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和谐师生:沟通的力量
6721900000005

第5章 对待学生要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阐述关于教师尊重学生的重要性:“我想告诉你,年轻的朋友,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教育秘诀。这个秘诀,对于热爱儿童的教师来说很容易掌握,而对于铁石心肠的人却是根本无法理解的。这个秘诀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积极学习从而受到教育。”

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尤其要尊重“问题生”,让他们感受到尊重的力量,这样他们就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改变自己。

人人都有自尊心,对学生来说,其成长与自我发展,都是自尊心在支配着,学生的自尊心一般很脆弱,易受伤害。

而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就容易产生别人在否定自己的错觉,从而就会变得消极,前进的勇气和热情也会逐渐消失,甚至会造成可怕的心理变态,所以,教师平时在教育教学中,要平等地看待学生,沟通要以平等的姿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

教师的爱,学生之所以感受不到,其中教师对学生不尊重是很大方面的原因。尊重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爱,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尊重就是前提。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对学生尊重的本质。

特别是对待落后、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批评,甚至可以语气严厉,但绝对不要采用讥讽、嘲笑、辱骂、体罚及使学生当众出丑等侮辱人的做法。

学生正值花季,正是需要呵护的时候,所以,教师要尽量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对学生尊重包含着对他们隐私的尊重。如有的学生出于对教师的信任,把不愿对家长说的心里话告诉了教师,如果教师连想都不想就把它转告给家长或他人,那么必然会伤害学生,从而导致学生不再信任老师,甚至会产生对教师怨恨的不良情绪。

尊重学生还要把握公平原则。不可偏心,要一视同仁,不管是好的学生、差的学生,还是好看的学生、不好看的学生,男生、女生,家庭好与不好的学生,教师都要对他们重视,付出同样的爱,做出同样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公正无私的人格。

那么,老师在教学中该怎样去尊重学生呢?

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很多教师也都熟知“多表扬少批评”的教育原则。

但教师应该懂得,并非所有的表扬都是好的,都值得提倡。

以前的“应试教育”,教师表扬的也并不少,但大部分都只是表扬那些成绩好、分数高的学生,这样的表扬标准是极其狭隘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只会产生被爱因斯坦所否定的那种“自私的欲望”和“个人好胜心”,只会产生书呆子和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

所以,要有效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就要改变表扬的评价标准,应当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和表扬他们的高尚品格,鼓励和表扬他们的勇气和创新精神。让它真正成为推动学生提高自己素质的“建设性力量”。

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

当学生犯了错误,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下降。这个时候,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并保护其自尊心,就特别重要,这里面也包含着很多艺术和技巧。

这要求教师权衡利弊,采取那些非常有艺术性的既能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又保护其自尊心的措施。所以,教师要拥有宽大的胸怀,切忌横加指责,万不可抹杀否定学生的羞愧心,要相信学生有知错就改的能力。

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要草率行事,不要看到或听说学生犯错就心烦,就来气,这个时候要使自己保持冷静,不要让负面的情绪影响了你的判断。

学生一般都不会故意犯错,犯错后,情绪一般都不是太稳定,容易冲动。所以,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冷静下来,先把那些负面的情绪降温,当调整好情绪后,再作了解,再作分析,再作处理。

其实,学生犯了错,只要教师宽恕和包容他一些,尊重他的人格尊严,让他有改正缺点和错误的机会,那么相信他绝对会知错就改,一步一步地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因此,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不必大惊小怪,要积极地帮助他认识错误,小心翼翼地呵护他的自尊心,这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对学生作出适当评价

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往往以他所敬佩的教师对他的评价作参照。即,学生对自己的价值判断会受教师对学生的看法与评价的极大影响。

教师要采用恰当、得体的评价来鼓励学生,批评学生时,注意不要说那些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话;表扬鼓励学生时,也不要轻易说你和某某有的一比了,你甚至连某某都不如的话,以免让被参照的学生觉得你在“指桑骂槐”,致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

把学生的自尊感调动起来

教师要想把学生的自尊感调动起来,就得依照主体性发展的规律,把他的心灵激活,让他发挥内因的作用。

当学生的自尊心低落时,有些教师和家长往往采取批评、严加管教的方式,认为这样做才有效果。其实,这种做法往往只会适得其反,不仅伤害双方感情,也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要改变问题学生就必须做长期打算,因为,改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老师要有耐心,要大度包容学生,教育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使学生真正转化。

环境不同,人的表现就不同,一个好的环境会让学生变好,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相信他会比我们想象得更好。所以此时教师应当保持平静,等待时机。

让学生学会自我选择

一个人要想有自尊地成长与发展就必须学会自我选择。

如果一个人人生道路上的一切重大决定都是由他人越俎代庖做出的,那么他就很难有自尊感。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当你的学生自己做出的选择具有一定道理时,哪怕与教师的想法不相同,教师也应当尽可能地予以尊重和支持。

摘掉有色眼镜看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常常带着思维定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同样带着各种各样的思维定势。比如因为先前对一个学生存在着成见,那么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不是认真考察分析犯错的原因,而是戴着“有色眼镜”,先入为主,肆意猜测。

其实,每个学生都在不断变化发展,教师不要用静止、僵固的眼光来看学生,而要及时了解摸清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事情的前因后果耐心细致地分析,然后再做出判断。

教师要努力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抱偏见,不带成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真正了解他们的想法,从而找到产生问题的关键所在。

教学生学会自尊自爱

珍惜和看重作为人所特有的尊严,视之为最高的价值是自尊感内涵的核心。

自尊绝不是自以为是。待人应当自谦,不卑不亢,待己应当自尊。自傲、自负、自大都是要不得的,都和自尊格格不入。

教师要使学生明白这一点,让学生对自己做出恰如其分的肯定。

一个人渴望表现自己是很正常的,这是基于自尊的要求,但如果盲目地高看自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孤芳自赏,傲慢无礼,就是走入了误区。

教师应当注意这一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

教师要教学生自尊、自爱,让学生懂得尊重自己,爱惜自己的生命、尊严。一个懂得自尊、自爱的人,也会尊重他人,爱护他人的生命、尊严。

自尊、自爱并非自私自利,相反,它是一个人应当努力追求的正当权利,国家宪法赋予每个公民都享有人格、尊严和生命权利。所以,教师要教学生分辨自尊、自爱和自私自利的区别。正确地爱自己、尊重自己就能正确地爱别人、尊重别人。

(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