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应该避免的100种教子错误
6725900000032

第32章 和孩子沟通出问题就放弃

时下许多父母伤脑筋的是觉得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代沟”,而且这种“代沟”很难填平。因而父母和子女间的矛盾往往越来越深,致使很难把话说到一起,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就无法进行。

有人认为“代沟”是两代人年龄不同,认识不同,出现的沟壑和裂痕,它是一种无形的思想上的分界。

一般人认为,年长的一代思想容易守旧,而年轻一代接受新事物比较快,这可能是造成父母和子女之间认识差别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是年龄的差异接受新事物不同造成的,我们不妨到机关、学校或其他一些人群集中的地方去看一看,不是有许多青年人和成年人甚至老年人相处的很好吗?他们在许多事物的认识上有着共同的认识,并且年轻的尊重年老的,年老的爱护和指导年轻的,有些“忘年交”还使很多人羡慕。

因此,年龄不是造成“代沟”的主要原因。

那么,造成“代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只要认真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两代人出现的“代沟”,主要是辈分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

许多父母认为自己是长辈,有权管束孩子,所以动辄以长者的口吻教训孩子,或者说你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指手画脚,就像主人向仆人下命令一样,子女稍有不同意见,便以生硬的语气说:“我们是过来人,比你们有经验,走的桥比你们走过的路还多,你才吃了几碗高粱米?”

而子女呢?也不示弱说:“你走过黄浦江的拉索桥吗?你吃过用基因改良的高粱米吗?穿旧鞋,走老路,有什么好炫耀的!”

于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就更僵硬了。父母便认为不听话的孩子伤了自己的心。

那么,“代沟”难平吗?

不是的,要填平“代沟”,父母要从自我做起,必须改变长者的姿态,要把自己摆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这样“代沟”就容易平了。

诚然,也有孩子很执拗,甚至是偏激,很难说服。但是,只要父母多下一番功夫,也会使“顽石点头”。

有一个孩子,他看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就认为读书的不如摆摊的,因为许多大学生都纷纷干个体,如果干个体何必认真读书?于是,孩子就不认真读书了,甚至逃学。母亲一说就发脾气,凭你说多少大道理,也不管用,孩子似乎看破红尘,我行我素。

后来,这位妈妈没有再去说大道理,而是凭自己“走过的桥”、多吃的“高粱米”的经验和孩子讨论问题。

当孩子与父母的意愿不相符时,而且肯定是孩子错了,也不要发号施令,更不要讽刺挖苦,应该让孩子把话说完,认真咀嚼一下,孩子的问题到底在哪里,然后和风细雨地跟孩子讨论,应该说,只要父母说得对,孩子是会接受的。母亲用事实说服孩子:现今下海的人,10个只有1个人挣钱,有两个人赔本,7个人扯平,“扯平”就是能够挣出维持自己最低生活水平的开支。而挣大钱的人有70%以上是才智在普通人以上,而赔钱的多是才智不足的人。因为市场经济更需要聪明的头脑去分析,才会不翻船。其中30%的挣钱的人,是才智不足,胆量过人,在适当的机遇中发了财,但是保不准在今后的市场经济中不会输掉,因为他赢在运气上。

而头脑聪明的人,除了先天素质,还有后天的教育。假如,一个人的天赋是个定值,那么他读书多,知识丰富,他的智力就会发达,理解能力就会强,他会把事物分析得更加透彻,等于说读书使他变得聪明了,自然干个体也容易成功。

妈妈在和孩子平等的讨论中,终于使孩子心服口服,勤奋读书。

父母不要伤心“代沟”难平,要放下你长者的身份,用自己的经验去说服孩子,只要说对了,孩子会接受的。教育孩子需要父母用爱去打动孩子,而这种爱必须转换成孩子容易接受的形式,才能使孩子尊重父母的意见。所以,一旦出现了“代沟”,父母不要坐在伤心的板凳上哭泣,要努力寻求一种沟通的形式,把“代沟”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