥护。但机会来到时,孩子却因为种种原因胆怯了、退缩了。这时,孩子自己的心里也很难过、很矛盾,甚至很痛恨自己。父母的训斥和批评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孩子的心情更加沉重。

孩子本来就缺乏自信,父母不是想办法鼓励他,而是在“恨铁不成钢”的心理驱使下,给孩子定位为窝囊、没出息、丢人等,只会使孩子更加怀疑自己、更加没有自信,并从此背上一个思想包袱:连爸爸妈妈都这样说我,看来我真的是不行,真的没有本事。

在孩子原本就有心理负担,就非常矛盾、困惑的时候,父母不仅没有给予关爱、帮助,反而是否定、教训,这会使孩子感到父母作为自己最亲近的人,也不能理解自己、支持和信任自己,从而对父母感到失望、产生隔阂。

其实,孩子都有展示自己、让别人认可自己的愿望。但如果孩子缺少这样的锻炼机会,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当真正有机会来临时,因为心里没底儿、对自己没有自信心,而不能勇敢地抓住机会,展示自己。

从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有能够表现和验证自己能力的机会,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出现遇到机会却因为胆怯而“临阵脱逃”的情况。即使孩子出现了这样胆怯、不自信的现象,父母也要控制好自己失望、着急的情绪,给孩子以安慰、鼓励。父母可以和他分析老师、同学推举他的原因,指出他的优势、能力,让孩子能够正视自己的能力和在老师、同学心目中地位,帮助孩子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如果有机会,可以鼓励孩子勇敢地去争取,并承担起老师和同学交付的责任,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为班集体做贡献、为同学们做好服务。

如果孩子是因为怕得罪人、怕承担责任而拒绝做班干部,父母首先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起一些因为工作得罪人、被他人误解甚至是排挤的反面事例,才使孩子的心里产生这样的阴影;然后,和孩子一起分析做班干部以后可能遇到的此类问题有哪些,让孩子思考或和孩子一起讨论应该如何面对等,使孩子掌握一些开展社会工作的技巧。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合适的工作方法做好工作,得到老师、同学的喜爱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