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应该避免的100种教子错误
6725900000077

第77章 不分青红皂白给孩子“定罪”

因为上学太远,庆庆平日住在爷爷奶奶家,周末才回自己家。每周妈妈都会给他一些零用钱,还特意嘱咐他没有特殊的事情,不要向爷爷奶奶要钱。这个周末,爸爸妈妈去接庆庆,爷爷却告诉他们,庆庆竟然没有告诉爷爷就从爷爷的抽屉里拿了两百块钱!

爸爸妈妈先是一愣,然后就是异常的气愤。家里从来不太限制庆庆的花销,一般该买的东西都满足他。就算有特殊的需要,也可以先大大方方地向老人要,怎么可以这样做呢?爸爸一把抓过庆庆就是一通教训:“我们从来没有亏过你的零花钱,一直好吃好喝地供着你,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竟然学会了偷钱!”庆庆为自己分辩说:“我不是要偷!我和几个同学想放学一起去买上网卡,中午回来我向爷爷要钱,说从家里带压岁钱来再还他。可爷爷说小孩上网就是瞎玩游戏,说什么也不给我。可我都和同学说好了,要是没有钱多没面子。我就趁爷爷睡觉的时候从他抽屉里拿了,想从咱家拿了钱以后再偷偷还回去。没想到还是被爷爷发现了。”妈妈听了,气急败坏地说:“你甭狡辩。你买上网卡、玩游戏,也不是什么正经事儿,就不能等从家里拿钱以后再买?爷爷不给你,你就自己拿?你知道吗,这就叫偷……”

爸爸妈妈认为庆庆的行为实在是太让他们失望了,这不是个小问题,是道德品质问题呀!尽管庆庆认了错,事情也过去很多天了,可爸爸妈妈还是想起来就生气,一有机会就利用这件事教训庆庆一番,还把事情告诉了外婆、外公、舅舅、小姨,让大家都来给庆庆讲道理,好让他以后再也不敢“偷”钱了。

父母因为痛恨孩子的错误,就忍不住把孩子的行为告诉其他人,以期孩子可以在大家的教育下改正错误。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孩子的行为有时是冲动的、不记后果的,却并非是有意的。如果父母不分析孩子这种行为的原因、动机,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孩子定罪,把他的行为定位于“偷”,定性为道德品质败坏,用“偷”这个带有罪恶感的字眼来评判,会使孩子因一次偶然的错误行为而背负上深深的负疚感、罪恶感,成为一个沉重的心理负担和阴影,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性格发展和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

把孩子的错误公布于众,以示惩罚、教训,对孩子来讲是一种简单的、粗暴的,甚至是很残酷的方式。孩子有思想、有感情,他在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后,也会很后悔、很难过,会希望自己悄悄地改正错误,重新得到父母的认可、喜爱。父母的方式,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会使孩子感到自己已经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坏孩子,而变得孤僻、失去自信心,或是干脆破罐破摔,用逆反、抵触以及故意用再次犯错来缓冲自己害怕、失意的心态,有些孩子甚至因此而最终走上歧途。

给孩子机会陈述自己这样做的理由,然后告诉他错在哪里,告诉他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况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妥当的。如向爷爷解释上网不只是为了玩游戏,而且自己是在得到父母允许的时候才会上网,不会影响学习;或是把情况向同学说明,在带上足够的钱以后再去买上网卡等。

必须让孩子明白并承认错误,同时要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告诉他,大家都知道他只是一时糊涂,而非故意这样做。所以,无论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都会为他保密,也相信他以后不会再做同样的事情。这样,保全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的自信心得以还原,对于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和改正错误更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