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简单就是财富全集
6718700000042

第42章 简单是才不外露

有一句古话说得好,大智若愚。最聪明的人往往是表面上看起来最普通、最不起眼甚至是最蠢笨的人。但是他们的智慧却并不是像外表上那样不起眼,在朴素中往往包含极高的人生感悟。他们懂得才不外露,知道做人不能锋芒毕露,要学会掩饰自己,保护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他们锐气十足,处事不留余地,有十分的才能与聪慧,就十二分地表现出来,可谓“锋芒毕露”。在许多情况下,有时最高智慧在于显得一无所知。智慧对愚人并不紧要,疯人根本不注重理智。所以用你自己的语言与每一个人说话。貌似愚人者并非愚人,愚者本身才是愚人。只要你懂得装蠢,你就并不愚蠢。要想受别人的敬重,就要学会掩藏你的聪明。

心机用得过多,便容易不得要领,或自坏其事,或自相矛盾。对于一般狡黠的人来说,这是常有的事。虽然说聪明是件好事,但有时也会造成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悲剧。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再三阐述君子不可太露其锋芒的思想,绝非玩弄辞藻,实在是对处世经验的深刻总结。当然,“不可太露其锋芒”,并不是销蚀锋芒,而是指人应隐其锋芒,不要恃才、恃权、恃财而咄咄逼人。其实,隐藏锋芒也是一个强化自己才能和修养的过程,也就是韬光养晦的道理。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在不得志的时候,甚至有着不得不逃亡的经历,但他知晓如何在险象环生的环境中隐藏锋芒并积蓄力量,最后,终于成就了霸业。

晋献公晚年,宠爱妃子骊姬,听信她的谗言,逼死了公子申生。骊姬为了让亲生子奚齐继承君位,继续陷害晋献公的次子重耳和三子夷吾,逼得重耳和夷吾不得不四处逃亡,漂泊在外。

在重耳逃奔狄国的第五年,晋献公死了,重耳和狐偃本想乘此时机回国夺取君位,但因条件尚未成熟,不便行动。雄心勃勃的秦穆公为了刺探重耳的动向,便派遣公子子显到重耳处去吊唁。重耳为了掩饰自己的心思,摆出“仁爱思亲”的面孔对公子子显说:“我感激贵国君主以仁慈之心吊唁了亡命之臣重耳。我流亡在外,父亲死了不能参与葬礼,用哭泣表示哀痛,使得贵国国君为我忧虑。死了父亲怎么办?我如果怀有别的想法,就会辜负贵国国君对我的情义。”说罢,就在地上叩头,但不拜谢公子子显,站起来继续痛哭,也不和子显私下交谈。子显回国,向秦穆公报告了情况。秦穆公赞扬道:“公子重耳真是个仁义之人啊!他叩头后不拜谢宾客,就是表示不愿成为国君的继承人,所以不行成年礼;他哭着站起来,就表示哀悼父亲;站起来不和客人私下交谈,就是表示他抛弃了个人私利。”因此放松了对重耳的戒备之心。

有一次,怀赢捧着盛水器倒水给重耳洗手,洗完后重耳随意挥手叫怀赢走开。怀赢毕竟是大国君主的女儿,对此冷遇很生气,便对重耳说:“秦国和晋国是平等的,你凭什么瞧不起我!”重耳听后,立即发觉自己行为有失检点,害怕影响秦晋的关系,妨碍复国大计,便脱去外衣,把自己捆禁起来,向怀赢表示谢罪。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大军的护送下,终于回国即位,号晋文公。晋文公经过了十九年的韬光养晦,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当初重耳若不能观察环境,韬光养晦,而是像狮子一样怒吼着扑向对手,锋芒毕露,十个重耳可能都死掉了。

当然,在历史上不懂低调的道理的人,因锋芒毕露而招致祸害的例子也有很多。

锋芒可以刺伤别人,也可能会刺伤自己,运用起来应该小心谨慎。过分外露自己的才华容易招致对手的嫉恨和陷害,也会引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小心谨守内心,不要锋芒毕露。